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黔北地区在贵州生产中的贵州民间建筑的应用
一概况及研究区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遵义为中心的贵州省黔北地区先后发现了桐梓县岩灰洞、马鞍山、马鞍山南洞和遵义风帽山等许多古代洞穴,尤其是岩灰洞、马鞍山、马鞍山南洞等遗址。在古代、动物群和古石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人们对该地区古代文物的了解。这些旧石器时代遗存表现出很多的共性,并且与贵州其他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上述特点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并将以马鞍山遗址为代表的几处遗址命名为马鞍山文化类型。1近年来,又在这一地区又新发现了绥阳县营盘洞、叉口洞,习水县渔溪洞、打游洞等史前遗址,随着新的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加,使得我们能够对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一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并对以往的工作进行重新审视。本文拟对黔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做一次系统的年代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本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分期和文化类型的研究。本文所论及的黔北地区,大体上位于贵州省北部,主要是指武陵山脉以西,大娄山脉及其以北的地区。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贵州省遵义地区北部的赤水、习水、仁怀、桐梓、绥阳、湄潭、凤冈、务川、正安、道真等市县,以及铜仁地区西部的沿河、德江、思南、印江、石阡五县。这一区域的大地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的黔北褶皱变形区,燕山期形成的不同构造体系成为其地貌发育的基本骨架。本区处于贵州岩溶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大娄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以上,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呈现出坡陡谷深的中低山丘陵地貌,整体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属于山原中山峡谷地貌。2本区大部分区域属于中亚热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温夏凉。气温日较差小,阴雨天多,日照时间少。年平均降水1050~1300毫米,6月份降水最多。流经本区的河流主要有乌江及其支流芙蓉江、洪渡河,赤水河及其支流桐梓河、习水河等,均属长江流域。二山东大坝山洞群目前在黔北地区已发现的史前洞穴遗址主要有桐梓县岩灰洞、马鞍山、马鞍山南洞,遵义市风帽山、绥阳县营盘洞、叉口洞,习水县渔溪洞、打游洞等8处(图一)。其中岩灰洞、马鞍山、马鞍山南洞、风貌山等遗址都进行过试掘和发掘;营盘洞、叉口洞、渔溪洞、打游洞等也进行过较为细致的调查工作。1.地层岩性岩灰洞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城西北10千米的九坝镇白盐井村紫山岗南麓。自1971首次试掘以来,已先后发现了人类牙齿化石7枚、旧石器12件、哺乳动物化石20多种,虽有5枚人牙化石脱离原始地层,但根据其附着物的岩性特征来看,应与原生层位中所出人牙属同一地层,均出自遗址第4层,即“灰白、灰黄色含砾砂土,半胶结,富含钙质”的地层中(图二)。该层伴生的动物化石皆系“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常见成员,包括25种动物,其中古爪哇豺、化石大熊猫、最后鬣狗、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犀等6种为绝灭种。3人牙化石的主要性状与直立人,尤其是北京猿人接近,部分性状已具有早期智人的特征。尽管关于这些牙齿所代表的古人类的属性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含有早期智人的性状至少表明桐梓人已非典型意义的直立人,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其属于早期智人。原思训等用铀系法测定兽骨显示第4层的年代为距今18±1.1万年,沈冠军等用铀系法测定表层钙板的年代为20.6万年,4钙板的形成年代无疑晚于遗址第4层的年代。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认为岩灰洞第4层的时代当为中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上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前一阶段。2.地层及问题的发现马鞍山遗址位于桐梓县城东南约2千米的马鞍山北侧,洞向东北,高出山脚下的天门河水面约40米。1980年首次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此后又经过数次的试掘与正式发掘,先后获得石制品1000多件,骨制品30多件以及用火痕迹。