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课件_第1页
景观设计课件_第2页
景观设计课件_第3页
景观设计课件_第4页
景观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景觀設計概論

第一章景觀的概念把握第二章景觀的理論研究第二部分景觀設計的方法第一章景觀設計的原則第二章景觀設計的調查第三章景觀設計的指標與手法第四章景觀設計的步驟第三部分專項景觀設計第一章景觀的構成、分類第二章常用專項景觀設計第一部分景觀設計概論第一章景觀的概念把握第二章景觀的理論研究

第一部分景觀設計概論(目錄)

第一章景觀的概念把握

第一節景觀的概念:一、景觀;二、景觀的種類;三、景觀學;四、景觀的價值;五、景觀和美學;六、景觀和像。

第二節景觀設計基礎:一、景觀生態學;二、環境和行為心理基礎知識;三、環境空間設計基礎。

第三節

景觀的計畫把握:一、景觀的類型;二、景觀雛形、樣式的把握;視點和視點場;三、景觀的變化。

第四節、景觀的分析:

一、可視、不可視;二視知覺特徵;三、視距離;四、仰角、俯視角;五、能看到的大小;六、能看到的形;七、色彩;八、肌理、視線入射角;九、形態;十、錯視和透視感。

第二章景觀的理論研究第一節相對應的理論研究第二節景觀理論研究的代表人物及觀點一、凱文•林奇的《城市意象》1960

二、Gullen(1961)的城鎮景觀三、路線形景觀解析法(Appleyard1964)

四、筱原的雛形、樣式論五、塩田的景觀解析模式塩田敏志,小島通雅等《自然風景地計畫的景觀解析》1967,68六、R.B.Litton.Jr《森林風景描述和詳細目錄》1968

七、樋口忠彥《景觀的構造》1975八、上原敬二《日本風景美論》九、《建築外部空間論》,《新建築外部空間論》志水英樹1989第三節景觀規劃設計的傾向一、景觀的人文傾向二、環境再生三、運用高技術,對人所處環境的控制與調節四、景觀的生態化傾向五、景觀的藝術化與個性化傾向

第一章景觀的概念的把握第一節景觀的概念一、景觀景觀是對被圍繞人的環境的觀察。或者是景觀是圍繞人間的環境。—中村良夫眺望觀察的成立:①外環境;②從外環境對人的視網膜的刺激;③對刺激群的理解。三個關係的相互聯繫。1、主觀性(人自身)的超越景觀的眺望與觀察,是主觀性較強的活動。同樣的景觀,由於人的經歷不同,對於景觀的意味,景觀的價值觀,均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攝影家和植物學家。2、景觀和風景景觀作為視覺審美對象的含義,等同於風景。景觀地理學概念,來自德語。「Landschaft」landscpe(英語),lnadschft(德語),Paysage(法語).16世紀:畫家テクニカルターム(アート的景觀)19世紀:作為地理學用語多被利用.1863年,美國紐約セントラルパーク的建設計畫,1858年景觀建築師奧姆斯特德(F.L.Olmsted)提出“景觀建築師”,1899美國成立景觀建築師學會,

LandscapeArchitecture的職業出現.20世紀:日本植物學家三好學將(lnadschft)譯為「景觀」.辻村太郎1937年在「景觀地理學講話」中被記述,最初根據植物學lnadschft(德語)的譯語.日本從1920年左右「景觀」運用地理學.

美國的“Landscape”,主要指凡是與土地有關的空間環境和資源,中國的“Landscape”則常常是指“山水”,而日本的“Landscape”更多的是指“造園”。“Landscape”還被說成“景觀”,“風景”,“造園”,“園林”,“風景園林”等多種釋譯。2003年日本的造園雜誌,已改名為:“Landscape”。區為了與造園的概念。景觀眺望觀看的三要素:1、外環境的刺激(主觀的)2、客觀的;3、環境的特徵。二、景觀的種類依據景觀的對象分類,視點與對象相互關係的分類,以視點的靜動為著眼點的分類。1、依據景觀的對象分類2、以地理學的觀點的分類還被分為自然和文化兩大類:文化景觀,耕作景觀,交通景觀,村落景觀,都市景觀,工業景觀。耕作景觀還細分為傾斜地、與栽培農作物有牽連的詳細記述。——辻村太郎4、風景地計畫論的觀點地形、植生、人工的要素的綜合,稱為地方的自然地域的耕作景觀風景。風景地的利用(修養、運動、觀賞、療養、遊覽、信仰等)合理的便利設施的導入,風景的計畫,地理學的自然景觀的概念,造園學(美的創造)和森林美學(林業造成美的效果的探索)的目的論的觀點被融合。以地形、植生要素為著眼點,自然風景還被分為:山嶽、森林、瀑布、溪河、平原、海岸、湖泊7個風景類別。

——上原敬二5、工學的觀點作為景觀操作的直接對象,有目的性計畫的專題,比如高速公路的景觀設計,著重解決的問題是減少對面車輛的燈光造成的視覺干擾。橋樑、水庫等大規模的土木構造物與周圍的景觀融為一體。比如橋樑景觀、水庫景觀等工學專案。6、視點與對象相互關係為著眼點的分類①圍繞景觀、眺望景觀眺望觀察遠景視界的確保,大的景觀印象的把握,近景域內的視界限制。②外部景觀和內部景觀如高速公路。以利用者的視點,為內部景觀。以沿道居民等非利用者的視點為外部景觀。③著眼於視點的動靜的分類視點的移動,景觀變化的概念。比如車窗景觀等。三、景觀學1、兩個景觀論。土地分類學的景觀論;操作論景觀論。土地分類學的景觀論,是關於地表的景觀特色。它包括環境系統;自然系統和人文系統。操作論景觀論是對環境人為的變更,或者是保護.對景觀操作論來說,美的觀點的建立,景觀現象的解析和景觀操作的依據和理念,方法和技術為主要目標和著眼點。像地理學和生態學。地表的景觀特色(地形、植物、土地利用等),這個背後的環境系統。如自然的系統(自然的力、土壤、氣候、生態系等)和人文的系統(都市化、產業結構等)的作用的結果。這個系統作為景觀記述的專業,是19世紀後半葉成立的。2、操作論的景觀論景觀操作技術論是研究景觀的美醜,是對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象的分析,所評價的目標是視覺等感官印象給人的主觀感受和所引發的心理感受的優劣。如自然美,環境體系的認識,文化的作用,自然和人為的調和關係,都市空間和人工物體美的問題等的關注。①構圖論特定的視點所觀看到的一定範圍的場面,固定的景觀表現。②景觀展示構成視點與位置關係起因的不同,價值意義的把握,各自固有的議論、分析和展開的角度也不同。③連續的景觀視點的移動,景觀的變化。景觀相繼出現,連續發生。④意象論凱文,林奇的都市「五要素」:道路、交通節點、領域、邊界、標誌。城市的設計,就是從事以上五點的設計。景觀學1、景觀學的相關領域景觀操作論,由各種基礎學科研究成果的融合與交叉組合而成。2、基礎知識哲學、美學、心理學、地理學、地形學、氣象學、社會學、民俗學、言語學、記號學、文學、繪畫等。3、專業設計學造園學、建築學、土木工學、都市學、都市計畫學。四、景觀的價值涉及到生物的生存本能;涉及到行為科學;涉及到視知覺特性;涉及到社會,文化的根源與美的意識;比如日本傳統庭園等。五、景觀的美學1、操作論的景觀論的趨勢操作論的景觀論以實踐為目的:①景觀的保全;②對都市,港灣,田園等進行空間的景觀計畫管理;③公共空間的街道,公園,廣場等以及土地構造的橋樑,高速公路,護岸,堤防等等的設計,提出美的判斷和解決的對策。①具體為自然名勝景觀的保護和傳統街道的保全等等。③為公共的規劃的管理,為廣大市民提供可利用的空間。最終的目的是美。我們假設將美分為①自然美和技術美,②藝術美2、城市景觀的美學城市開放空間的景觀設計,也就成了城市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3、操作論的景觀設計風景作為視覺美的感知對象,是基於物我分離的基礎之上的,即人作為欣賞者,其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象。總之,景觀從作為城市景象演變到作為城市的延伸和附屬,再演變。從景觀與人的物我關係及景觀的藝術性、科學性、場所性及符號性,無不揭示景觀是審美的、景觀是體驗的、景觀是科學的、景觀是有含義的。六、景觀和意象1、視力和周邊視凝視點與周邊的關係,凝視點的外側的部分視野範圍稱周邊視。周邊視對很小的特徵的把握很難。2、眼球運動依據周邊視和眼球運動,各種各樣大範圍的對象相互關係能敏捷的把握。3、心像心中或頭腦裏的形象。都市空間等大的領域的特徵的把握,不僅依靠眼球運動和周邊視,人頭部的回轉和身體的移動,可以對城市空間全體像進行把握。4、視覺像視覺像是對象目前的意味。景觀的操作論是以視覺像為主展開的。5、操作論景觀論的意象凱文.林奇的城市設計的五要素。詳見二章第二節

