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体液调节第12节6大题型_第1页
第3章体液调节第12节6大题型_第2页
第3章体液调节第12节6大题型_第3页
第3章体液调节第12节6大题型_第4页
第3章体液调节第12节6大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体液调节(第1、2节)【题型1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及相关实验】【题型2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题型3血糖平衡的调节】【题型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题型5激素调节的特点】【题型6激素调节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题型1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及相关实验】【紧扣教材】1.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1)外分泌腺①概念: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②实例:汗腺、唾液腺、胃腺等。(2)内分泌腺①概念: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②实例:甲状腺、肾上腺等。2.激素的发现(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例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中有一组对照组是为了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并使其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答案】A【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错误;B、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B正确;C、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出了体液调节的新途径,C正确;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故选A。【变式11】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研究胰液分泌过程中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他们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是(

)A.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腔中B.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血管中C.将狗小肠的神经剔除,然后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中D.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在体外研磨,然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答案】D【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详解】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在体外与稀盐酸研磨,完全排除了神经发挥作用,经该处理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只狗的静脉中,胰腺仍能分泌胰液,可以验证是神经之外的因素(化学物质)发挥了调节作用,ABC错误,D正确。故选D。【变式12】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4个实验:①稀盐酸注入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对上述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B.促胰液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支配C.①与③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D.在稀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答案】B【分析】分析题意可知: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分泌胰液,因此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A正确;B、根据实验①、③(无神经系统参与)可知,①③组实验胰腺都分泌胰液,促胰液素的分泌不受神经系统支配,B错误;C、①与③组成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去除神经,采用的方法是减法原理,C正确;D、实验③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D正确。故选B。【变式13】激素,旧称“荷尔蒙”。各种激素的协调作用对维持身体的代谢与功能是必要的。科学家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来研究各种激素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班廷和贝斯特将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血糖恢复了正常B.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稀盐酸、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提取液分别注射到同一狗的静脉中,发现稀盐酸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母鸡卵巢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能证明是雌性激素影响了母鸡的雌性特征D.阻断动物垂体与下丘脑间的血液联系,导致其生殖器萎缩,该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答案】A【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该组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A、班廷和助手贝斯特将实验狗的胰腺摘除,不久出现糖尿病症状,血糖升高,后将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患糖尿病)体内,其血糖下降,A正确;B、斯他林和贝利斯在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过程中,是将稀盐酸、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提取液分别注射到同一狗的静脉中,发现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提取液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C、母鸡卵巢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只能证明母鸡卵巢影响了母鸡的雄性特征,并不能证明是雌性激素雌二醇的作用,C错误;D、实验中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属于减法原理,该研究的变量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运用了“减法原理”,D错误。故选A。【变式14】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选项科学史实验结论A用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使狗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B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到胰液大量分泌胰液分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C先摘除大鼠的垂体,甲状腺萎缩和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给该大鼠注射垂体的提取物,可部分恢复甲状腺的大小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垂体的分泌物可以维持甲状腺的形态,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公鸡摘除睾丸后观察其变化,再将睾丸重新移植回去,继续观察其变化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可以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A.A B.B C.C D.D【答案】D【分析】1、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2、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3、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又会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详解】A、用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使狗建立条件反射,说明了“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A正确;B、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增多,说明小肠黏膜产生一种会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B正确;C、由题知,摘除大鼠的垂体,其甲状腺萎缩、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若给此大鼠饲喂含垂体的提取物,其可部分恢复甲状腺的大小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可以得出垂体的分泌物可以维持甲状腺的形态,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D、公鸡摘除睾丸后观察其变化,再将睾丸重新移植回去,继续观察其变化,因此得出睾丸可以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为进一步验证是雄激素的作用,还需对摘除睾丸的狗补充雄激素进行验证,D错误。故选D。【题型2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紧扣教材】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功能化学本质下丘脑促甲状腺(促性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促性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多肽类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垂体促甲状腺(促性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蛋白质类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胰腺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多肽类胰岛素降低血糖蛋白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①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②促进生长和发育;③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皮质醇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类固醇髓质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氨基酸衍生物性腺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主要是睾酮)等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②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类固醇2.内分泌系统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等。【例2】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萎缩,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推测的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A.