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和角度。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3.感受作者笔下的景物的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2.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把景物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文章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2.感受景物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景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长江之歌》中第一句是这样唱的:“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去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板书课题: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课本知识教师讲解涉及这课的重要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预设:(出示课件4)各拉丹冬,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终年积雪,雪线高度海拔5800米,冰雪覆盖面积近600平方千米。(2)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预设: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多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此文。(3)走进作者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马丽华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预设:(出示课件6)马丽华,195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7)(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8)(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9)释一释重点词。(出示课件10、11)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出示课件12)(学生朗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学生: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教师补充: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教师指正:教师:请同学们,课文可分为几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3)(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归纳回答)学生:第一部分(第1、2段)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学生:第二部分(第3—11段)详写第一天在各拉丹冬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学生:第三部分(第12—15段)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在藏北高原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14)(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归纳回答)学生:各拉丹冬阴阳二坡学生: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学生:东南阳坡好看教师追问:这种好看体现在哪儿?(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归纳回答)学生: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教师补充:气势磅礴,变化多端。教师:同学们,读课文,说说考察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的描写。(出示课件15)学生勾画语句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这里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教师:同学们,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出示课件16)(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有详有略。略写深处冰窟的感受,冰风的呼啸与川流不息,详写冰体的千奇百怪、美不胜收。学生:把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如对冰窟和冰风的描写,又如描写冰塔林和冰川。教师:同学们,作者描写冰塔林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出示课件17)(学生朗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学生:作者通过描写冰塔林的奇景和美丽,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2.仔细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这种语言的妙处。【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8)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壮美,同时感受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各拉丹冬的魅力。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跟随队伍行进在各拉丹冬,作者的身体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内心感受也不尽相同。读课文,试着找出这些变化。(出示课件19)(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分析回答)教师点拨:我们可以分两天来回答教师:第一天学生:驶向各拉丹冬身体尚属正常感叹雪山的雄伟神秘学生:在草坝子上安营高原反应,发烧疼痛担心影响心态,感叹自然伟大学生:接近冰山、冰塔林摔伤,恶心,呼吸困难赞美自然,凄凉、无奈学生:置身冰窟“我要死了”感到温暖,思绪飞扬,被自然震撼教师:第二天呢?学生:再入冰河“似乎已经衰竭”,没力气、挣扎想象长江的故事教师:同学们,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景色描写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19)(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1.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学生:2.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却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有诗意。教师追问: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出示课件20)学生:1.这样的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亲切、真实、可信。学生:2.作者在身体痛苦中坚持行走、体验,甚至考察,这使得本文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超越了“观赏自然”的范畴。教师:同学们,品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并回答问题。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出示课件21)学生出示语句:(出示课件22)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教师: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学生:“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应接不暇,令人不知道看什么。学生:“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追问: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出示课件22)学生: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学生出示语句:(出示课件23)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教师:删去标红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删去后,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神韵。学生出示语句:(出示课件24)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学生朗读语句,讨论分析回答)教师:作者是怎样描绘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裂缝和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三、课堂小结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出示课件25)文章主要讲述作者的一次雪域高原之游,描写了各拉丹冬美丽壮观的景色和作者攀登的经历,赞美了大自然神奇的伟力,表现了作者勇于攀登的决心,不畏艰难的态度,抒发了热爱雪域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放弃,不半途而废,勇往直前,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预设1:(出示课件26)感悟一:各拉丹冬雪山终年冰雪覆盖,是长江的源头,景色神奇、壮美。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是生命之源。读后,我们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对它的向往、崇拜、热爱之情。预设2:(出示课件26)感悟二:各拉丹冬雪山圣洁、坦荡,读文如临其境,身心豁然圣洁,灵魂也得到了升华,是内在体验的深化和生命质量的提高。3.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出示课件27)❶议论抒情写感受,给读者以强烈的共鸣。游记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情感。作者远望冰塔林的景物,“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融汇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感叹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直接发表言论,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预设2:(出示课件28)❷移步换景巧观察,语言比较平实、自由、随性。本文采用“移步换景”来观察描写景物,如“在各拉丹冬以东……草坝子上”“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等,移步换景,脉络清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有些句子简洁而形象,如“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有些句子则亲切自然,如“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4.板书设计。(出示课件29)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再要求学生巩固。(出示课件3034)五、知识迁移,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542)现代游记阅读。小明和你阅读陈白尘的《初游燕子矶》一篇游记,你们边讨论,边做旁批。六、布置作业,课后巩固(出示课件43)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教学反思】《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八下第五单元第二篇游记,备课时我反复阅读课文,翻阅教参,思考教学目标,最终定下明游踪、赏所见、悟所感三大块,并未跳出普通游记的思路范畴。本课讲解下来,发现学生满脸迷茫。我费尽心思努力让学生感受高原的美好,可是我讲的费力,学生听的懵懂,讲的越多,越听不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政治学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签约医生课件教学课件
- 汽车尾气检测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汽车美容》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毛虫》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中国文明史(中国传统天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有关液压课件教学课件
- 南京工业大学《药剂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数学类专业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深度学习》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课《修改病句》修改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餐厅食品安全保障
- 药品经营与管理大学生职业规划
- 怀孕的hcg验血报告单
- 应力的概念讲解
- JF-2023-合同中小学校校外供餐合同示范文本
- 入团答辩-演讲模板
- 聂树斌案-演讲模板
-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岗位竞聘述职报告
- 农场工作制度与农民岗位职责
- 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完美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