景觀設計基礎

對於環境的認知和“視覺分析”,人的視覺範圍,空間感受。人類的感受與情感通過五大器官激發而產生。因此,以三維空間為主的景觀視覺是設計的核心基礎。基於這種基礎性的研究成果,派生出許多應用性研究。一、景觀生態學1、景觀生態學主要內容生態學ecology一詞原於希臘文oikos,原意為房子,住所,家務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為生物生存環境科學。生態學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研究自然與人工生態結構和功能的科學。同時也影響到我們的景觀設計。景觀生態學主要內容是和人居環境相關的土壤,水文,植被,氣候,光照,地形條件等因素所形成的生物生存環境,簡稱生境,在不破壞全球生態的前提下,優化和改良我們的聚居環境。2、

景觀生態要素①水景觀②植被景觀二、環境,行為和心理基礎知識如果說,我們前面說的景觀生態要素研究,是關於各種自然因素對於人類生理上的影響的話,我們下麵所要談的是關於景觀設計要素對於人心理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以後,環境行為心理學的研究進入了第二階段,系統分析研究階段。比如:密切距離0-0,45米,個人距離0,45-1,20米,社交距離1,20-3,60米,公共距離7-8米。60年代以來,這種作為心理學前沿的學科開始直接對設計學起到指導作用。挪威建築學家舒爾茨ChristainNorbergSchuiz寫出了《存在、建築、空間》一書,對空間的理解和分析比過去前進了一大步。下麵介紹對於景觀設計比較常用的概念。1、

空間與環境①氣泡愛德華,T,霍爾提出的個人空間。②領域領域一詞最早出現在生物學中,指自然界中不同物種佔據不同的空間位置。人類的領域行為大概分為以下四個層次。公共領域家交往空間個人身體2、人的行為上面談到了幾種尺度的空間單位,下麵我們簡單地用幾個概念分析以下人的行為。將人的行為簡單分類,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類;①強目的性行為②伴隨主目的的行為習性③伴隨強目的行為的下意識行為例如人的左轉習慣,如果防火樓梯和通道設計成右轉彎,疏散行動速度會減慢。3、行為集合為了達到一個主目的而產生的一系列行為稱做行為集合。例如在設計步行街時,隔一定距離要設置休息空間,設計流線時要考慮無目的性穿越街道,以及通過空間的變化來消除長時間購物帶來的疲勞等等。4、行為控制我們設計了空間,同時也設計了一種相應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在日復一日的強化下,很可能演化成一種習慣,這就是環境對行為的控制作用。例如在花壇設計時,為了避免人在花壇上躺臥,可以將尺度設計的窄一些。5、

人類對其聚居地的基本需求希臘學者多西亞的斯C,A,Doxiadis曾對人類對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做過扼要概括如下:①安全②選擇與多樣性③需要滿足的因素

三、環境空間設計基礎我們對環境空間的訓練過程加以分析,可以簡單地分為認知和操作兩個環節。

形態分為兩大類:積極形態與消極形態。積極形態,即指人可以看到和觸摸到的形態,又稱為實體形態。消極形態,指由實體限定出來的形態,又稱為虛體形態。例如身處廣場之中,周圍的建築就是實體形態,而廣場,這個有建築圍合而暗示出來的空間就是虛體形態。1、造型基礎①點②線③面④體⑤空間設計基礎的三大構成,空間構成等。2、空間形式認知與分析的能力和基礎對於形式的認知是任何設計學科,所共同的基礎。形式要素的分類主要有視覺要素,關係要素和概念要素。視覺要素主要指形態,大小,色彩,質感,這些和具體的視覺特徵有關系的要素。關係要素是指那些與視覺要素的編排,位置有關的要素,如方向,位置,視覺慣性等等。概念要素是不可見的只存在於我們的意念當中的,點,線,面,體等。在認知過程中,這三個層次的要素是相互穿插聯繫的。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所操作的具體事物主要是物質材料,結構等等,但是我們設計的主要對象卻是空間,空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麼去認知呢?①圖與底的關係丹麥建築家利用杯圖來說明實體與空間的關係。通過這種圖與底關係的分析,就更容易明確地掌握空間的形態和秩序。②空間的抽象③實體,空間的限定和操作④實體,空間的加法和減法⑤空間的限定圍合,覆蓋,設置,隆起和下沉,材質的變化。⑦空間的尺度與介面

對空間限定的手法有所瞭解之後,抽象的空間如何為人所用,必須以人的尺度單位,

考慮人身處其中的感受。尺度是空間具體化的第一步。

第三節景觀的計畫方法 一、景觀的類型物的環境和人們的心理,生理的影響,包括人們的心理的現象。從設計的立場出發,分為四個類型:

1、現場景觀不同與看照片,現場眺望觀察,包括一系列過程。如視點的移動,透視關係的變化等。2、連續的景觀景觀連續的體驗。

3、場的景觀現場景觀,連續景觀的場合,視點的位置和移動的路線,重要意味的把握,景觀的連續的體驗,一定範圍的景觀特徵。如京都的城市景觀等。一定範圍中的景觀,稱為場的景觀4、變遷的景觀二、景觀的雛形,樣式的把握,視點和視點場從景觀的雛形把握,景觀現象的分析、計畫、設計的立場進行研究的日本學者有:筱原修,上原敬二,塩田敏志,屋代雅充等人。這裏就筱原修的以現場景觀為中心,景觀雛形及樣式的把握進行解說。筱原修把現場景觀分為:視點,視點場,主對象與副對象,對象場四個構成要素,要素間通過十個空間關係來把握。這個連續的景觀,對現場景觀的把握提出了自己的提案。1、視點視點即站點。2、視點場視點場為視點近旁的空間。3、主對象與副對象確定景觀的性格,起支配作用的景觀主題。在一個景區、景點或場景中安排一個或一組引人注目的景物,與其他一般景物形成對比。主體景物可以是植物、雕塑、峰巒、水體、園林建築或其他有較高審美價值且形態比較明顯突出的景物。4、對象場對象場即對象群。圖

