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卷册检索号20-J17481KP-B-01(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池供电局编制日期:202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1 8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附件2《河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河发改审批[2022]50号);附件3《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攻坚行动项目库的通知》(桂发改新能[2019]973号);附件4《河池供电局关于凤山县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河供电计[2020]18号);附件5《凤山县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2020年110千伏及35千伏农网规划项目配套架空线路路径走向方案的批复》(凤政函[2019]106号);附件6本项目监测报告附件7类比监测报告(节选)附件8河池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20kV乔音(凤山)送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河环审[2019]43号)附图1220kV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kV线路送出工程地理位置图;附图2本项目线路与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址公园位置关系图;附图3本工程杆塔一览图;附图4本项目与河池市环境管控单元分类位置关系图;附图5本工程路径走向及监测点位图;附图6本项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位置关系图。1建设项目名称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项目代码2020-451200-44-02-047538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广西省(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区)地理坐标起点坐标:E107°8′28.62″,N24°36′6.22″,E107°8′27.11″,N24°36′6.20″节点坐标:E107°7′47.16″,N24°35′41.43″,E107°7′46.70″,N24°35′42.84″终点坐标:E107°7′16.46″,N24°35′16.92″,E107°7′5.46″,N24°35′22.84″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61输变电工程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线路长度6.9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桂发改新能[2019]973号总投资(万元)814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比(%)2.34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报告表应设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评价。规划情况2019年10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攻坚行动项目库的通知》(桂发改新能〔2019〕973号附件3)中明确:本项目已列入广西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攻坚行动项目库及广西“十三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规划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作为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工程,配合《河池市凤山县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十三五”规划2019-2020年项目库优化报告》中月里T接东兰~凤山线接线优化工程、凤山110kV恒里送变电工程等,凤山县110kV可形成220kV乔音~110kV凤山~110kV恒里~110kV月里~220kV乔音的环形供2电网络,加强凤山县电网供电可靠性,可解决110kV线路过载问题,符合电网规划。其他符合性分析1.1工程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内容,项目为输变电工程,属于鼓励类别第四项电力“电网改造与建设”类项目,为“第一类鼓励类”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1.2选线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新建线路长约6.9km,采用电缆+单、双回路角钢塔架设的方式。其中,电缆长约0.2km,220千伏乔音(凤山)~110千伏凤山线路长约3.3km,东兰~220千伏乔音(凤山)线路长约3.4km。线路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单位,项目走线对旅游规划区域、矿产开发及城镇规划、沿线村庄等进行了绕避,线路距离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最近距离为4.59km(详见4.7节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章节)。凤山县人民政府已出具书面意见原则同意推荐线路的路由走向(见附件5)。根据调查项目路径走向不涉及凤山县已批复的县级、乡镇级及农村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电磁环境影响预测,本工程输电线路下方及线路边导线两侧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均小于4000V/m,磁感应强度均小于100μT的控制限值,因此本工程无环保拆迁。线路路径沿线无原生林木,未发现受保护的珍稀植物,沿线植被均为常见种类,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线路经过林地时采取高塔跨越的保护方式,不砍伐线路通道,只砍伐塔基附近的树木,施工结束后就地恢复植被,塔基分布分散,且单个塔基占地面积不大,不会占用大量的林地,对塔基附近林木造成的损失量极少,总体来说对沿线环境和当地林业生产的影响均较小。从环保角度上看,线路路径方案合理可行1.3工程与规划的相符性1.3.1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12]8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形式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按开发内容划分为城市化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农产品主产区。按规划层级划分为国家和自治区两个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本项目位于河池市,属于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详3表1.2-1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节选)名称数量类别及名称(国家层面)河池市6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都安县、大化县根据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不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可实行保护性开发,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和旅游业等服务业,引导部分人口逐步有序转移,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形成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按照“点状开发、面上保护”原则,适度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发展当地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布局,统筹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本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优化设计,尽量减少项目占地,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1.3.2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的相符性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桂政发[2020]39号),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部门确定的环境质量底线进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后所提出的管控要求,将全区行政区域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划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三类环境管控单元。