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点和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创立兴中会,投身民主革命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发动二次革命等,捍卫共和制度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三民主义的发展,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成才》P124)请思考: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1)鸦片战争以来的各种变法救国主张都失败(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基础)(6)从兴中会创立起(1894年,檀香山),国内外各种党派团体纷纷兴起(组织基础)(4)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阶级基础)(5)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2)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在中国统治的代理人。
民主革命需要纲领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便应运而生。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2、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多元人类文化优秀遗产、并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不断融铸创新(3)其他学说:进化论、“单税社会主义”(P95“知识链接”)、马克思主义《资本论》(2)中国传统思想:“耕者有其田”、“天下为公”、“大同社会”(1)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法国启蒙思想、美国民主共和思想△阅读课本P93第2—5自然段,想一想:三民主义有哪些思想来源?同盟会于1905年11月创办了机关报《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第一号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图为民报发刊词。1、内容旧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课标重点)内容对应的同盟会纲领思想内涵地位局限性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平分土地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不明确反帝不彻底土地纲领前提核心保障、最具特色二、三民主义(P95《自测》)2、评价(辛亥革命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理论体系)(1)进步性(教材P94、《成才》P124):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代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反映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重大积极作用。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善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根据材料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未提出民众的个人权利,没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不是彻底反帝反封的纲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发展实业,开展“商战”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失败△鸦片战争之后,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国的志士仁人先后提出了哪些变法救国的主张?结果如何?变法救国主张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有。
——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所有制1.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D.三民主义2.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3.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D.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建立中华民国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权主义B.民主主义C.民族主义D.民生主义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的兴民权相比,主要区别是:A、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B、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同C、国家的政体不同D、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6.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ABCD7、孙中山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当时,社会主义的苏俄正处在帝国主义四面包围的危机时刻,列宁最早收到这份充满深情厚意的电报,十分兴奋,他认为“这是东方的光明来了”。历史纵横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教材P94)(1)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反袁、护国、两次护法斗争的相继失败,使他萌发“重新革命”的念头。苦于因革命党人对三民主义“信仰不笃、奉行无力”,无依靠力量。(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风暴给他新的启示和希望(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析三民主义(4)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等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3、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国内民族平等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民权下移、具体。①节制资本②扶助农工反对民族压迫、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三民主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把资产阶级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旧三民主义之异同: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相同点:不同点:民族主义:旧的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狭隘性),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的增加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旧的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号;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旧的只空洞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的增加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适应其需要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核心政策原则纲领、奋斗目标、统战的政治基础方法、手段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P95《解析与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为什么有这些区别?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反帝反封建(政治基础)相同:不同:1.民主革命阶段:彻底实现人民权利、有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原因: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阶级属性上与国民党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利益有根本不同。4、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教材P94-95)
(1)进步意义:是三民主义的继续发展,新时期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体现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实现了国共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1阶段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大事记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②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③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④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重点)认识①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②革命指导思想形成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2阶段1911年武昌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大事记①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重点)②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重点)③为使清帝退位,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上台④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认识①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孙中山大事记回顾第3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大事记①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②接受过苏俄(1924年后称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③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重点)④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干部认识①超越党派界线,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8、以下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9、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D、“知难行易”学说10、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
A、明确提出了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
B、明确提出了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C、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明确提出谋求国民一律平等11、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B、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12.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倡导科学、民主、平等、博爱B.增加了鲜明的反帝内容C.他倡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D.把资产阶级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结合起来13、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14、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1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的是A.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革命C.根治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D.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目标时间派别代表人物代表阶级主张实践结果19C四五十S19C60-90S19C6070S19C末20C初期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20C初期维新派林则徐魏源奕訢等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探寻御侮图强之道中体西用,维护封建统治,自强求富实行君主立宪制;与列强进行“商战”通过变法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未实践洋务运动(破产)未实践维新运动(失败)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四提倡四反对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革命派孙中山等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
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投身民主革命,创办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故居(中山市翠亨村)年轻时的孙中山(17岁)
1886年,孙中山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以后曾有一段时间从医。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成立(想像画)
孙中山于1896年冬用英文撰写,后译成中文。书中记载了孙中山避居英国伦敦时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绑架、后得以脱险始末,为研究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史料。
《伦敦蒙难记》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组建兴中会。1895年在广州发动起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