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_第1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_第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_第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_第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56第13课五四运动......................................................59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63【2022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外文明同时空世界中国191519191922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五四运动1921.7新文化运动1922苏联成立1917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1921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共二大召开指出材料中“树墩还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树墩”做出的努力。史料学史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摘自《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材料研读原因: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没有根除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努力:先进知识分子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背景兴起标志代表人物主阵地口号主要内容前期后期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尊孔复古思潮泛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________________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也为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封建道德礼教民主与科学思想宣传和铺垫中国共产党中国传统文化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上海妇女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材料研读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历史事件学习重点时间主张或口号代表人物影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特点纵横学史军事器物或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19世纪60-90年代1898年1911年10月10日1915年9月自强、求富救亡图存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奕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根据材料,指出“精英”探索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史料学史

中国外交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挫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兼具的五四运动,对外而言,是中国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继续努力和再次尝试,对内来讲,启蒙了几代国人,影响了今后中国百年的思想走向。……大战前后,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使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这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材料研读变化:由走欧美国家的道路到以俄为师。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导火线时间口号经过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式结果爆发扩大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1919.5.4北京学生游行、罢课被镇压逮捕1919.6.5上海工人罢工、罢市取得初步胜利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历史意义

性质影响五四精神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材料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史料学史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研读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原因:“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各界曾普遍参与的爱国运动。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1919年,《新青年》出版“___________________”刊载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大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马克思研究专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确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中心工作:选举中央局书记: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中国共产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的召开时间地点意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时间顶峰1922年7月,上海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材料图中C段的起点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的意义。史料小结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摘编自张海鹏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材料研读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史料小结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材料研读以往的革命只注重社会上层,中国共产党则真正开始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力量强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伟大的建党精神的理解?家国情怀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研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2019年3题)“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一二·九运动2.暑假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传承红色基因,铭记革命精神”的主题活动,去实地参观了下图遗址,在此他们能感受到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B.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B】【A】1.胡适曾被美国《展望杂志》推举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名人之一,理由是“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使用白话文C.发表《狂人日记》 D.宣传马克思主2.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以下史实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启蒙运动②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③新文化运动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B】【C】3.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4.(2022·13题)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B】【A】中考真题链接材料二

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

——摘自《谢觉哉日记》(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大事”是指“共产主义者”召开的哪一次会议?这件“大事”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重大意义?(4分)会议:中共一大(2分)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单元线索总结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单元概述总结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纵横学史遗址、遗迹和文物承载的红色基因。中共一大上海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复制品)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遵义会议会址结合上述红色遗址,请你谈谈这些遗址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历史价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长足迹和成就,为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史料等。现实价值: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等伟大精神,通过了解这些红色遗址、遗迹和文物的相关史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遗址、文物承载的红色基因。中共一大上海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复制品)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遵义会议会址请你从上述红色遗址、文物中任选其一,写一段简要的介绍词。红色遗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介绍词:1921年7月,中共一大由上海秘密转移到嘉兴的红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纵横学史请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的相关史实(至少两个实例),论证材料中“在‘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下中国社会内部‘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的观点。史料学史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研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要求变革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2021年24(1)题,2分]历史之美,如诗、如歌、如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诗歌之美】材料一在某次诗歌征集比赛活动中,有位网友创作了一首七律诗:红船颂南湖红舫冠群英,击水中流破浪行。引领工农除旧梏,点燃烽火启新程。赤旗高映云和月,铁马长嘶血与情。守得初心开盛世,百年圆梦史留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首诗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作?(2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的召开)。(2分)子题一材多设问2.1全国视野新考法——观点说明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你对材料中“点燃烽火启新程”的理解。(4分)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领导阶级——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工人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