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_第1页
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_第2页
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_第3页
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_第4页
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1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主要内容

前言

目的与要求

实验原理3

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75126

实验材料与实验条件42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1前言鱼类是水生食物链的顶级生物,也是水体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动物。在污染水体中,当污染物到达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各种中毒反响。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各种鱼类毒性实验,不仅用于化学品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废水及其处理效果检查,而且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科学依据。3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2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实验,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设计、条件、操作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报告拟写等全过程。4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3实验原理鱼类对环境反映灵敏引起中毒污染物浓度到达一定程度行为异常组织细胞病变生理功能紊乱死亡5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3实验原理死亡率C1C2C3C4C50h24h48h72h96h确定半数致死浓度〔24hLC50、48hLC50、72hLC50和96hLC50〕,并记录无死亡的最大浓度和导致鱼类全部死亡的最小实验浓度。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测定水体污染程度、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也为制定水质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表3-1不同溶液浓度和不同培养时间下鱼类的死亡率返回6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4实验材料与实验条件4.1实验鱼的选择与驯养对污染物敏感在生态类群中具有代表性经济价值比较高来源丰富、取材方便遗传稳定、生物学背景资料丰富体积大小适中原那么在室内条件下易于饲养和繁殖斑马鱼是国际上通用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鱼种。本实验以斑马鱼为实验鱼。建议的实验温度21-25℃,建议实验鱼的全长2.0±1.0cm。试验前必须驯养〔健康选择〕:相同水质水温的水体中至少驯养7d〔<2个月〕、每天换水、每天喂食1-2次、试验前一天应停止喂食、驯养期间试验鱼死亡率不得超过5%。7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4实验材料与实验条件4.2实验仪器设备〔1〕实验容器实验容器一般用玻璃或其他化学惰性材质制成的水族箱或水槽。容器的深度必须超过16cm,水体外表积越大越好。同一实验应采用相同规格和质量的容器。为防止鱼类跳出容器,可在容器上加上网罩。实验容器使用后,必须彻底洗净,以除去所有毒性残留物。〔2〕其他溶解氧测定仪、溶解氧控制仪、水硬度计、温度控制仪、pH计、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抄网。8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4实验材料与实验条件4.3实验溶液的制备以重铬酸钾为实验毒物,实验溶液的母液由蒸馏水配制而成。母液最好每日配各1次,比较稳定的物质也可以两日配制1次,配好后,最好低温保存。配制好的母液可以稀释为进行毒性实验的溶液,以等比或等对数间距设置浓度系列,相临浓度比值不得超过2.2〔母液3L,50g/L重铬酸钾〕。9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4实验材料与实验条件4.4实验用水〔稀释水〕高质量的自然水标准稀释水未受污染的清洁水天然湖水、河水或地下水,需要过滤等处理。实验方法配制10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4实验材料与实验条件4.4实验用水〔稀释水〕溶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和是2.5mmol/L。Ca:Mg为4:1,Na:K为10:1。必要时,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调节pH,使其稳定在7.8±0.2。稀释用水需经曝气直到氧饱和为止,然后储存备用,在使用前不必再曝气。11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4实验材料与实验条件4.5水质条件确保试液温度控制在23℃±1℃水温实验液的pH在6.7~8.5为宜pH至少应保持在4mg/L以上,不低于空气饱和值的60%DO水的总硬度为10~250mg/L硬度以96h为宜(至少24h)周期系统承载量为1.0g鱼/L溶液负荷12-16h/d光照12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4实验材料与实验条件4.6实验液更换方式每隔一定时间更换一次试验药液。适用于试验浓度在更换试验药液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物质。试验期间不需更换试验液,限于测定那些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物质。试验药液连续更新,可用于大多数物质,包括水中不稳定的物质。静水式换水式流水式13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5实验步骤第六页设置跨度较大的浓度范围每个浓度下放入5条鱼,静态实验每天记录鱼的死亡率,取出死鱼24h全死亡浓度Cm96h无死亡浓度C03~6h后观察鱼类活动异常行为24h、48h、72h、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实验结束测pH、DO温度、受试物浓度无以上结果,另取浓度范围重新实验C0~Cm间设5个浓度组每个浓度3个平行实验每系列一个空白对照实验开始测pH、DO温度、受试物浓度,期间日测一次pH、DO、t第一阶段——预处理:为正式实验确定浓度范围。第二阶段——正式实验:确定不同溶液浓度和不同培养时间下鱼类的死亡率,找出24h、48h、72h、96h时的LC50值。14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6实验报告6.1数据处理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序计算出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并计算95%的置信限。如果试验数据不适于计算LC50,可用不引起死亡的最高浓度和引起100%死亡的最低死亡浓度估算LC50的近似值,即这两个浓度的几何平均值。15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6实验报告6.2毒性分级〔结果评价〕96hLC50mg/L<11~100100~10001000~10000>10000毒性分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无毒96hLC50mg/L≤11~1010~100≥100毒性分级极高毒高毒中毒低毒表6-11990年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表6-21994年国家环保局?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准那么?16整理课件环境毒理学——鱼类毒性试验6实验报告6.3实验报告拟写在实验报告中应包括:试验名称、目的、试验原理、试验的准确起止日期,还有如下几项:试验鱼:种名、来源、体重、体长、健康和驯化状况受试物质:名称、来源物化性质和保存方法试验方法及标准稀释水、储备液、试验液的配制方法及性质条件:水温、光照、DO、pH、水质、容器形式、负荷率等实验开始后24h、48h、72h、96h时的LC50值和95%置信限中毒症状、所采用的计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