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考生本人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4.本试题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5课占比约30%,选择性必修1+2占比约40%,选择性必修3占比约3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中,既发现大量与中原地区类似的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众多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神树等,其独特的祭祀行为,包括“燔烧”、器物分层等也十分罕见。这可以用于印证()A.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B.古蜀文明已经超越中原文明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本特征D.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三星堆遗址。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又保留了其鲜明的独特性,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已产生与材料“其独特的祭祀行为”不符,华夏认同观念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先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深感异族内迁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危机,因此强调“夷夏之辨”。至战国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内迁民族已被华夏所吸收、融合,出现了华夏居中、“戎夷”分布四方的“五方之民”的观念。这一变化()A.为大一统政治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B.说明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基本上消失C.加速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维系了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谐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春秋时期华夏族强调“夷夏之辨”,到战国时期形成强调各民族融合为一体的“五方之民”观念,这一变化为后来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正确;民族之间的差异并未消失,选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从秦朝开始,排除C项;材料所述变化只能说有利于维系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谐关系,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3.秦统一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任官赐印制度。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任命朝廷大臣和地方小吏均是如此。秦朝《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公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反映出秦朝()A.官印赐予制度程序较完备B.选官制度承袭了先秦模式C.为官之道必精通法家思想D.国家权力强化的特征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的官员必须有国家颁发的官印,这是为官的凭证,这一措施加强了国家对官员的控制,彰显国家权力强化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了官印的重要性,没有说官印赐予的完整程序,排除A项;材料说的不是选官方式,而是国家对官员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印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为官之道必须精通法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4.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伐阅簿”。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即使与孝廉、茂才等察举升迁方式无缘,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据此可知,汉代()A.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B.察举制以功劳大小为升迁依据C.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D.门阀士族把控地方官吏选拔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可知,汉代政府对官员功劳等皆有记载,且官吏选拔、升迁和重新任用都有具体规定,体现了当时官僚队伍内部流动的规范化,A项正确;察举制的标准是品行和才能,材料内容涉及到的是官员内部管理,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管理考核,仅说明官吏升迁以功劳为参考,并未流于形式,排除C项;门阀政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形态的重要特征,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也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缘于()A.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B.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C.南方经济的显著发展D.罗盘造船技术的应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也有商品贸易交往。”可知,材料涉及的时间是东晋南朝,其统治区域是在中国南部,东晋南朝时期中国海外贸易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此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项正确;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A项;日本和朝鲜半岛属于东亚,与西南丝绸之路不符。排除B项;罗盘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南宋,且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是唐代舞马鎏金衔杯仿皮囊式银壶。银壶上的马匹口衔酒杯,是宫廷舞马表演中的标志性动作。而历史上契丹民族就常常携带这种形状的皮囊用于盛水、盛酒。银壶的设计反映出唐朝()A.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B.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C.少数民族善于学习中原的文化D.榷场设置推动了边境经贸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银壶上宫廷舞马表演为中原文化,皮囊为契丹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品,银壶制作体现唐朝手工业技术的高超水平,银壶汇聚了舞马、皮囊、金银器制作等民族文化元素,体现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银壶体现的是文化交融,得不出政权间长期对峙的关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得不出此银壶是否为契丹工匠学习汉族工艺制作而成,排除C项;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官方所设的交易场所,与题干唐朝时间、设问要求都不符和,排除D项。故选B项。7.辽太宗时期在燕云十六州地区设科考试,专为汉人而设,无固定的科考时间规划;辽圣宗时期每年进行一次开科取士,分诗赋、经义、法律三科,不允许契丹等北方部族人参加。这些举措旨在()A.增强当地汉人对辽朝政治的认同B.根除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C.阻滞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彰显蕃汉分治政治制度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燕云十六州地区汉人占据多数,辽朝通过利用科举制度来笼络这一地区的汉人为己所用,增强汉人对辽朝的政治认同,A项正确;辽朝设科考试有利于缓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但“根除”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措施有利于“契丹族完成封建化的进程”,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只是针对汉人的措施,蕃汉分治合理性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8.宋太祖即位后,下诏编写前代史书。宰相王溥主持编纂的《唐会要》《周世宗实录》两书于建隆二年(961年)完成,王溥主持的《五代会要》成书于乾德元年(963年)。此外臣僚还撰写了不少关于五代的史籍。宋初的上述做法()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蕴含固守传统的政治风气C.以史经世为治国提供借鉴D.