不僅以土地設施為視對象,還有新視點的創造,視點場的形式,對象和視點的關係,基本觀察的決定,視點近旁的空間(視點場)的狀態,眺望觀察的品質和人的心理狀態,來進行對象場的考慮.關於視點和視點場的論述:①

視點和視點場②

對象的捕捉:地形和美的遠景.比如紀念碑等人工要素為主對象,其他的要素的配置,特定紀念風景品質的形成。③

能看到的或是看不到的對象,也會對人的心理狀態產生不同的影響。筱原修的景觀雛形和樣式論

視點和視點場視點可視領域作為好的風景能看到的方法,什麼範圍能夠看見。構造物可視與不可視的方法,成了對設計對象的制約條件。

視點1、以對象群的特徵設立視點①得到好的構圖的視點。有名的觀景地都設有著名的眺望觀察點;②得到好看形的視點;③依據視點特性意義的附加。2、視點場

①眺望品質的限定;②人的心理狀態的影響三、景觀的變化隨時間,季節,氣象變化的景觀。①

根據變動要素,景觀的變化。時間:朝晝夕夜,春夏秋冬的季節,雨雪霧等的氣象的變化。有動感的景觀。雁和舟,動物及人,舟、車輛等的添景等。

第四節景觀的分析

作為景觀,是對全體對象群的觀看眺望為起因,人的心理現象。為此,視點和對象的關係,對象相互的關係,各式各樣的觀察方法。景觀的分析即看對象的方法.一、可視與不可視從對象的特定的視點能看到的,看不到的指標。視點和透視間的透視空間的位置關係。視程(視距離)等變動要素的考慮。可以看到的區域與不可看到的區域,視點和對象間的透視關係。1、能看到的頻率(量)多視點,觀看到的景觀指標。2、不可視的深度不可感知的程度。跟前的地形和建築物等,有障礙物時,不能被看到。不可視領域的不可視的程度在景觀計畫,設計上是重要要點之一。障礙物高於視平線時容易將前景和背景看成兩個部分,低於視平線時容易將前景和背景看成整體.這兩種情況都於視距有關系.

圖能看到的頻率,不可視的深度分析不可視的深度分析

二、視知覺特徵視知覺特徵,人觀察對象時人的眼睛所具備的基本的特性的總稱。視力、視野、空間的周波數、色彩等等。有各種各樣的知覺的特徵。就景觀論而言,基本上有(視野)、(視力)的說法。1、視野:觀察者能看到的範圍。2、視界:一定以上的距離、範圍內的視空間.3、視力:觀察者對對象的認別的能力。比如:人的視野60º視錐體的學說。駕駛汽車時65km/h,80km/h,100km/h,對前景注視點和視角的變化。

圖觀察者對對象的認別的能力分析人觀察對象時人的眼睛所具備的基本的特性分析三、視距離從視點到對象的距離。

1、視距離的作用。以人間和樹木的觀察為例。體驗視距離的作用。圖2、視程:數十公里以上,視程的目標為氣象景觀。四、仰角、俯角視點和對象的上下關係表達的指標。1、仰角和圍合感:45º有完全的圍合感;18º有圍合感;14º圍合感消失。

D/H的比例,街道、廣場等開放空間與周邊建築的比例關係。用於分析城市空間的封閉與開敞等.

圖2、俯角和展望:俯瞰景的分析指標。視距離的作用,視程分析仰角和圍合感分析五、能看到的大小能看到的大小和對象的規模。1、估計角和對象的印象2、恒常性:身高相同,視點、視距相同,知覺基本相同。3、尺度、物的大小六、能看到的形景觀的形

,大小是對象重要的屬性。環境中能看到的基本上是透視的形.1、透視的形和能看到的形2、比例和構圖黃金分割比例,美的法則運用於景觀設計構圖中.

圖七、色彩色的三屬性,表色體系,色彩和景觀計畫1、色彩的三個屬性2、色立體3、色彩和環境計畫估計角和對象的印象,恒常性分析八、肌理、視線入射角1、肌理和觀看的效果:都市空間房屋材料的表面,地面和牆面的模樣和素材表面的表情等等。對象表面的材料質感。空間與材質的配置。2、視線視線入射角和能看到的形,透視感。視線入射角不同,看到的透視感變形不同。比如視線入射角為:α=90º,α=45º,α=16º,α=9º時觀看橋樑景觀的立體感的變化不同。再如:依據視線入射角的變化觀看方格網地面的透視效果的不同。圖視線入射角的分析九、形狀、圖形

1、圖和底:用於分析城市街道與房屋協調的面積與比例關係.在繪畫藝術中,艾舍爾的版畫,對景觀的設計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群化:複數化。3、輪廓線

十、錯覺和透視感1、錯視:對象重複存在的場合,對象周圍與其他對象的相互影響,產生錯覺。圖2、透視感

景觀如果沒有透視感,將有平板的印象。

。圖錯視和肌理構圖分析

第二章景觀的理論研究第一節相對應的理論研究一、景觀規劃設計分為:宏觀環境;場地規劃;各項施工圖,文本製作;施工協調與運營管理的四個基本方面,蘊含著三個層次不同的追求以及相應理論研究:1、文化歷史與藝術層,這包括潛在與景觀環境中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風俗習慣等與人們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關的東西,其直接決定著一個地區、城市、街道的風貌;2、環境生態層,這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體、動植物、氣候、光照等人文與自然因素在內的從資源到環境的分析;3、景觀感受層,基於視覺的所有自然與人工形體及感受的分析,即狹義的景觀。如同傳統的風景園林,景觀建築學的這三個層次,其共同的追求是藝術。雖然說現代景觀設計只有一百多年的里程,但是,從原始人的聚居地的選址和建造,實際上景觀設計的活動就已經開始了。二、世界的景觀分類。縱觀世界景觀設計的發展,可以將世界的景觀分為:1、古埃及的景觀;2、古代西亞景觀;3、古希臘景觀;4、古羅馬景觀;5、中世紀景觀;6、文藝復興景觀;7、法國16—18世紀景觀;8、英國式景觀;9、十九世紀的景觀設計等。關於景觀史的相關內容,在這裏不做論述。本課程本著景觀的把握;景觀的觀察;景觀的設計操作的課程框架,對現存景觀的理論及研究成果進行了提取.第二節景觀理論研究的代表人物及觀點

一、凱文.林奇的《城市意象》1960

凱文,林奇KavinLynch1960年發表了城市的意象一書,他嘗試了如何找出人們頭腦中意象的方法,並將之描繪表達出來,將之應用於城市景觀設計。那麼什麼是意象呢?意象就是心理上的形象。即使一個城市的陌生客,當他來到城市,也會建立對城市的印象。比如他坐火車來到上海,看到進站兩旁的棚戶區,就形成了關於上海的破落印象,儘管這和上海的總體情況不符。在書中,他創造了一個構架,可以提供人們觀察的方法。圖