陆域: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等生态功能区域;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城区及规划区、矿产开采区、港区等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在陆域一般管控单元内,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项目位于陆域一般管控单元内,为输变电项目,在认真落实评价中提出的水、空气、噪声、电磁、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运行,做好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1.3.3与河池市人民政府关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河政发[2021]17号)的相符性4根据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2021年8月13日印发的《河池市人民政府关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河政发[2021]17号),全市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30个;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实施分类管控。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等生态功能区域。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城区及规划区、矿产开采区、港区等开发强度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衔接乡镇边界形成管控单元。在一般管控单元内,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本项目在河池市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图中的位置见附图4。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一般管控单元,本项目不属于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开发建设,不会损害所在单元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质量,符合单元内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和资源环境管控要求,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重点管控单元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1.3.5与河池市“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1.3.5.1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符性经过咨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广西区域内的生态保护红线正在划定中。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152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包括:“(一)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类陆域和海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等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域;(二)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包括水土流失、石漠化各类陆域敏感区和脆弱区,海岸带自然岸线、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海域敏感区和脆弱区;(三)其他未列入上述范围,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包括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和极小种群生境等。”本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不涉及国家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根据《河池市人民政府关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河5政发[2021]17号),项目不属于拟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范围。1.2.1.2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相符性项目所在区域大气、地表水和噪声环境现状基本能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要求,项目属于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项目,运行期间无废气、废水产生,项目运营期排放的污染因素主要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噪声等,项目通过合理选择导线,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大噪声部件运行良好;线路沿线远离微波通信站、电视差转台、导航台站,选线注意避开密集居民区,距离居民区较近时,抬高导线对地高度,降低项目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功能区质量影响较小,可守住环境质量底线。1.2.1.3与资源利用上线的相符性项目用地范围以一般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主,施工过程中消耗一定量的电力资源、水资源等,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不属于高能耗行;项目建设过程中消耗少量土地资源,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限要求。1.2.1.4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相符性项目未列入《广西1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中凤山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未列入《广西第二批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本项目为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的产业政策,建设期、运营期产生的污染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确保所在地环境质量不下降,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不涉及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的负面清单。因此,本项目符合河池市“三线一单”相关管控要求。1.3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相符性分析1.3.1选址选线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本项目线路全线均在凤山县境内走线,路径全长约6.9km。根据现有居民房屋情况优选线路路径,已避开国家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已避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敏感目标。1.3.2设计6本项目建设单位初步设计中包含相关的环境保护内容,编制环境保护篇章,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设施及相应资金。a)电磁环境保护对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了模式预测,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电磁环境影响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标准要求。b)生态环境保护临时占地恢复原有土地使用功能。1.3.3施工本项目施工要求建设单位落实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部门决定中提出的环境保护要求。设备采购和施工合同中应明确环境保护要求,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和技术协议、相关标准要求。a)声环境保护本项目将在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采取降噪措施。b)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国家级和省级濒危动、植物,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工程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施工结束后将及时恢复临时占地。