确立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初通过对唐末五代以来的历史进行撰写,以史为鉴,汲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教训,为治国提供借鉴,C项正确;宋初编纂史书,并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的结论,排除A项;通过对前代教训的吸取,可以很好的服务现实需要,与蕴含固守传统的政治风气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元朝以宣政院管理藏族人,以岭北行省管理蒙古人,以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管理汉族等民族,其帝国构建蕴含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C项正确;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排除A项;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排除B项;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利于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地区是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相当)、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1--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A.隆庆开海推动沿海贸易发展B.赋役折银加重了百姓负担C.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D.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葡萄牙人经营的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上贸易网络,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网络,推动了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对16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赋税制度变革的现实依据和重要动因。从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一世界的互动,如果没有白银大量流入,赋役折银可能不会实行,D项正确;隆庆开海使得东南沿海民间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隆庆开海仅仅是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排除A项;赋役折银加重了百姓负担侧重于一条鞭法的结果或影响,排除B项。南方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无史实依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表是清朝前期部分历史事件的摘录。请据此拟定一个契合表格内容的主题()1683年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都是中国领土1726年在明朝的基础上,云贵总督鄂尔泰在西南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管辖权A.清朝经略边疆举措具有首创性 B.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 D.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交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清朝通过武力征讨、签订条约、设置机构等举措,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C项正确。西南“改土归流”虽是在清朝大规模推开的,但却是在明朝就开始了,“首创性”说法不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康雍乾时期边疆治理与领土界定,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清朝中央政府边疆治理手段多元、依据条约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统治危机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12.戴逸在《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说道:“康雍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能够认识清楚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作者意在说明()A.康雍乾盛世背后潜藏着危机因素B.18世纪中国政治制度优越于西方C.西方国家引领工业文明时代潮流D.中国人对世界形势认知缺乏理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世纪(世界和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世纪是东西方双雄并峙、对视的时代。中国在清朝康雍乾时期达到封建帝制社会的鼎盛,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西方国家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革命性的社会转型,其殖民锋芒指向中国,一场由西向东的飓风正在呼啸而来。但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剧变认识保守,应对不足。在强盛的清朝背后,映衬出沉重的阴影,A项正确;18世纪中国政治制度已经落后于西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盛世背后的危机,并不是西方国家引领工业文明时代潮流,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中国人对世界形势的认知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3.北洋政府编纂的《清史稿》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与旧有正史相比,《清史稿》新增“邦交志”,第一次较全面地记述了整个清代的中外关系,基本抛弃了夷狄观念,不再将西方诸国视为附属国。这一变化()A.是辩证史观指导的产物B.意在追求真实的理性精神C.受通史体例改革的推动D.受清末外交近代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时空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基本抛弃了夷狄观念,不再将西方诸国视为附属国”可知,北洋政府的外交观念相对平等,可以看出这继承了清末以来外交近代化的成果,D项正确;辩证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主要辩证的讨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等,材料中体现的是北洋政府受近代平等观念的影响,与辩证史观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得出意在追求真实的理性精神,排除B项;通史体例是指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的史书,北洋政府编纂的《清史稿》只记载清朝的历史,属于断代史而非通史,排除C项。故选D项。14.2012年,国家统计局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0后”农民工出现了“宁愿在城市奋斗,不愿在农村享受”的特征。英国田园城市创始人埃比尼泽·霍华德曾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的是()A.统筹城乡发展建设B.积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改变农民工的观念D.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的中国。据材料“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可知,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可以通过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以解决我国现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A项正确;据设问“这一方案”可知,指的是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提出的方案,结合材料“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可知,其关注的是城乡结合,而非城市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排除B项、D项;这一方案也没有从农民工的观念角度出发,排除C项。故选A项。15.第76届世卫大会于2023年5月底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大会副主席曹雪涛表示,中国积极参与世卫组织等卫生领域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的工作,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主动分享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实践。据此可知()A.政治制度决定国家的卫生治理形式B.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C.世卫组织有效的协调疫情防控工作D.公共卫生治理是全世界治理的重点〖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23年(世界)。据材料“中国积极参与世卫组织等卫生领域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的工作,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主动分享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实践”,可以看出中国用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B项正确;政治制度并不能决定国家的卫生治理形式,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中国的作用,并不是世卫的作用,排除C项;没有同世界其他重要事情的对比,无法得出公共卫生治理是全世界治理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B项。