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考试题库选择题带答案版详解_第1页
中诊考试题库选择题带答案版详解_第2页
中诊考试题库选择题带答案版详解_第3页
中诊考试题库选择题带答案版详解_第4页
中诊考试题库选择题带答案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选题(请将一个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确立辨证论治理论的著作是(B)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诸病源候论》D.《景岳全书》

E.《瘟病条辨》

2.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是(C)

A.《难经》B.《频湖脉学》C.《脉经》D.《脉诀》E.《三指禅》

3.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成书于(C)。

A.汉代B.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

4.首创“诊籍”的作者是(B)。

A.扁鹊B.淳于意C.张仲景D.华佗E.张景岳

5.《脉经》的作者是(B)。

A.扁鹊B.王叔和C.李时珍D.滑寿E.张景岳

6.《濒湖脉学》的作者是(D)。

A.张仲景B.张景岳C.叶天士D.李时珍E.孙思邈

7.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D)。

A.恶寒重,发热轻B.发热重,恶寒轻C.发热轻而恶风D.发热与

恶寒并重E.寒热往来8.患者素体阳虚,不温肌表,故见(B)。

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恶寒发热D.寒热往来E.并无寒

9.若风热内传,正盛邪实,常可见(C)。

A.潮热B.微热C.壮热D.郁热E.虚热

10.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A)。

A.湿温潮热B.阴虚潮热C.阳明潮热D.骨蒸潮热E.气虚发

11.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B).

A.无汗出B.有汗出C.大汗出D.冷汗出E.热汗出

12.患者蒸蒸汗出,兼壮热口渴者,属(D)

A.战汗B.绝汗C.自汗D.大汗E.盗汗

13.患者关节疼痛,沉重不移者,属(B)。

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E.虚痹

14.消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C)。

A.口不渴饮B.渴不多饮C.大渴引饮D.饮不欲咽E.饮人即

15.食少纳呆,兼消瘦,腹胀,便溏者,属(A)

A.脾胃气虚B.湿邪困脾C.肝胆湿热D.食滞内停E.脾阳虚

16.妇女带下黄臭,多因(E)。

A.脾虚生湿B.冲任损伤C.带脉不固D.肝郁化火E.湿热

下注

17.大便时干时稀,多见于(D)。

A.胃气亏虚B.脾气亏虚C.中气下陷D.肝郁乘脾E.大

肠湿热

18.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D)。

A.恶风B.恶寒C.寒战D.畏寒E.肢厥

19.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B)。

A.表证B.半表半里证C.少阴病D.厥阴病E.疟疾病

20.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C)。

A.太阳经B.少阳经C.阳明经D.气血两虚E.阴虚

21.患者病中兼见口甜,多因(B)。

A.脾胃气虚B.脾胃湿热C.肝胆湿热D.肝胃郁热E胃阴

亏虚

22.患者盗汗的原因多为(D)

A.气虚B.血虚C.气血两虚D.阴虚E.阳虚

23.亡阴患者出汗,多为(C)

A.自汗B.盗汗C.热汗D.冷汗E.战汗

24.自觉怕冷,加衣盖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者,B

A.恶风B.恶寒C.畏寒D.寒战E.肢厥

25.初病即出现恶寒发热并见,多为(C)。

A.半表半里证B.疟疾C.外感表证D.里证E.表证人里

26.患者便秘,兼见面色苍白、渴喜热饮者,属(B)