以1981年试掘为例,遗址地层堆积可分7层,第1、2层有不同时期的遗物混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堆积(图三)。第3层为灰、黑、褐、黄、红等杂色土,不分带,混杂在一起,中夹较多的小块角砾,富含石器和化石。第4层为棕红色粘土,粘性和含水分较大,富含板块状角砾,发现有少量的碎骨和石器。第5层为深褐色土,中夹薄层灰烬和小角砾,出土巨貘等多种化石和23件石制品,还发现有1件磨制骨器。第6层为浅紫色粘土,质细而稍粘,中夹小砾石,砾径多为1厘米左右。呈星点状分布,从中发现少量碎骨。第7层为角砾层,中夹黄色亚砂土。堆积致密,角砾多,向下发掘20厘米未见底,发现犀牛等动物化石和5件石器。6从动物化石的石化程度来看,第7层发现的动物化石石化程度明显高于第3~6层,地层岩性类似于我国南方的“黄色堆积”。1981年之后的数次发掘中又有新的地层堆积发现,共计有15层,第7层以下出土水牛、中国犀和东方剑齿象等有蹄类化石,也发现有不少的石器材料。而最近的测年结果显示第8层出土的鹿牙化石的铀系年龄为距今53000年左右。7根据上述动物化石和测年结果来看,马鞍山第7层及其以下层位(为论述方便,我们简称其为下文化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晚更新世早期的晚一阶段,文化时代上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后一阶段。第3~6层(为论述方便,我们简称其为上文化层)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化程度中等,呈黄褐色。经初步鉴定有啮齿目、竹鼠、豪猪、巨貘、犀、中国犀、鹿、麂、水牛、山羊、猕猴等11种,虽未发现大熊猫和剑齿象化石,但从第3层起开始发现巨貘化石,此外还有中国犀化石,仍可归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已知的绝灭种中仅巨貘一种,其时代可能偏晚,暂定为晚更新世的晚期。8从测年的结果来看,第三层鹿牙铀系法年代测定为1.8±0.1万年,碎骨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为151000±1500年,测年的结果与动物群分析的结果一致。再结合第5层所出之磨制骨器,综合分析似可将第3~6层的时代暂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前一阶段。3.基土岩质区马鞍山南洞与马鞍山遗址南北相邻,处在同一山上,同一地貌环境,只是洞口向南,故称马鞍山南洞。该遗址于1989年首次发现,1990年进行了小面积试掘。遗址地层堆积可分3层:第1层为含石灰岩角砾的灰褐色亚砂土,地层中发现的63件石制品中有61件出自此层,动物化石也大多出自此层。第2层为含石灰岩角砾的灰黄色亚砂土,出土2件石制品和部分动物化石,最厚处达到200厘米以上。第3层为含大块石灰岩角砾的杏黄色亚砂粘土,未见动物化石和人工遗物(图四)。9该遗址第1、2层中伴出的动物化石计有熊、虎、獾、大熊猫、黑鼠、豪猪、竹鼠、中国犀牛、巨貘、麂、麝、水牛、猪、猕猴等15个种属,其中包含中国犀牛、巨貘两种绝灭种,均属于更新世我国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常见成员。再者,根据对4枚与哺乳动物化石石化程度相当的人牙化石的鉴定来看,人类牙齿化石基本可以肯定属于晚期智人。对比马鞍山遗址,两者石制品颇为相似。从堆积岩性上看,第1层主要为褐色堆积,第2层堆积类似于的马鞍山下层的黄色堆积。通过对地层堆积情况的考察,第1层更像是后期扰乱第2层所形成。诸多迹象表明,马鞍山南洞第1、2层形成的时代可能早晚有别,但文化性质是一致的,时代大致相当于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暂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前一阶段,时代可能略晚于马鞍山遗址下层堆积而与马鞍山上层堆积相当或稍早。4.东品种砂遗址风帽山遗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北关乡沿河村的风帽山山腰上,洞口高出湘江水面约40米。1992年遵义地区文管会调查发现并试掘,并在洞内和洞外扰土中采集到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和陶片。该遗址堆积可分4层:第1层,黄褐色砂土,含石灰岩角砾、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厚80厘米;第2层,杏黄色砂土,含石灰岩角砾、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厚75厘米;第3层,钙板层,厚10厘米;第4层,棕红色粘土,无包含物。11该遗址仅采集到哺乳动物化石6件,种类有鼢鼠、豹等。从地层堆积岩性和动物群特点来看,时代较晚,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后一阶段,已接近新石器时代。因未经系统发掘,故该遗址的时代还有调整的可能,但从目前石制品的特征来看,尚未见到磨制石器,因此仍可将其归入旧石器时代的范围之内。5.洞穴遗址石制品营盘洞遗址位于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北,是一处石灰岩洞穴遗址,洞口朝向南,高出小溪水面20余米。1998年调查发现,采集到石核、石片、石锤、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制品。时代初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26.