c)水环境保护本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其他水体保护区,施工期废水有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经沉淀后上清液可用于道路喷洒降尘,严禁施工废水乱排,做到文明施工。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进入租住地已有化粪池后定期清掏,不单独排放。施工期间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禁止排放废弃物。运行期间不产生废水。d)大气环境保护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栏,保持道路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临时物料堆场采取围挡、遮盖措施,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降尘,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e)固体废物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集中收集,并按当地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清运处置,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迹地清理工作。71.3.4运行建设单位运营期应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保障发挥环境保护作用。定期开展环境监测,确保电磁环境影响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牧草地、园地、道路等场所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标准限值为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并设置警示标志,及时解决公众合理的环境保护诉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技术要求》相关技术要8地理位置2.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河池市凤山县长洲镇百乐村,新建线路从原110kV东兰~凤山线路70#、71#处解口,终至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出线间隔,全线采用架空架设,全线位于凤山县境内。线路起点坐标为东经107.141283°、北纬24.601729°,线路终点坐标为东经107.12124°、北纬24.588034°,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具体路径见附图2。项目组成及规模2.2工程概况2.2.1项目由来为完善凤山县110千伏网架结构,提高凤山县电网供电能力,满足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电力送出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拟建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2.2.2本项目建设内容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包含在220千伏乔音(凤山)送变电工程中,河池市生态环境局以河环审[2019]43号文对此工程进行了批复(见附件8)。目前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正在建设中。东兰~凤山110kV线路于2001年开工建设,年代久远,属于2003年以前的建设项目,因此未办理相关前期环保手续。2.2.3本项目建设内容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将东兰~凤山110kV线路π接入220kV乔音(凤山)站,形成东兰~220kV乔音(凤山)和220kV乔音(凤山)~110kV凤山各1回110kV线路。新建线路长约6.9km,采用电缆+单、双回路角钢塔架设的方式。其中,220千伏乔音(凤山)站110千伏构架至GIS间隔段电缆长约0.1km+0.1km,除220kV乔音(凤山)站侧采用1基双回路终端角钢塔共塔外,其余线路均按单回路角钢塔方式架设,220千伏乔音(凤山)~110千伏凤山长约3.3km,东兰~220千伏乔音(凤山)长约3.4km。架空相导线截面采用300mm²,电缆相芯截面采用500km单芯铜芯电力电缆。同时,拆除原110千伏东凤线π接解口段(70#~71#)线路,长约0.4km。表2.2-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名称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池供电局初设编制单位广东天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9主体工程架空输新建线路长约6.9km,采用电缆+单、双回路角钢塔架设的方式。其中,220千伏乔音(凤山)站110千伏构架至GIS间隔段电缆长约0.1km+0.1km,除220kV乔音(凤山)站侧采用1基双回路终端角钢塔共塔外,其余线路均按单回路角钢塔方式架设,220千伏乔音(凤山)~110千伏凤山长约3.3km,东兰~220千伏乔音(凤山)长约3.4km。同时,拆除导线型号为JL/LB20A-300/40铝包钢芯铝绞线对侧间隔工程本项目不涉及临时工程塔基施工区新建铁塔24基。杆塔施工区均在塔基占地范围内,共环保工程废气加强机械、设备保养,使机械、设备状态良好;在施工区及运输路段适当洒水降尘;汽车运输的材料表面应加盖蓬布保护,防止掉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施工单位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施工车辆在途经村庄时,采取限时、限速行驶、未进行高音鸣号等措施废水线路施工人员产生污水就近利用当地民房;施工废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喷洒降尘;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固体废物临时弃土在塔基附近堆放,并做好临时防护,施工结束后平铺于塔基连梁内;施工废材料废材料由建设单位统一回收;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通过当地垃圾收集箱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生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施工准备阶段的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活动应尽量避开雨日;对于容易流失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等)及临时弃土集中堆放、加强管理,在堆料场周边设置人工挖排水沟;临时弃土在塔基附近堆放,并做好临时防护,施工结束后平铺于塔基连梁内,表土用于复垦和绿化;输电线路选择合理塔型,根据各塔基地形地质选用合适的基础型式,尽量维持原塔位自然地形,减少基面、基坑开挖;对输电线路的施工临时占地和塔基未固化的部分,根据原占地类型进行生态恢复,尽量保持与周围环境一致;在线路杆塔设计施工阶段,在杆塔塔顶处设置防鸟刺等用以驱赶沿线鸟类,尽量避免鸟类伤亡,减少对沿线动物的影响;线路穿越林地时尽量采取高跨方式架设,减少对林地树木的砍伐破坏投资合计(万元)814总平面及现场布置2.3工程布局2.3.1线路路径本项目位于河池市凤山县长洲镇百乐村,原110kV东兰~凤山线路为东兰站出线接至110kV凤山站,采用单回架设,2004年建成投运,线路径长约44.2km,杆塔数量为108基,导线采用LGJ-185/25型钢芯铝绞线。经现场踏勘,结合城市规划以及批复的接入系统方案,由于本项目线路需要解口的现有线路位于220kV乔音(凤山)站西南侧约3km侧,周边无地物影响线路径走线,因此本项目线路拟按唯一的线路路径考虑,具体描述如下:新建线路分别从原110kV东兰~凤山线路70#和71#分别解口,形成乔音至凤山单回110kV线路和乔音至东兰110kV线路共2条线路。(1)乔音至凤山110kV线路从原110kV东兰~凤山线路71#处解口,向东偏北单回架线300m后,再向东偏北架线约3km,跨过S318省道后220kV乔音变西侧围墙外,架空进入乔音变从南向北第二个间隔止。该间隔不在本期建设范围内。(2)乔音至东兰110kV线路从原110kV东兰~凤山线路70#处解口,向北偏东单回架线400m后,再向东偏北架线约3km,跨S318省道后至待建的220kV乔音变西侧围墙外,架空进入乔音变从南向北第一个间隔止。本项目线路新建单回架空线路长约6.9km,曲折系数1.10,新建线路每相导线的截面为1×300mm²;本项目需拆除旧有单回110kV东凤线长约0.4km,包括线路拆除工程。本项目路径走向图见附图2。2.3.2工程占地本工程共新建杆塔24基,其中双回路转角塔1基,单回路转角塔10基,单回路直线塔13基;杆塔基础采用掏挖基础和挖孔桩基础。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3030m2,其中永久占地1430m2,临时占地为11600m2,占地类型为山地。永久占地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为塔基施工区、牵张跨越区和施工道路区等。表2.3-1本工程占地情况表项目占地类型面积占地类型林地草地小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杆塔施工区0.380.380.24牵张场地区0.200.200.20人抬道路区0.720.720.72合计0.202.3.3土石方量表2.3-2本工程土石方量估算表基础型式主要尺寸(m)数量估算单基土石方量(m3)土石方量小计(m3)埋深底(桩)宽(径)挖方填方挖方填方基础就地摊平基础就地摊平挖孔桩基础5.5~9.01.0~2.216220225280528掏挖基础2.3~2.60.9~2.06064320432合计9696009602.4施工布置开挖塔基临时场地主要集中在塔基区,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以单个塔基为单位零星布置。