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_第1页
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_第2页
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_第3页
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_第4页
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组织架构指一个组织整体的结构。在企业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在企业内部组织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大家搬好小板凳、吃着小水果,本人开讲:公司成立之初加老板才12个人,靠借钱买下第一块地,开发完,有了积累,才敢买第二块地,一步一步积累,等到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迈出步子,拓展到新城市,一个城市、两个城市、三个城市、四个城市,就这样发展。14年,公司从单城市、单项目发展到单城市、多项目,再发展到多城市、多项目,从一家公司发展到现在集团化规模,期间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在变化着。刚起步时,10多个人,谈不上完整的组织架构,但核心的“设计、工程、成本、销售”均有高手在。项目多了,工程人员、设计人员都有20多个人,财务人员也好几个,分工、责任没有最初那么明确,需要“一个主体负责一项业务”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于是,根据业务产生价值的流程,把专业职能归纳为专业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负责,发挥专业化优势。公司成立了九个部门,各部门负责独立的专业职能。

在书上,把这种架构定义为:职能型组织架构。各部门是项目执行中各专业职能的责任主体,聚焦专业分工,业务流程和职责规范明确,管理清晰。在部门内,比如设计管理部、成本管理部,因为多个项目都在开发,会更进一步明确分工,由专人负责某个或某些项目。但这种架构,会让各部门重视本部门的业务,对项目整体运营,尤其跨职能协同的重视程度不够,部门负责人做决策往往选择对自己部门有利而不是对项目最有利的。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难度会加大,特别是在关键任务、关键时间点上。后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明晰各部门的工作交接界面,不断强调专业协同,也是为了提高上下游部门协作效率,促使高效完成任务。

职能型组织架构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定义为“专业分工又合作型架构”或是“职能分家又携手型架构”。

公司开发多个项目后,决定迈出步子,去异地发展。那时候,公司被称为总公司,异地成立公司称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是当地项目任务的责任主体。项目公司的组织发展也有一个过程。发展前期,并不需要一次性配置全部人员,仅在异地设置一位项目经理,并把须在当地直接实现、易于操作的职能设在当地,如工程建设、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类似在异地设置了总公司的一个部门,部门下又设置小部门。而设计、成本等重要职能,由总公司承担。随着发展,后期逐步配置设计职能等,待组织建设完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后,总公司完成对项目组织的充分授权,使其独立运作,成为完整性公司,全权负责当地项目开发。项目型组织架构以任务为中心,任务导向明确。在过程中,有总公司的参与,能监控过程,帮助项目负责人更集中精力完成关键任务。但过程中,对项目负责人综合能力要求高,对总公司的反映速度要求快,否则存在风险。一个项目往往配置一套人马,人员重复设置,不像职能型组织,专业的人集中在一起,一个人可以负责多个项目。子公司发展时,还用过一种过渡的组织架构,叫矩阵式组织架构。子公司在设计、成本、工程建设等方面需要总公司提供专家级服务,项目数量较多,也需要人才共享,总公司对应部门安排专职人员加入子公司项目小组,共同执行项目任务。这样,子公司的项目职责与总公司部分部门的职责相结合,形成一个矩阵。同一名员工既同部门保持组织、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子公司工作。矩阵式组织架构结合了职能型组织架构和项目型组织架构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缺点。以任务为导向,任务导向明确,提高跨职能的协同效率,总公司对应部门的资源可在不同项目中共享。专业人员在技术上相互支持,人才资源有效利用。但项目负责人容易责权利不对等,在项目上有行政权,但业务职能归属总公司部门,项目负责人的业务权有限。人员接受多头领导,在业务上接受总公司部门指导,项目上接受项目负责人领导,工作成效难以整体体现。

职能型组织架构、项目型组织架构和矩阵型组织架构是较常用的三种。总公司项目较少时,采用职能型组织架构,以公司为平台进行项目运作和资源调配。当外地和本地有较多项目时,成立了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相对独立,有一定的自主权,总公司在土地拓展、设计、成本等关键点上进行把控。在项目公司发展过程中,采用过矩阵型组织架构,发挥专业优势又对项目能迅速响应。6年前决定成立集团公司,为实现价值最大化,为让集团公司总部价值+多个子公司价值>子公司A+子公司B+子公司C+……,也为资源整合共享。总部和子公司必然存在权利划分,在战略发展、资源、能力上有区分。总部对子公司管什么不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通过什么平台管?这就是管控模式。管控模式,是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是一个以战略为导向,以组织结构为框架,以管理控制系统为核心,以流程和指引为保障,以控制风险和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动态系统。按照对各子公司管控集权程度的高低,集团公司管控模式可以分为“操作管理型”、“战略管理型”和“财务管理型”。操作管理型:上是头脑,下是手脚。通过集团公司各部门对子公司的许多核心业务和职能进行管理,强调经营行为的统一、整体协调,极为集权。战略管理型: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主要通过战略协调、控制和服务而建立,集团公司较少干预子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介于集权和分权之间。

财务管理型:有头脑,没有手脚。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管控主要通过财务手段来实现,集团公司主要负责财务和资产运营、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管理子公司的财务目标是否达成,对具体经营运作基本不加干涉,极为分权。

集团公司成立后,为保证战略实施、目标达成,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四个调整。一是梳理业务,确定总部核心职能,明确由各部门承接。二是确定管控模式。三是根据第一步、第二步,细化各部门职责。四是根据细化后的部门职责,细化岗位设置、岗位职责。

(一)业务梳理是起点,业务决定组织,业务产生职能。(二)通过梳理业务,确定总部定位:专业决策和专业支持平台。总部核心职能:

1业务线,管控投融资、产品设计等,指导和监控采购、工程等。

2职能线,品牌、财务、人力资源、审计、企业文化,职责细化中区分管控内容。

(三)确定管控模式为保证战略实施、目标达成,结合考虑经营环境、发展阶段、公司规模、业务战略、业务布局、管理水平等,采取操作管理型管控模式。总部集权,子公司架构完整,但投资、设计、采购、工程、营销、品牌建设、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由总部管控。(四)调整总部部门职责,确定权责边界部门职责分两大类:一类是相对独立的部门职责,它不体现上下级之间的管控关系。一类是涉及上下级之间管控关系的部门职责,需要指导、监督、审批、汇报等。如总部人力资源部“审议子公司年度人力成本总额”、“审议子公司年度经营业绩目标考核”、“指导子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等职责。(五)细化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

后来,随发展,总部受流程要求、人员规模、能力等约束,在对跨地域、多项目的子公司实施操作型管控时,出现管理幅度过大、时间长等问题,操作型管控模式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影响管控成效,又对管控模式进行了调整。将总部定位为投资决策中心及运营、产品设计、成本、工程、薪酬、绩效管理、审计、法律等重大管理标准的决策中心,大部分操作职能下放到各子公司。小结:01管控模式随公司战略、规模、业务发展、经营区域、管理能力的变化而循序渐进调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任何一家公司。02

组织架构看起是一张图,由方框、直线构成,但背后隐藏着决策层对公司战略、资源、人力、文化的多重因素考虑,没有最优,只有最合适。03无论组织架构、管控模式如何调整,有两点是不变的,一是提高人员和组织效能,二是人员和组织创造价值。04

因时因地、因状况不同采取不同管控模式和组织架构,可能混合使用,也可能单一使用,具体到不同的子公司还有差异。无论选择哪种组织架构,有优有劣,会受到固有缺陷的限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