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C.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答案】A【分析】胰腺的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直接研磨胰腺时,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而不能获得胰岛素。【详解】A、由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在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胰蛋白酶能把胰岛素分解,导致实验失败,A正确;B、科学家在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不可能都正好不含有胰岛,B错误;C、胰岛素合成并分泌后进入血液,失败的原因与研磨不充分关系不大,C错误;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不发生结合,D错误。故选A。【变式21】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如图是胰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同时否定了机制1C.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则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D.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机制2的存在【答案】B【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它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更重要的是,这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神经调节,还存在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的存在,但并没有否定机制1的存在,B错误;C、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证明机制1在促进胰液分泌中起作用,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C正确;D、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存在化学物质的调节,即机制2的存在,D正确。故选B。【变式22】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黏膜中的肠腺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该研究结果不能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D.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减法原理”【答案】B【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第一条狗的小肠黏膜注射到第二条狗体内,引发第二条狗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原因是小肠黏膜内含有相关物质或激素。【详解】A、本实验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研磨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实验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第三只狗,即遵循变量控制原则,A不符合题意;B、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B符合题意;C、滤液中除了促胰液素外,还有其他物质,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D、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该实验中没有去除某种物质,因此没有用到“减法原理”,D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23】如图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相关激素,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经血液运输至垂体发挥作用B.甲、丙对垂体分泌乙分别起促进、抑制作用C.乙只能作用于性腺的根本原因是只有性腺细胞质膜上有乙的特异性受体D.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激素甲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激素乙是促性腺激素,能控制性腺的活动;激素丙是性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详解】A、激素甲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经血液运输至垂体发挥作用,A正确;B、性激素对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激素甲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丙是性激素,当其含量增加时,会抑制垂体合成促性腺激素,B正确;C、乙只能作用于性腺的直接原因是只有性腺细胞质膜上有乙的特异性受体,根本原因是只有性腺细胞中控制促性激素受体合成的基因能够表达,C错误;D、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激素是参与体液调节的主要物质,所以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D正确。故选C。【变式24】如图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丙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人体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所在位置,进入靶细胞内并发挥作用C.神经垂体既可以受下丘脑神经细胞的支配又可以释放激素,所以垂体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D.人体的内分泌腺不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促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表示促激素,器官X表示甲状腺或性腺。【详解】A、激素丙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A错误;B、有些激素只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例如胰岛素;有些激素需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如性激素,B错误;C、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C错误;D、人体的内分泌腺不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有些激素受到神经的直接控制,D正确。故选D。【题型3血糖平衡的调节】【紧扣教材】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作用途径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作用效果既增加血糖去路,又减少血糖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3.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其他激素: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4.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维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5.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例3】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促进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发生在肌细胞和肝细胞中【答案】A【分析】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下降,即抑制②和③过程,促进④⑤⑥⑦过程,A正确;B、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即可以促进④⑤⑥⑦过程,抑制②和③过程,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②③过程,血糖含量上升,C错误;D、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②过程只能发生在肝脏细胞中,D错误。故选A。【变式31】下图为血糖调节过程的相关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参与,胰岛B细胞既可作为激素作用的,也可作为反射弧中的一部分。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2)结合图示写出在血糖浓度过高时,机体使血糖浓度降低的反射弧(用文字、箭头表示)(3)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结合图尝试解析患糖尿病的机理:一是机体产生了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表面的导致胰岛B细胞无法接受胰高血糖素信号,分泌不足;二是机体产生了抗体攻击组织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导致组织细胞无法接受胰岛素信号,对胰岛素的敏感性。(4)中国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下图是胰岛素维持血糖平衡的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2中的胰岛B细胞对应图1中的1(填甲、乙、丙、丁)细胞,其细胞膜上具有(填物质)的受体。②据图2分析,当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蛋白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导,引起和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葡萄糖以方式进入组织细胞[GLUT4是一种重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静息状态下,储存GLUT4的囊泡(GSV)分布在细胞内部]。③图2中蛋白M是(填物质)的受体。【答案】(1)靶细胞效应器反馈调节(2)感受器甲→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3)抗体1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胰岛素降低(4)丙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和神经递质携带GLUT4的囊泡(GSV)和细胞膜协助扩散神经递质【分析】题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感受器甲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丙)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当血糖浓度下降时,感受器乙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丁)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B细胞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详解】(1)结合图示可知,丙为胰岛B细胞,A为胰岛素,丁为胰岛A细胞,B为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可以接受胰高血糖素的刺激,作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同时受到神经调节,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中的一部分;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会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负反馈)调节。