在塔基施工过程中每处塔基设一处临时施工场地,用来临时堆置土石方、砂石料、水、材料和工具等。施工方案2.5施工工艺输电线路施工主要为基础、铁塔组立、架线等工序。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采用人工与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不采用大开挖、大爆破的方式。2)浇筑混凝土基础及养护在挖好的基坑放置钢筋笼、支好钢模板后,进行混凝土浇筑。110kV线路基础混凝土要求必须机械搅拌。根据采用基础型式的不同,在基础浇筑后进行人工或自然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测试混凝土强度。基础浇筑用的砂石料、水、钢筋等材料就近雇佣车辆拉运,现场采用商业混凝土。3)基坑回填基础拆除模板,测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土方回填。基坑回填采取分层夯实,每回填300mm厚度夯实一次。坑口的地面上应筑防沉层,防沉层的上部边宽不得小于坑口边宽,其高度根据土质夯实程度确定,一般为300~500mm。经过沉降后及时补填夯实,坑口回填土不低于地面。b)铁塔组立组塔一般采用在现场与基础对接,分解组塔型式。通常采用人字抱杆整体组立或通天抱杆分段组装,吊装塔身。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异地组装铁塔,运至现场进行整体立塔,此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100%。c)架线及附件安装输电线路施工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张力架线方式,该方法是指利用牵引机、张力机等施工机械展放导线,使导线在展放过程中离开地面和障碍物而呈架空状态,再用与张力放线相配合的工艺方法进行紧线、挂线及附件安装等。在展放导线过程中,展放导引绳需由人工完成,但由于导引绳一般为尼龙绳,重量轻、强度高,在展放过程中仅需清理出很窄的临时通道,对树木和农作物等造成的影响很小,且在架线工程结束后即可恢复到原来的自然状态。d)拆除杆塔线路拆除工程仅拆除线路的架空部分,包括铁塔、导地线和金具(绝缘子、线夹、间隔棒、防振锤等),不拆除塔基基础,无土石方工程量。2.6主要污染工序2.6.1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输电线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土地占用、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大气、废水、噪声、水土流失及固体废弃物等。 1土地占用输电线路塔基占地及线路走廊的建立,可能影响土地功能,改变土地用途。不会对土地面貌造成影响。②生态环境影响开挖及混凝土搅拌施工等将破坏地表植被;杆塔组立、牵张架线将踩压和破坏施工场地周围植被,并产生扬尘;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③施工大气污染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新建线路塔基开挖产生的施工扬尘;废弃土方的堆放及清理以及材料运输引起的扬尘;车辆运输及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小。④施工废水主要污染工序: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施工场地不设置施工人员生活区,线路施工人员约为10人,施工人员在沿线村镇租住,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1.8m3/d。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排水系统,不单独排放。⑤施工噪声由塔基施工、张力放线作业产生,主要有砼搅拌机、推土机、牵张机组、张力机组、振捣器和卷扬机等机械设备噪声,施工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⑥施工固体废弃物主要污染工序:杆塔基础施工产生临时弃土,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料及建筑垃圾等,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本工程施工人数10人,按0.2kg/人·d计,则最大生活垃圾产生量2kg/d。2.6.2运行期主要污染工序本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高压线产生的电磁场、电晕放电产生的噪①大气污染在运行期间,输电线路无大气污染物产生。②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本身不产生生产废水。③噪声架空输电线路的放电声以及架空输电线路的电荷运动产生的交流声,同时因高空风速大,线路振动发出一些风鸣声。④工频电磁场由于稳定的电压、电流持续存在,高压线路附近产生工频电磁场,但工频电磁场强度强度很低,影响范围小。⑤固体废弃物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产生固体废弃物。2.7施工时序及建设周期本项目拟定于2023年8月开始建设,至2024年8月工程全部建成,总工期为本项目施工综合进度见表2.7-1。表2.7-1工程施工综合进度表项目2023年8月-2024年8月(单位:月)2468施工准备及土建工程线路架设设备调试及场地整治其他无生态环境现状3.1生态环境3.1.1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河池市凤山县境内,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河池市位于Ⅱ-2-1长洲核桃板栗林产品提供功能区及Ⅰ-2-4拉英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区,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天然阔叶林面积减少,森林质量降低,水源涵养功能减弱,特别是旱季江河水量锐减;雨季局部区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多发;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较严重。本项目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的输电线路工程,是基础设施项目,占地较少,建成投产后有助于清洁能源送出及调整地区电源结构,运营期污染较小。本项目位置图3-1本项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关系图3.1.2生态环境现状凤山县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地带性植被是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地处广西气候的东部湿润区和西部半干旱区的分界线附近,加上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天然植被分布范围小,以次生林为主。土山区天然植被主要保存在沟谷、水源涵养林区和村旁风水林;人工植被主要有杉木、马尾松、秃杉、马蹄荷、油茶、八角等林分。石山区由于人为破坏严重,植被多是次生性的,以灌丛和藤刺灌丛为主,人工植被主要有香椿林、任豆林、喜树林等。项目周边农作物植被主要有红薯、玉米、水稻、大豆为主,经济类作物主要有林木、油茶、八角、珍珠李、柑橘、百香果等。矿区内矿体覆盖土较少,主要以灌木、草本植物为主。灌木以鬼针草、扫枝群为主;草本以中生型的五节芒、铁芒萁群丛和旱生的野草、黄茅草群为主。根据调查及查询资料,项目所在区域周围无自然保护区和文物古迹,生态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自身调控能力弱,主要受人为控制。生物种类较少。评价区域范围内由于人类长期活动,未发现有大型野生动物活动,在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仅存一些鸟类、蛇类、鼠类、蛙类及昆虫类等。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新建线路沿线主要经过丘陵,山地以及坡地等。评价范围内主要覆盖的植被类型为低矮灌木、桉树林、松杂林、杂草丛等为主;项目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存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不占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生态公益林。3.2大气环境根据《2021年河池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河池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QI优良率)为95.1%,环境空气中SO2年平均浓度为8μg/m3,NO2年平均浓度为20μg/m3,PM2.5年平均浓度为26μg/m3,PM10年平均浓度为48μg/m3,O3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为114μg/m3,CO日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为0.9μg/m3,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为空气质量达标区。3.3声环境3.3.1监测布点根据本项目环境敏感点分布,结合工程特点并考虑监测可操作性等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布设。在东凤线π接处,单回路线路及双回路终端塔至乔音站线路背景点处设4个背景监测点位。所选择的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均具有较好代表性,监测点位情况见表3.3-1。