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力量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制造业创新进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多年快速进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整体素养和竞争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差距很大,自主创新力量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成果对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驱动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将提高制造业创新力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说明必需依靠创新驱动,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重塑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力量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趋势、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制造业历来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特殊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注意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转型进展的核心力气,制造业的创新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竞相布局制造业创新战略
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持续健康进展的打算性力
量,很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进展战略的核心层面。美国乐观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期盼以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连续保持其全球领先地位。德国也乐观制定高科技战略,确定了五大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十大将来项目。应当看到,经过长期追逐进展的沉淀和积累,本轮产业变革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最小的一次,我们必需切实增加机遇意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制造业创新力量,实现工业强国的百年幻想。
(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唯有依靠创新才能把握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科技创新、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显现端倪。在制造业中低端领域,印度、巴西、越南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发力,力图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绽开更加激烈的争夺。可以预见,将来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进展将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先发效应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对比较优势的双重挤压和双重挑战,唯有依靠创新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才可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加深,协同创新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模式
当前,人工智能、移动互联、3D打印等新技术持续演进,推动
产品、装备、工业、服务的智能化。随着互联网在制造业各领域深化渗透,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新模式密集涌现,“互联网+”成为推动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引擎。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进展和加速应用,技术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技术简单性及相互渗透性不断增加,以多领域技术群体突破、交叉集成为特征的涌现性创新正在取代单一技术突破的离散式创新;以多元主体参加互动协作为基础的网络化协同创新渐渐取代单个企业完成的独立的链式创新。如波音787飞机的设计和研发制造由全球30多个国家、135个地点、180个供应商的高水平、实时虚拟协同完成。因此,必需加快建设网络化体系性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塑造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面对我国制造业创新进展的成果和问题,提高创新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进展,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积累了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基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基本确立,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具备了肯定的创新力量。
一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深化。2024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为9075.8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总量的76.6%。企业研发主体建设成效明显,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5.2万个,平均每7家企业拥有一个研发机构;已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9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3家、企业中建立的国家重点试验室数量达99家。目前,在3D打印、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工程等一些重点领域,已经建立起一批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讨论,推动产业转移对接。
二是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成果产业化程度有效提升。经过多年努力,我们逐步把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一些核心领域,已经从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自然 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等核心领域,我们集中力气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高端装备等的集成应用,我们组织了560多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效支撑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学问产权和技术标准作用进一步显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学问产权运用和爱护,这是首次在中心文件中提出学问产权运用,说明我国经济和产业进展已经到了依靠学问产权运用力量提升国际竞争主导权的阶段。通过深化贯彻落实《国家学问产权战略纲要》,我们已培育学问产权运用示范企业368家,有效支撑创新驱动进展。标准作为产业竞争争夺话语权的重要战略工具,对产业创新进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在电动汽车、数控机床、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TD-LTE-Advanced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显著提高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规章主导力。
但同时必需糊涂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进展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一是技术创新力量不强,创新基础不坚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到1%,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一般在2.5%以上的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二是创新资源重复分散,创新载体分散重复建设,资金、设备等创新资源配置的重复铺张现象严峻,创新过程中的“孤岛现象”非常普遍,难以形成创新合力;三是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不足,产业协同创新力量不足,产学研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四是学问产权和标准等创新竞争工具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企业有效运用学问产权和技术标准参加市场竞争的力量尚显不足。要转变制造业进展受制于人的落后局面,必需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这一主线,切实增加产业创新力量,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三、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力量的重点任务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力量。详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当前,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拥有自主学问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少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进展的瓶颈。可以看到,我国部分产
业的核心技术严峻依靠国外,高端芯片和通用芯片对外依存度超过95%,95%的高档数控系统,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要依靠进口。加强支撑产业技术进展和集成力量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是提高我国制造业创新力量的当务之急。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任务,主要包括:推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吸纳企业参加国家科技方案的决策和实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将来产业进展制高点,定期讨论制定和发布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连续抓紧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国家科技方案(专项、基金等)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同时,《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到2024年,把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目标。
(二)提高创新设计力量
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停留在资金实力、产业规模、制造力量上,而演化成为创新设计、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设计是技术创新的第一步,是制造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制造业产业链的龙头,产品设计打算了产品成本的70%,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设计理论与方法落后,设计工具软件大部分依靠国外,制约了制造业的创新进展,必需高度重视。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提高创新设计力量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简单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适合我国制造业应用的设计工具软件;鼓舞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向产业链的上游--研发设计拓展,实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和出口自创品牌产品转变。
(三)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目前,我国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向经济成果转化的比例低,企业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亟待提升。比如,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的同时,突破性原创性成果却不多;应用型科技成果产出不少,但整体转化率很低。据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部分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到5%,而发达国家则普遍高达40%-50%。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对制造业进展的支撑作用受到较大制约,只有尽快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推动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进展。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要完善运行机制,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多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健全科技成果科学化评估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动机制,引导产学研用根据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以及加快国
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四)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
制造业创新体系是指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关系网络以及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制度和机制。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乐观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由过去相对独立、离散的系统结构向由创新中心、服务平台和基础支撑组成的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过渡和转化,旨在进一步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抢占将来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先机。如美国于2024年提出了要建立由制造业创新中心(IMI)和协调性网络组成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方案。
针对我国产业创新资源分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要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等领域创新进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根据《中国制造2025》要求,到2024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
(五)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技术标准作为我国工业进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已经成为我国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由于多方面缘由,目前制造业行业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水平不高、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匮乏、标准更新不准时等方面问题。加快建立满意产业进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强化标准实施,建立规范、透亮 、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成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方案,在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协同推动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推动我国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推动国防装备采纳先进民用标准,推动军用技术标准向民用领域的应用。
(六)强化学问产权运用
当前,学问产权日益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抢占战略高地的重要武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日益重视学问产权的战略资产价值,不断加强专利布局,提高学问产权爱护水平和战略运用力量。而目前我国学问产权,特殊是工业领域学问产权数量虽多但质量不高,大量学问产权处于“休眠”状态,对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尚未发挥应有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式动感单车课程设计
- 2024至2030年中国家电零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实验型喷雾干燥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型远红外烤漆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成都幼儿园主题课程设计
- 2024年中国美式卡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防锈油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铷铯盐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风险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石墨烯课程设计论文
- 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应用动态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农业灌溉装置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法课程纲要(知识清单)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质量控制及规章制度
- 山东省临沂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限公司2024年应届毕业生招聘(第一批)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铁路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共13张)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某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