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解析_第1页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解析_第2页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解析_第3页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解析_第4页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在中,,以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若,的面积分别是10和4,则的面积是()A.4 B.6 C.8 D.92.如果正整数a、b、c满足等式,那么正整数a、b、c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的值为()A.47 B.62 C.79 D.983.一艘渔船从港口A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至C处时突然发生故障,在C处等待救援.有一救援艇位于港口A正东方向20(﹣1)海里的B处,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沿北偏东45°方向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往C处救援.则救援艇到达C处所用的时间为()A.小时 B.小时 C.小时 D.小时4.下列说法不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A.三个角度之比为1:2:3的三角形 B.三个边长之比为3:4:5的三角形C.三个边长之比为8:16:17的三角形 D.三个角度之比为1:1:2的三角形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1,过点作直线垂直于,在上取点,使,以点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所表示的数为()A. B. C. D.6.如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边为直径作半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6 B. C.2π D.127.如图,在Rt△ABC中,∠A=90°,AB=6,AC=8,现将Rt△ABC沿BD进行翻折,使点A刚好落在BC上,则CD的长为(

)A.10 B.5 C.4 D.38.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 B.2,3,4 C.3,4,6 D.1,,29.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 B.∠A:∠B:∠C=1:3:2C.a=2,b=3,c=4 D.(b+c)(b-c)=a²10.有下列的判断:①△ABC中,如果a2+b2≠c2,那么△ABC不是直角三角形②△ABC中,如果a2-b2=c2,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那么a2+b2=c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二、填空题11.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云:“今有木长二丈,围之三尺.葛生其下,缠木七周,上与木齐.问葛长几何?”大意为:有一根木头长2丈,上、下底面的周长为3尺,葛生长在木下的一方,绕木7周,葛梢与木头上端刚好齐平,则葛长是______尺.(注:l丈等于10尺,葛缠木以最短的路径向上生长,误差忽略不计)12.如图,在Rt△ABC中,∠ACB=90°,AB=7.5cm,AC=4.5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的取值为_____.13.如图,已知△D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与CD交于点O,∠BDC=∠BEC=90°,BF=CF,若BC=8,OD=,则OF=______.14.如图,在中于点D,点P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于点E,连接PB,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15.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已知∠ABC=90º,AC=5,BC=4,过点A作直线l平行于BC,折叠三角形纸片ABC,使直角顶点B落在直线l上的点P处,折痕为MN,当点P在直线l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M、N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端点M、N分别在AB、BC边上(包括端点)移动,则线段AP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16.如图,在锐角中,,,的平分线交于点,,分别是和上的动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17.如图,在△ABC中,∠C=90°,∠ABC=45°,D是BC边上的一点,BD=2,将△ACD沿直线AD翻折,点C刚好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P是直线AD上的动点,则△PEB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18.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格点可得△ABC,则AC边上的高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19.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m,4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时只能延长长为3m的直角边,则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为____m2.20.四边形ABCD中AB=8,BC=6,∠B=90°,AD=CD=,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10,E为CD边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1)求BF的长;(2)求CE的长.22.如图,已知中,,,,、是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从点开始沿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点从点开始沿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秒.