表3.3-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情况序号点位名称相对位置1#5东凤线北侧Π接处(71#塔)线下2#6东凤线南侧Π接处(70#塔)线下3#7单回路线路背景点线下4#8双回路终端塔至乔音站线路背景点一线下3.3.2监测时间及条件2020年12月12日,长春国电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对220kV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kV线路监测点位进行了监测。监测时间分为昼间和夜间,昼间工作时间选在8:00~12:00和14:00~18:00,夜间工作时间选在23:00~5:00。监测时气象条件见表3.3-2。表3.3-2监测时气象条件测量时间天气状况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昼间)多云74~782.6m/s~2.9m/s72~762.4m/s~2.7m/s3.3.3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监测方法进行。3.3.4监测仪器AWA5688声级仪量程:20dB~145dB有效期:2020年06月15日~2021年06月14日检定单位:广州力赛计量检测有限公司证书编号:1YA20061225655-00033.3.5监测结果本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3.3-3。表3.3-3本项目周围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单位dB(A))监测点位监测位置昼间夜间声环境功能区#5东凤线北侧Π接处(71#塔)36.935.1#6东凤线南侧Π接处(70#塔)36.835.4#7单回路线路背景点37.536.0#8双回路终端塔至乔音站线路背景点一39.537.1由表3.4-2的监测结果可知,输电线路沿线监测点昼间噪声水平为36.8~39.5dB(A),夜间为35.1~37.1dB(A)。各监测点位处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3.4电磁环境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各背景监测点位工频电场强度为0.05~86.85V/m,磁感应强度为0.007~0.120μT,各点位现状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标准要求。电磁环境现状评价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与项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无生态环境保护3.5评价范围a)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b)生态环境架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c)声环境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3.6评价因子a)现状评价因子1)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2)生态环境:植物覆盖率、水土流失量。3)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b)预测评价因子1)电磁环境:工频电、磁场强度。2)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3.7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无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评价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标准3.8环境质量标准3.8.1环境空气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执行,标准限值详表3.8-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污染物取值时间标准限值(μg/m3)TSP24小时平均300PM1024小时平均PM2.524小时平均75SO21小时平均50024小时平均NO21小时平均20024小时平均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200CO1小时平均10(mg/m3)24小时平均4(mg/m3)3.8.2声环境拟建线路周边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3.8-2。表3.8-2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dB(A)类别标准限值适用范围昼间夜间5545农村居住区3.8.3电磁环境按照《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架空线路边导线两侧3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沿线主要为山地及道路。电磁环境标准限值详见下表。表3.9-3电磁环境标准限值项目标准限值标准来源工频电场4kV/m《电磁环境控制限10kV/m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牧草地、园地、道路等场所,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工频磁场100μT3.9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间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有关标准,详见表3.9-1。表3.9-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执行时段昼间夜间标准限值70553.9.2大气施工期间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有关标表3.9-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单位:dB(A)执行区域污染物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施工厂界颗粒物(mg/m3)其他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废水产生。项目运行过程中无废气产生,无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1施工期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本项目工艺流程示意详见图4-1。图4-1输电线路建设流程图4.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2.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途径主要是土石方开挖、临时占地及人员施工活动,可能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植被、野生动物、水土流失等产生一定影响。a)土地利用影响临时占地环境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期改变土地的使用功能,施工后期会恢复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不会带来明显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变化。b)对植物的影响本项目线路途经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区域,项目沿线地形为山地,主要植物为松树、桉树和龙眼树等;输电线路的施工将对这一部分植物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塔基的占地面积较小,因此施工时仅会对小块地块植被产生破坏,杆塔下方除基础外其余地方均可栽种植被或任由自然恢复植被;临时施工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是暂时的,一旦施工结束,可对植被进行恢复。为了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施工时的牵张场应选择现有空地布置,减少植被破坏;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施工人员对绿地践踏,合理堆放石、弃渣;对送电线路的施工临时占地和塔基未固化的部分,根据原占地类型进行生态恢复,尽量保持与周围环境一致。c)对动物的影响项目所在地人类活动较频繁,动物出现较少,未发现大型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种类较少,仅存一些鸟类、蛇类、鼠类、蛙类及昆虫类等。本项目线路施工对小型动物影响表现为塔基开挖和施工人员活动增加等干扰因素。施工避开小型野生动物主要活动场所,且线路施工时间短、点分散,对附近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4.2.2施工期声环境和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线路塔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活动,产生扬尘、固体废物和较大的机械车辆噪声,施工现场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在现场搅拌,但有开挖机械等施工噪声,另外材料、设备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和扬尘,会对周围声环境和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施工单位通过采取有效抑尘措施,减少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噪声非持续性噪声且不在夜间施工,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较小。