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融中的盂兰盆节_第1页
中日文化交融中的盂兰盆节_第2页
中日文化交融中的盂兰盆节_第3页
中日文化交融中的盂兰盆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文化交融中的盂兰盆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国和日本在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古代日本民族在创造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借鉴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并发展日本民族文化。其中,传统节庆文化“盂兰盆节”就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典型。盂兰盆节是佛教的一个节日,起源于佛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盂兰盆经》载,释迦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即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母亲解脱。佛教徒据此兴起盂兰盆会。在中国,由于《盂兰盆经》倡导的经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相同,所以佛教《盂兰盆经》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了中国历代帝王的推崇,在民间广为传播,南朝梁武帝时期形成盂兰盆节日,在长期的推广中,又受到中原本土追思亡灵的儒家传统思想和民间道教中元节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民间节日。盂兰盆节的兴盛,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也正是在这时,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一日本的牙术实践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有“倒悬”之意,盂兰与盆相结合,就有“救倒悬器”之意;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中国的盂兰盆节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唐宋时期,佛教的盂兰盆节与道教的中元节完全结合),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普度”等,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日本的盂兰盆节是由中国在7世纪时传入的。唐朝时期,佛教兴盛,中日两国交往非常密切,日本派大批的遣唐使来到中国。遣唐使们目睹了中国盂兰盆节的盛况。日本学者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会昌四年”(844年)条记:“(长安)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供养,作花蜡、花饼、假花果树等,各竞奇妙。常例,皆于佛殿前铺设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是盛会。今年诸寺铺设供养胜于常年。”就在这时,中国盂兰盆节传入了日本,渐渐成为日本民间的一种习俗。日本推古天皇十四年记载,“自是年初,每寺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设斋。”这里所说的“七月十五日设斋”,指的就是盂兰盆节。日本自古就重视源于佛教的盂兰盆会,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是仅次于新年的重要节日。在日本,盂兰盆节会悬挂灯笼引领灵魂回阳世,还会有燃烧灯笼的习俗。此外,还举行“盆祭”,念佛歌舞,迎死灵送孤魂。日本的盂兰盆会在第一天(13日),为了迎接先祖灵魂的归来,会事先将先祖牌位佛坛清扫干净,并在佛坛前设一祭坛“盆棚”,供上新鲜蔬果、素面、麻糬等,还会将茄子和黄瓜雕成牛和马,作为祖先的交通工具。当天的傍晚会点燃“迎火”迎接祖先的归来,当然,有迎就会有送,十六日也会点燃“送火”,将祖先送回他们的地方。日本各地习俗略有不同,迎来送往的日子也略有不同。在各地的祭典时,会跳一种民俗舞蹈叫“盆踊”,千万别以为他们是拿着盆子在跳舞,只因为这是在“盂兰盆会”时跳的舞蹈,因此得名。盆踊因地域不同各有其特色,目的一为安抚亡灵、二为称颂生者、三为祈求丰年。如今,日本全国各地七月十五都有大小的“盆祭”就是歌舞大会。但现在的盂兰盆节,虽保留了供养死灵、慎终追远的原意,但形式上已几乎却尽阴森的气息,而全然是喜悦的歌舞情调了。在盂兰盆节前后的这一段时间,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7-15天,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会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在这个节日里民众会相互馈赠礼品,以联络感情,也有日本人会利用这个难得长假,做国内或海外旅游。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在成为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二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传承绝不是机械性、工具性、程序化的生搬硬套,它会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的变迁而发展变化。