(2)血糖浓度过高刺激感受器甲,通过神经调节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其反射弧是:感受器甲→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3)抗体1会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引起无法感受到血糖的变化,进而会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抗体2会作用于胰岛素靶细胞表面的受体,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从图中看出抗体1攻击了胰岛B细胞表面的胰高血糖素受体,导致胰岛B细胞无法接受胰高血糖素的信号,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抗体2攻击了组织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导致组织细胞无法接受胰岛素信号,无法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4)①图2中的胰岛B细胞对应图1中的丙细胞,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其细胞膜上具有接受葡萄糖信号的受体、接受胰高血糖素刺激的受体以及相关神经递质的受体。②据图2可知,当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蛋白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导,引起携带GLUT4的囊泡(GSV)和细胞膜的融合,从而促进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进而使血糖水平下降。③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图2中蛋白M是神经递质的受体,进而实现了下丘脑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控过程。【变式32】餐后或一次性摄入较多的糖,血糖浓度的暂时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多种内分泌腺,最终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B.兴奋在传出神经元和内分泌腺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C.胰岛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D.胰岛B细胞接受的信号分子有高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答案】C【分析】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两类激素的作用,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水平。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归结为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详解】A、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分泌胰岛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接收到信息后,会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即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在传出神经元和内分泌腺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B正确;C、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增加会增加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使血糖降低,C错误;D、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下丘脑接收到信息后,会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见胰岛B细胞接受的信号分子有高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D正确。故选C。【变式33】根皮苷能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为了探究根皮苷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并在几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血糖水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组别小鼠类型注射药物第1组正常小鼠生理盐水第2组正常小鼠根皮苷第3组2型糖尿病小鼠生理盐水第4组2型糖尿病小鼠根皮苷A.2型糖尿病小鼠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表现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肝和脂肪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的效率升高B.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小鼠是否患2型糖尿病、是否注射根皮苷C.推测第2组小鼠的血糖水平低于第1组,血糖水平第3组最高,第2组最低D.支持根皮苷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的实验结果是第4组小鼠的血糖水平低于第3组【答案】A【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详解】A、2型糖尿病小鼠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表现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肝和脂肪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的效率降低,或者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的效率减弱,A错误;B、由表可知,实验分为四组,属于“双因素双水平”实验设计,表中小鼠类型(小鼠是否患2型糖尿病)和注射药物(是否注射根皮苷)即为处理因素,属于自变量,B正确;C、由于根皮苷能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所在小鼠在注射根皮苷后,部分血糖会随尿液流失,无法再次回收到血液中,所以第2组小鼠的血糖水平低于第1组血糖水平,第3组为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高于正常水平,4个组中血糖最高,第2组为正常小鼠,根皮苷能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血糖低于正常水平,4个组中血糖最低,C正确;D、要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就是要在使用药物后,能让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所以要将第4组、第3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预期结果是第4组小鼠的血糖水平低于第3组,D正确。故选A。【题型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紧扣教材】1.调节过程(1)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2)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3)作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4)调节: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2.分级调节(1)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2)分级调节系统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③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例4】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原因是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B.根据实验二推测,甲状腺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为:丙组>甲组>乙组C.饮食缺碘会使下丘脑和腺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产生大脖子病D.给切除垂体的家兔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体温调节能力可恢复正常【答案】D【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条件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含有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A正确;B、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种情况下甲状腺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为:丙组>甲组>乙组,B正确;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分泌增加,TSH可促进甲状腺发育,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让体温调节能力恢复正常,D错误。故选D。【变式41】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体内,产生了一种叫做刺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TSI)的物质,其化学结构与TSH相似,能与TSH竞争甲状腺细胞膜上的受体。如图是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甲状腺激素分泌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SI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受体后不能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B.异常状态下甲状腺激素抑制TRH和TSH的分泌,可使患者体内的TSH浓度降低C.TSI对甲状腺细胞的刺激作用可持续进行,因而导致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总是处于较高水平D.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答案】A【分析】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高,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机体产热量增加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发送调节信息,促使汗腺分泌增加,因此在比较温暖的环境中,甲亢病人的汗液分泌量往往比健康人要多。【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TSI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受体后也能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BC、异常状态下,甲状腺激素抑制TRH和TSH的分泌,可使患者体内的TSH浓度降低,但是TSI对甲状腺细胞的刺激作用可持续进行,因而导致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总是处于较高水平,BC正确;D、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D正确。故选A。【变式42】如图为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示意图,其中甲、乙和丙表示内分泌器官,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表示甲状腺、下丘脑、垂体B.激素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C.幼年时缺乏激素①会导致身体矮小D.血液中激素①水平降低会导致激素②分泌减少【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乙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丙(垂体),垂体进而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甲状腺),甲状腺分泌激素①(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则可反馈抑制丙(垂体)和乙(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平衡。