A.阴液亏损B.阴寒内结C.气阴两亏D.气血不足E.血虚

不润

27.妇女带下清稀,量多色白,多因(B)。

A.湿热下注B.脾虚湿注C.肝经郁热D.寒湿困遏E.肾阳亏虚

28.肝阳上亢患者头痛的特点是(E)。

A.隐痛B.重痛C.掣痛D.刺痛E.胀痛

29.下列各项中,与“渴不多饮”无关的是(E

A.湿热内蕴B.热入营血C.痰饮内停D.阴虚内热E.阳气虚弱

30.疼痛独见于足跟部,应考虑(D)。

A.肝血瘀滞B.肝血不足C.脾虚精亏D.肾虚精亏E.寒凝肝脉

31.患者大便先干后稀,应属(C)。

A.邪热伤津B.肝郁乘脾C.脾胃虚弱D.胃阴亏损E.寒湿困脾

32.痢疾患者的大便特点是(C)。

A.暴注下泄,色黄而臭B.排便不爽,溏结不调C.里急后重,便下脓血

D.腹泻不爽,便溏如糜E.滑脱不禁,下利清谷

33.胃脘灼痛,饥不欲食,证属(B)。

A.胃火炽盛B.胃阴亏虚C.肝气犯胃D.胃肠气滞E.食滞胃脘

34.患者困倦易睡,头目昏沉者,多属(B)。

A.脾气虚弱B.痰湿困阻C.心肾阳虚D.心脾两虚E.邪人心包

35.小便黄赤,伴尿频、尿急、尿痛者,为(A

A.膀胱湿热B.热盛伤津C.肾气不固D.下焦虚寒E。心火亢盛

36.胸痛,潮热,咯痰带血,盗汗者,属(B)。

A.肺热壅盛B.肺阴亏虚C.痰湿阻肺D.痰热壅肺E.燥邪犯肺

37.患者视物不清,模糊不明者,多属(B)。

A.目眩B.目昏C.雀目D.歧视E.眼花

38.察神,突出地表现于(B)。

A.面色B.目光C.言语D.表情E.脉象

39.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属于(C

A.得神B.失神C.少神D.假神E.神乱

40.阳热亢盛的患者,其面色常见(D)。

A.红黄隐隐B.两颧潮红C.泛红如妆D.满面通红E.白里透红

41.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B)。

A.苍黄B.萎黄C.黄胖D.阳黄E.阴黄

42.颜面白光白虚浮,其病因多属(D)。

A.血虚B.寒凝C气虚C.阳虚气滞

43.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是(C)。

A.囟陷且囟填C.解颅C.大头瘟E.小儿先愚

44.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是(B

A.痈B.疽C.疔D.疖E.疮

45.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滑而易咯,属(B

A.寒痰B.湿痰C.风痰D.燥痰E.热痰

46.正常人舌体瘦而偏红,常见于(D)。

A.老年人。B.肥胖人C.年轻人D.消瘦人E.婴幼儿

47.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B)。

A.短缩舌B.痿软舌C.吐弄舌D.强硬舌E.颤动舌

48.咽喉鲜红娇嫩,肿痛不甚,原因是(D)。

A.肺胃积热B.痰湿停滞C.胃热亢盛D.虚火上炎E.热毒深极

49.按五轮学说,上下眼睑属于(E)。

A.血轮B.风轮C.气轮D.水轮E.肉轮

50.肝经风热患者易出现(D)。

A.眼胞赤烂B.目眦红赤C.白睛发黄D.全目赤肿E.目窠微肿

51.观察患者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B)。

A.主色与客色B.善色与恶色C.常色与病色D.客色与病色E.主

色与病色

52.舌青紫而肿胀,多为(A)。

A酒毒攻心B.气血上壅C.心脾热盛D.气滞血瘀E.热毒上攻

53.根据《灵枢·五色》面部分属,鼻称为(B

A.藩B.明堂C.庭D.蔽E.阙

54.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D)。

A.气虚B.血虚C.气血两虚D.阳虚E.气阴两虚

55.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B)。

A.舌色浅深B.舌质老嫩C.舌苔厚薄D.舌苔润燥E.舌体胖

56.下列属于“假神”的症状是(D)。

A.言语失伦B.两颧潮红C.反应迟钝D.突然能食E.表情淡漠

57.患者形体肥胖,面白少华,精神不振者多为(A

A.阳气不足B.阴血不足C.精气亏虚D.津液不足E.痰火内蕴

58.患者暴病,咯吐脓痰如米粥者,多为(C)。

A.肺燥B.肺痿C肺痈D.肺痨E.肺热

59.患者出现瞳仁散大,多属(A)。

A.肾精耗竭B.动风先兆C.津液亏耗D.肝经风热E.气血不足

60.下列诸项中,不属斑的特征之项是(D)。

A.色红B.点大成片C.平摊皮下D.摸之碍手E.色紫

61.若满舌厚苔骤然退出,提示(D)。

A.邪去正安B.表邪入里C.寒证化热D.胃气暴绝E.邪热伤津

62.根据《素问·刺热》面部各区分属脏腑的理论,“颏”部应属(E)。

A.心B.肺C.脾D.肝E.肾

63.黄苔主热证,若热结于里,则见(C)。

A.舌苔淡黄B.舌苔深黄C.舌苔焦黄D.舌苔灰黄E.舌苔黄腻

64.舌苔黄燥,主病为(B)。

A.表热证B.实热证C.湿热证D.虚热证E.假热证

65.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A)。

A.脾胃虚衰B.津液不足C.肝风内动D.肝经风热E.肾经耗竭

66.舌质中部生芒刺,常提示(D)

A.心火上炎B.肝胆热盛C.胃阴不足D.胃肠热盛E.疫疠初起

67.在客色中,冬天的面色相应应为(D)A.稍白B.稍赤C.稍青D.稍黑E.稍黄

68.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B

A.分表里B.定虚实C.辨寒热D.测轻重E.估预后

69.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者,多属(C

A.寒呕B.热呕D.痰饮D食积E.气滞

68.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B

A.分表里B.定虚实C.辨寒热D.测轻重E.估预后

69.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者,多属(C

A.寒呕B.热呕D.痰饮D食积E.气滞

70.舌体胖大有齿痕,主病为(B)。

A.脾阳虚B.脾虚湿盛C.估预后D.肾虚水泛E.肾阳虚

71.主热人营血或阴虚火旺的舌象是(B)。

A.红舌B.绛舌D.紫舌D.芒刺舌E.镜面舌

72.下列舌象中,除(E)之外,健康人均可出现。

A.裂纹舌B.齿痕舌C.剥落苔D.淡红舌E.淡白舌

73.观察舌苔辨邪之浅深,主要依据(B)。

A.舌苔有无B.舌苔厚薄C.舌苔润燥D.舌苔颜色E.舌苔腐腻

74.患者颈肿眼突,多由于(D)。

A.精气将绝B.脾胃虚弱C.肾气将衰D.肝郁气结痰凝E.肝阳上

75.患者舌色淡紫而润,主病为(C)。

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寒凝血瘀D.外伤血瘀E.血虚夹瘀

76.面部口眼歪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D

A.风中脏腑B.热极生风C.阴虚生风D.风中经络E.血虚生风

77.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可见(B)。

A.红瘦舌,灰苔B.绛舌,薄白苔C.绛舌,黄白相兼苔D.淡白舌,

黄裂苔E.红舌,苍老滑苔

78.患者脱肛,其原因多为(C)。

A.肾气不固B.肺肾气虚C.中气下陷D.肾不纳气E.大肠湿热

79.舌质红,苔黄厚,多见于(A)。

A.里实热证B.虚热证C.胃气阴大伤证D.热人营血证E.痰热证

80.观察舌苔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是(D)。

A.舌苔有无B.舌苔润燥C.舌苔厚薄D.舌苔颜色E.舌苔真假

81.患者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B

A.谵语B.郑声C.独语D.错语E.狂言

82.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属(A)。

A.少气B.短气C.息微C.喘气E.嗳气

83.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A

A.呃逆B.太息C.干呕D·嗳气E.恶心

84.患者口气臭秽,多为(D)。

A.内有宿食B.胃阴亏虚C.胃实寒证D.胃实热证E.脾胃湿热

85.喘、哮的区别,关键在于喘是(B)。

A.以抬肩言B.以气息言C.以张口言D.以鼻煽言E.以痰鸣言

86.患者散发烂苹果样气味,常提示为(B)。

A.水肿病晚期B.消渴病危重期C.失血重证D.脏腑败坏E.瘟疫病

87.燥咳的特点应为,(A

A.干咳无痰B.咳声重浊C.咳声轻清D.咳嗽痰多E.咳声不扬

88,呕势急剧,呕声响亮者,多属(B)。

A.胃虚寒证B.胃实热证C.热扰神明D.胃气亏虚E.肝气郁结

89.太息的产生,多与(B)有关。

A.心火B.肝郁C.肾虚D.肺虚E.胃逆

90.正常声音的特点不包括(C)。

A.发声自然B.音调和畅C.亲切和蔼D.言语清楚E.言与意符

91.遍身诊脉法“下部下”切脉部位在(D)