瞳石石制品,图7叉口洞遗址位于绥阳县洋川镇洋川村王家土寨北,是一处有大小两个洞口的洞穴遗址。文化遗存出自大洞口,洞口朝向西南,高出洞前小溪水面约15米。1998年调查发现,采集石核、石片、石钻、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制品;还见有褐色夹砂陶片1块,饰细绳纹;动物遗骸有蜗牛、竹鼠、鹿等3种和一些碎骨。还发现有炭屑和烧骨等用火遗迹。时代初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137.洞穴内人为扰动的角砾堆积和洞穴渔溪洞遗址于2009年调查发现,位于习水县城东面渔溪坝水库附近的太平山上,发现石制品、少量动物化石和零星的陶片。遗物多采集自洞口人为扰乱的角砾堆积和洞前的耕地地表之上。依石化程度的深浅,可将动物化石和烧骨分为三组。第一组石化程度较浅,可辨的动物种类有鹿、猪等,还有少量烧骨。第二组主要是一些破碎的烧骨,种属莫辨,石化程度中等,和洞内人为扰乱的角砾堆积中的石制品混杂在一起。第三组石化程度较深,埋藏于1号洞内一组胶结严重的堆积之中,其内包含动物化石和燧石岩块,并见有1件燧石质的双台面石核,这套堆积可能属于洞穴内残存的早期堆积。由于调查所获的石制品标本绝大多数采自地表,这对遗址年代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根据伴出的动物化石,可以从侧面提供一些线索。首先,有1件双台面石核出自胶结严重的堆积之中,在这套堆积当中包含有石化程度较深的大型动物的化石,尽管种属难辨,但根据石化程度来看,不会晚于晚更新世,这表明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古人类在此活动。其次,在洞口人为扰乱的角砾堆积,是现代人在利用洞穴进行生产活动时将原生地层扰动而形成的,在这套堆积内同时发现有石化程度中等的烧骨和较为丰富的石制品等遗物,对比贵州省内其它遗址,这类石化程度的动物化石多不超出晚更新世的范围,表明在这一时期古人类的活动已经比较频繁。再次,根据石化程度较浅的鹿、猪等动物遗骨,和不同质地、火候的陶片来看,新石器时代以来仍有人类在此活动。根据上述情况综合分析,该遗址至少存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等不同时期的遗存。8.石钻、石地和磨制品打游洞遗址位于习水县双龙乡双龙村洞坪寨,2003年调查发现。采集到有磨制石钻、石斧、石锛等遗物。142009年,笔者在该洞又发现一批打制石器和1件磨制的石锛。从打制石器的整体特点来看,与马鞍山、马鞍山南洞等遗址所出石制品颇为类似。该遗址的时代初定为新石器时代,其下部也可能存在旧石器时代的遗存。三中小型智人层面的人类一般历史地位的实践和操作依据文化分期是考古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一个地区古文化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分期,除了应当考虑人类文化特征的变化以外,地层及地质年代、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化也应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一些学者关于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的研究,可将我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可分为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四期,15结合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具体特点,我们初步认为,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绝对年代在距今20~5万年之间;从古人类体质特征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归属为早期智人阶段。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绝对年代在距今5万~1万年前后;人类已经进化到晚期智人的阶段;从文化面貌上看,磨制骨器和艺术品开始出现。现根据上述因素试对黔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作如下的分期。1.石制品的生产与文化精神的关系黔北地区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可归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有桐梓岩灰洞和马鞍山遗址下文化层两处。岩灰洞遗址动物群、人牙化石和测年结果都显示该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属于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前段的遗存;马鞍山遗址下文化层的动物群和测年结果表明其属于晚更新世早期的晚一阶段,属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后段的遗存。前段以岩灰洞遗址第4层为代表。该遗址第4层出土的石制品有石核、石片、石器等12件,原料有燧石(8件)、硅化岩(3件)、火成岩(1件)和石英(1件)。其石制品主要特点为:石器加工粗糙,打片方法为锤击法,用自由方法修理石器。石器加工方向以单向加工为主,错向加工者仅1件标本。16石器类型主要为刮削器,多为小型石器(图五)。