16.自2021年“河南春晚”以来,河南广电持续围绕“中国节日”提炼其文化内涵,相继推出“奇妙游”系列,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继而每次“上新”都能引发外界期待。由此可知()A新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B.电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C.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D.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继而每次‘上新’都能引发外界期待”可以看出新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A项正确;电视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不能说是最佳载体,排除B项;材料体现通过新技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播,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新技术的应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并未看出传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排除D项。故选A项。17.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这主要反映出()A.不同区域之间文明的交融B.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C.古代东西方文明开放性D.区域间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而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同化,这说明了不同区域间文明的交融,A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其帝国并未被东方文明征服,排除B项;材料不同区域间的交流,是由于战争带来的,所以不能表述“开放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并不是多元化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18.公元前22-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由此可知()A.信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B.信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C.信贷便利了交换成为财富的象征D.世界主要文明区域早已出现信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22世纪至前4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可知,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在经济活动出现信贷业务,D项正确;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叙述信贷业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信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法得出信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的结论,排除B项;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排除C项。故选D项。19.阿拉伯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由此可见()A.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阿拉伯人对外国文化有很大的学习热情C.阿拉伯人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D.阿拉伯人重视对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阿拉伯人把中国的技术、文化等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A项正确;题干强调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与阿拉伯人的学习态度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东西方早就存在文化交流,而非阿拉伯开启先河,选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中体现不出创新,材料并不是强调阿拉伯人重视对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0.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每一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协调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A.旨在说明美国多元文化是由殖民活动造成的B.强调美国不同族群间存在着文化认同的问题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多元性和差异性的特征D.体现了尊重美国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学者将美国文化比作交响乐,各族群比作不同的天然乐器,虽然存在差异但却演奏出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体现了尊重美国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D项正确;美国文化是多样性,但材料看不出是殖民活动造就的,排除A项;材料观点是尊重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强调族群的文化认同问题,排除B项;材料正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尊重这一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21.随着工业革命渐趋完成,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新)》,规定取消斯品汉姆兰制的家庭救济,把一切受救济者都集中到习艺所,从事艰苦的劳动,并丧失选举权。。。。对此,恩格斯指出:“习艺所的建立比执政党的任何措施都更激起了无产阶级对有产阶级强烈的仇恨。”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表明()A.英国工业革命激化了社会矛盾B.新法的颁布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C.英国阶级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D.新法的实施客观上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4年英国。由题干中恩格斯指出:“习艺所的建立比执政党的任何措施都更激起了无产阶级对有产阶级强烈的仇恨。”可以看出恩格斯认识到《济贫法(新)》具有唤醒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意识的政治功能,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涉及对恩格斯观点的认识,A项表述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的《济贫法(新)》引发英国无产阶级对当局的不满,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题意,材料反映了英国新法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材料涉及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结构没有什么重大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22.从1990年至今,国际企业并购活动迎来了第五次浪潮,这是一次以往的数次并购浪潮所无法比拟的大并购。据美国新泽西洲证券资料公司统计,1996年全世界的并购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14万亿美元,并购案总计达22729件。这说明()A.跨国公司推动了经济一体化B.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增强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D.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0年至1996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国际企业推动了兼并和收购的浪潮,说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较强的经济联系,这表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增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B项正确;材料反映国际企业并购,未涉及跨国公司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反映国际企业并购,体现不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曾经出现社会道德危机和过度“西化”倾向。