4.2.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不会额外产生废水。本项目采用外购的商用混凝土,不设拌合站,施工机械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冲洗、修配及保养等工作,针对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漏采用吸油毡,施工期不产生生产废水。本项目施工期间将严格落实废水污染防治措施,严控施工范围,不外排废水,在落实相关措施后工程施工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对饮用水水源地产生影响。4.2.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工程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工程产生生活垃圾不随意丢弃,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处理处置。拆除杆塔构件、建筑垃圾、土石方等由建设单位统一回收。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3运营期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图2输电线路运营期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图4.4运营期电磁环境影响分析通过模式预测,本项目架空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影响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牧草地、园地、道路等场所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10kV/m和100μT的公众暴露限值要求。电磁环境影响分析详见《电磁环境影响分析专项评价》。4.5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线路主要为单回、双回架空走线,长度6.9km。为反映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投运后对声环境的影响,采取类比监测的方式对本项目110kV单回、双回架空输电线路的声环境影响进行预测。4.5.1类比对象本次评价单回线路采用横县~茉莉110kV线路作为类比工程,双回路采用110kV高秋(上林)送变电工程作为类比工程,类比工程已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类比监测数据引自《110kV茉莉送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及《110kV高秋(上林)送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4.5.2监测内容等效连续A声级。4.5.3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监测方法监测。4.5.4测量仪器及监测单位a)单回路监测仪器:多功能噪声分析仪监测单位: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b)双回路监测仪器:多功能噪声分析仪监测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4.5.5监测时间、气象条件a)单回路监测时间:2014年7月天气:晴,温度:25~35℃,湿度:29%~35%,风速<5.0m/s。晴,温度:16~22℃,湿度:53%~69%,风速<5.0m/sb)双回路监测时间:2013年3月天气:晴,温度:17~23℃,湿度:55%~76%,风速<5.0m/s。晴,温度:19~23℃,湿度:60%~75%,风速<5.0m/s4.5.6监测结果a)单回路表4.5-1横县~茉莉110kV线路衰减断面噪声监测结果距边相导线的距离(m)昼间dB(A)夜间dB(A)线路中心43.039.8043.139.2543.038.942.839.142.438.82042.738.82542.538.53042.338.43542.438.74042.038.54542.238.35042.038.5b)双回路表4.5-2高秋(上林)110kV线路衰减断面噪声监测结果距边相导线的距离(m)昼间dB(A)夜间dB(A)041.836.5540.837.640.736.242.337.12041.437.72541.736.63040.938.0由类比监测结果可知,110kV单回输电线路沿线昼间噪声在42.0~43.1dB(A)之间,夜间噪声在38.3~39.8dB(A)之间,昼、夜环境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110kV双回输电线路沿线昼间噪声在40.7~42.3dB(A)之间,夜间噪声在36.2~38.0dB(A)之间,昼、夜环境噪声排放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由此可知,本项目输电线路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控制在标准限值根据上述类比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4.6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4.6.1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项目在运行期,将对生态环境的主要要素如土地、植被、动物等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均为局部的不利影响。对土地的影响是永久占用土地,而临时占用土地的影响将逐渐消失。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减少生物量。这种影响为长期影响,且这种影响为不可逆影响。对动物的影响,随着动物对环境的逐渐适应,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只有在偶然情况下会发生影响。因此,这种影响是近期的、可逆的影响。4.6.2对植被的影响本项目立塔的单塔占地面积小、占地分散,且评价范围内不涉及珍稀、保护植物。项目建设对林地植被的影响控制在极小范围,造成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损失较小,对林地植被影响较小。4.6.3对动物的影响运行期,本项目立塔的单塔占地面积小、占地分散,不会造成动物栖息生境的明显破碎化,不会造成动物种群的隔离,更不会限制种群的个体与基因交流。同时,本项目为空中架线,线路两塔之间距离较长,不会因工程本身对兽类、两栖、爬行动物的迁移产生阻隔效应。沿线虽然有一些鸟类,但其迁飞高度一般均明显高于架线的高度,基本不会对迁徙鸟类的迁飞产生影响,国内外也鲜见鸟类碰撞高压输电线路死亡的报道。运行期对野生动物影响轻微。本项目输电线路建设生态影响主要集中在线路两侧300m区域的带状范围内,对此范围外的区域野生植物的影响不明显。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保障发挥环境保护作用。定期开展环境监测。4.6.4项目建设对土地的影响本项目永久占地在评价范围总面积中占比较低,占用土地多为林地,对当地土地资源影响较轻微。本项目后期采用种植草等植被恢复措施,不会带来明显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变化。本项目路径方案已取得凤山县人民政府的同意。4.6.5评价结论总体上,本项目对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植被生态、动物生态、农业生态、敏感区生态影响轻微,且采取了针对性生态保护措施,从生态保护角度看,项目建设可行。4.7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据调查,线路方案在路径选择时注意避开了人口密集的村庄,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也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分布,线路路径方案与当地发展规划相符。结合城市规划以及批复的接入系统方案,由于本工程线路需要解口的现有线路就在220kV乔音站西南侧约3km的地方,两者之间不存在生态敏感区,线路距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最近距离为4.59km,因此无需进行线路比选。在考虑到避开永久基本农田、村庄及施工条件的前提下设计此线路路径走向。详细位置关系见附图图4.7-1本项目线路与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址公园位置关系图项目路径已取得《凤山县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2020年110千伏及35千伏农网规划项目配套架空线路路径走向方案的批复》(凤政函[2019]106号)的同意,详见本工程线路路径且已尽量避让居民点,根据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线路沿线敏感点处的工频电磁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通过理论计算及类比分析,线路沿线敏感点处的工频电磁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由此可知,本线路路径方案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从环保角度出发,本工程选线合理。本项目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选址选线相关要求符合性分析见下表。