(1)当秒时,求的长;(2)求出发时间为几秒时,是等腰三角形?(3)若沿方向运动,则当点在边上运动时,求能使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3.如图,是等边三角形,为上两点,且,延长至点,使,连接.(1)如图1,当两点重合时,求证:;(2)延长与交于点.①如图2,求证:;②如图3,连接,若,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24.如图,为边长不变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外取一点,以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其中在内部,,,当E、P、D三点共线时,.下列结论:①E、P、D共线时,点到直线的距离为;②E、P、D共线时,;;④作点关于的对称点,在绕点旋转的过程中,的最小值为;⑤绕点旋转,当点落在上,当点落在上时,取上一点,使得,连接,则.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25.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曾用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的会标(图2),其图案正是由“弦图”演变而来.“弦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请你根据图1解答下列问题:(1)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2)证明勾股定理;(3)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的面积是,求的值.26.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其两点间的距离,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化简为或.(1)已知、,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______.已知M、N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M的纵坐标为4,点N的纵坐标为-1,试求M、N两点的距离为______;(2)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上找一点P,使的长度最短,求出点P的坐标及的最短长度.27.如图,在边长为正方形中,点是对角线的中点,是线段上一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连接.(1)如图1,过点作交于点,连接交于点.①求证:;②设,,求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如图2中,请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以为边的菱形.28.(已知:如图1,矩形OACB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0,10),点D是y轴上一点且坐标为(0,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C﹣CB方向运动,到达点B时运动停止.(1)设点P运动时间为t,△BPD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P运动到线段CB上时(如图2),将矩形OACB沿OP折叠,顶点B恰好落在边AC上点B′位置,求此时点P坐标;(3)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BPD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如图1,点是正方形边上任意一点,以为边作正方形,连接,点是线段中点,射线与交于点,连接.(1)请直接写出和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把图1中的正方形绕点顺时针旋转,此时点恰好落在线段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把图1中的正方形绕点顺时针旋转,此时点、恰好分别落在线段、上,连接,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若,,直接写出的长度.30.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B=2,CD是边AB的高线,动点E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C运动;同时,动点F从点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设E的运动时间为t(s)(t>0).(1)AE=(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BCD的大小是度;(2)点E在边AC上运动时,求证:△ADE≌△CDF;(3)点E在边AC上运动时,求∠EDF的度数;(4)连结BE,当CE=AD时,直接写出t的值和此时BE对应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设AB=c,AC=b,BC=a,用a、b、c分别表示,,的面积,再利用得b2+c2=a2,求得c值代入即可求得的面积的面积.【详解】设AB=c,AC=b,BC=a,由题意得的面积=,的面积=∴,在Rt△ABC中,∠BAC=90°,b2+c2=a2,∴c2=a2-b2=∴的面积==故此题选B【点睛】此题考察勾股定理的运用,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表示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运用勾股定理的等式求得第三个三角形的面积2.C解析:C【分析】依据每列数的规律,即可得到,进而得出的值.【详解】解:由题可得:……当故选C【点睛】本题为勾股数与数列规律综合题;观察数列,找出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C解析:C【解析】【分析】过点C作CD垂直AB延长线于D,根据题意得∠CDB=45°,∠CAD=30°,设BD=x则CD=BD=x,BC=x,由∠CAD=30°可知tan∠CAD=即,解方程求出BD的长,从而可知BC的长,进而求出救援艇到达C处所用的时间即可.【详解】如图:过点C作CD垂直AB延长线于D,则∠CDB=45°,∠CAD=30°,∵∠CDB=45°,CD⊥BD,∴BD=CD,设BD=x,救援艇到达C处所用的时间为t,∵tan∠CAD=,AD=AB+BD,∴,得x=20(海里),∴BC=BD=20(海里),∴t==(小时),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特殊角三角函数,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关键.4.C解析:C【分析】三角形内角和180°,根据比例判断A、D选项中是否有90°的角,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C选项中边长是否符合直角三角形的关系.