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动态发展的创业类型划分_第1页
基于产业集群动态发展的创业类型划分_第2页
基于产业集群动态发展的创业类型划分_第3页
基于产业集群动态发展的创业类型划分_第4页
基于产业集群动态发展的创业类型划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产业集群动态发展的创业类型划分

集中市场份额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往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如外部经济性、交易费用、知识溢出、社会网络等,大多停留在静态层面(谭劲松,2007)。产业集群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其演进过程中,通常这个过程被划分为萌芽、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如MenzelandFornahl(2010))。产业衰退并不必然导致集群消失,实践表明有很多产业集群能够避免衰退而走上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我们大力倡导集群转型升级的原因。知识作为提高生产力、转变生产方式最重要的要素,它必然也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所必须,但科技知识不能自动地转化为有价值的经济知识,必须通过有效的转化机制。1理论背景1.1知识溢出效应经济增长来自三大要素的贡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知识)。但劳动力和资本不能改变生产可能性边界,发挥这个作用的只有知识。自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以来,知识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得到广泛认可。这种促进作用高度依赖知识的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Nelson,1959;Arrow,1962)。但“知识滤器”(KnowledgeFilter,所有能够阻碍R&D知识向商业化知识转化的因素)的存在,使研发产生的新知识不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渠道”才能扩散到经济系统中。尤其隐性知识(Polanyi,1958)的特征,更增加了知识转移的难度。如何获取知识溢出的积极效应,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包括微观组织绩效,显得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空间距离、市场结构、吸收能力、社会网络是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产业集群的存在,拉近了企业之间的空间距离,提供了垄断程度较低的市场结构;同时,集群企业之间的密集接触使知识共享程度更高,从而提高了吸收能力;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又形成高密度的社会网络。所有这些为获取知识溢出效应,提供了良好机会。1.2产业集群的起源与发展创业不仅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其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化也密不可分(Feldman,2005)。二者是协同演进的,呈现出一种自我调整的过程(GaravagliaandBreschi,2009)。很多研究从知识溢出的角度来解释创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如Audretsch&Lehmann(2005),Acs(2006,2009),Mueller(2006),Gilbertetal(2008))。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创业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但另一方面,这种想法有时也会遭到实践的反驳。从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来看,在GEM报告中,有些欠发达国家尽管创业率很高,但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如乌干达、秘鲁,而像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其创业率很低。从集群发展阶段来看,有些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创业率很高但竞争力日趋下降。为解释前一种情况,Acs(2006)将创业分为两种类型:需求创业(NecessityEntrepreneurship)和机会创业(OpportunityEntrepreneurship)。前者指创业者在别无更好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自我雇佣的被动行为;后者指由于感知到了未被利用或利用不足的机会,而选择创立企业的主动行为。对于后一种情况,Rocha(2004)认为在集群生命周期初期,其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促进创新,在后期会产生拥挤和竞争效应,从而抵消这些正效应。Tan(2006)以中关村为例,描述了20多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出现,中关村的产业集群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竞争压力增加、企业之间相互模仿、“以邻为壑”,整个集群面临衰退危机。Boschma(2004)的理由是产业集群过度专业化。MenzelandFornahl(2010)以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学习过程趋同、知识多样化程度降低、集群网络由开放转为闭合、难以动态调整以应对外界不确定性的冲击为原因,解释了集群出现停滞进而衰退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之间同质化程度的过度加强是集群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保持产业集群有足够的多样性呢?MenzelandFornahl(2010)认为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两条路径来实现这个目标:一是利用新的但与原产业相关的技术来更新知识基础;二是转型进入全新的领域,且新知识的生产者应该来自同一地区的不同产业领域,但他并没有说明新知识如何进入产业集群。这样,又回到我们开始所探讨的问题:发掘、吸收和利用新知识的主体是谁?现有文献认为,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实现主要通过企业间人员的流动、企业间的合作互动、企业衍生和人际非正式沟通(魏江,2003)。其中,企业衍生是最重要的途径,包括独立的新创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产业化形成的企业,以及公司创业。1.3模仿型创业:提出新的产业目标GEM已经有需求创业和机会创业的划分。在此,“机会”的定义为利用已有或新知识获利的可能性。这些知识既包括技术知识,也包括商业知识。两种知识有机结合,才能使企业生存和发展。但基于这样的事实:机会利用存在不同情形,一部分企业家采取模仿已有企业的方式,在市场空间尚比较宽裕的情况下,加入进来,分一杯羹,其积极意义更多地在于加剧了市场竞争,加速产品价格下降,产生更多消费者剩余;负面意义在于企业之间同质化程度增加,可能引发恶性竞争。另一部分企业家则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即用新的组织模式,或新的生产技术、新的原材料、新的市场来开拓“蓝海”,为产业发展找到新的增长极。我们认为在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中,机会创业的比例应远大于需求创业。所以,本文进一步聚焦研究机会创业,将其划分为模仿型创业和开拓型创业。