【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过程,甲表示甲状腺,乙表示下丘脑,丙表示垂体,A正确;B、激素①为甲状腺激素,其可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B正确;C、激素①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也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幼年时缺乏激素①会导致身体矮小,智力低下,即呆小症,C正确;D、血液中激素①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反馈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从而维持甲状腺激素平衡,D错误。故选D。【变式43】将放射性碘注射到三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家兔体内。4d(天)后又给三组家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实验期间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量。结果如下图所示:给a、b、c三组家兔依次注射的试剂是()A.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TSHB.TSH、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TSHD.TSH、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答案】B【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详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由于负反馈调节,自身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曲线为c;注射TSH(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加,甲状腺放射量变化曲线为a;注射生理盐水的一组内源甲状腺激素正常分泌,甲状腺的放射量处于中间,因此a、b、c分别对应注射TSH,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ACD错误,B正确。故选B。【变式44】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内分泌腺,数字表示激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腺体b上受体受损,则激素②的量将增加B.激素①代表TRH,其作用具有特异性C.若饮食中长期缺碘,则人体中b会增生肿大D.人体中激素②只能作用于b,激素③只能作用于a和c【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其中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详解】A、若腺体b(甲状腺)上受体受损,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则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和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将增加,A正确;B、①属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只能作用到垂体,使其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C、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若饮食中长期缺碘,则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甲状腺增生,因此人体中b甲状腺会增生肿大,C正确;D、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b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机体的几乎所有的细胞,D错误。故选D。【题型5激素调节的特点】【紧扣教材】1.激素调节特点(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4)微量和高效。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其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如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均可升高血糖。(2)相抗衡: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相抗衡。【例5】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分子A、C、D、E、F发挥作用后会失活或被迅速降解或回收进细胞B.信息分子C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分泌后,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脏C.信息分子F与B淋巴细胞结合,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信息分子A、C、D、E、F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答案】B【分析】如图所示,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详解】A、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C、D、E为激素,F为细胞因子,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且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A正确;B、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后进行体液运输,但是是不定向运输,B错误;C、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其可与B淋巴细胞,进而促进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D、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C、D、E为激素,F为细胞因子,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B。【变式51】不同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些共同的特点。下列不属于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是()A.微量、高效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通过体液运输【答案】C【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或腺体合成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详解】激素是由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弥散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且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激素不能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激素是信息分子,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C错误,ABD正确。故选C。【变式52】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灭活 B.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答案】B【分析】1.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详解】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灭活,A正确;B、寒冷刺激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增多,使机体产热量增加,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错误;C、激素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从而维持激素的相对稳定,如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中,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正确;D、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正确。故选B。【变式53】图中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一种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若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有可能是肝细胞,激酶激活细胞的功能是肝糖原分解C.图中信号分子①是神经递质,它通过③血液的运输,与②受体结合,作用于靶细胞D.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是甲状腺激素【答案】A【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降低血糖。【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激酶激活细胞的功能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B错误;C、神经递质直接释放在组织液中,不能通过血液运输,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是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故选A。【题型6激素调节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例6】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这种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表面的膜受体的化学本质通常为蛋白质B.大多数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第一信使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C【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在细胞膜形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详解】A、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或蛋白质。A正确;B、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这种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大多数神经递质和激素都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为第一信使,B正确;C、第二信使的受体位于细胞内,第二信使的作用,本质上都是在核内启动基因的转录,即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转录过程发挥作用,C错误;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并传递信息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故选C。【变式61】关于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B.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C.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D.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答案】D【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详解】A、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A正确;B、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甘氨酸),B正确;C、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平衡调节,C正确;D、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的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