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鲁京津琼)讲义阶段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2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鲁京津琼)讲义阶段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2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鲁京津琼)讲义阶段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2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鲁京津琼)讲义阶段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2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鲁京津琼)讲义阶段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2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考纲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与失误;(3)国民经济的劫难。改革开放前的思想、科教文化(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2)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4)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与挫折;(5)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素养解读时空观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历史解释(1)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和国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革”时期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轨道,给国民经济造成劫难。(3)毛泽东思想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新发展;科技文化既有成就,也有挫折。史料实证运用文史史料及相关史学研究材料,实证社会主义探索历程、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影响,正确认识探索中的经验教训。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2)结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内容eq\b\lc\{(\a\vs4\al\co1(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eq\b\lc\{(\a\vs4\al\co1(①农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eq\b\lc\{(\a\vs4\al\co1(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a\vs4\al(②“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召开:1956年9月,北京。(3)内容eq\b\lc\{(\a\vs4\al\co1(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4)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设想富于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中的失误(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3)人民公社化: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4)影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3.纠正失误(1)措施: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结果eq\b\lc\{(\a\vs4\al\co1(①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②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劫难(1)背景:“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许多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调整(1)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考点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思想、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一)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报告和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二)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新风尚(1)物质生活:一些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应,总体生活水平低。(2)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2.交通事业的起步(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和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3)航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3.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创办《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2)电影:新中国成立初,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教与文化1.科技(1)“两弹一星”①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②成就eq\b\lc\{(\a\vs4\al\co1(a.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b.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一种核裂变型原子弹,氢弹是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核聚变型原子弹。(2)农业①概况: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②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教育(1)奠基①确定方向eq\b\lc\{(\a\vs4\al\co1(a.标志: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b.内容: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c.意义: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②制定方针: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③建立制度:全日制教育和半工半读的教育。④意义eq\b\lc\{(\a\vs4\al\co1(a.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①表现eq\b\lc\{(\a\vs4\al\co1(a.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b.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c.20世纪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②危害eq\b\lc\{(\a\vs4\al\co1(a.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b.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3.“双百”方针(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特点: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5)贯彻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a.主题: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b.代表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c.意义: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②曲折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a.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b.表现: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c.影响: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构图解史]新中国“过渡时期”[知识拓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是“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数据证史]“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核心观点:图示为“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农、轻、重投资比例失调。[概念阐释]“统购”“统销”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统购”即“计划收购”;“统销”即“计划供应”。后来,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逐渐僵化,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教材补充]“三面红旗”(1)“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意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2)“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的一次严重失误。对“三面红旗”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思想进行再认识,吸取历史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史料观点]人民公社体制的评价“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有效的针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但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国家财政不负担的、靠集体自己养活自己的、一切听命于国家计划的劳动组织。——费正清《传统与变迁》核心论点:(1)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体制,对针对性的治理农村社会曾经起过主要作用。(2)人民公社体制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的生产组织形式,具有极大的弊端。[史料观点]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性的探索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他们的助手。”核心论点:材料表明承认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和助手,实质上是对“一大二公”公社体制的调整,体现了在农村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探究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1】(2018·课标全国Ⅰ,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点评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审题解答关键要结合图文,理解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及现象蕴含的本质。解题材料漫画反映了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背景下,矿产资源勘探工作的展开,D项正确。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时,排除A项;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C项。『史论链接』角度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现实需要: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角度2“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①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④渐进性和长期性。⑤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角度3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②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③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④比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2)作用①有助于在短期内改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②在当时背景下,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来,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即时体验』1.(2018·山东枣庄模拟)1953年,在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上海的建设方针是“维持、利用、积极改造”,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据此可推知()A.上海引领国营企业发展走向B.上海已成为新兴工业基地C.新中国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起步解析据题干材料“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可知上海将带动全国工业发展,从而改变建国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工业布局状况,故选C项。答案C2.(2018·山东聊城模拟)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1953年1957年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数量112种231种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115种301种A.生产企业和产品种类大幅增加B.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效突出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解析观察图表材料,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国家计委统配和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增加,表明国家在整个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增加,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故选D项。答案D探究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成就与失误『史论链接』角度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事件特征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角度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原因(1)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角度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国情,不照搬外国模式。(2)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5)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史料实证』史料一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红专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史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解读史料一注意史料出处的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去分析史料中的现象,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严重问题。(2)解读史料二注意紧扣“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信息,认识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民公社化的特点。(3)史料三是一则图表史料,注意分阶段从图中曲线变化看趋势,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曲折发展,有增长也有下降。1.如何认识史料的现象?提示:扩大公有化规模、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形式,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2.