模仿型创业是指创业企业基于存在超额利润的市场空间,通过模仿已有企业的产品而产生;开拓型创业是基于对旧知识的重新组合或全新知识,开创新的产品领域而产生。2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期基于以上理论回顾,我们在浙江省选择了几个产业集群作为对象,进行了半结构化调查,了解集群的整个发展过程和企业创业过程,并试图在几个案例中挖掘共性特征。本文以安吉县竹产业集群为例,描述集群发展阶段与创业类型之间的协同演化过程。集群萌芽期: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竹子只是简单加工后用于建筑,人们对竹子用途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商业头脑。由于竹子还只是停留在比较原生态的应用范畴,导致该类企业总体成长缓慢。这一时期从事竹产业企业的创业形式是以生存为目的,我们将其归为需求创业。集群成长期:进入80年代,竹子被劈成竹片或竹篾,做竹椅、竹凉席以及衣架、竹匾等简单家用品。期间,有些头脑灵活的人找到农机械厂,探索如何进行机械加工。受某台资企业的启发,制造技术在当地农机制造厂的技术工人以及机修工之间传播开来,竹业加工开始从手工向机械转型,竹材的现代工业化加工也正式兴起并带动了竹产品的发展。这一时期,竹企业数量迅速攀升,1996年规模以上企业有70余家。由于竹企业的创业大多是家族带动式的,大家在产业链上处于不同环节,主动挖掘新产品,同种产品内竞争少,因此该阶段的创业以开拓型创业为主。集群成熟期:2000年开始,竹制品的认知度已提升到一定高度,产品市场被逐渐打开,竹产品的种类也进一步拓展,毛竹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趋于平稳增长。截止2002年企业数目已经达1658家。由于产品品类比较固定,企业之间相互模仿、竞相压价的现象频出,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需求较大,新企业的产生和已有企业的扩张更多地是利用原有生产和加工知识,生产既有产品,即可生存。这一阶段的创业转而以模仿型创业为主。集群转型期:竹制品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也使得原竹身价节节升高。由于当地竹林资源不够支撑需求,加之土地等要素价格上扬,很多企业开始探索提高原竹利用率,尤其是与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利用其高科技知识开发新产品、新材料,如竹纤维、竹炭、竹饮料等等。这些勇于探索的企业成为新价值的挖掘者,同时也拓展了整个产业链,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空间。2009年企业数目已经达到236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53家,且有很多企业在湖南、江西等地建立新的分支。这一时期集群内的创业活动又重新以开拓型创业为主。上述不同创业类型在集群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在我们调研的几个集群(诸暨山下湖珍珠产业集群,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瑞安汽模配产业集群)中得到了印证(表2)。3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期:d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集群环境和创业类型都在发生变化,二者的相互关系也体现出动态特征。产业集群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其它组织之间存在复杂的网络关系,这种关系自始至终嵌入在集群整个生命周期之中。由于这种网络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采用单一、静态的理论视角来研究,不够深入甚至片面。因此,用动态的视角来刻画集群演化,成为必要。本文将集群发展划分为萌芽、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来考察其演化过程与创业类型的相互关系。图1中,A代表产业集群知识多样性的程度,B代表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如果整个集群的知识多样性是沿着A曲线变化,即在产业集群呈现期,基于本地特殊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人们迫于生计而进行需求创业,知识的多样性缓慢增强;进入成长期,前期的技术摸索和资金积累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催生了更多机会,大量企业家涌现。结合集群生产系统专业化的特点,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这一时期,企业之间尽量避免直接竞争,而是沿产业链分工合作,换言之,它们尽量从事与已有生产环节互补的生产活动。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由于机会大量存在,二是当地社会关系的嵌入使得人们之间更倾向于合作而非竞争。这使得集群企业的多样化增强,且从整个生产链来看,分工也逐渐细化和完整。在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时期,集群优势形成,企业积极分享共享资源所带来的好处;创业行为的快速扩散,导致剩余机会空间越来越狭窄,再去寻找新领域会产生很大的机会成本和风险。因此,模仿成为更为可行的方式,模仿型创业数量超过开拓型创业,这也是导致这一时期集群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但这种下降存在不同程度,如果恶性竞争产生,企业失去创新动力,互相模仿、竞相压价的情况出现,集群内部将产生严重的破坏力,产业技术进步停滞,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经济绩效也会随之大大下降,即沿着F曲线进入衰退期(例如温州保温杯产业的没落)。但衰退不是必然的,无节制的模仿往往滋生于不科学的制度环境,包括专利保护、行业自律、技改补贴政策等。大量模仿在成熟期是必然存在的,这是产业发展的规律。然而制度安排得当,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仍能保持相当比例探索型创业的存在,不断提升产业技术,甚至在原有技术生命周期走到末期之前,前瞻性地采纳新的技术范式(如E曲线所示),也可能使企业跳跃到新的技术发展路径上(如D曲线所示)。当新的技术生命周期开始、当更多企业意识到并沿着新路径发展时,整个产业集群也随之完成转型升级(图中椭圆区域即为转型的关键过程)。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集群发展过程与创业类型之间的关系,我们把这个过程的各种影响关系用图2展示出来。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有两个反馈环,上面是正反馈环,下面是负反馈环,在集群不同发展阶段,两种作用力的大小也不同。4模仿型创业和新领域开拓技术路径本文以现有对产业集群动态发展、知识溢出和创业的研究为背景,对创业类型进行了深一步的划分——开拓型创业和模仿型创业。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调研(4个产业集群)情况,以安吉竹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将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与创业类型联系起来,并总结出一般启示:在产业集群成熟期之前,创业机会大量存在且异质性强,开拓型创业是主要创业类型,模仿型创业稍弱,这大大增强了集群的知识基础,从而能够产生更多的知识溢出,促进新企业出现。进入成熟期,迫于机会空间缩小和机会成本的增加,模仿型创业成为主流,集群知识的多样性下降。这一情况产生的结果有两种:无节制的模仿将导致集群竞争力被破坏,甚至走向衰退;适度模仿和新领域开拓将为集群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即使在原有技术范式被淘汰的情况下也能顺利进入新的生命周期,完成集群的转型升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开拓型创业并非绝对优于模仿型创业,二者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