表4.7-1路径选择的环境合理性分析序号《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选址选线相关要求本项目设计方案相符性1工程选址选线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河池供电局未开展110kV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符2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本项目选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区、生态红线等环境敏感区。相符3变电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考虑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不涉及变电工程相符4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本项目不涉及变电站工程相符5同一走廊内的多回输电线路,宜采取同塔多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境影响。本项目采用两条单回路并行架设的形式进入乔音站。相符6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电工程。本项目沿线不涉及0类声环境工程区。相符7变电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弃渣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项目不涉及变电工程相符8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受变电站选址和解口位置限制无法避让集中林区,设计时采取了塔基高低腿和高塔跨越等措施,施工采用林间小路、索道运输,动力伞架线等措施,减少了工程占地了林地砍伐,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相符9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HJ19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相符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1生态环境影响防控措施a)土地利用保护措施在设计过程中按照避让、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输电线路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塔基基础,在山丘区采用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设计,减少土石方开挖。施工单位应该在本项目施工期内合理组织施工,减少临时占地面积;严格按设计占地面积、样式要求开挖,避免大规模开挖;缩小施工作业范围,施工人员和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外活动。施工材料有序堆放,减少对周围的生态破坏。部分杆塔基础挖土可采用人工挖土,减少施工机械进出场对周围环境的影b)生态恢复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塔基施工区临时堆土场采取临时拦挡、苫盖措施,塔基区占地区进行表土剥离。施工结束后表土回覆、进行全面整地,植被恢复措施,撒播种草。施工道路利用林间小路,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水体造成污染。施工结束后及时撤出施工设备,拆除临时设施。线路市政道路部分按原样修复,尽量保持原有生态原貌。综上所述,由于本项目区域植被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且线路工程塔基占地面积较小,故本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工程建设结束,通过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施工期对环境的生态影响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恢复,本项目对当地的生态影响是可以接受的。5.2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在夜间(22:00~次日凌晨6:00)禁止噪声大机械施工作业;同时设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确保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施工车辆在途经城区路段时,采取限时、限速行驶、不高音鸣号等措施。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确保施工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线路工程量很小,施工时间短,施工噪声对线路周边的声环境影响不大。5.3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单位通过采取在施工场地内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对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散状物料运输车辆应选用封闭式车厢,并避免装载过满;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点时,减缓车速等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沿线居民点的影响不大。5.4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对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主要人员,包括施工单位、运行单位,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与宣传;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控施工边界,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禁止排放废弃物,合理安排工期,避免雨天施工,塔基修筑排水设施,减少雨水进入施工场地。本项目为尽量减少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现场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在现场搅拌,不产生生产废水。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施工期间租用当地的居民房,与当地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不会产生额外废水。在采取各项水环境保护措施后,可有效控制施工期废水影响。5.5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工程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工程产生生活垃圾不随意丢弃,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处理处置。拆除杆塔构件由建设单位回收。其他建筑垃圾则运至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堆放。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输电线路运行时,在线路导线的周围空间形成了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本项目路径针对不同区段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区段导线对地高度,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标准相关要求。电磁环境监测计划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声环境监测与电磁环境同时进行,输电线路段声环境监测点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进行监测。其他无环保投资5.6环保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81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9.0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2.34%。本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见表5.6-1。表5.6-1环境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费用(万资金来源1扬尘控制措施(洒水作业、篷布苫盖)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2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3塔基区及临时占地绿化恢复8.78建筑工程(绿化)费4环境监测及环境保护验收费9.0环境保护预列费环保投资总计工程总投资814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34要素施工期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陆生生态严格按照设积、基础样式要求开挖;做好堆土拦挡、苫盖并回填利用。表土回覆、进行全面整地,植被恢复措施,撒播种草。线路市政道路部分按原样修复,尽量保持原有生态原貌。//水生生态////地表水环境开展相关环保培训;严控施工边界。