林奇的城市意象

二、Gullen的城鎮景觀(1961)1961年Gullen的《城鎮景觀》一書發行以後,很快獲得建築師和規劃師的認同。他的主要貢獻就是一種程式,一種產物。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該書以簡單的文字準確地表達了城市設計所包括的結構,顏色,尺度,形式,特徵,個性和獨特性。

三、路線形景觀解析法(Appleyard1964)Appleyard,Lynch和Myer1964年在《道路上的景色》一書中建立了動態知覺評價的基礎框架,他們認為城市環境中的公眾都是處在運動中,不論是步行的或是坐車的,來或去,對這些變幻的景致,延伸的視野,時時改變的意象複雜性的瞭解,是城市設計解析和評價的重要的課題。在運動過程中包括了事件,視覺,知覺,判讀解釋的連續性,因而須對現存的情境,事物的內容,環境以及可能變更的計畫以特殊的繪圖及概念系統加以分析。四、筱原修的雛形、樣式論五、塩田的景觀解析模式《自然風景地計畫的景觀解析》1967,68

塩田敏志,小島通雅等人,以阿蘇山國家自然公園為對象,總結出景觀的解析要素和類型。景觀的類型被分為:圍繞景觀;眺望景觀。塩田的圍繞景觀是休養地的利用地點和圍繞,景觀對象的效果,叫做眺望景觀,這個景觀要素如圖例中的分析:這個被分析的景觀要素,為了形成景觀計畫的客觀數據,

塩田將地區網路化,根據網數據的數量化,數枚的景觀要素分佈網路的作成,根據這個作業的過程,對景觀的客觀化記述。圖六、R.B.Litton.Jr《森林風景描述和詳細目錄》1968將景觀的分析因數分為6個:①距離;②視點的位置;③形態;④空間的形(凸空間和凹空間);⑤光;⑥連續的場面。塩田的景觀樣式的把握

塩田景觀的樣式把握

七、樋口忠彥《景觀的構造》1975關於日本的地形空間的分類:水分神社型;大和秋津洲型;八葉蓮華型;藏風得水型;隱國型;神奈備山型;國見山型。圖八、上原敬二《日本風景美論》對於眺望的性質進行說明,總結出重要的5個要素。①

視點;②

視界;③

方位;④

主景;⑤

距離。

九、《建築外部空間論》,《新建築外部空間論》志水英樹1989日本學者根據凱文,林奇KavinLynch的城市意象,提出外部空間設計的六個要素。在以上兩部專著中,運用①境界;②場所;③出入口;④通道;⑤標誌物;⑥周域。六個要素進行了分析。構成要素的相互關係為以上各要素之間的關係。例如場所與境界;出入口與標誌物的關係等等,認為外部空間的設計就是設計以上六個要素。

樋口忠彥景觀的構造1975大和秋津洲型水分神社型八葉蓮華型藏風得水型隱國型外部空間的6個要素第三節景觀規劃設計的傾向在注重環境生態,人居品質,藝術風格,歷史文脈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觀設計具有了更加廣闊的學科視野和研究範圍。它從最初的農耕文明時的風景園林走出來,成為適應工業以及後工業文明的特殊行業,其特殊性在於交叉學科的廣泛運用。以下我們就幾種設計傾向舉例說明。一、景觀的人文傾向1、歷史保護;2、自然景觀中賦予文化主題;3、歷史景觀的改造。二、環境再生1、後工業時代景觀①工業遺址改造;②利用工業舊址的景觀再設計。2、複式景觀.都市公開空地的主要類型.三、運用高技術,對人所處環境的控制與調節1、使用噴霧裝置降低溫度2、特殊綠化的廣泛開發與使用四、景觀的生態化傾向1、生態治理;2、生態改造利用;生態旅遊五、景觀的藝術化與個性化傾向1、特殊氣氛;2、具有開放式結局的參與性景觀;3、地方特色;4、表達寓意的景觀藝術。

第二部分景觀設計的方法第一章景觀設計的原則

第二章景觀設計的調查

第三章景觀設計的指標與手法

第四章景觀設計的步驟第一章景觀設計的原則一、景觀設計的目的、作用根據的人們各種活動的需要,進行景觀的保護,保全,應用和創造。遵循以下幾點:1,

從設計基準入手,機能的滿足,對象自身美的實現。2,

立足於景觀和生態,整體美秩序的作用。3,

為了都市景觀,地域、地區的水準,景觀形成方向性和地域性。景觀的設計的總體公共與民間計畫,地域住民和自然也看作是規劃的主體。如河川景觀設計,操作的不僅僅是局部的物體,而是包括周邊的其他設施、環境等等。景觀設計的對象被觀看對象群的全體,景觀主體(人)的心理現象。視點和對象之間關係的操作。場合、視點、視點場、主對象、構築物等形態、規模、色彩等計畫直接的操作。景觀計畫的必要條件1,

公共性、理論性;2,

實施性。二、景觀設計的原則(一)自然優化---生態保護原則自然景觀指受人類間接輕微的影響,而原有的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自然景觀(例如:沙漠、雨林、河流、山川……)自然景觀資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歷史文化遺跡、山體、坡地、森林、湖泊及大的植物板塊,要絕對保護自然保留地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跡。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資源合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連續利用。海洋雪山沙漠森林不同的自然景觀(如圖)(二)全面規劃、分期實施,強調景觀的整體優化原則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其景觀序列是連續而完整的,景觀系統具有功能上的整體性和連續性。規劃時應保證其完整性,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同時根據資金狀況、景觀的保護需要,分期實施。(三)景觀的異質性原則異質性本是系統或系統屬性的變異程度,而對空間異質性的研究成為景觀生態學別具特色的顯著特徵,它包括空間組成、空間型態和空間相關等內容。異質性同抗干擾能力、恢復能力、系統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有密切關係,景觀異質性程度高,有利於物種共生而不利於稀有內部種的生存。景觀異質性也可理解為景觀要素分佈的不確定性。(四)景觀的尺度性原則尺度是研究客體或過程的空間維和時間維,時空尺度的對應性、協調性和規律性是一重要特徵。生態平衡與尺度性有著密切的聯繫,景觀範圍越大,自然界在動盪中表現出的與尺度有關的協調性越穩定。具體到景點設計,尺度性越發顯現出來,比例協調、均衡,往往使景觀、建築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園冶》所說的“精在體宜”正反映了這一點。(五)個性原則景觀的個性不同。在地域上,有的以山嶽為主,有的以海洋為主,森林植被的地域性更加明顯,北方和南方差別懸殊。規劃時應根據自然規律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個性鮮明的景觀類型。特色——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歷史特定的地區的反應。環境景觀特色主要反映在當地的生活中,特色是指分佈於某一地區而不能在其他地區出現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形象、形式。特色主要受環境區域分異規律的影響,易於在封閉環境中形成,在封閉環境中易於保持特色傳統,封閉打破互相模仿失去特色。區域分異規律特徵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徵地球表面是一個不均勻的面層,形成原因:太陽光照(能量)在地球表面分佈不均勻。由於太陽光照(能量)在地球表面分佈不均,發生氣溫、氣壓、風向、溫度、濕度等不同不同地域的景觀特色(如圖)乾旱少雨的沙漠陝甘地區的窯洞熱帶雨林江南小橋流水(六)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景觀的開發不是孤立進行的,既要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天人和一,又要考慮到景觀與周邊社會環境、當地經濟的密切聯繫,規劃時必須科學處理好三大效益的比例關係。適應當地的原則;洗練的原則;背景的原則;首尾一貫的原則;順應自然的原則第二章景觀設計的調查基本情況是景觀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已收集的材料,在現場調查景觀資源分佈地點和所及範圍的基本情況,並根據開發的要求,進行必要的補充調查。