【详解】A中,三个角之比为1:2:3,则这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是直角三角形;D中,三个角之比为1:1:2,则这三个角分别为:45°、45°、90°,是直角三角形;B中,三边之比为3:4:5,设这三条边长为:3x、4x、5x,满足:,是直角三角形;C中,三边之比为8:16:17,设这三条边长为:8x、16x、17x,,不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常见方法有2种;(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2)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5.B解析:B【分析】由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1,得PA=2,根据勾股定理得,进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1,∴PA=2,又∵l⊥PA,,∴,∵PB=PC=,∴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为:.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与勾股定理,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分析】分别求出以AB、AC、BC为直径的半圆及△ABC的面积,再根据S阴影=S1+S2+S△ABC-S3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BAC=90°,AB=4cm,AC=3cm,BC=5cm,∴以AB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1=2π(cm2);以A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2=π(cm2);以B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3=π(cm2);S△ABC=6(cm2);∴S阴影=S1+S2+S△ABC-S3=6(cm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B解析:B【分析】根据“在Rt△ABC中”和“沿BD进行翻折”可知,本题考察勾股定理和翻折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和翻折的性质,运用方程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A=90°,AB=6,AC=8,∴BC==10,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A′B=AB=6,A′D=AD,∴A′C=10-6=4.设CD=x,则A′D=8-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8-x)2=42,解得x=5,故CD=5.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察勾股定理和翻折问题,根据勾股定理把求线段的长的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即可构成直角三角形.【详解】解:A、12+22=5≠32,故不符合题意;B、22+32=13≠42,故不符合题意;C、32+42=25≠62,故不符合题意;D、12+=4=22,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判断是否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简便的方法是:判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数的平方即可.9.C解析:C【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或最大角是否是90°即可.【详解】A、∠A+∠B=∠C,可得∠C=90°,是直角三角形,错误;B、∠A:∠B:∠C=1:3:2,可得∠B=90°,是直角三角形,错误;C、∵22+32≠42,故不能判定是直角三角形,正确;D、∵(b+c)(b﹣c)=a2,∴b2﹣c2=a2,即a2+c2=b2,故是直角三角形,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10.D解析:D【分析】欲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需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①c不一定是斜边,故错误;②正确;③若△ABC是直角三角形,c不是斜边,则a2+b2≠c2,故错误,所以正确的只有②,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分析】这种立体图形求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展开成为平面内的问题解决,展开后可转化下图,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求斜边的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详解】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木棍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7×3=21(尺),因此葛藤长=29(尺).答:葛藤长29尺.故答案为:29.【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关键是把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图形,本题是展成平面图形后为直角三角形按照勾股定理可求出解.12.75或6或【分析】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①当AB=BP时;②当AB=AP时;③当BP=AP时,分别求出BP的长度,继而可求得t值.【详解】在Rt△ABC中,BC2=AB2﹣AC2=7.52﹣4.52=36,∴BC=6(cm);①当AB=BP=7.5cm时,如图1,t==3.75(秒);②当AB=AP=7.5cm时,如图2,BP=2BC=12cm,t=6(秒);③当BP=AP时,如图3,AP=BP=2tcm,CP=(4.5﹣2t)cm,AC=4.5cm,在Rt△ACP中,AP2=AC2+CP2,所以4t2=4.52+(4.5﹣2t)2,解得:t=,综上所述: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3.75或t=6或t=.