为此新加坡进行如下改革:一是发表《道德教育报告书》,二是全面反思道德教育,三是实施全面的公民道德教育,四是开设《儒家伦理》课程,五是提出《共同价值观》。据此可知此次改革()A.摒弃了西方文化回归传统文化B.以儒家伦理为主构建新的价值体系C.增强凝聚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D.意在通过反思和借鉴来重塑价值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出现社会道德危机和过度西化倾向“实施全民的公民道德教育”开设《儒家伦理》课程""提出《共同价值观》可以看出此次改革是希望通过反思和借鉴重塑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D项正确;从改革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次改革有借鉴儒家伦理,改变过度西化倾向,所以得不出AB的结论,排除A、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过改革、借鉴来重塑价值观,材料不能反映新加坡通过改革增强凝聚力,排除C项。故选D项。24.2008年公布的“世界建筑遗产观察”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名单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在开始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化遗址。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这表明A.世界遗产保护要采取新对策B.气候变化成为世界遗产的主要杀手C.世界遗产当前遭到巨大损毁D.新技术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8世界。由题干信息可知,进入21世纪以后,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世界建筑遗产观察”名单,因此我们要对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新形势,积极采取新的对策,A项正确;气候变化是影响世界遗产的因素之一,排除B项;题干中看不出世界遗产当前受影响的程度如何,排除C项;题干中只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保护的不利影响,无法得出新科技保护世界遗产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计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城文化、故宫文化和京剧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闪亮名片,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长城历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走出去向海外和世界传播,可以显著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故宫文化则在体现传统主流文化的同时,更带有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瑰宝。京剧承担着传播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人的优秀文化,做到推陈出新,共同丰富当代世界文化的内涵。——摘编自任凤珍等《长城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当代价值——基于长城经济文化带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东南亚国家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汲取的中华文化元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文化、故宫文化和京剧文化的共同历史价值;列举一项位于河南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并说明其除中外文化交流外的现实价值。〖答案〗(1)元素:汉字;儒学思想;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如答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具体制度亦可);文学、艺术、风俗和审美等。(2)历史价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列举: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河南段;河南楚国长城、魏国长城;丝绸之路河南段等。除中外文化交流外的现实价值:(列举项目)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列举项目)具有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列举项目)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东亚、东南亚地区。由材料“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可得出汉字;由材料“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可得出儒学思想;由材料“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及所学可得出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如答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具体制度亦可);结合所学可得出文学、艺术、风俗和审美等。【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第一问共同价值,由材料“长城历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走出去向海外和世界传播,可以显著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故宫文化则在体现传统主流文化的同时,更带有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瑰宝。”可得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二问列举文化遗产,结合所学可知,河南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包括: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河南段;河南楚国长城、魏国长城;丝绸之路河南段等。第三问现实价值,分别从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具有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等方面说明。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政府当初以“以工代兵”为计划,以此来达到参战的目的,十几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最终一战以协约国胜利告终。中国作为协约国一员,能够以战胜国的身份跻身于巴黎和会和十几万华工的英勇表现是离不开的。也因此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日本四处散播谣言,指责中国在宣战后一心内讧,宣而不战,没有资格参加会议时,中国代表陆征祥闻言立马驳斥日本,说道:“于外长任内,准法使康悌照会,批准惠民公司华工出洋,欧战时在战线中之华工二十万人,掘战壕,搬炮弹,制枪子,无论后方前线,华工均奋勇当先,中国何负于协约?”——摘编自吴琼《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材料二:英国人视华工为低人一等的苦力,甚至认为华工是不成熟的儿童。英国国会档案记载,华工“比其他有色种族的劳工担当更大的风险”。虽然他们为英法两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却连几块小小的军功章也未得到。1917年5月,来自法国哈维尔港的一份治安报告指出,当地部分法国人对华工不友好,他们甚至聚众反对当地的华工。1988年法国总统代表保罗·基莱斯在华工纪念仪式上,不仅为华工纪念铜牌揭幕,且向两位健在的华工颁发了法国级别最高勋章——“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成为一战华工纪念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17年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并纪念一战中的中国劳工……——摘编自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政府“以工代兵”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对华工态度的变化。〖答案〗(1)意义:“以工代兵”使中国达到了参战目的,为协约国取得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展示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愿望与能力,为战后巴黎和会赢得了发言权;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参战获胜后提高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2)变化:由歧视华工、不承认华工在一战中的巨大付出到肯定华工在战争中的重大贡献。