从发现的动物群的组合情况来看,大多数动物都是生活在森林和山区的动物,且存以长臂猿、大熊猫、猩猩、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较多喜热的动物,而喜水的鹿类等种类较少,表明当时这一地区主要是山区森林地貌,气候湿热,缺乏大面积的草原,湖沼等地理环境相应分布也较少。由于石制品数量较少,统计学意义不甚明显,但已从某些方面表现出与黔西观音洞遗址B组堆积和盘县大洞遗址等中更新世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共性与个性。从共性方面来看,石制品的原料均以燧石为主,都较多的使用锤击法生产石片,并且岩灰洞遗址部分石器的刃角也较陡直,与观音洞遗址的某些标本颇为类似。相较于文化因素的共性,个性的差异则表现的更为明显,观音洞文化中使用碰砧法生产的石片,在岩灰洞中还没有类似的标本发现;岩灰洞的石器毛坯多为块状毛坯,石片较少,而在观音洞遗址片状毛坯相应要多得多。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大洞遗址含有一些包括勒瓦娄哇石核、石片等在内的西方技术因素,18而在岩灰洞遗址则看不到。后段以桐梓马鞍山遗址下文化层为代表。由于资料报道不详,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其石制品的特点为:打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辅之,石片形制较规则;石器整体上粗大,一般长度超过40毫米,石器类型主要为刮削器,尖刃器(尖状器)次之,也有个别砍砸器。不见磨制骨器。19特别是砸击法在这一地区的出现是其重要标志,与省内业已发现的其它同时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形成鲜明对比。位于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流域的毕节扁扁洞遗址的文化面貌与同区的观音洞文化一脉相承,打片多用锤击法而不见砸击法;而位于乌江上游支流三岔河流域的硝灰洞遗址打片方法则是以锐棱砸击法为主,而不见砸击法。总的来看,在存在一定的共性的同时,孕育于黔北山地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许多与黔西北高原山地区(以观音洞遗址B组堆积为代表)、南、北盘江流域(以盘县大洞遗址为代表)等贵州其它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不同特点。而这种不同的特点随着人类体质和文化的不断进步表现的愈加明显。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后段开始,本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文化面貌开始产生了一些新的文化因素,最显著的便是砸击技术的出现和逐步应用。这一点在贵州省内其它地区的同期遗存中尚不见。2.中世纪晚期晚段至融合了私家车石制品的制作黔北地区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有桐梓马鞍山南洞遗址、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遵义风帽山、绥阳县营盘洞、叉口洞,习水县渔溪洞、打游洞等。大致可以15000年为界,又可将本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的动物群和测年结果都显示该遗址的时代为晚更新世的晚一阶段,归为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前一阶段的遗存;马鞍山南洞遗址的动物群与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相当,石制品表现出的特征也较为相似,其与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的时代大致相当或稍早。初步推断这两处遗址的年代都在距今15000年以上。遵义风帽山遗址除打制石器以外,还于地表采集到有陶片,但陶片的时代明显偏晚。因此可暂将该遗址划归为晚更新世晚期之末,属于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的遗存,可能已接近新石器时代。绥阳县营盘洞、叉口洞,习水县渔溪洞、打游洞等遗址,由于均未经发掘,具体情况尚不很清楚,但从采集所获的标本来看,绥阳县营盘洞是一处单纯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绥阳叉口洞、习水县渔溪洞尽管发现有陶片等后期遗物,但也包含有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打游洞除了大量的打制石器外,还发现有磨制石器等遗物,其时代可能较前几处为晚,由于未作系统发掘,目前尚不能排除其下部含有旧石器时代遗存。这些情况表明,一方面表明古人类在洞穴中活动的时间跨度较大,不同时期具有古人类在此生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某些遗址的时代可能较晚,因此我们暂将上述几个遗址的时代初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至新石器时代。前段以马鞍山南洞遗址和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为代表。马鞍山南洞遗址出自地层中的石制品共63件,可分为石核、石片、石砧、有打击痕迹的石块或断块等。其主要特点为:原料以燧石为主,打片主要使用锤击法,偶用砸击法。石核、石片形制多不规则,台面与石核体很少进行修理。修理工具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砸击法极少见。