A.箕门穴B.太冲穴C.冲阳穴D.太溪穴E.五里穴

92,寸口脉分候脏腑,肝胆病变反映于(B

A.右关部B.左关部C.左尺部D.右尺部E.左寸部

93.切脉时用较轻指力诊于寸口皮肤上称(A

A.举B.按C.切D.寻E.摸

94.脉象“有神”的形态是(C)。

A.从容和缓B.节律一致C.柔和有力D.沉取应指E.尺脉明

95,四季平脉中秋季脉象常稍(D

A.洪B.弦C.沉D.浮E.缓

96.5~6岁小儿平脉,其脉搏次数一息多为(C

A.三四至B.四五至C.五六至D.六七至E.七八至

97.脉来细小如线,应指明显是(A)。

A.细脉B.虚脉C.微脉D.弱脉E.伏脉

98.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B)。

A.促脉B.结脉C.代脉D.涩脉E.缓脉

99.气滞血瘀的病证其脉象常见(E)。

A.虚脉B.实脉C.紧脉D.迟脉E.涩脉

100.促脉与数脉的鉴别要点是(C)。

A.脉位深浅B.脉力强弱C.节律齐否D.脉道粗细E.脉率快

101.脉体大小及脉势强弱均相反的一组脉象是(B

A.滑脉、涩脉B.洪脉、细脉C.紧脉、缓脉D.实脉、虚脉E.迟

脉、数脉

102.患者素体痰盛而感受外邪之脉象是(A

A.浮滑D.滑数C.弦滑D.浮数E.弦紧

103.气血两虚患者脉象不易出现(D)。

A.弱脉D.濡脉C.细脉D.涩脉E.虚脉

104.脉搏出现在寸口背侧者,称为(E)。

A.六阳脉B.六阴脉C.真脏脉C.斜飞脉E.反关脉

105.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A)。

A.端直而长B.脉来绷急C.浮而搏指D.沉按实大E.状如波

106.脉来去俱盛,三部举按均有力者属(D

A.洪脉B.滑脉C.紧脉D.实脉E.弦脉

107.濡脉和弱脉的不同之处是(A)。

A.脉位B.脉力C.脉形D.脉律E.脉率

108.肝胆病、痛证、痰饮证常见脉象是(A

A.弦脉B.紧脉C.滑脉D.促脉E.结脉

109.寸口诊脉法始见于(A)。

A.《内经》B.《难经》C.《脉经》D.《伤寒论》E.《濒湖脉学》

110.迟脉的脉象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C

A.二至E.三至C.四至D.五至E.六至

111.在脉象指感上与滑脉相反的脉象是(D

A.迟脉B.缓脉C.结脉D.涩脉E.沉脉

112.按诊时若手心热盛者,多为(A)。

A.内伤发热B.气虚发热C.阴虚发热D.外感发热E.肝郁发

113.扪按虚里搏动,可以了解(C)之强弱。

A.心气B.肺气C.宗气D.胃气E.阳气

114.病情危急时或两手无脉时,常诊察(B)。

A.人迎、合谷B.人迎、趺阳C.趺阳、合谷D.人迎、太溪E.太

溪、趺阳

115.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是(C)。

A.缓脉B.结脉C.迟脉D.代脉E.涩脉

116.弦细脉的主病为(C)。

A.肝郁气滞B.阴虚有热C.血虚肝郁D.寒滞肝脉E.肝郁

血瘀

117.下列诸脉之中不主虚证之脉是(C)。

A.细脉B.微脉C.结脉D.浮脉E.濡脉

118.脉象沉而细软,其脉为(C)。

A细脉B.濡脉C.弱脉D.虚脉E.代脉

119.濡脉、缓脉、细脉三者共同主病是(A:

A.湿证B.脾虚C.劳损D.痰饮E.血虚

120.相兼脉中,弱脉属于(B)。

A.二合脉B.三合脉C.四合脉D.五合脉E.六合脉

121.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依据是(A)

A.症B.病C.证D.证型E.病案

122.中医诊断学中辨证的基本纲领是(A)。

A.八纲辨证B.脏腑辨证C.病因辨证D.气血津液辨证E.经

络辨证

123.头痛、恶寒等属于(A)。

A.症状B.体征C.证候D.病名E.证型

124.下列辨证方法中主要不是用于外感病辨证的是(E)。

A.病因辨证B.六经辨证C.卫气营血辨证D.三焦辨证E.气

血津液辨证

125.中医辨证的主要要素不包括(C)。

A.病位B.病性C.病症D.病因E.病势

126.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B

A.脉浮B.恶寒C.头身痛D.苔薄白E.流涕

127.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C)。

A.胸胁苦满B.口苦咽干C.寒热往来D.脉弦E.目眩

128.患者先见恶寒发热,现恶寒已罢,反恶热,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证属(C

A.表寒里热B.表热里寒C.表邪人里D.表虚里实E.里邪出表

129.一般而言,表证是指(D)。

A.皮肤的病证B肌腠的病证C.肺卫的病证D.外邪犯表的病证E

外科疮疡病证

130.表证之恶寒,是由于(B)。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B.外邪束表,、卫阳闭郁C.卫阳不固,腠理疏松

D.肺卫气虚,风寒外邪E.素体阳虚,寒自内生

131.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

A.阴盛格阳B.阴盛阳衰C.阳盛阴衰D.真阴欲竭E.阳盛格阴

132.“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均是(C

A.虚实转化B.虚实错杂C.虚实真假D.真虚假实E.真实假虚

133.下列症状中与阴虚最无关的是(C)。

A.形体消瘦B.口燥咽干C.咯痰清稀D.舌质嫩红E.脉象细数

134.阴虚患者在渴饮方面的表现是(A)。

A.咽干少饮B.渴喜冷饮C.渴喜热饮D.漱水不咽E.大渴引饮

135.下列诸症中与里证无关的是(E)。

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舌苔黄厚D.脉沉而迟E.恶寒发热

136.下列诸症中与实寒证无关的是(D)。

A.面色苍白E.畏寒喜暖C.肠鸣泄泻D.腹痛喜按E.脉迟或紧

137.辨表虚证的主要依据是(C)。

A.恶寒B.发热C.汗出D.恶风E.脉浮

138.因实邪结聚,阻滞经脉,气血不能外达的病理状态是(A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并重D.因虚致实E.由实

转虚

139.下述症状中,阳虚证患者一般不见(E)。

A.神疲乏力B.形寒肢冷C.口淡不渴D.大便溏薄E.脉细苔

140.患者发热恶寒,咳嗽咽痛,且四肢欠温,尿清便溏,证属(A)。

A.表热里寒B.真寒假热C.上热下寒D.热证转寒E.寒证化

141.下列各项中与亡阳证无关的是(C)。

A.四肢厥冷B.冷汗淋漓C.汗出味咸D.脉微欲绝E.呼吸气

142.阴盛格阳证一般不见(C)。

A.面赤B.口渴C.溲赤D.脉大E.咽痛

143.判断表邪是否已人里的主要依据是(C)