〖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据材料“以此来达到参战的目的,十几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最终一战以协约国胜利告终”得出“以工代兵”使中国达到了参战目的,为协约国取得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材料“中国作为协约国一员,能够以战胜国的身份跻身于巴黎和会和十几万华工的英勇表现是离不开的”得出展示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愿望与能力,为战后巴黎和会赢得了发言权;从对中国山东问题分析,得出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从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分析,得出参战获胜后提高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从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分析,得出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英法中)。据材料“英国人视华工为低人一等的苦力,甚至认为华工是不成熟的儿童”,“不仅为华工纪念铜牌揭幕,且向两位健在的华工颁发了法国级别最高勋章”,得出由歧视华工、不承认华工在一战中的巨大付出到肯定华工在战争中的重大贡献。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际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带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的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材料二:20世纪下半叶、非洲国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自由表达主张、开展法律实践。1960年,22个非洲国家联同部分亚洲国家向联合国提案,并一致投票支持通过《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民族自决的原则得到落实。1964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非洲国家之间边界争端的决议》,首次在国际法律文件中提出成员国保证尊重国家独立时业已存在的边界。经非洲国家广泛实践,该项内容被奉为国际社会处理边界问题的准则,并由国际法院确立为一项国际惯例。1972年,塞内加尔首任最高法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次将发展权定义为人权。发展权自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被1979年联合国《关于发展权的决议》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摘自洪永红《试论非洲国家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非洲国家推动国际法发展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主要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排斥亚非国家;西方国家主导。(2)贡献:推动了民族自决原则落实;创新和完善了领土法、边界问题的法律;推动发展权确立为基本人权。意义:有利于维护非洲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提升了非洲地区的国际影响力;丰富了国际法的内涵,推动国际法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特点:由材料“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可得出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由材料“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带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可得出主要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由材料“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的一员”,可得出排斥亚非国家;结合所学,国际法由西方国家主导。

【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世界。贡献:由材料“通过《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民族自决的原则得到落实”,可得出推动了民族自决原则落实;由材料“通过了《关于非洲国家之间边界争端的决议》,首次在国际法律文件中提出成员国保证尊重国家独立时业已存在的边界”,可得出创新和完善了领土法、边界问题的法律;由材料“1972年,塞内加尔首任最高法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次将发展权定义为人权”,可得出推动发展权确立为基本人权。历史意义:从维护非洲自身权益来看,由材料“非洲国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自由表达主张、开展法律实践”“经非洲国家广泛实践,该项内容被奉为国际社会处理边界问题的准则,并由国际法院确立为一项国际惯例”,可得出有利于维护非洲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由材料“由国际法院确立为一项国际惯例”,可得出提升了非洲地区的国际影响力;由材料“发展权自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可得出丰富了国际法的内涵,推动国际法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28.中国古代城市的演进历程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程简表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夏、商、周真正的城市产生春秋战国城市数量突增,城市职能以军事和政治为主唐、宋开端于唐朝中后期的城市变革一直延续到宋朝,奠定了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特征明、清城市发展成熟,出现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大量小型城市——根据百度学术文章整理改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城市的整体演进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最关键的时期。阐述: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早期的市坊制度已不能适应民众的需求。唐朝时期人们拥有了随处设立商铺的权利,而在宋代,城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的经济职能加强,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宋时期城市中的居民人数迅速增长,从事工商行业的人数占比也得到提高。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市镇的兴盛。总之,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历朝历代的城市都有新的变化与发展,尤其在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尤为迅速。〖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开端于唐朝中后期的城市变革一直延续到宋朝,奠定了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特征”,得出论题: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最关键的时期。阐述:首先,分析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对坊市制度的冲击,进而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其次,分析唐宋时期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带来工商业和市镇的兴盛。最后总结,得出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历朝历代的城市都有新的变化与发展,尤其在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尤为迅速。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考生本人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4.本试题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5课占比约30%,选择性必修1+2占比约40%,选择性必修3占比约3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中,既发现大量与中原地区类似的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众多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神树等,其独特的祭祀行为,包括“燔烧”、器物分层等也十分罕见。这可以用于印证()A.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B.古蜀文明已经超越中原文明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本特征D.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三星堆遗址。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又保留了其鲜明的独特性,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已产生与材料“其独特的祭祀行为”不符,华夏认同观念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先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深感异族内迁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危机,因此强调“夷夏之辨”。至战国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内迁民族已被华夏所吸收、融合,出现了华夏居中、“戎夷”分布四方的“五方之民”的观念。这一变化()A.为大一统政治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B.