石器的修理多不规整,加工方式多样,以正向加工为主,复向加工次之,反向加工者很少,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陡向加工。制作工具的毛坯,块状者略多于片状者。石器类型主要为刮削器,还有少量端刮器、尖刃器(尖状器)、雕刻器以及斧形器等。工具以小型者居多,多系单刃工具。此外还存在一部分的使用石片(图六)。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石制品的特点与马鞍山南洞很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表现在修理方式上以复向加工居首,其次为反向加工,再次为正向加工。砍砸器数量较多,而这在马鞍山南洞则见不到(图七)。此外该遗址已经出现了磨制的骨锥、骨镞和刻划的骨棒等新的文化因素。并且出现了1件锐棱砸击石锤和1件用锐棱砸击石片做成的工具,表明锐棱砸击技术在这一时期已在黔北地区开始出现。从动物群方面来看,既发现有虎、熊、豪猪、猕猴等生活在山地森林中的动物,也发现有较多鹿、麂、麝、水牛等喜水的动物,结合现在当地的地理条件,估计当时该地区气候湿热,地貌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低洼处常有湖沼分布。21后段以遵义风帽山遗址和习水渔溪洞遗址为代表。风帽山遗址共发现石制品62件。打片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石器类型有刮削器、尖刃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锥等。渔溪洞遗址发现石制品70余件。其主要特点为:原料以燧石为主,打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辅之,还见有1件用锐棱砸击法产生的石片。石核形状多不规则,石片的台面以自然台面为主,人工台面较少,未发现台面经过修理的标本。石器的修理较为规整和精细。加工方式多样,以复向加工为主,正向加工次之,反向加工者很少。制作石器毛坯,块状者略多于片状者。石器主要类型为刮削器,还有少量的尖状器、端刮器和砍砸器。工具以中小型为主,单刃工具数量最多。使用石片也有一定的发现(图八)。总体而言,本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从早段开始即明显呈现出与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的延续性。主要表现在石器的主要类型仍以刮削器为主,块状毛坯较多,存在一定的陡向加工标本等,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后段出现的砸击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文化因素的出现,例如磨制骨器、锐棱砸击技术的出现,显然是文化进步和相互交流的结果。大致与此同时,黔西北六冲河流域的老鸦洞、海子街大洞等遗址开始出现了砸击技术和锐棱砸击技术;三岔河流域的穿洞遗址早期文化也出现了砸击技术。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几个区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前段的古人类之间已明显开始发生了交流和互动。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砸击技术在黔北地区继续发展,石器修理较为规整和精细,锐棱砸击技术的发展依然缓慢,但没有改变本地区固有的文化传统。而六冲河流域的草海诸地点、织金猫猫洞等遗址则更多的继承了观音洞的文化传统;三岔河流域的白岩脚洞、穿洞晚期文化中以零台面石片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因素迅速发展,这两个区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与本区的同期文化面貌差异性较为明显。四至迟在古代晚期的中国地区通过对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年代与分期的研究,我们初步建立了该地区从早到晚文化发展变化的过程,现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文化类型问题做一些初步的讨论。目前黔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当属桐梓岩灰洞遗址,是本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前段文化的代表,该遗址的文化面貌与贵州省内的黔西北地区乌江上游、黔西南地区南、北盘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表现出地域性的特点。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燧石原料节理发育的影响,以燧石为主的原料、锤击法打片为主、块状毛坯居多、存在一定数量的陡向加工的标本、以刮削器为主体的石器类型等地域性特征已经显现;从其石器工业的进步性和年代测定的结果来看,本地区还可能存在较其更加原始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后段的遗存仅发现桐梓马鞍山遗址下文化层一处,其文化面貌与岩灰洞相似,同时人们为了克服燧石原料质劣的特点,新发明了砸击技术等新的剥片技术,反映出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增强。