A.是否口渴B.是否发热C.是否恶寒D.是否脉浮E.是否苔

144.由于脾虚不运,致痰湿停积的证候属(D

A.虚中夹实B.由实转虚C.虚实并重D.因虚致实E.实中夹

145.阴虚火旺与阴盛格阳两证的相似之症是:A

A.面色红B.四肢温C.尿黄D.舌质红E.脉象数

146.风淫证侯出现项强、肢挛,甚至抽搐,其病机是:A

A.风邪犯表B.风邪犯肺C.风中经络D.风袭肌腠E.风郁皮

147.寒淫病人腹痛,肠鸣,泄泻,其病机多因(C

A.寒郁经脉B.寒凝四肢C.寒遏气机D.寒中于里E.寒遏于

148.暑淫患者恶热,汗出,口渴,神疲,脉虚数,属(D

A.阳暑B.中暑C.暑风D.冒暑E.阴暑

149.湿淫患者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属于(A

A.伤湿B.冒湿C.湿伤关节D.湿中于里E.湿渍肌肤

150.患者因情志致病,心神不安,语无伦次,举止失常,是因(B)。

A.恐伤肾B.忧伤肺C.怒伤肝D.喜伤心E.思伤脾

151.下列诸项中不属疫疠致病的特点是(C)。

A.有传染源B.有传染途径C.皮肤出疹D.传染性强E.死

亡率高

152.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其病因是(E

A.风寒B.风热C.风湿D.寒邪E.风邪

153.下列各项中与火热致病最不相关的是(D)。

A.吐血衄血B.牙关紧闭C.局部肿疡D.脉细而弱E.大便干结

154.患者身热恶热,汗多尿黄,口渴,乏力,多属(D)。

A.火热证B,伤湿证C.中暑证、D.伤暑证E.温燥证

155.火热致病的特点是(E)。

A.发病急剧B.重浊粘腻C.游走不定D.具传染性E.伤津耗液

156.风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常不具有(E)。

A.发热,恶风,头痛B.口眼歪斜C.皮肤瘙痒D.关节游走疼痛E.半

身不遂

157.患者久泄不愈,腹部坠胀,少气倦怠,头晕眼花,舌淡脉弱,证属(B)。

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血两虚证D.血虚证E.气滞证

158.患者头痛,眩晕,甚至昏厥,证属(C)。

A.胃气上逆B.肺气上逆C.肝气上逆D.肝胃不和E.肝火上炎

159.某女患者月经经期错乱,经色紫暗,夹有血块,且少腹冷痛,形寒肢冷,舌

紫暗,(C)。

A.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血寒证D.气虚血瘀证E.气滞证

160.某女患者月经量多,而见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证属(B)。

A.气不摄血证B.气随血脱证C.气血两虚证D.血虚证E.气虚证

161.患者咳嗽咯痰,量多清稀,且气喘,胸闷,辨证是(C)。

A.悬饮B.痰饮C.支饮D.溢饮E.水饮

162.气滞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A)。

A.胀痛B.刺痛C.隐痛D.绞痛E.空痛

163.临床以出血和气虚共见为辨证要点者,证属(A

A.气不摄血证B.气随血脱证C.气血两虚证D.气滞血瘀证E.气

虚血瘀证

164.患者身热夜甚,口渴不多饮,心烦不寐,月经先期,舌质红绛,脉细数,证

属(C

A.阴虚内热B.湿热内阻C.血热证D.气虚发热E.瘀热互结

165.患者头目晕沉,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其病机为(C)。

A.肝阳上亢B.气血亏虚C.痰湿内阻D.肾精不足E.肝胃不和

166.下列诸症中并非痰证表现的是(B)。

A.咳嗽咯痰B.心悸肢肿C.眩晕呕恶D.瘰疬乳癖E.脘痞纳呆

167.下述各项中不属血瘀证的症状是(C)。

A.痛如针刺B.胁下痞块C.出血鲜红D.舌质紫暗E.脉涩

168.下述诸项中不属血瘀证的原因是(C)。

A.寒凝B.气滞C.阴虚D,气虚E.外伤

169.临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相关的脏腑是(A

A.肝、肺、胃B.肺、脾、肾C.肝、心、肺D.心、肾、肺E.肺、

胃、肾

170.气滞证的主要症状(D)。

A.头晕眼花B.嗳气恶心C.腹部坠胀D.胀闷疼痛E.呼吸急促

171.某妇女突然崩漏,且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证为(E)。

A.气血两虚B.气不摄血C.气虚下陷D.亡阳证E.气随血脱

172.患者局部刺痛,拒按,肿块隆起,舌有瘀斑,脉涩,其病因应是(E)。

A.血热致瘀D.寒凝致瘀C.气滞血瘀D.气虚血瘀K.瘀血内阻

173患者皮下瘀斑,并见气短,倦怠,面白无华,舌淡,脉细,证属(’D)。

A.气血两虚B.气虚血瘀C.气随血脱D.气不摄血E.气滞血瘀

174.下述症状中并非阴水肿的临床表现是(D

A.腰以下肿甚B.脘闷腹胀C.腰膝冷痛D.苔白脉浮紧E.小便短少

175.患者神志昏糊,喉中痰鸣,其病因是(D

A.痰停于肺B.痰蒙清窍C.痰湿中阻D.痰蒙心神E.痰停局部

176.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证属(E

A.肝郁气滞B.肺气上逆C.胃气上逆D.肝胃不和E.肝气上逆

177.心气虚证的主症是(A)。

A.心悸B.心痛C.气短D.脉虚E.胸闷

178.某心脉痹阻病人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其病因多为(B)。

A.瘀阻B.痰凝C.寒滞D.气郁E.阴虚

179.某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闷痰鸣,苔腻脉滑,该证属(D)。

A.寒邪犯肺B.饮停于肺C风寒犯肺D.痰湿阻肺E.燥邪犯肺

180.某患者咳嗽,痰稠色黄,鼻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证属(A

A.风热犯肺B.热邪壅肺C.暑热犯肺D.痰湿阻肺E燥邪犯肺

181.脾病虚证的基本证候是(A)。

A.脾气虚证B.脾阳虚证C.中气下陷证D.脾不统血证E.脾

胃虚寒证

182.患者便溏,肢困,尿少,浮肿,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而迟,证属(B

A.脾气虚证B.脾阳虚证C.寒湿困脾证D.肾阳虚证E.脾

肾阳虚证

183患者眩晕,耳鸣,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腰膝酸软,头重足轻,脉弦细数,

证属:D

A.肝阳化风证B.肝火上炎证C.肝肾阴虚证D.肝阳上亢证

E.肝气郁结证

184患者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语言骞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脉弦有力,证