说明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基本上消失C.加速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D.维系了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谐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春秋时期华夏族强调“夷夏之辨”,到战国时期形成强调各民族融合为一体的“五方之民”观念,这一变化为后来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正确;民族之间的差异并未消失,选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从秦朝开始,排除C项;材料所述变化只能说有利于维系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和谐关系,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3.秦统一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任官赐印制度。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任命朝廷大臣和地方小吏均是如此。秦朝《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公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反映出秦朝()A.官印赐予制度程序较完备B.选官制度承袭了先秦模式C.为官之道必精通法家思想D.国家权力强化的特征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的官员必须有国家颁发的官印,这是为官的凭证,这一措施加强了国家对官员的控制,彰显国家权力强化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了官印的重要性,没有说官印赐予的完整程序,排除A项;材料说的不是选官方式,而是国家对官员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印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为官之道必须精通法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4.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伐阅簿”。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即使与孝廉、茂才等察举升迁方式无缘,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据此可知,汉代()A.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B.察举制以功劳大小为升迁依据C.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D.门阀士族把控地方官吏选拔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可知,汉代政府对官员功劳等皆有记载,且官吏选拔、升迁和重新任用都有具体规定,体现了当时官僚队伍内部流动的规范化,A项正确;察举制的标准是品行和才能,材料内容涉及到的是官员内部管理,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管理考核,仅说明官吏升迁以功劳为参考,并未流于形式,排除C项;门阀政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形态的重要特征,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也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缘于()A.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B.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C.南方经济的显著发展D.罗盘造船技术的应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也有商品贸易交往。”可知,材料涉及的时间是东晋南朝,其统治区域是在中国南部,东晋南朝时期中国海外贸易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此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项正确;中外经济联系的加强,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A项;日本和朝鲜半岛属于东亚,与西南丝绸之路不符。排除B项;罗盘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南宋,且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是唐代舞马鎏金衔杯仿皮囊式银壶。银壶上的马匹口衔酒杯,是宫廷舞马表演中的标志性动作。而历史上契丹民族就常常携带这种形状的皮囊用于盛水、盛酒。银壶的设计反映出唐朝()A.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B.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C.少数民族善于学习中原的文化D.榷场设置推动了边境经贸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银壶上宫廷舞马表演为中原文化,皮囊为契丹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品,银壶制作体现唐朝手工业技术的高超水平,银壶汇聚了舞马、皮囊、金银器制作等民族文化元素,体现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银壶体现的是文化交融,得不出政权间长期对峙的关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得不出此银壶是否为契丹工匠学习汉族工艺制作而成,排除C项;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官方所设的交易场所,与题干唐朝时间、设问要求都不符和,排除D项。故选B项。7.辽太宗时期在燕云十六州地区设科考试,专为汉人而设,无固定的科考时间规划;辽圣宗时期每年进行一次开科取士,分诗赋、经义、法律三科,不允许契丹等北方部族人参加。这些举措旨在()A.增强当地汉人对辽朝政治的认同B.根除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C.阻滞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彰显蕃汉分治政治制度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燕云十六州地区汉人占据多数,辽朝通过利用科举制度来笼络这一地区的汉人为己所用,增强汉人对辽朝的政治认同,A项正确;辽朝设科考试有利于缓和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但“根除”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措施有利于“契丹族完成封建化的进程”,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只是针对汉人的措施,蕃汉分治合理性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8.宋太祖即位后,下诏编写前代史书。宰相王溥主持编纂的《唐会要》《周世宗实录》两书于建隆二年(961年)完成,王溥主持的《五代会要》成书于乾德元年(963年)。此外臣僚还撰写了不少关于五代的史籍。宋初的上述做法()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蕴含固守传统的政治风气C.以史经世为治国提供借鉴D.确立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初通过对唐末五代以来的历史进行撰写,以史为鉴,汲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教训,为治国提供借鉴,C项正确;宋初编纂史书,并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的结论,排除A项;通过对前代教训的吸取,可以很好的服务现实需要,与蕴含固守传统的政治风气不符,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元朝以宣政院管理藏族人,以岭北行省管理蒙古人,以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管理汉族等民族,其帝国构建蕴含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C项正确;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排除A项;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排除B项;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利于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地区是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相当)、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1--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A.隆庆开海推动沿海贸易发展B.赋役折银加重了百姓负担C.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迅速D.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明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葡萄牙人经营的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上贸易网络,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网络,推动了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对16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赋税制度变革的现实依据和重要动因。