(一)自然地理調查

1.景觀的地理位置及面積。

2.景觀所屬的山系、水系及大地貌區域中地貌範圍、植物帶域。

3.地質年代及地質形成期。

(二)氣候調查

1.年平均溫度,最高、最低溫度及常出現的月、旬、日及冬、夏氣候情況。

2.河、湖、海結冰期及結冰厚度。(三)降水量1.多年平均降水量。2.各月降水頻率(天數)和降水量。3.降水最多最少的年、月、旬。4.暴雨頻率及多發的月、旬。5.降雪的初雪日、降雪日及年內雪日分佈,不同地區的積雪厚度,可用於滑雪賞雪的場地情況。6.暴風雪出現的時間和頻率。7.初霜、降霜日、霜對景物的影響(如紅葉)等。(四)森林景觀調查

(一)森林資源調在充分利用近期森林資源清查資料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補充調查。查清規劃範圍內的森林覆蓋率,樹種組成,林種結構,林齡結構,造林,營林規劃及宜林荒山面積。(二)喬灌木景觀調查

1.觀賞樹種及外觀特點調查。

2.葉形、葉色及其景觀調查。

3.花期、花冠(花序)形、色、花量及形成的景觀調查。

4.果形、果色、果量、果期及形成的景觀調查。森林景觀(三)珍、稀植物調查1.一、二類保護植物的名稱、分佈、數量、生長狀況的調查。2.古、大、稀數目的名稱、分佈、數量、生長狀況的調查。3.特異地形的數目、珍、稀的植物,菌類的名稱、分佈、樹量、特點、生長位置的調查。對生長現狀調查時,應測定最大、最小株的樹齡、高度、胸徑、幹形、冠形、生活習性、發育規律、科學價值及觀賞價值。(四)“森林浴”林調查森林浴林除要求有美麗的森林景觀外還應做出以下幾方面的調查。1.作森林浴林的空氣清新程度,既有毒物質含量,細菌種類及含量,灰塵的含量調查。要求森林浴林部含有毒物質、無菌、無塵。2.林內樹木揮發各種殺菌物質名稱、含量、作用的調查。3.林內小氣候的調查,要求空氣濕潤、涼爽、宜人。4.林內落葉層厚度,鬆軟程度的調查。5.風、日光及有關景色調查。如鳥叫蟬鳴、溪流水聲、草毯綠茵、火紅葉綠等方面。(五)草地調查1.草地的位置、面積、坡向坡度、道路的情況調查。2.草地植物種類、名稱、生活習性、觀賞特點的調查。3.草的密度、葉形、杆形、花色、花期、果形、果色的調查。(六)特種植物調查,如食用、藥用、保健用植物的種類、名稱、分佈、價值及可采程度的調查。(七)動物調查1.常棲和季節性棲息動物的種類、名稱、範圍、習性、棲息時間的調查。2.一、二類保護鳥獸的種類、名稱、數量、分佈、棲息環境、活動規律,地點等調查。

(五)地貌景觀調查

(一)山景調查1.山景景物類型。(1)峰——尖的山頂程峰。(2)巒——圓的山頂稱巒。(3)嶺——長條形的山頂。(4)崮——四周陡峭,頂上平坦的山。(5)懸崖——高爾陡的山邊、石壁。(6)峭壁——像牆壁一樣陡立的山崖。(7)坳——山窪。(8)穀——兩山或兩塊高地之間的夾道。(9)峪——山谷。(10)壑——坑穀、深溝。通路者為穀,不通路者為壑。(11)溶洞——石灰岩山質,長期被水蝕所形成的洞。內有石灰岩鐘、乳石和石筍等。(12)洞府——有水的岩穴稱洞,無水者為府。(13)石林——由柱狀岩石組成的地形。(14)火山——由地殼內噴出的熔岩及碎屑物堆積而形成的山稱火山,有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之分。(15)冰川遺跡——由冰川移動所帶來的石塊和碎屑物。(16)冰鬥——在冰川創蝕下形成的一種三面陡峭環繞,一面向上敞開的窪地。(17)山沖——三面環山的狹長平地。(18)山塢——地貌複雜的山谷地。(29)崗——山丘的延伸部分,有土崗、石崗之分。(20)阜——土山。(21)峽谷——窄而深的谷地。(22)磯——水邊突出的岩石或江河中的石灘。(23)礁——海洋或大江大河中離水面較進的岩石。(24)灘——江、河、湖、海等水邊淤積成的平地或水下沙洲。2.山景的記載方法(1)山景應按照人們審美的要求,賦予它種種美好的含義,如雄奇險秀幽奧曠等。(2)山景如懸崖、陡壁、奇峰、異石、溶洞等主要記載可覽度,還應記載其名稱、位置、數量、分佈特點、海拔高低、山勢走向等。(3)對石峰異石還應記載分佈特點(群狀或零星或孤立景物)、體態大小。溶洞的深度、寬度、形成的原因、洞內景觀特點等。黃山泰山珠峰太行山(二)水體

1.水景的類型:(1)江——大河的通稱。(2)河——水道的通稱。(3)湖泊——大型的水面。(4)海——大洋的一部分,有的湖也叫海。(5)溪澗——山間流水,水流急者為澗,水流緩者為溪。常把溪澗混用。(6)瀑布——從懸崖陡處傾瀉而下的水流。(7)泉——地下湧出的水為泉,有湧泉、噴泉、溫泉等。(8)溝——小形凹道。(9)水庫——在河流、山谷或溝道中築壩攔水形成的人工湖。(10)潭——深水池。(11)港——江、河、海邊可停船的水域。(12)灣——水流彎曲的地方。(13)浦——水邊或河流入海處。(14)沼澤——水草叢生的淺水灘。(15)潮汐——海水受月亮或太陽引力的作用,出現定時漲落的現象叫海潮。早海潮稱潮,晚海潮稱汐。(16)波濤——大的波浪。2.水景的記載:林區水景包括林業場、局範圍內及與其毗鄰的海灣、天然與人工湖、潮汐、瀑布、溪流、各種泉水灘地等。(1)海灣、湖泊的位置、海拔、名稱、水深、水質、季節變化、水岸景色的調查。(2)瀑布的名稱、位置、高度、瀑身特點、水量的季節變化。(3)海、河、湖灘的名稱、位置、形狀、組成物質與灘面環境、灘地岩質及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相對高差、灘面面積與季節變化、洪水及枯水期、遊憩價值。(4)溪流的名稱、位置、長度、發源、坡度比、所屬水系、流量、水質、季節水量變化、可否飲用的調查。(5)泉水的名稱、位置、年流量、季節變化、水質、有無醫療價值、對溫泉還應調查出水口溫度及水量等。黃果樹瀑布海濱溪水(六)天象景觀調查

