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2页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3页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4页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生活》

第一轮复习

考点6、传统文化的继承

【自主复习提纲】

1、传统文化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各是什么?

2、怎样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考点6、传统文化的继承

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基本形式与特点

⑴传统文化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⑵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含义、地位、影响】

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③传统文艺:④传统思想:

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北京四合院、菊儿胡同,客家围龙屋。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⑶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这种继承性表现在文化经过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发展一旦形成,就薪火相传,不断延续下去;文化的这种继承性非常稳定和持久,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传统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彰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具有稳定性。其内容又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有其民族性,是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表现。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例1、清明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它属于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

C.文学艺术D.传统思想例2、在我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祭月、吃月饼一直是中秋节的主题。这体现了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基本不存在

C.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C

例3、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各地纷纷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庆祝。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C

例4、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超越时代和国家界限而影响深远。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这说明

A.孔子文化就是世界文化

B.传统文化就是现代文化

C.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今中外都具有相同的影响

D.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性、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例5、(2010·江苏高考)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A

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作用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传统文化一成不变,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例6、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例7、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BB

3、怎么样---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2)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3)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否则,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例8、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这种观点说明

①人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②人们需要把传统文化化做养料吸收

③人们对待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④人们需要把外来文化化做养料吸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D.①③

例9、清明节是我国法定节假日,假日期间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祭奠自己已故的亲人或革命先烈,弘扬了传统文化,表达了人们的哀思,但是由于烧纸钱也引起多处山林失火。这启示我们①对传统文化要全部否定②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对传统文化应全部肯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DB

例10、(12福建卷)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D考点7、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自主复习提纲】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什么作用?

考点7、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内容:

(2)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内涵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侧重点

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侧重于对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思考与探究】:

1、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其次要发展。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关系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不同点侧重前提要求相同点2、“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的关系?横向---不同国家与地区纵向---同一国家前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洋为中用,对外推广古为今用,发扬光大都能促进文化发展。都要分清精华与糟粕。教育都在其发挥重要作用。

例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例2、今天,我们举行孔子文化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契合当今时代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A.先继承、后发展是促进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继承传统文化就可以促进当今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D.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不可兼得AB

例3、2012年8月,有着千年历史的绍兴开元寺大殿被开发商拆得只剩下骨架,对此无数绍兴市民和专家感到十分惋惜。在开发与保护上,文物并不是“绊脚石”,我们应该明白历史建筑一旦被毁灭,将永远消失。这启示我们①古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注重保护②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优美的艺术,只有文化价值③对古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④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可以大胆拆除古建筑

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C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着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4、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例5、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说明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C.生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AA

例6、(12江苏卷)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例7、(12海南卷)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B

例8、(12湖南卷)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答案】: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