故答案为:3.75或6或.【点睛】此题是等腰三角形与动点问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中应根据每两条边相等分情况来解答,不要漏解.13.【分析】过点F作FG⊥BE,连接OF、EF,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C的值,再用勾股定理求出的值,然后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FG的的值,最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F的值即可.【详解】过点F作FG⊥BE,连接OF、EF,如下图所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设∵∠BEC=90°则∴∴∵,FG⊥BE,∠BEC=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综合度比较高,准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14.【分析】根据题意点B与点C关于AD对称,所以过点C作AB的垂线,与AD的交点即点P,求出CE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点B与点C关于AD对称过点C作CE⊥AB于一点即为点P,此时最小∵∴BD=2在Rt△ABC中,∵S△ABC=∴得故此题填【点睛】此题考察最短路径,根据题意找到对称点,作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15.【分析】分别找到两个极端,当M与A重合时,AP取最大值,当点N与C重合时,AP取最小,即可求出线段AP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详解】如图所示,当M与A重合时,AP取最大值,此时标记为P1,由折叠的性质易得四边形AP1NB是正方形,在Rt△ABC中,,∴AP的最大值为AP1=AB=3如图所示,当点N与C重合时,AP取最小,过C点作CD⊥直线l于点D,可得矩形ABCD,∴CD=AB=3,AD=BC=4,由折叠的性质有PC=BC=4,在Rt△PCD中,,∴AP的最小值为线段AP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可以动手实际操作进行探索.16..【分析】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B′,过点B′作B′N⊥AB于N交AD于M,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B′N的长度即为BM+MN的最小值,根据∠BAC=60°判断出△ABB′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如图,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B′,由垂线段最短,过点B′作B′N⊥AB于N交AD于M,B′N最短,由轴对称性质,BM=B′M,∴BM+MN=B′M+MN=B′N,由轴对称的性质,AD垂直平分BB′,∴AB=AB′,∵∠BAC=60°,∴△ABB′是等边三角形,∵AB=2,∴B′N=2×=,即BM+MN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点M、N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7.【分析】连接CE,交AD于M,根据折叠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先求出BC和BE长,代入求出即可.【详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M,∵沿AD折叠C和E重合,∴∠ACD=∠AED=90°,AC=AE,∠CAD=∠EAD,∴AD垂直平分CE,即C和E关于AD对称,BD=2,∴CD=DE=,∴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即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DEA=90°,∴∠DEB=90°,∵∠ABC=45°,∴∠B=45°,∵DE=,∴BE=,即BC=2+,∴△PEB的周长的最小值是BC+BE=2++=2+2.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点的位置.18.【详解】四边形DEFA是正方形,面积是4;△ABF,△ACD的面积相等,且都是×1×2=1.△BCE的面积是:×1×1=.则△ABC的面积是:4﹣1﹣1﹣=.在直角△AD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设AC边上的高线长是x.则AC•x=x=,解得:x=.故答案为.19.8或10或12或【详解】解:①如图1:当BC=CD=3m时,AB=AD=5m,AC⊥BD,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6×4=12(m2);②如图2:当AC=CD=4m时,AC⊥CB,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4×4=8(m2);③如图3:当AD=BD时,设AD=BD=xm,在Rt△ACD中,CD=(x-3)m,AC=4m,由勾股定理,得AD2=DC2+CA2,即(x-3)2+42=x2,解得x=,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BD·AC=××4=(m2);④如图4,延长BC到D,使BD=AB=5m,故CD=2m,此时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BD·AC=×5×4=10(m2);综上所述,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为8m2或12m2或10m2或m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20.49【解析】连接AC,在Rt△ABC中,∵AB=8,BC=6,∠B=90°,∴AC==10.在△ADC中,∵AD=CD=,∴AD2+CD2=()2+()2=100.∵AC2=102=100,∴AD2+CD2=AC2,∴∠ADC=90°,∴S四边形ABCD=S△ABC+S△ACD=AB•BC+AD•DC=×8×6+××=24+25=49.