天象景觀有日、月、星辰、雲海、雲霞、雷電、寶光、極光、佛光、海市蜃樓等。應記載天象景觀的名稱、位置、形態、規模、出現的時間等。(七)人文古跡調查(一)文物古跡有:寺廟、道觀、庵、墓葬、古塔、書院、古建築、古代工程、遺物、遺跡、名人題刻、詩詞、畫卷、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及楹聯、匾額、壁畫、碑刻、摩岩石刻、石窟雕刻等的調查。(二)近代革命遺址、古戰場遺址及有紀念意義的工程、造型藝術等調查。(三)風土人情,如有地方特點的村寨、居民、民間習俗、節日活動、對本地有影響的歷史人物及人們朝拜祭祀的山石、懸崖、洞壑等的調查。對人文景觀也應作詳細的記載,入股建主要記載他們的名稱、位置、分佈、數量、景觀特點等。居民情況調查要記載村寨分佈及人口數量、民族及服飾、建築風格、當地居民的飲食結構。風俗習慣調查除記載一般習俗外,還要記載當地有觀賞價值的良好風俗習慣。有調查記載人文景觀中的有傳說、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人文古跡實例清西陵秦始皇兵馬俑蘇州虎丘塔八達嶺長城少林寺第三章景觀設計的指標與手法(一)環境容量1、計算方法環境容量計算方法採用面積,遊路二種辦法。(1)面積計算

C=A/a*D

式中:C:環境日容量,單位:人次;

A:可遊覽面積,單位:平方米;

a:每位遊客應佔用的合理面積,單位:平方米;

D:周轉率

D=景點開放時間/遊玩景點所需時間(2)遊路(線路)計算法:

C=M/m*D

式中:C-環境容量,單位:人次;

M-遊道全長,單位:米;

m-每位遊客佔用合理的遊道長度,單位:米;

D-周轉率=遊道每天開放時間/遊完全遊道所需時間(二)遊客規模預測一、環境容量框算1、陸地環境容量框算:(1)面積法規劃可遊覽面積:199.0公頃遊客個人遊覽指標:1000m2/人日遊覽時間為10小時,周轉率為2,飽和率為

0.8由此推算:暫態容量:199.0×104÷1000=1990人次日容量:1990×2×0.8=3184人次/日最大日容量:1990×2=3980人次/日每年以200天遊覽時間計,則年遊人容量:3184×200=63.68萬人次/年(2)遊路(線路)法規劃遊覽路線概數:21600米單位長度指標:10米/人日遊覽時間為10小時,周轉率為2,飽和率為

0.8

由此推算:暫態容量:21600÷10=2160人次日容量:2160×2×0.8=3456人次/日最大日容量:2160×2=4320人次/日每年以200天遊覽時間計算,則年遊客容量:3456×200=69.12萬人次/年2、海水浴場容量計算海岸線長:550米水域延伸:50米利用率:40%

單位規模:100m2/人,飽和率0.8,周轉率3

沙城延伸:30米沙城活動面積:30×550=16500m2

海域活動面積:50×550=27500m2由此推算:暫態容量:(16500+27500)×40%÷100=176

人次日容量:176×3×0.8=422人次/日最大日容量:176×3=528人次/日每年利用海水浴場以80天計,則海水浴場年容量:422×80=3.40萬人次/年二、遊人規模預測1、遊人來向2、現狀遊人規模3、旅遊季節4、遊人構成5、現狀遊人規模情況分析6、遊人規模預測第四章景觀設計的步驟§1景觀設計的基本步驟

專案→調查研究→方案探索→方案評價(1)→深入設計→方案評價(2)→修改方案→方案實施→監理→養護、維修→專案(回饋資訊)§2景觀設計的立項與分析一景觀設計任務書1.景觀設計的幾種形式A、新區的景觀設計(直接設計):在空白區域進行深入、細緻的設計與實施。B、老城區景觀的改造設計(間接設計):在保護的基礎上更新改造。C、對已成型景觀的增補設計:小幅度改造,以適應新功能的要求。2.對任務書的基本認識A、任務書是建設委託方(甲方)對設計的基本要求,基本資訊有:設計意圖、設計內容、性質、造價等。B、瞭解城市規劃對此專案的立項要求及相關的法律規範,如對使用功能、安全、衛生的要求,對用地性質、範圍的要求等。對環境調查研究景觀特徵的把握和景觀資源的提取1.自然條件:日照、氣溫、降水、風向等天文資料。2.地形地貌:坡度、面積、地勢等。3.周邊環境:調查周邊的主要景觀,尋求新景觀與原有景觀的協調、統一。4.周邊居民:人口數量、文化修養、社會背景、生活習慣等。5.瞭解該地的歷史、人文情況、文化古跡、歷史傳統、民俗習慣等。三現場勘測通過觀察現場,用草圖標出基地的具體位置、具體尺寸、地勢等基本資料。§3景觀的規劃與佈局一、景觀規劃與構思1.景觀規劃整體性構思應處理的幾個關係A、區域的劃分:對功能設定的整體佈局,確定了基地的土地利用、場所功能與空間的劃分。B、各景觀要素內容的確定:對各區域內景觀設施內容確定。C、各景觀要素間的組織關係:如娛樂設施與服務設施、綠化與道路的關係等。整體分析二、景觀的功能組織功能分區確定後,要確定各區的具體內容。1.交通:入口廣場、主幹道、次幹道、步行道、停車場、公車站、路牌等。2.活動場地:兒遊戲區、老人活動區、健身區、中心廣場等。3.公共服務:購物區、服務中心、電話亭、垃圾桶、衛生間等。4.綠化:行道樹、花壇、草地、水面、樹林等。§4景觀設計的表達1.構思草圖:根據自己的思維,一旦出現靈感,就快速表達出來,繪出草圖;積累一系列的草圖,然後比較、分析,提升設計方案。這一階段可以簡單上一點顏色,以驗證構思效果。2.總平面圖:根據整體規劃的思路,把各個功能分區的平面草圖匯總在一張圖紙上,形成總平面圖。3.效果圖:以三維形式形象地體現設計意圖和景觀效果。構思草圖總平面圖效果圖(透視圖)總圖施工圖設計深度

1.圖紙目錄

2.設計說明,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這些表可列在總平面佈置圖上。

3.總平面佈置圖

一、城市座標網、場地建築座標網、座標值

二、場地四界的城市座標和場地建築座標(或標注尺寸)。

三、建築物、構築物(人防工程、化糞池等隱蔽工程以虛線表示)定位的場地建築座標

(或相互關係尺寸)、名稱(或編號)、室內標高及層數;四、拆除舊建築的範圍邊界、相鄰單位的有關建築物、構築物的使用性質、耐火等級及層數

五、道路、鐵路和明溝等的控制點(起點、轉捩點、終點等)的場地建築座標(或相互關係尺寸)

和標高、坡向箭頭、平曲線要素等;

六、指北針、風玫瑰;

七、建築物、構築物使用編號時,列“建築物、構築物名稱編號表;

八、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城市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的名稱、城市座標網與場地建築座標網

的相互關係、補充圖例、施工圖的設計依據等.4.豎向設計圖一、地形等高線和地物;

二、場地建築座標網、座標值;

三、場地週邊的道路、鐵路、河渠或地面的關鍵性標高;