属:A

A.肝阳化风证B.热极生风证C.阴虚动风D.血虚生风证E.风

袭经络证

185.某女患者阴部灼热瘙痒,带下黄臭,舌苔黄腻,脉滑而数,辨证是(C)。

A,肝胆湿热证B.膀胱湿热证C.肝经湿热证D.下焦湿热证

E.脾胃湿热证

186.患者久婚不育,且发脱齿摇,证属(C)。

A.肾阳虚证B.肾气不固证C.肾精不足D.肾阴虚证E.肝肾

阴虚证

187.患者尿频而清,余沥不尽,证属(B)。

A.肾阳虚证B.肾气不固证C.中气下陷D.脾肾阳虚证E.脾

阳虚证

188.某患者心烦不寐,面红,口舌生疮,尿黄,舌尖红C

A.痰火扰心B.肝火上炎C.心火亢盛D.小肠实热E.肝阳上

189.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特征是:D

A.心烦B.失眠C.心痛D.心悸E.胸闷

190.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皆可见到(E)。

A.小便清长B.五心烦热C.尿少浮肿D.脉象细数E.腰膝酸

191.肾不纳气患者咳嗽气喘的特点是(C)。

A.动则益甚B.气短乏力C.呼多吸少D.痰中带血E.痰少难

192.胃阴虚证患者的呕吐特点是(D)。

A.呕吐酸腐B.呕吐清涎C.呕吐苦水D.干呕呃逆E.剧烈

呕吐

193.肝胆湿热与湿热蕴脾两证的鉴别症是(B

A.肌肤发黄B.胁肋胀痛C.纳差腹胀D.舌苔黄腻E.脉象弦

194.下述症状中与心肾不交证关系最密切的是(D)。

A.心烦B.心悸C.腰膝酸软D.失眠E.耳鸣

195.患者形寒肢冷,心悸怔忡,唇甲青紫,尿少浮肿,舌质青紫,舌苔白滑,脉

沉数,证属:D

A.肾阳虚证B.心阳虚证C.脾阳虚证D.心肾阳虚证E.脾肾阳

虚证

196.下列症状中并非膀胱湿热的表现是(A)。

A.尿后余沥B.血尿C.尿有沙石D.尿频尿急E.尿时涩痛

197.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而涩,证属(D)。

A.燥邪犯肺B.阳明热结C大肠湿热D.大肠液亏E.小肠实热

198.下列诸症中与肝血虚证无关的是(E)。

A.肢麻B.多梦C.手足震颤D.脉细E.颈项强直

199.惊悸失眠,常见于(E)。

A.心气虚证B.心血虚证C.痰火扰心证D.痰迷心窍证E.胆郁痰

扰证

200.心悸气短与下述(B)同见,对诊断心阳虚证最有意义。

A,神疲乏力B.形寒肢冷C.头晕目眩D.舌质浅淡E.脉虚无力

201.患者头晕目眩,神疲气短,脘腹坠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缓弱,辨证

为(E

A.脾气虚证B.脾阳虚证C.脾肾阳虚证D.寒湿困脾证E.中气

下陷证

202.以胃脘隐痛,饥不欲食为主症者,是(A)

A.胃阴虚证B.胃热证C.胃寒证D.食滞胃脘证E.肝胃不和

203.下列症状中与肾气不固无关的是(B)。

A.尿清量多B.尿频灼痛C.小便失禁D.余沥不尽E.遗尿

204.以五更泄泻,粪质清冷,完谷不化为主症者,证属(D)。

A.脾气虚证B.食滞胃肠证D.寒湿困脾证D.脾肾阳虚证E.肝郁

犯脾证

205.患者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烦躁易怒,嘈杂纳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者是(B)。

A.肝脾不调证B.肝胃不和证D.食滞胃脘证D.脾胃气虚证E.胃

实寒证

206.肝阳上亢证的性质是(D).

A.实证D.虚证C.上热下寒证D.上实下虚证E.寒热错杂证

207.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均可出现(E)。

A.舌苔白腻B.口淡不渴C.便溏尿黄D.皮肤瘙痒E.脘腹痞闷

208.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B)。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C.溏结不调,时干时稀D.五

更泄泻,泻后痛减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209.心火移热于小肠的主要特征性表现是(C)。