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面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BF长为6;(2)CE长为3,详细过程见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及翻折可知,∠B=90°,AF=AD=10,且AB=8,在AB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BF的长;(2)设CE=x,根据翻折可知,EF=DE=8-x,由(1)可知BF=6,则CF=4,在CE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详解】解:(1)∵四边形ABCD为矩形,∴∠B=90°,且AD=BC=10,又∵AFE是由ADE沿AE翻折得到的,∴AF=AD=10,又∵AB=8,在ABF中,由勾股定理得:,故BF的长为6.(2)设CE=x,∵四边形ABCD为矩形,∴CD=AB=8,∠C=90°,DE=CD-CE=8-x,又∵△AFE是由△ADE沿AE翻折得到的,∴FE=DE=8-x,由(1)知:BF=6,故CF=BC-BF=10-6=4,在CEF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x=3,故CE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本题的关键.22.(1);(2);(3)5.5秒或6秒或6.6秒【分析】(1)根据点、的运动速度求出,再求出和,用勾股定理求得即可;(2)由题意得出,即,解方程即可;(3)当点在边上运动时,能使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有三种情况:①当时(图,则,可证明,则,则,从而求得;②当时(图,则,易求得;③当时(图,过点作于点,则求出,,即可得出.【详解】(1)解:(1),,,;(2)解:根据题意得:,即,解得:;即出发时间为秒时,是等腰三角形;(3)解:分三种情况:①当时,如图1所示:则,,,,,,,秒.②当时,如图2所示:则秒.③当时,如图3所示:过点作于点,则,,,秒.由上可知,当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有一定难度,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3.(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2.【分析】(1)当D、E两点重合时,则AD=CD,然后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D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F的度数,于是可得∠CBD与∠F的关系,进而可得结论;(2)①过点E作EH∥BC交AB于点H,连接BE,如图4,则易得△AH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EH=CF,∠BHE=∠ECF=120°,BH=EC,于是可根据SAS证明△BHE≌△ECF,可得∠EBH=∠FEC,易证△BAE≌△BCD,可得∠ABE=∠CBD,从而有∠FEC=∠CB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GE=∠BCD,进而可得结论;②易得∠BEG=90°,于是可知△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得BE和BF的长,过点E作EM⊥BF于点F,过点C作CN⊥EF于点N,如图5,则△BEM、△EMF和△CF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依次求出BM、MC、CF、FN、CN、GN的长,进而可得△GCN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有∠BCG=90°,故所求的△BCG的面积=,而BC和CG可得,问题即得解决.【详解】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当D、E两点重合时,则AD=CD,∴,∵,∴∠F=∠CDF,∵∠F+∠CDF=∠ACB=60°,∴∠F=30°,∴∠CBD=∠F,∴;(2)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AB=AC,过点E作EH∥BC交AB于点H,连接BE,如图4,则∠AHE=∠ABC=60°,∠AEH=∠ACB=60°,∴△AHE是等边三角形,∴AH=AE=HE,∴BH=EC,∵,CD=CF,∴EH=CF,又∵∠BHE=∠ECF=120°,∴△BHE≌△ECF(SAS),∴∠EBH=∠FEC,EB=EF,∵BA=BC,∠A=∠ACB=60°,AE=CD,∴△BAE≌△BCD(SAS),∴∠ABE=∠CBD,∴∠FEC=∠CBD,∵∠EDG=∠BDC,∴∠BGE=∠BCD=60°;②∵∠BGE=60°,∠EBD=30°,∴∠BEG=90°,∵EB=EF,∴∠F=∠EBF=45°,∵∠EBG=30°,BG=4,∴EG=2,BE=2,∴BF=,,过点E作EM⊥BF于点F,过点C作CN⊥EF于点N,如图5,则△BEM、△EMF和△CF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60°,∴∠MEC=30°,∴,∴,,∴,∴,∴,∴∠GCF=90°=∠GCB,∴,∴△BCG的面积=.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①题的关键,灵活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②题的关键.24.②③⑤【分析】①先证得,利用邻补角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求得点到直线的距离;②根据①的结论,利用即可求得结论;③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④当共线时,最小,利用对称的性质,的长,再求得的长,即可求得结论;⑤先证得,得到,根据条件得到,利用互余的关系即可证得结论.【详解】①∵与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得:,作BH⊥AE交AE的延长线于点H,∵,,∴,∴,∴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故①错误;②由①知:,,,∴,故②正确;③在中,由①知:,∴,,,故③正确;④因为是定值,所以当共线时,最小,如图,连接BC,∵关于的对称,∴,∴,∴,,故④错误;⑤∵与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和中,,∴,∴,∵,∴,∴,∵,∴,∴,故⑤正确;综上,②③⑤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⑤.【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综合性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25.(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5.