四、建築物、構築物的名稱(或編號)、室內外設計標高(包括鐵路專用線設計標高);

五、道路、鐵路和明溝的起點、變坡點、轉捩點和終點等的設計標高(道路在路面中、鐵路在軌項、陰溝在溝項和溝底)、縱坡度、縱坡距、縱坡向、平曲線要素、豎曲線半徑、關鍵性標.道路注明單面坡或雙面坡;六、擋土牆、護坡或土坡等構築物的坡頂和坡腳的設計標高。

七、用高距0.10-0.50米的設計等高線表示設計地面起伏狀況,或用坡向箭頭表明設計地面坡向。

八、指北針;

九、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高程系統的名稱、補充圖例等;

十、當工程簡單,本圖與總平面佈置圖可合併繪製.如路網複雜時,可按上述有關技術條件等內容,單獨繪製道路平面圖.5、土方工程圖

一、地形等高線、原有的主要地形、地物;

二、場地建築座標網、座標值;

三、場地四界的城市座標和場地建築座標(或注尺寸);

泅、設計的主要建築物、構築物;

五、高距為0.25-1.00米的設計等高線

六、20米x20米或40米X40米方格網,各方格點的原地面標高、設計標高、填挖高度、填區和

挖區間的分界線、各方格土方量、總土方量;

七、土方工程平衡表;八、指北針;

九、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補充圖例、座標和高程系統名稱、棄土和取土地點、運距、施工要求等;

十、本圖亦可用其他方法表示,但應便於平整場地的施工

十一、場地不進行初平時可不出圖,但在豎向設計圖上須說明土方工程數量。如場地需進行機械或人工初平時,須正式出圖.6.管道綜合圖一、繪出總平面佈置圖;

二、場地四界的場地建築座標(或注尺寸);

三、各管線的平面佈置、注明各管線與建築物、構築物的距離尺寸和管線的間距尺寸

四、場外管線接入點的位置及其城市和場地建築座標。

五、指北針;

六、當管線佈置涉及範圍少於三個設備專業時,在總平面佈置藍圖上繪製草圖,不正式出圖。如涉及

範圍在三個或三個以上設備專業時,對幹管幹線進行平面綜合,須正式出圖;管線交叉密集的部

分地點,適當增加斷面圖,表明管線與建築物、構築物、綠化之間以及合線之間的距離,並注明

管道及地溝等的設計標高。

七、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補充圖例。7.綠化佈置圖

一、繪出總平面佈置圖;

二、場地四界的場地建築座標(或注尺寸)

三、植物種類及名稱、行距和株距尺寸、群栽位置範圍、與建築物、構築物、道路或地上管線的距離尺寸、各類植物數量(列表或旁注);

四、建築小品和美化構築物的位置、場地建築座標(或與建築物、構築物的距離尺寸)、設計標高;

五、指北針;

六、如無綠化投資,可在總平面佈置圖上示意,不單獨出圖。此時總平面佈置圖和豎向設計圖須分別

繪製;

七、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圖例、施工要求等。8.詳圖

道路標準橫斷面、路面結構、混凝土路面分格、鐵路路基標準橫斷面、小橋涵、擋土牆、護坡、建築小品等詳圖。§5景觀設計中注意的問題景觀設計中的問題應結合以前所學過的課程(如構成、透視、製圖、設計原理等)綜合運用,多角度思考,解決好設計中的問題。1、地方主義(地域特色)地方特色中國特色亞洲特色2、空間空間形態——開敞,封閉,遮擋,開闊等空間劃分形式——水準劃分、垂直劃分充分利用地形地勢——上升、下沉、坡地等3、比例尺度比例——物體的某一部分與自身整體的關係尺度——一物體與另一物體形成的數比關係,以一個人與其他物體的關係4、材料各種裝飾裝修施工材料,地面鋪裝材料,植物綠化……材料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和用法結合。室內外材料的區別材料的加工,施工工藝5、色彩色彩搭配——冷暖、明度、純度、色相色彩作用——心理感受、引導、指示、劃分區域、安全警示……色彩和空間——面積大小(面積大不易用大面積的深色)雅俗共賞,滿足共性。6、形式問題多樣性與統一的關係多樣性就是強調差異。事物之間存在差異在差異中尋找統一統一就是相似性形狀統一比例統一容易取得相似,統一性色彩統一主從關係某一個因素占主導地位,某一個因素占次要地位,不可平均劃分。對立大小對立、強弱對立、形狀對立、具象抽象對立、色彩對立、肌理對立、光影對立……節奏和韻律節奏是規律性的重複。節奏在音樂中被定義為“互相連接的音,所經時間的秩序”,在造型藝術中則被認為是反復的形態和構造。在圖案中將圖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復排列,作空間位置的伸展,如連續的線,斷續的面等,就會產生節奏。韻律是節奏的變化形式。它變節奏的等距間隔為幾何級數的變化間隔,賦予重複的音節或圖形以強弱起伏、抑揚頓挫的規律變化,就會產生優美的律動感。節奏與韻律往往互相依存,互為因果。韻律在節奏基礎上豐富,節奏是在韻律基礎上的發展。一般認為節奏帶有一定程度的機械美,而韻律又在節奏變化中產生無窮的情趣,如植物枝葉的對生、輪生、互生,各種物象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由疏到密,不僅體現了節奏變化的伸展,也是韻律關係在物象變化中的昇華景觀設計的步驟(實例)1234ABCDEF西單廣場設計附屬廣場設計第三部分專項景觀設計第一章景觀的構成、分類第二章常用專項景觀設計第一章景觀的構成、分類第一節:景觀的構成前面講過:景觀一詞最早成書於西元前舊約聖經,西伯來文為“noff”,從詞源上與“yafe”即美(beautiful)有關。它是景觀體系所涉及到的一個重要概念。不同學科對景觀的理解層次和含義有所不同。景觀是由景觀要素(elements)有機聯繫組成的複雜系統,含有等級結構,具有獨立的功能特性和明顯的視覺特徵,是具有明確邊界、可辨識的地理實體

forman提出的斑塊-廊道-基質模型認為景觀空間異質性通常表現為梯度與鑲嵌,後者的特徵是對象被聚集形成清楚的邊界,連續空間發生中斷和突變。土地鑲嵌性是景觀的基本特徵之一。景觀的構成景觀要素由三種類型---斑塊(Patch)、廊道(C0rridor)、基質(Matrix)景觀斑塊是地理、氣候和生物、人文因數影響所成的空間集合體,具有特定的結構形態,表現為物質、能量或資訊的輸入與輸出單位。斑塊的大小、形狀不同,有規則、不規則之分;廊道曲直、寬度不同,連接度也有高有低;而基質更顯多樣,從連續到孔隙狀,從聚集態到分散態,構成了鑲嵌變化、豐富多采的景觀格局。第二節景觀的分類目前在中國的分類按景觀資源構成要素分:地文資源、水文資源、生物資源、人文資源和天象資源五類。按對象功能分:綠地景觀、建築景觀、道路景觀等城市綠地景觀又分為:公共綠地景觀、生產綠地景觀、防護綠地景觀、風景遊覽綠地景觀、專用綠地景觀、街道綠地景觀。第二章常用專項景觀設計第一節:森林公園景觀設計一、森林公園的景觀資源構成《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等級評定(國家標準)》將森林公園的景觀資源分為地文資源、水文資源、生物資源、人文資源和天象資源五類。地文資源:包括典型地質構造、標準地層剖面、生物化石點、自然災變遺跡、名山、火山熔岩景觀、蝕餘景觀、奇特與像形山石、沙(礫石)地、沙(礫石)灘、島嶼、洞穴及其他地文景觀。水文資源:包括風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冰川及其他水文景觀。森林公園的景觀資源構成生物資源:包括各種自然或人工栽植的森林、草原、草甸、古樹名木、奇花異草等植物景觀;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動物及其他生物資源及景觀。人文資源:包括歷史古跡、古今建築、社會風情、地方產品及其他人文景觀。天象資源:包括雪景、雨景、雲海、朝暉、夕陽、佛光、蜃景、極光、霧凇及其他天象景觀。二、森林公園景觀設計基本要素的分析及評價