这一技术的产生显然也是和本地燧石石料节理发育有关的,砸击技术一般是用来处理劣质和难以剥片的小型石料的,而正是由于黔北地区燧石石料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随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首先在黔北地区出现了砸击技术。而同期的乌江上游旧石器时代遗存则是在锤击技术继续发展的同时,逐渐产了锐棱砸击技术,石器工业仍是典型的石片工业,块状毛坯的数量远不及黔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前段的马鞍山南洞遗址、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表现出了与岩灰洞、马鞍山遗址下文化层较多的一致性,并出现了磨制骨器、锐棱砸技技术等新的文化因素,体现出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特点。锐棱砸击技术的出现可能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古文化面貌相较于贵州其他地区的地域性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到了邻近全新世的绥阳营盘洞、叉口洞,遵义风貌山、习水渔溪洞、打游洞等遗址,文化面貌上亦多与马鞍山南洞、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类似,区域性的文化类型继续发展。因此,我们初步认为,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黔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的区域性文化类型,一方面存在较为丰富的典型标本和典型遗址,另一方面这些遗址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范围,并且石制品的许多特征在黔西北、黔西南、黔中、黔东地区均较为少见,已经具备了命名一个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条件,我们建议命名为“马鞍山上层文化”,并可分为前后两段。该文化类型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1)分布范围主要在贵州省黔北地区,即武陵山以西,大娄山脉及其以北的地区。已知的遗址有桐梓县马鞍山(上文化层)、马鞍山南洞,遵义市风帽山、绥阳县营盘洞、叉口洞,习水县渔溪洞、打游洞等7处,全系洞穴或岩厦遗址,以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发现最早,且最具代表性。(2)原料以燧石岩块为主,质地不佳,砾石少见。(3)打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辅之,锐棱砸击法少见或不见。(4)制作石器的毛坯,块状者占重要地位,在一些遗址中甚至是占主要地位。(5)石器修理方式多样,但相对而言,复向加工占比例最大;陡向修理的器物占一定的比例。(6)石器类型方面,以刮削器为主体,同时包含少量的尖刃器(尖状器)、砍砸器等。(7)存在一定数量的使用石片。(8)存在少量的磨制骨器。综上所述,黔北地区是贵州地区五个大的地理单元之一,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有别于贵州其它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黔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从中期前段的的岩灰洞遗址到中期后段的马鞍山遗址下文化层,再到晚期前段的马鞍山南洞、马鞍山遗址上文化层,最后到晚期后段的绥阳营盘洞、叉口洞,遵义风貌山、习水渔溪洞、打游洞等都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文化传承的关系非常明显,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文化因素。这些都有别于贵州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份12月装修合同新风系统调试标准与争议解决机制
- 常德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附答案)
- 万达信息管理
- 鲁迅为什么骂郭沫若是流氓
- DB15T 3920-2025阿拉善型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八校联考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 房地产销售部客户个人总结报告
- 学生会主席团工作总结
- 大学生社团工作总结
- 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演讲稿1500字2篇
- 图论与网络流
- 火针疗法课件
- 低代码培训课件
- 法院系统组成和职责解析
- 访谈记录表模板
- 油库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以及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课件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交流平台人教统编版课件
-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文件学生体质健康登记卡高中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