A.口舌生疮B.心烦失眠C.尿赤涩痛D.面赤口渴E.大便干结

210.患者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多由于(A

A.痰迷心窍B.痰火扰神C.心火亢盛D.肝气郁结E.胆郁痰扰

211.阴虚动风的主要症状是(B)。

A.四肢麻木B.手足蠕动C.颈项强直D.角弓反张E.步履不正

21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有症是(D)。

A.头晕目眩B.面色无华C.五心烦热D.失眠多梦E.潮热盗汗

213.下列症状中并非燥邪犯肺证表现的是(D

A.干咳无痰B.痰少而粘C.痰粘难咯D.痰黄而稠E.痰中带血

214.患者咳嗽气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证属(B)。

A.风寒犯肺B.寒邪客肺C.饮停于肺D.痰湿阻肺E.风邪犯肺

215.患者心悸,心痛,面色白光白,畏寒,舌淡苔白滑,脉弱,证属(D)。

A.心脉痹阻B.心血虚证C.心气虚证D.心阳虚证E.心阳暴脱

216.下列症状中不属肝火上炎表现的是(D)。

A.口苦口干B.耳鸣如潮C。急躁易怒D.头重足轻E.头晕胀痛

217.患者胁肋胀痛,纳呆便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证属(B

A.肝胃不和B.肝脾不调C.脾气虚证D.寒湿困脾E.脾阳虚证

218.下列症状中,胆郁痰扰证的辨证要点是(B

A,胸胁胀痛B.惊悸不安C.身目发黄D.小便短黄E.口苦呕恶

219.热极生风证患者多见(B)。

A.舌强不语B.角弓反张C.手足蠕动D.手足震颤E.四肢麻木

220.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共见症状是(C

A.腹痛腹泻B.身目发黄C.小便短赤D.里急后重E.胁肋胀痛

221.脾病最基本的病证是(E)。

A.脾气下陷B.脾阳亏虚C.脾不统血D.寒湿困脾E.脾气亏虚

222.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证属(B

A.脾胃湿热B.大肠湿热C.肝胆湿热D.下焦湿热E.湿热下注

223.在六经传变中,病邪由一经证候转变成另一经证候,称为(C

A.合病B.并病C.传经D.直中E逆传

224.六经病证隔一经或两经相传,称为(B)。

A.循经传B.越经传C表里传D.直中E.顺传

225.诊断太阳病伤寒表实证的关键症状是(D

A.发热恶寒B.头项强痛C.骨节疼痛D.无汗脉浮紧E.咳嗽气

226.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症状是(B)。

A.胸胁苦满B.寒热往来C.口苦咽干D.脉弦E.心烦喜呕

227.阳明病经证与腑证的区别在于(C)。

A.大热还是潮热B.大汗还是ji然汗出C.有无燥屎内结D.脉洪大或

是滑数E.心烦还是神昏谵语

228.少阴病“脉数细,但欲寐”的性质是·(B)。

A.阴虚内热B.全身虚寒C.上热下寒D.表寒里热E.上寒下热

229.少阴病的主要病证特征是(C)。

A.心气不足B.心血不足C.心肾虚衰D.脾胃虚寒E.肺肾两虚

230.患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苔白,脉缓弱,证属(C

A.厥阴病B.少阴寒化证C.太阴病D.阳明腑实证E.少阳病

231.发热恶风,头痛,汗自出,脉浮缓,辨证是(B

A.太阳伤寒B.太阳中风C阳明经证D.阳明腑证E.太阴病证

232.患者面红目赤,呼吸气粗,便秘腹满,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证属(B)。

A.阳明经证B.阳明腑实C.太阴湿热D.热迫太肠E.少阴热化

233.厥阴病证的特点是(C)。

A.虚实夹杂B.阴盛阳衰C.寒热错杂D.阳盛阴虚E.阴阳俱虚

234.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C

A.恶风或恶寒B.有无发热C.有无汗出D.头痛或身痛E.脉

浮与否

235.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C)。

A.张仲景B.张景岳C.叶天士D.吴鞠通E.王孟英

236.营分证的病位是在(B)。

A.肺和皮毛B.心和心包C.肠与胃D.脾和三焦E.肝与肾

237.温病邪热人营,劫灼营阴,其发热的特点是(A

A.身热夜甚B.身热恶热C.五心烦热D.阴虚潮热E.暮热

238.温病患者斑疹显露,提示病情进入(E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E.血分

239.温病患者舌红苔黄,提示病势传至(B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E.血分

240.外感温病“逆传心包”是指(A)。

A.卫营同病B.气营同病C.直入营分D.营血同病E.气血

两燔

241.下列不属于血分证血热妄行的表现是(B

A.吐衄便血B.耳鸣耳聋C.身热夜甚D.心烦不寐E.舌绛或

242.患者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证属(A

A.热人营分B.气血两燔C.气营同病D.血分证候E.热人

营血

243.患者外感热病,发热且恶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B·)。

A.卫分证B.气分证C.营分证D.血热妄行证E.血热伤阴证

244.患者发热口渴,心烦袄哝,坐卧不安,证属(B);

A.邪热壅肺B.热热扰胸膈C.热迫大肠D.热扰于胃E.热盛动风

245.营分证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D)。

A.口微渴B.口渴C.口渴甚D.口渴不甚E.大渴引饮

246.气分证的病变部位多在(E)。

A.肺与皮毛D.心与心包C肝与肾D.脾与胃E.肺、膈、

肠、胃

247.下列不属于温病气分病证的症状是(B:

A.发热B.恶寒C.口渴D.苔黄E.脉数

248.下列不属于营分证的症状是(D)。

A.身热夜甚B.心烦不寐C.口渴不甚D.斑疹显露E.脉细而

249.下列各项中不是血分证的特征者是(A

A.扰神B.耗血C.动血D.伤阴E.动风

250.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学著作是(D)。

A.《伤寒杂病论》B.《内经》C.《景岳全书》D.《温病条辨》E.《温

热经纬》

251.按三焦辨证,下列属上焦病证的是(B)。

A.胃燥阴伤B.逆传心包C.脾经湿热D.肝虚动风E.肝肾阴虚

252.胸腹白pei多见于温病过程中的(DE)。

A.胃燥阴伤证B.温邪犯肺证C.逆传心包证D.脾经湿热证E.肾

阴欲绝证

253.温病下焦病证相当于卫气营血辨证中的(

A.卫分证B.气分证C.营分证D.血分实热证E.血分虚热证

254.患者“瘛疚”、“心中儋儋大动”,提示为(B

A.肾阴欲绝证B.肝虚动风证C.胃燥阴伤证D.脾经湿热证E.逆

传心包证

255.对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演变,诊疗经过所作的记录,叫作(C

A.住院病历B.人院记录C.病程记录D.会诊记录E.出院记录

256.完整病历完成时间应在患者住院后(C)。

A.当时完成B.1小时内完成C.24小时内完成D.48小时内完成

E.12小时内完成.

257.书写交班记录的医师应是(D)。

A.值班医师B.实习医师C.主治医师D.经治医师E.见习医师

258.能突出现在症,朴实明了,易于读懂,易于仿效的医案写作形式是(B)。

A.夹叙夹论法B.正叙法C.逐诊记叙法D.详述法E.倒叙法

259.病程记录的顺序应该是根据(D)编写。

A.理法方药顺序B.望闻问切顺序C.辨证论治顺序D.时间先后顺序

E.病变情况顺序

260.我国第一部医案专著是(B)。

A.《史记·扁鹊仓公列传》B.《伤寒九十论》C.《小儿药证直诀》D.《脾

胃论》E.《卫生宝鉴》

1.B2.C3.C4.B5.B6.6.D7.C8.B9.C10.A11.B12.D13.B

14.C15.A16.E17.D18.D

19.B20.C21.B22。D23.C24.B25.C26.B

27.B

28.E29.E30.D31,C32.C33.B34.B35.A

36.B

37.B38.B39.C40.D41.B42.D43.C44.B

45.B

46‘D47.B48.D49.E50.D51.B52.A53.B

54.D

55.B56.D57.A58.C59.A6p.D61.D62,E

63.C

64.B65.A66。D67.D68.B69.C70.B71.B

72.E

73.B74.D75.C76.D77.B78.C79.A80.D

81.B

82.A83.A84.D85.B86.B87.A88.B89.B

90.C

91.D92.B93.A94.C95.D96.C97.A98.B

99.E

100.C101.B102.A103.D104.E105.A106.D107.A108.A

109.A110.C111.D112.A113.C114.B115.C116.C117.C

118.C119.A120.B121.A122.A123.A124.E

125.C126.B

127.C128.C129.D130.B131.A132.C133.C

134.A135.E136.D137.C138.A139.E140.A·141.C

142.C143.C144。D145.A146.C147.D148.A149.B

150.D151.C152.E153.D154.D155.E156.E157.B

158.C159.C160.B161.C162.A163.A164.C

165.C166.B167.C168.C169.A170.D171.E172.E

173.D174.D175.D176.E177.A178.B179.D180.A

181.A182.B183。D184.A185.C186.C187.B

188.C189.D190.E191。C192.D193.B194.D195.D

196.A197.D198.E199.E200.B201.E202.A203.B

204.D205.B206.D207,E208.B209.C210.A211.B

212.D213.D214.B215.D216.D217.B2]8.B219.B

220.C221.E222.B223.C224.B225.D226.B

227.C228。B229.C230.C231.B232.B233.C

234.C235。C236.B237.A238.E239.B240.A241.B

242.A243.B244.B245.D246.E247.B248.D249.A

250.D251.B252.DE254,B255.C256.C257.D258.B

259.D260.B

三、填空题

1.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2.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最早的脉诊专著是——。