据史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1)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恢复。(2)主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影响;60年代中期恢复: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左”倾错误等。『即时体验』1.(2019·山东烟台模拟)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的法律,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该法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人为地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B.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C.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中国在1956年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同时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故选B项。答案B2.(2019·河北唐山调研)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58年底,全国职工人数比1957年底增加了40%,即增加了990万,职工总数达到了4400万人。这表明()A.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 B.国家大办工矿企业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 D.全国人口迅速增长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58年经济领域实行“大跃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大办工业,导致职工数量迅速增加,故选B项。答案B探究3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文化发展的特征及影响『考题例证』【典例2】(2017·课标全国Ⅲ,31)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点评本题借用绘画考查新中国初期教育发展的特点,主要考查识图读图综合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审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漫画,据时空观念,理解漫画现象所蕴含的本质。解题观察图片可知,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采取扫盲教育运动,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的情景,属于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故选C项。传统文人画多是写意画,A项错误;二战后西方流行现代主义绘画,B项错误;现实主义绘画注重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主题,而不是夸张和想象,D项错误。『史论链接』角度1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习苏联经验的原因(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封锁和包围中国,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和援助中国。(2)新中国为巩固政权,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3)实施“一五”计划,亟须各方面人才,而我国教育基础比较薄弱。角度2理解“双百”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就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即时体验』1.(2018·山西康杰模拟)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说明我国高校达世界先进水平C.反映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解析据题干材料“1960年”、“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科学家和工程师、工科毕业生的培养,都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故选D项。答案D2.(2019·山东临沂模拟)在1950年的扫盲运动中,《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第1册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等词汇来进行的。在《广州农民速成识字课本》第1课的注音词表中,主要有“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A.确立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的全新形式C.提高农民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养D.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解析由材料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等词汇来进行的可知,这样做有利于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答案D[命题素材]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大跃进”运动的开展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在今后三年内开展“大跃进”运动,号召在1958年钢铁增产19%,电力增产18%,煤增产17%。毛泽东提出要在十五年内(即1972年前)赶上或甚至超过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在乐观主义的鼓动下,浮夸的计划者们在随后数月里不断提高生产指标,希望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徐中约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伟伦讲座教授。代表作是《中国近代史》,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材料主要指出了“大跃进”运动的出现及表现。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曾犯过像“大跃进”一样的“左”倾错误,请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左”倾错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左”倾错误的表现。答案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等。『真题体验』1.(2018·课标全国Ⅱ,31)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即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A、C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答案B2.(2015·课标全国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选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2014·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据题干信息“‘一五’计划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B项。答案B『经典模拟』1.(2019·山东威海模拟)下表为1952~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域增长目标年均增长率工农业总产值51.1%8.6%工业总产值98.3%14.7%农业及副业总产值23.3%4.3%A.国家工业基础薄弱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C.出现经济冒进思想 D.忽视农业基础地位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2~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目标远远高于农业及副业总产值的增长目标,说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反映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故A项正确。答案A2.(2019·山东青岛模拟)下图为中国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这反映了()A.计划经济已确立B.国民经济已恢复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国家很重视工业化建设解析根据材料看出,从1952年至1956年,新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近乎一倍,增长比远远高于农业,这就充分凸显了国家对工业建设的高度重视,故D项正确。答案D3.(2018·广东惠州市调研)1958年6月后,中央先后作出了下放计划管理权限,下放基建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以及下放商业、银行管理权等一系列决定,把铁路、交通、邮电、航空、港口、电力等重点企业也下放给了地方。该措施()A.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C.协调了中央和基层经济关系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反映在“大跃进”运动期间,中央变中央集中管理体制为地方为主的分散的多中心的计划管理体制,造成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加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故选B项。答案B4.(2018·山东曲师大附中调研)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接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一千一百多所。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接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全会后实现对教育的拨乱反正,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的接收,不能体现教育质量的改变,C项错误。答案D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西上饶模拟)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解析题干材料中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的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选A项。答案A2.(2017·4月浙江选考,14)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答案D3.(2018·河南郑州模拟)“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行业工业农林水利邮电运输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贸易其他投资比例58.2%7.6%19.2%7.2%3.7%3.1%1.0%备注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B.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解析观察题干图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国家投资总额的规划,从各行业投资额的比重,可知国家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故选B项。答案B4.(2018·山东省实验模拟)毛泽东在一次大会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在两个革命的实践中,……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次会议()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任务B.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解析根据材料得出该会议为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故选A。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1954年五四宪法的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项错误;中共七届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D项错误。答案A5.(2014·山东文综,20)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大跃进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解答据图文中“光辉照耀”的信息,说明“左”倾错误思想仍然有影响,故选C项。从图片材料中“总路线”说明评价不是很客观,故A项错误;图片中反映不出“拨乱反正”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图片中反映不出实事求是的思想确立,故D项错误。答案C6.(2019·山东枣庄模拟)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召开时间会议类型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1961.3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1961.8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1961.10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C.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解析根据材料“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其次是粮食问题……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结合所学,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答案C7.(2018·山东济南模拟)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A.八字方针的制定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C.改革开放的实施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答案B8.(2018·湖北荆州质检)1973年初,中国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已经批准的12.5亿美元进口设备),史称“四三方案”。该方案的实施()A.促进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 D.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解析据材料“1973年初……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有利于恢复被“文革”破坏的国民经济,故选D。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不符合题干时间,A项错误;当时中国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对外开放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全会后,C项错误。答案D9.(2019·山东临沂模拟)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二十多年价格几乎没变。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B.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C.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D.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解析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几乎未变,是因为实行国家计划定价,采取以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故选B。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几乎未变,这与大力发展民生无关,A项错误;材料中物价二十多年不变,体现了计划经济特点,非市场经济,C项错误;联系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困难,粮食供应并不充足,D项错误。答案B10.(2018·山东名校联考)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西方核垄断,故选C项。答案C11.(2018·山东日照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文人画由受到排斥到“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说明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故选B项。答案B12.(2018·湖北部分二月调研)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其主要目的是()A.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B.从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新中国在外交上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虽然允许继续教授英语,但在师资安排等方面突出了俄语,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9·山东聊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