【分析】(1)直接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并用字母表明三边关系;(2)利用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之间的关系列式整理即可证明;(3)将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由勾股定理的内容可得出为大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得.【详解】解:(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a2+b2=c2.(2)∵S大正方形=c2,S小正方形=(b-a)2,4SRt△=4×ab=2ab,∴c2=2ab+(b-a)2=2ab+b2-2ab+a2=a2+b2,即a2+b2=c2.(3)∵4SRt△=S大正方形-S小正方形=13-1=12,∴2ab=12.∴(a+b)2=a2+b2+2ab=c2+2ab=13+12=25.【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勾股定理的几何验证,利用等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及运用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1)13,5;(2)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当P的坐标为()时,PD+PF的长度最短,最短长度为.【解析】【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中A和B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答案;由于M、N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根据M和N的纵坐标利用公式即可求出MN的距离;(2)由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求出DE,DF,EF的长,即可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3)作F关于x轴的对称点,连接,与x轴交于点P,此时最短,最短距离为,P的坐标即为直线与x轴的交点.【详解】解:(1)∵、∴故A、B两点间的距离为:13.∵M、N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M的纵坐标为4,点N的纵坐标为-1∴故M、N两点的距离为5.(2)∵、、∴∴DE=DF,∴△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作F关于x轴的对称点,连接,与x轴交于点P,此时DP+PF最短设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将D(1,6),(4,-2)代入得: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令y=0,解得,即P的坐标为()∵PF=∴PD+PF=PD+==故当P的坐标为()时,PD+PF的长度最短,最短长度为.【点睛】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弄清楚材料中的距离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1)①见解析;②;(2)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连接DE,如图1,先用SAS证明△CBE≌△CDE,得EB=ED,∠CBE=∠1,再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可证明∠EBC=∠2,从而可得∠1=∠2,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②将△BA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点E落在点P处,如图2,用SAS可证△PBG≌△EBG,所以PG=EG=2-x-y,在直角三角形PCG中,根据勾股定理整理即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写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2)由(1)题已得EB=ED,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只需再确定点E关于点O的对称点即可,考虑到只有直尺,可延长交AD于点M,再连接MO并延长交BC于点N,再连接DN交AC于点Q,问题即得解决.【详解】(1)①证明:如图1,连接D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B=CD,∠BCE=∠DCE=45°,又∵CE=CE,∴△CBE≌△CDE(SAS),∴EB=ED,∠CBE=∠1,∵∠BEC=90°,∠BCF=90°,∴∠EBC+∠EFC=180°,∵∠EFC+∠2=180°,∴∠EBC=∠2,∴∠1=∠2.∴ED=EF,∴BE=EF.②解:∵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对角线AC=2.将△BA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点A与点C重合,点E落在点P处,如图2,则△BAE≌△BCP,∴BE=BP,AE=CP=x,∠BAE=∠BCP=45°,∠EBP=90°,由①可得,∠EBF=45°,∴∠PBG=45°=∠EBG,在△PBG与△EBG中,,∴△PBG≌△EBG(SAS).∴PG=EG=2-x-y,∵∠PCG=∠GCB+∠BCP=45°+45°=90°,∴在Rt△PCG中,由,得,化简,得.(2)如图3,作法如下:①延长交AD于点M,②连接MO并延长交BC于点N,③连接DN交AC于点Q,④连接DE、BQ,则四边形BEDQ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勾股定理和菱形的作图等知识,其中通过三角形的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决②小题的关键,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确定点Q的位置是解决(2)题的关键.28.(1)S=(2)(3)存在,(6,6)或,【解析】【分析】(1)当P在AC段时,△BPD的底BD与高为固定值,求出此时面积;当P在BC段时,底边BD为固定值,用t表示出高,即可列出S与t的关系式;(2)当点B的对应点B′恰好落在AC边上时,设P(m,10),则PB=PB′=m,由勾股定理得m2=22+(6-m)2,即可求出此时P坐标;(3)存在,分别以BD,DP,BP为底边三种情况考虑,利用勾股定理及图形与坐标性质求出P坐标即可.【详解】解:(1)∵A,B的坐标分别是(6,0)、(0,10),∴OA=6,OB=10,当点P在线段AC上时,OD=2,BD=OB-OD=10-2=8,高为6,∴S=×8×6=24;当点P在线段BC上时,BD=8,高为6+10-t=16-t,∴S=×8×(16-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