3.《十问歌》中,五问——,既往病史是——问。

4.问寒热,包括——、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和——。

5.恶寒重,发热轻,主——证;发热轻,恶风,主——证。

6.阳明潮热,以——热甚;湿温潮热,以——热甚。

7.亡阴之汗为汗出如油,——;亡阳之汗则见——,汗稀而凉。

8.胀痛,一般属——之征;刺痛是——的特点之一。

9.自汗,多见于——证;半身出汗常是——之先兆。

10.寒热往来常见于——和——。

11.消谷善饥多见于——;饥不欲食是——的表现。

12.完谷不化的原因是——,脓血大便多属——的症状

13.余沥不尽和小便失禁多因一所致;尿短赤频数多属——。

14.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称为——,是——征象。

15.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表情、——言语、意识等方面。

16.望神色包括得神、失神、——、假神和——。

17.望面色,主要观察面部皮肤的——和——。

18.中华民族正常面色是——、——。

19.五色主病,青色主——、——、瘀血和惊风。

20.望形体,主要观察病人形体的——、——和胖、瘦以测知内脏虚实及气血的

21.正常小儿食指络脉色泽——,隐隐显露于________之内。

22.舌质红绛主热证,若舌质红绛起芒刺,多属_______证;若舌质鲜红而少苔,

则属_____——。

23.舌体瘦瘪,主——之证;舌质苍老,总主——证。

24.观察舌苔之腐腻,可知——与——的消长。

25.脾阳亏虚,水湿停聚,则痰涎——;外感风热,肺气失宣,吐痰——。

26.大便干结,口干欲饮者,为——;若小便短赤量少,热涩疼痛,多属——。

27.正常声音的特点是发声自然,——,言语清楚,——。

28.新病声哑,多为——,肺气失宣所致;久病失声,多因——,津不上承所致。

29.鼻流浊涕臭秽,是为——;口腔散发烂水果味,为——重证。·

30.中医诊脉的部位有独取寸口诊法、——诊法和——诊法。

31.寸口诊法时,左寸可候——;——可候脾与肾。

32.三部相参法具体部位是——、寸口、——三部。

33.正常脉象的特征是——,——。

34.脉象浮而有力为表实证,浮而——主表虚证,浮——为虚阳浮越。

35.久病阴虚内热,其脉——;若阳虚内寒,其脉——。

36.紧脉的主病是——、——、宿食。

37.从脉象对举而言,滑脉与——脉相对,洪脉与——脉相对。

38.弱脉实质是三合脉,由沉、——、——组成。

39.按虚里穴,其意义在于辨别——轻重和——的盛衰。

40.六经辨证是外感病中——病的辨证方法,而卫气营血辨证则是—---病的辨证

方法。

41.内伤杂病辨证,一般以——辨证为中心,并与一辨证相结合。

42.八纲中的表,是指身体的——、肌腠、呼吸道和---一,在外为表。

43.表证多见于——病的——一阶段。

44.表里同病包括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以及——、——等四类。

45.寒证,是——或——所导致的功能活动衰退为特点的病证。

46.八纲证候之间相互联系,可出现证候的相兼、夹杂、——和一---等情况。

47.《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盛则实,——夺则虚。”

48.实证,是对人体感受——或体内——堆积而产生的以有余、结实为特点的病

理概括。

49.辨别证候的虚实真假,应注意病史、脉象、——和——四个方面。

50.一般来说,亡阳证患者脉象是——,亡阴证病人脉象是-------。

51.一般而言,阳虚证病人舌淡胖,脉沉迟无力;阴虚证患者舌-------,脉

----------。

52.伤暑有二,因暑而受热者谓之——,因暑而感寒者谓之--------。

53.火淫证候,临床主要有——证和--——证两种。

54.燥淫证候因气候偏热偏寒的不同,又有——、——之分。

55.七情病证中,过悲则伤——,过思则伤——。

56.饮食所伤应注意区别所伤在胃或在——;劳逸所伤则须分清是过劳或一----。

57.气病的实证包括——和——两类。

58.气滞证以——、——为主要临床表现。

59.气陷证是——证的发展;因失其升举之能,故见——。

60.血瘀证的临床表现以疼痛、——、——和舌紫脉涩为主症。

61.血寒证以——或——为其特征性症状。

62.气随血脱证以大出血和——为辨证要点;气不摄血证以出血和为辨证要点。

63.阳水肿病变的脏腑为——和——-。

64.痰浊内阻患者的舌苔——,脉象——,是痰证的主症。

65.饮邪停聚机体,若饮停胸胁间,称之为——饮;饮停于心肺,称为——

66.阴水肿之肿胀特点有二:其一,——;其二,——

67.心病的实证包括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和——一证。

68.心阳暴脱证是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一证候。

69.痰迷心窍和痰火扰心两证在症状上均以——异常为主,在病因上均因

----------所致。

70.肺病的虚证有——和——证。

71.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的病位均为——和------。

72.大肠湿证的病位确定以——或——为主要症状。

73.脾病的实证有———证和————证。

74.脾不统血证以——和—————二为辨证要点。

75.嗳腐吞酸多见于——证;胃痛绵绵多见于——证。

76、肝病的虚证包括——证和——证。

77、肝风内动病人,若以手足蠕动为主症多见于——证;若以肢麻震颤为主症者

多见于————证。

78.少腹冷痛牵引阴部多属—证;梅核气、瘿瘤则常因——所致。

79、肾气不固病人,可因一---固失固而带下清稀量多,因——失约而尿后余沥不

尽。

80、肾精不足病人,在男子则——不育;在女子则--------不孕。

81、膀胱湿热证以——为主症;肾不纳气证以——---为主要表现。

82、心肺气虚证以———和——为主症。

83心脾两虚证实质是心——和脾——并存的证候。

84.心肾不交证的本质是心——和肾——并存的证候。

85、六经病证的发生,都是由一——侵袭而致,其中特别是—----之邪。

86、太阳病的主要脉症是——一,头项强痛而———。

87、太阳伤寒证由于具有一——、——的特点,故又称表实证。

88、阳明病属于外感热病的——阶段,性质属于——证。

89、少阴病是全身功能衰减的虚寒证,其主要脉症是——、——。

90、叶天士说:“大凡看法,——之后方言气,——之后方言血。”