日本民族并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中国的盂兰盆节,而是结合自身的本土文化,对中国盂兰盆节文化进行了取舍与丰富,然后世代传承下来。(一)日本的“中元节”、“概念”中国的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鬼节。道教有“上元”、“中元”和“下元”,其中的“中元节”因与佛教的“盂兰盆会”同在一天,节日活动内容大同小异,故在中国民间,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经常混同为一。这样使得七月十五日的节日愈加兴盛起来。这一天,道教和佛教都要举行宗教活动,超度亡灵,追荐死者。在中国,可能由于道教是本土宗教,“中元”节成为这一节日通行的称呼。中国唐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中元节与盂兰盆会也在这个时候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形成日本民族的中元节和盂兰盆会。在现代日语中,“中元”一词来自汉语。与中国一样,在日本民间,民众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都要摆上各种供品祭祀祖先。而且在日本有这样的习俗,同宗族的人都把祭品送到“本家”。后来,这种“赠送礼品”的习俗扩大到一般民众。礼品都是像面条、大米、米粉、点心、水果等的食品。再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间“赠送礼品”的习俗扩大到一般社会,不再限于亲戚之间。随着“赠送礼品”范围的扩大,百货商店、商业街等商家们会趁机在节日期间抢占商机,举行类似“中元大减价”等的促销活动。久而久之,“中元”一词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由指“七月十五日的节日”,演变为指“礼品”之意。传统的“七月十五日”这一节日,则由“孟兰盆会”(亦简称“打盆”)一词来表示。这样,在现代日语中,“中元”和“盂兰盆会”两个词有了分工和不同。日本《新明解国语辞典》(1997年)对“盂兰盆会”一词的解释是“阴历七月十五日祭祀祖先的佛教节日”。显然“盂兰盆会”在日语中保持了原义。而“中元”的词义随着时代历史的发展则发生了变化。(二)日本文化中的“追思灵魂”中日两国盂兰盆节都体现了追思亡灵的文化渊源。在中国,佛教的盂兰盆会、道教的中元节、儒家追祭祖先与民间的鬼月俗信之间,在精神实质上有相通之处,皆是以奉亲、敬养、普度为主题,蕴含着儒释道“追思亡灵”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人向来重视亲情、以死者为尊,有“追思亡灵”的传统。日本的“盂兰盆会”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追思亡灵的传统。盂兰盆节表达了日本民族对佛陀和先祖的尊敬,和中华文化中“慎终追远”的儒家观念相同,同时也是对仍在世的父母、亲戚、长辈和曾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意。如今,中日两国的盂兰盆节演变成为在外工作的人们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增进了人与人之间联系。(三)祭祀祖国精神在中国,佛教盂兰盆会和道教中元节除了有丰盛的祭品和进行虔诚的礼拜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戏剧演出,用戏酬神、媚神、娱神,虽说这些戏剧是用来“酬神”、“娱神”,但客观上却起到了娱人的效果。而在日本,盂兰盆节最吸引人的是“盂兰盆舞会”,各地都要在节日晚上组织各种风格的民间集体舞蹈。祭祀祖先的仪式寄托了人们对故人的思念,但一般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盂兰盆舞”,它是人们纳凉宵夜的传统节目。每到此时,不分男女老幼,人们纷纷穿上“浴衣(单衣和服)”,手拿团扇,和着歌谣围在一起跳盂兰盆舞。与其说是宗教活动,盂兰盆舞更像是大众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三中日文化中传统文化的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不断深化,乃至改变原来的看法,使之更趋近事物的本来面貌。“知今是而昨非”。而作为这个认识过程的原始材料之一盂兰盆节还是有研究的价值的。盂兰盆节最初起源于印度,传播过程中融入中土文化。从盂兰盆节在中日两国的融合过程可以看出,孝道并不是印度文化的特色所在。但在中国和日本,它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目连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它选用的是最民族化的思想和行为。中日盂兰盆节这种民俗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表示对佛陀和先祖的尊敬,对仍在世的父母、亲戚、长辈和曾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之意,和中日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的观念相同;另一个则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盂兰盆节在当前崇尚“和谐社会”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以上对中日两国“盂兰盆节”的比较研究,不难看出,中日两国间在传统节日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由于剔除了一些宗教色彩,仅仅保留了形式,鲜少有信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