从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一世界的互动,如果没有白银大量流入,赋役折银可能不会实行,D项正确;隆庆开海使得东南沿海民间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隆庆开海仅仅是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排除A项;赋役折银加重了百姓负担侧重于一条鞭法的结果或影响,排除B项。南方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无史实依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表是清朝前期部分历史事件的摘录。请据此拟定一个契合表格内容的主题()1683年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都是中国领土1726年在明朝的基础上,云贵总督鄂尔泰在西南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管辖权A.清朝经略边疆举措具有首创性 B.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 D.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交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清朝通过武力征讨、签订条约、设置机构等举措,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C项正确。西南“改土归流”虽是在清朝大规模推开的,但却是在明朝就开始了,“首创性”说法不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康雍乾时期边疆治理与领土界定,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清朝中央政府边疆治理手段多元、依据条约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统治危机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12.戴逸在《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说道:“康雍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能够认识清楚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作者意在说明()A.康雍乾盛世背后潜藏着危机因素B.18世纪中国政治制度优越于西方C.西方国家引领工业文明时代潮流D.中国人对世界形势认知缺乏理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世纪(世界和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世纪是东西方双雄并峙、对视的时代。中国在清朝康雍乾时期达到封建帝制社会的鼎盛,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西方国家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革命性的社会转型,其殖民锋芒指向中国,一场由西向东的飓风正在呼啸而来。但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剧变认识保守,应对不足。在强盛的清朝背后,映衬出沉重的阴影,A项正确;18世纪中国政治制度已经落后于西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盛世背后的危机,并不是西方国家引领工业文明时代潮流,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中国人对世界形势的认知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3.北洋政府编纂的《清史稿》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与旧有正史相比,《清史稿》新增“邦交志”,第一次较全面地记述了整个清代的中外关系,基本抛弃了夷狄观念,不再将西方诸国视为附属国。这一变化()A.是辩证史观指导的产物B.意在追求真实的理性精神C.受通史体例改革的推动D.受清末外交近代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时空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基本抛弃了夷狄观念,不再将西方诸国视为附属国”可知,北洋政府的外交观念相对平等,可以看出这继承了清末以来外交近代化的成果,D项正确;辩证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主要辩证的讨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等,材料中体现的是北洋政府受近代平等观念的影响,与辩证史观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得出意在追求真实的理性精神,排除B项;通史体例是指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的史书,北洋政府编纂的《清史稿》只记载清朝的历史,属于断代史而非通史,排除C项。故选D项。14.2012年,国家统计局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0后”农民工出现了“宁愿在城市奋斗,不愿在农村享受”的特征。英国田园城市创始人埃比尼泽·霍华德曾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的是()A.统筹城乡发展建设B.积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改变农民工的观念D.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的中国。据材料“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可知,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可以通过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以解决我国现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A项正确;据设问“这一方案”可知,指的是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提出的方案,结合材料“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可知,其关注的是城乡结合,而非城市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排除B项、D项;这一方案也没有从农民工的观念角度出发,排除C项。故选A项。15.第76届世卫大会于2023年5月底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大会副主席曹雪涛表示,中国积极参与世卫组织等卫生领域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的工作,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主动分享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实践。据此可知()A.政治制度决定国家的卫生治理形式B.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C.世卫组织有效的协调疫情防控工作D.公共卫生治理是全世界治理的重点〖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23年(世界)。据材料“中国积极参与世卫组织等卫生领域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的工作,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发挥领导协调作用,主动分享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最佳实践”,可以看出中国用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B项正确;政治制度并不能决定国家的卫生治理形式,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中国的作用,并不是世卫的作用,排除C项;没有同世界其他重要事情的对比,无法得出公共卫生治理是全世界治理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B项。16.自2021年“河南春晚”以来,河南广电持续围绕“中国节日”提炼其文化内涵,相继推出“奇妙游”系列,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继而每次“上新”都能引发外界期待。由此可知()A新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B.电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C.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D.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继而每次‘上新’都能引发外界期待”可以看出新技术应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A项正确;电视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不能说是最佳载体,排除B项;材料体现通过新技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播,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新技术的应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并未看出传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排除D项。故选A项。17.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这主要反映出()A.不同区域之间文明的交融B.