施工期间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禁止排放废弃物。相关措施落实,对周围水环境无影响//地下水及土壤环境////声环境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GB12523-2011)的规定本项目路径针对不同区段的实际情区段导线对地高度。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振动////大气环境采取在施工水、喷淋;对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散状物料运输车辆应选用封闭式车厢,并避免装载过满颗粒物排放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不随意丢弃,由环卫部门落实相关措施,无乱丢乱弃。//集中收集处理处置。电磁环境//按监测计划要求定期监测线路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GB8702-2014)标准相关要求。环境风险////环境监测///运维单位制定定期监测计划。其他////综上所述,220kV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送出工程符合地区城镇发展规划及电网规划要求,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行期采取有效的防治和减缓措施后,可以满足国家相关环保标准要求。因此,从环境影响角度来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编制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3年4月 1 1 1 1 2 2 3 9 11 11 111将东兰~凤山110kV线路π接入220kV乔音(凤山)站,形成东兰~220kV乔音(凤山)和220kV乔音(凤山)~110kV凤山各1回110kV线路。新建线路长约6.9km,采用电缆+单、双回路角钢塔架设的方式。其中,220千伏乔音(凤山)站110千伏构架至GIS间隔段电缆乔音(凤山)站侧采用1基双回路终端角钢塔共塔外,其余线路均按单回路角钢塔方式架设,220千伏乔音(凤山)~110千伏凤山长约3.3km,东兰~220千伏乔音(凤山)长约3.4km。架空相导线截面采用300mm²,电缆相芯截面采用500km单芯铜芯电力电缆。同时,拆除原110千伏东凤线π接解口段(70#~71#)线路,长约0.4km。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4kV/m,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100μT。本项目电压等级为110kV,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表2的评价等级划定原则,同时经现场踏勘,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10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确定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评价等级为三级。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评价因子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21)工频电场:距地面1.5m高度处电场强度。2)工频磁场:距地面1.5m高度处磁感应强度。2.1.2布点原则和监测点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的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布设。本项目输电线路边导线外3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因此在东凤线π接处,单回路线路及双回路终端塔至乔音站线路背景点处设4个背景监测点位。所选择的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具有较好代表。表1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情况序号点位名称相对位置1#5东凤线北侧Π接处(71#塔)线下2#6东凤线南侧Π接处(70#塔)线下3#7单回路线路背景点线下4#8双回路终端塔至乔音站线路背景点一线下2.1.3监测时间、频率及气象条件2020年12月12日,长春国电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对220千伏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千伏线路监测点位进行了监测。监测时气象条件详见下表。表2监测时气象条件测量时间天气状况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昼间)多云74~782.6m/s~2.9m/s(夜间)多云72~762.4m/s~2.7m/s本项目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按《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中推荐的方法进行。2.1.5监测仪器电磁辐射测量仪a)仪器名称:电磁辐射分析仪仪器型号:SEM-6003测量范围:工频电场强度0.005V/m~10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nT~10mT。校准有效日期:2020年06月09日-2021年06月08日检定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证书编号:XDdj2020-02275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详见下表。表3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监测位置电场强度(V/m)磁感应强度(μT)#5东凤线北侧Π接处(71#塔)线下0.066#6东凤线南侧Π接处(70#塔)线下86.850.120#7单回路线路背景点线下0.050.007#8双回路终端塔至乔音站线路背景点一线下0.0100.007~0.120μT,各点位现状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标准要求。本项目线路主要为单回、双回架空走线,长度6.9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要求,本项目输电线路工程拟采用模式预测进行分析,预测分析本项目线路建成后对周边电磁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本环评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推荐的方法,根据本项目输电线路的导线排列方式、导线对地距离、相间距、导线结构和运行工况等参数,预测计算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分析线路投运后的环境影响程度及范围。a)计算参数的选取表8本项目输电线路导线及杆塔参数参数线路(单回路段)220kV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kV线路(双回路终端塔至乔音站段)导线类型JL/LB20A-300/40钢芯铝绞线JL/LB20A-300/40钢芯铝绞线直径(mm)23.9423.94回路数单回路双回路导线分布三角排列垂直排列输送容量(MVA)计算电压(kV)4分裂导线数无分裂无分裂塔型1C1W2-ZM11C2W2-JD相间距水平-4.0/4.7/4.2垂直-4.2/4.2最小离地距离居民区7.0m非居民区6.0m居民区7.0m非居民区6.0mb)预测方案220kV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kV线路单回路段线路采用单回路典型的塔型1C1W2-ZM1塔进行计算;220kV乔音(凤山)变电站配套110kV线路双回路段采用双回路典型的塔型1C2W2-JD塔进行计算,具体塔型情况见图5。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单回路段为16m,双回路段为18m,并考虑了非居民区(6.0m)的常规情况。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预测点位高度按距地面1.5m考虑。c)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工频电、磁场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结果本项目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计算结果见表9、表10。图s本项目输电线路计算塔型5表9单回线路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计算结果距线路中心距离非居民区导线对地6m导线最小对地距离16m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µT)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µT)线路中心线下2.21310.9620.2264.61012.24710.5270.2644.54122.1089.8900.2954.46039.1380.3194.36748.3690.3344.26657.6490.3434.15767.0020.3454.04470.8946.4330.3423.92780.7375.9370.3343.80990.6115.5040.3233.6910.5105.1250.3103.5730.2283.7940.2303.030200.1193.0040.1612.586250.0692.4852.235300.0432.1180.080350.0290.058400.0200.043450.0150.033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