91、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有——和———两种形式。

92、营分、血分证候病人均可发疹发斑,但营分证多为斑疹——,而血分证则见

斑疹-------。

93、气分证病人常见舌质——,而营分证病人常见舌质——。

94、营分证以——受损,——被扰为特点。

95、上焦病证包括——和——。

96、温邪传至中焦,则表现出——两经之证;在——证中,胸腹等处可出现白痦。

97、三焦辨证中的温邪犯肺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中——证相同;胃燥阴伤证与六经

辨证中的——证相同,,

98、现代中医病案已分化成——一和——两种形式。

99、门诊病历的编写须在一—完成;完整的病历应在病人人院后---------之内完

成。

100出院记录一式——份,由——编写。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诊断疾病、辨别证候2.《伤寒金镜录》、《脉经》3.饮食、九

4.恶寒发热、寒热往来5.表寒、太阳中风6.日晡、午后

7.热而粘手、大汗淋漓8.气滞、血瘀9.阳气虚、中风

10.半表半里证、疟疾11.胃火炽盛、胃阴虚证12.肾阳亏虚、湿热痢疾

13.肾气不足、下焦湿热14.除中、脾胃之气将绝15.面色、体态

16.少神、神乱

19.寒证、痛证

22.实热、虚热

25.清稀色白、色黄而稠

28.外邪乘肺、肺肾阴虚

31.心、右关

34.无力、大无力

37.涩、细

40.伤寒、温热

43.外感、初期

46.转化、真假

49.舌象、声音

52.阳暑、阴暑

55.肺、脾

58.胀闷、疼痛

61.手足逆冷、少腹冷痛

64.腻、滑

67.痰迷心窍、痰火扰心

70.肺气虚、肺阴虚

73.寒湿困脾、湿热蕴脾

76.肝血虚、肝阴虚

79.带脉、膀胱

82.心悸、咳喘

85.外邪、风寒

88.极期、里实热·

91.顺传、逆传

94.营阴、心神

97.卫分、阳明病

100.两、经治医师

17.颜色、光泽

20.强、弱

23.阴血亏虚、实’。

26.肠道津亏、膀胱湿热

29.鼻渊、消渴’

32.人迎、趺阳

35.沉细数、沉迟无力

38.细、虚

41.脏腑、气血津液

44.表虚里实、表实里虚

47.邪气、精气

50.脉微欲绝、脉细数疾

53.火热证、火毒证

56.肠、过逸

59.气虚、内脏下垂

62.亡阳、气虚

65.悬饮、支饮

68.心阳虚、亡阳

71.肺、卫表

74.脾气亏虚、出血

77.阴虚动风、血虚动风

80.精少、经闭

83.血虚、气虚

86.脉浮、恶寒

86.脉微细、但欲寐

89.隐现、透露’

95.温邪犯肺、逆传心包

98.医案、病历

18.红黄隐隐、·荣润光泽

21.淡红略紫;风关

24.阳气、湿浊

27.音调和畅、言与意符

30.三部九候、三部相参

33.三部有脉、和缓有力

36.寒、痛

39.疾病、宗气

42.皮毛、经络

45.感受寒邪、阳虚阴盛

48.外邪、病理产物

51.红绛、细数

54.温燥、凉燥

57.气滞、气逆

60.肿块、出血

63.肺脏、脾脏

66.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

69.神志、痰浊

72.下痢、泄泻

75.食滞胃脘、胃虚寒

78.寒滞肝脉,肝气郁结

81.小便异常、短气喘息

84.阴虚、阴虚

87.无汗、脉浮紧

90.卫、营

93.红、红绛

96.脾胃、脾经湿热

99.当时、24小时

四、判断改错题(下列各题中,正确的请在题干后的括号内记“v”,错误的打“X”,

并在错处下画一横线,更正于该题之下。)

1.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2.主诉是患者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

3.畏寒的特点是自觉怕冷,加衣取暖不解其寒。()

4.阳明潮热的特点是热势较高,日晡热甚,腹胀便秘。(

5.所谓盗汗,即夜间出汗。()

6.患者腰痛绵绵,酸软无力者,属寒湿腰痛。()

7.饥不欲食是因胃阴亏虚,虚火内扰所致。()

8.现病史是指除主诉所述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状况。(

9.患者头痛,后头部连项痛,·属厥阴经头痛。()

10.患者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属痰饮内停之征。()

11.小便失禁和余沥不尽均为肾阳亏虚,开合失度所致。(

12.月经先期,质稀量少者多因气虚所致。()

13.五更泄泻、完谷不化、滑泄失禁等均由肾阳亏虚所致。(

14.人的面部肤色一生不变之色即为常色。()

15.面黑干焦为虚火灼阴;面黑而浅淡为肾虚水寒。()

16.望色十法中“清”、“浊”是反映病变之虚实。()

17.小儿食指络脉纹色鲜红主内热,纹色青者主风主痛。(

18.舌苔颜色由白转黄,为表邪化热人里的征象。()

19.舌质鲜红起芒刺,多为热人营血。()

20.患者颈前颌下,肿起结核·,累如串珠者,是谓瘿瘤。(

21.根据五轮学说,黑晴属肝,称“风轮”。()

22.一般认为,皮肤斑疹从血络而出者为斑,从肌肉而出者为疹。(

23.与肝风内动有关的舌态有强硬舌、痿软舌、歪斜舌、吐弄舌。(

24.患者大便下血,若先血后便系热伤肛络,先便后血多因热伤胃络

25.青紫舌质和灰黑舌苔既主热证又主寒证。()

26.患者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谓之狂言,因热扰心神所致。(

27.呃逆,古称噫气,俗称打饱呃,因胃气上逆所致。()

28.哮在发作期每与喘促相兼,而喘则未必兼哮。()

29.顿咳患者咳声如犬吠,是白喉病的表现。()

30.寸口脉的位置在桡动脉所在的部位。()

31.诊脉时间不必拘于平旦。()

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