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C.古代东西方文明开放性D.区域间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而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同化,这说明了不同区域间文明的交融,A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其帝国并未被东方文明征服,排除B项;材料不同区域间的交流,是由于战争带来的,所以不能表述“开放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并不是多元化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18.公元前22-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由此可知()A.信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B.信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C.信贷便利了交换成为财富的象征D.世界主要文明区域早已出现信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22世纪至前4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可知,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在经济活动出现信贷业务,D项正确;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叙述信贷业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信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法得出信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的结论,排除B项;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排除C项。故选D项。19.阿拉伯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由此可见()A.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B.阿拉伯人对外国文化有很大的学习热情C.阿拉伯人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D.阿拉伯人重视对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阿拉伯人把中国的技术、文化等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A项正确;题干强调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与阿拉伯人的学习态度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东西方早就存在文化交流,而非阿拉伯开启先河,选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中体现不出创新,材料并不是强调阿拉伯人重视对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0.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每一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协调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A.旨在说明美国多元文化是由殖民活动造成的B.强调美国不同族群间存在着文化认同的问题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多元性和差异性的特征D.体现了尊重美国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学者将美国文化比作交响乐,各族群比作不同的天然乐器,虽然存在差异但却演奏出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体现了尊重美国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D项正确;美国文化是多样性,但材料看不出是殖民活动造就的,排除A项;材料观点是尊重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强调族群的文化认同问题,排除B项;材料正视了美国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尊重这一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21.随着工业革命渐趋完成,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新)》,规定取消斯品汉姆兰制的家庭救济,把一切受救济者都集中到习艺所,从事艰苦的劳动,并丧失选举权。。。。对此,恩格斯指出:“习艺所的建立比执政党的任何措施都更激起了无产阶级对有产阶级强烈的仇恨。”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表明()A.英国工业革命激化了社会矛盾B.新法的颁布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C.英国阶级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D.新法的实施客观上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4年英国。由题干中恩格斯指出:“习艺所的建立比执政党的任何措施都更激起了无产阶级对有产阶级强烈的仇恨。”可以看出恩格斯认识到《济贫法(新)》具有唤醒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意识的政治功能,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涉及对恩格斯观点的认识,A项表述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的《济贫法(新)》引发英国无产阶级对当局的不满,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题意,材料反映了英国新法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材料涉及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结构没有什么重大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22.从1990年至今,国际企业并购活动迎来了第五次浪潮,这是一次以往的数次并购浪潮所无法比拟的大并购。据美国新泽西洲证券资料公司统计,1996年全世界的并购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14万亿美元,并购案总计达22729件。这说明()A.跨国公司推动了经济一体化B.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增强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D.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0年至1996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国际企业推动了兼并和收购的浪潮,说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较强的经济联系,这表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增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B项正确;材料反映国际企业并购,未涉及跨国公司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反映国际企业并购,体现不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曾经出现社会道德危机和过度“西化”倾向。为此新加坡进行如下改革:一是发表《道德教育报告书》,二是全面反思道德教育,三是实施全面的公民道德教育,四是开设《儒家伦理》课程,五是提出《共同价值观》。据此可知此次改革()A.摒弃了西方文化回归传统文化B.以儒家伦理为主构建新的价值体系C.增强凝聚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D.意在通过反思和借鉴来重塑价值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出现社会道德危机和过度西化倾向“实施全民的公民道德教育”开设《儒家伦理》课程""提出《共同价值观》可以看出此次改革是希望通过反思和借鉴重塑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D项正确;从改革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次改革有借鉴儒家伦理,改变过度西化倾向,所以得不出AB的结论,排除A、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过改革、借鉴来重塑价值观,材料不能反映新加坡通过改革增强凝聚力,排除C项。故选D项。24.2008年公布的“世界建筑遗产观察”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名单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在开始严重地影响到人类文化遗址。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这表明A.世界遗产保护要采取新对策B.气候变化成为世界遗产的主要杀手C.世界遗产当前遭到巨大损毁D.新技术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8世界。由题干信息可知,进入21世纪以后,首次将“气候变化”列入“世界建筑遗产观察”名单,因此我们要对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新形势,积极采取新的对策,A项正确;气候变化是影响世界遗产的因素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