(一)景觀要素分析森林公園一般將山體、水體、植物、動物、天象、人文資源、森林環境7個景觀要素因數作為專案,各個專案又包括3個類目進行分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將其境內的景觀要素進行了如下分析:1.山體:(1)非山體景觀或常見山體:坡平度緩,造型一般,無雄、奇、險、秀之感;(2)俊美山體:山勢高峻,坡度較陡,個性特點較為明顯,如張家界的龍頭峰;(3)奇特山體:具有鮮明的個性,或為懸崖峭壁、切割萬仞;或造型奇特、形態逼真;或雄偉高大、拔地通天,如張家界的南天柱、夫妻岩、金鞭岩等。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2.水體:(1)無水體景觀或為一般水體:面積小,無特殊形態,其聲、影、色、質一般;(2)較美的動態水景:個性明顯,但體量小,清潔有倒影,或有聲、色配合;(3)大水體氣勢磅礴,或為流量大、落差大的動態水景;或與其它因素(山、建築等)互相配合,形成奇妙雅致的勝景;水質清涼甘冽;有奇特優美的倒影。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3.植物:(1)群落結構簡單,多為純林,林相單調;無古樹名木或珍稀植物;覆蓋率<80%;(2)群落較複雜,多為混交林,林相變化較明顯;具省級保護種;覆蓋率80%-90%;(3)群落結構複雜,複層混交,林相變化明顯;具有國家級珍稀保護植物或重點保護文物;覆蓋率>90%。如張家界的千年珙桐等。4.動物:(1)常見野生動物或無野生動物;(2)種類較多:具省級重點保護種;有一定的醫療、食用價值等;(3)種類多:具國家級重點保護種;形態奇特,有很高的表演性能;食用或醫療價值很高,如娃娃魚、獼猴等。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5.天象:(1)一般天象,無天象奇觀;(2)美麗的天象,引人入勝,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3)氣象奇觀,知名度很高,使人為之傾倒,以目睹此景為今生之幸事,如張家界瞬息萬變的雲海、摘星臺觀日出等。6.人文資源:(1)無人文資源或為一般的建築、神話傳說;(2)具有一定的科學藝術價值,民族、地方特徵較為濃厚,在當地著名;(3)歷史悠久,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科學藝術價值很高,能代表一個歷史時期的科技水準,或有明顯的隱性特點,名揚國內外。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7.森林環境:(1)沒有形成典型的森林環境:或距居民較近,有一定的污染;(2)較為舒適幽靜的森林環境;(3)典型的清新幽靜的森林環境,植被繁茂,色彩豐富,季相明顯,溫濕適宜,微風習習,恬靜舒適空氣清潔,達到國家環境品質一級標準(二)景觀要素評價評價就是按照一定的標準來衡量被評對象價值的大小,品質的優劣。景觀資源景觀要素評價分定性.定量兩種評價方法。定性描述法:是對景觀要素常用的一種評價方法,在評價時,以大量的景觀要素和美學規律,如多樣統一、協調對比等為依據,對評價對象擬定出評價專案和標準,由有經驗的專家進行評審,多用文字描述。定量評價法:一般是根據景觀要素對景觀影響的程度,或統計遊人的心理判斷為資訊,製作評價模型,再利用電腦分析,得出評論結果。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對風景資源景觀要素評價逐步由定性轉變為定量評價法1、評價原則(1)以對森林公園風景資源的詳細調查為基礎,按風景資源的特性和相關程度進行分類、分級。(2)通過宣傳評價,進行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的綜合性評定。(3)應能反映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好壞與環境的協調性,重點分析以森林為主體的風景資源的相對優劣和開發森林旅遊的可行性。2、評價方法通過對風景資源的評價因數評分值加權計算獲得風景資源基本品質分值,結合風景資源組合狀況評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評分值獲得森林風景資源品質評價分值。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評價分值按指定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獲得,滿分值為30分。3、評價因數景觀資源分為地文資源、水文資源、生物資源、人文資源和天象資源五類。每類資源各包括五項評價因數,按評價因數間的相互地位和重要性確定評分值,評分值之和為該資源類的權數。後對五類風景資源的評分值進行一次加權計算,計算出風景資源的基本品質評價分值

典型度:指風景資源在景觀、環境等方面的典型程度。自然度:指風景資源主體及所處生態環境的保全程度。多樣度:指風景資源的類別、形態、特徵等方面的多樣化程度。科學度:指風景資源在科普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價值。利用度:指風景資源開展旅遊活動的難易程度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吸引度:指風景資源對旅遊者的吸引程度。地帶度:指生物資源水準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分佈的典型特徵程度。珍稀度:指風景資源含有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文物各級別的類別、數量等方面的獨特程度。組合度:指各風景資源類型之間的聯繫、補充、烘托等相互關係程度。特色附加分:風景資源單項要素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或特殊意義,按附加分規定分值進行評分。4、風景資源品質評價計算

風景資源基本品質評價分值按式(1)計算:月=F..................風景資源組合狀況按滿分1.5分對組合度(Z)評分。特色附加分(r)按滿分2分評分。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評價分值按式(2)計算:

M=B+Z+T式中:M——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評價分值;

B——風景資源基本品質評分值;

Z——風景資源組合狀況評分值;

T——特色附加分。5、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評價計算方法參照附錄B。評價因數的評分值越接近於權數,表示風景資源的基本品質越接近於理想狀態值。

6、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等級評定

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等級評定分值按式(3)計算N=M+H+L……

式中:N——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等級評定分值;

M——森林風景資源品質評價分值;

H——森林公園區域環境品質評價分值;

L——森林公園旅遊開發利用條件評價分值。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品質等級評定分值滿分為50分,品質等級確定標準劃分為三級:一級為40~50分,符合一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多為資源價值和旅遊價值高,難以人工再造,應加強保護,制定保全、保存和發展的具體措施。二級為30~39分,符合二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其資源價值和旅遊價值較高,應當在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三級為20~29分,符合三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在開展風景旅遊活動的同時進行風景資源品質和生態環境品質的改造、改善和提高。三級以下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應首先進行資源的品質和環境的改善。三、景觀規劃的程式森林公園景觀規劃一般按如下程式進行:景觀資源及社會調查、分析、評價(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收集與整理基礎材料-----總體規劃彙編-----評審、論證-----規劃通過後,據論證意見修改並形成正式的成果(含說明書、圖紙)-----複製上報。四、森林公園景觀規劃的原則(一)自然優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