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_第1页
课时跟踪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_第2页
课时跟踪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_第3页
课时跟踪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_第4页
课时跟踪检测(一)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Aeq\a\vs4\al()组—重基础·体现综合1.阿伏加德罗常数所表示的是 ()A.1g物质内所含的分子数B.1kg物质内所含的分子数C.单位体积的物质内所含的分子数D.1mol任何物质内所含的分子数解析:选D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可知D选项正确。2.(多选)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下既能看到水分子也能看到悬浮的小炭粒,且水分子不停地撞击炭粒B.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所说的布朗运动C.越小的炭粒,运动越明显D.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就是由许许多多静止不动的水分子组成的解析:选BC水分子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故A错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炭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故B、C正确;水分子不是静止不动的,故D错误。3.(多选)如图是两张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的运动位置连线的图片,记录花粉微粒位置的时间间隔均为30s,两方格纸每格表示的长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片记录的连线就是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图片中连线的无规则是由于花粉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C.如果水温相同,图片乙中的花粉微粒比较小D.如果颗粒相同,图片乙中的水温比较高解析:选CD该图形记录的是花粉微粒间隔一定的时间的位置的连线,不是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选项A错误;布朗运动是小颗粒受到不同方向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撞击力不平衡引起的。图片中连线的无规则是由于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选项B错误;题图乙中两点之间的连线较长,说明图乙表示的运动更剧烈,因为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故如果水温相同,图片乙中的花粉微粒比较小,选项C正确;因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故如果颗粒相同,图片乙中的水温比较高,选项D正确。4.放在房间一端的香水,打开瓶塞后,位于房间另一端的人将 ()A.立即嗅到香味,因为分子热运动速率很大,穿过房间所需时间极短B.过一会儿才能嗅到香味,因为分子热运动速率不大,穿过房间需要一段时间C.过一会儿才能嗅到香味,因为分子热运动速率虽然很大,但由于是无规则运动,且与空气分子不断碰撞,要嗅到香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D.过一会儿才能嗅到香味,因为分子热运动速率不大,且必须有足够多的香水分子,才能引起嗅觉解析:选C分子热运动是无规则的,分子热运动速率虽然很大(约几百米每秒),但无规则运动过程中与其他分子不断碰撞,使分子沿迂回曲折路线运动,要嗅到香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C正确。5.关于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扩散运动和布朗运动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液体分子的运动B.布朗运动虽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能反映出分子的运动规律C.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这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D.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所以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也叫作热运动解析:选B扩散现象指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由内部原因引起的分子的运动;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虽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能反映出液体分子的运动规律,选项B正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但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是分子的热运动,但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选项D错误。6.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的体积为22.4L,氢气分子间距约为 ()A.10-9m B.10-10mC.10-11m D.10-8m解析:选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的体积为22.4L,则每个氢气分子占据的体积ΔV=eq\f(V,NA)=eq\f(22.4×10-3,6.02×1023)m3≈3.72×10-26m3。把氢气分子视为立方体,则占据体积的边长:L=eq\r(3,ΔV)=eq\r(3,3.72×10-26)m≈3.3×10-9m。故A正确。7.某物质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单位体积中所含分子个数为 ()A.eq\f(NA,ρ) B.eq\f(NA,M)C.eq\f(MNA,ρ) D.eq\f(ρNA,M)解析:选D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m=ρ,单位体积物质的量为eq\f(m,M),故单位体积的分子个数为eq\f(m,M)NA=eq\f(ρ,M)NA,故A、B、C错误,D正确。8.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B.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D.两个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力越大解析:选A在F-r图像中,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所以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的横坐标表示分子的平衡距离,数量级为10-10m,故A正确,B错误;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小于e点的横坐标,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则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且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且随分子间距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故C、D错误。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在空气中的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也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因。北京曾经出现严重雾霾,PM2.5指标数高达300μg/m3。已知该颗粒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0g/mol,试估算该地区1m3空气中含有这种颗粒物的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取6.0×1023mol-1,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1m3的空气中PM2.5的颗粒物的质量m=ρV=300μg,物质的量为n=eq\f(m,M)=eq\f(300×10-6,40)mol=7.5×10-6mol,总数目为N=nNA=7.5×10-6×6.0×1023个≈5×1018个。答案:5×1018个B组—重应用·体现创新10.(多选)同学们一定都吃过味道鲜美的烤鸭,烤鸭的烤制过程没有添加任何调料,只是在烤制之前,把烤鸭放在腌制汤中腌制一定的时间,盐就会进入肉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让腌制汤温度升高,盐进入鸭肉的速度就会加快B.烤鸭的腌制过程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把盐分子吸进鸭肉里C.在腌制汤中,有的盐分子进入鸭肉,有的盐分子从鸭肉里面出来D.把鸭肉放入腌制汤后立刻冷冻,将不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解析:选AC盐分子进入鸭肉是因为发生了扩散,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A正确;盐进入鸭肉是因为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因为分子引力,B错误;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的进入鸭肉,有的离开鸭肉,C正确;冷冻后,仍然会有盐分子进入鸭肉,只不过速度慢一些,D错误。11.已知地球表面空气的总质量为m,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若把地球表面的空气全部液化且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则地球的半径将增加ΔR,为估算ΔR,除上述已知量之外,还需要下列哪一组物理量 ()A.地球半径RB.液体密度ρC.地球半径R,空气分子的平均体积V0D.液体密度ρ,空气分子的平均体积V0解析:选C若把空气全部液化且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时,形成一个更大的球体,液化后的空气形成球壳的体积:V=eq\f(4,3)π(R+ΔR)3-eq\f(4,3)πR3,又:V=eq\f(m,M)NAV0,联立可求ΔR的值,故C正确。12.如图所示,科学家在铜表面将48个铁原子排成圆圈,形成半径为7.13nm的“原子围栏”,相邻铁原子间有间隙。估算铁原子平均间隙的大小,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已知铁的密度是7.8×103kg/m3,摩尔质量是5.6×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