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化分布状况_第1页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化分布状况_第2页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化分布状况_第3页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化分布状况_第4页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化分布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化分布状况

寄生虫是一种严重的人类生命和健康异常的寄生虫,在许多地区都很常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74个国家,2亿人受其危害,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中国是受害人数最多,钉螺分布最广的国家。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433个流行县(市、区),已有260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目前,全国钉螺分布面积达2.22万hm2,累计血吸虫病人1200多万例。据卫生部门统计,中国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有血吸虫病病人约80余万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44万人。重疫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为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3个类型之一。山丘型钉螺主要分布于溪、河两岸,塘、库周边地区,是一种特异于湖沼型的钉螺分布区;山丘型流行区的钉螺面积约为17亿m2,占全国钉螺总面积12.41%,累计病人数为230万,约占全国累计病人总数的22.7%。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在中国分布范围较广,尤其以四川、云南两山区省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比较严重,而且还呈现回升的趋势。2004年国务院提出要求到2008年四川、云南两省以及其他省以山丘型为主的或水系相对独立的血吸虫病流行的县(市、区),要全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山丘型血吸虫病防治刻不容缓。山丘地区的平坝、山边、山脚是山区人民休养生息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虽然山丘地区的钉螺面积和病人数在全国占的比例不大,但山丘型流行区的分布最为广泛,直接影响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是制约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我国山丘型钉螺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以来,研究工作相对较少,近些年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初步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山丘型钉螺数量和分布以及影响因子等内容,山丘型地区的灭螺防病难度大,兴林抑螺生态治理技术的示范工作开展得较少,仅在西南地区云南的大理和四川的蒲江等地开展过初步的试验示范工作。为此,针对山丘地区血防工作和兴林抑螺的薄弱环节,如何以人为本,开展山丘型兴林抑螺生态治理工程研究,进行抑螺防病林的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达到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的蔓延,保障山丘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均已成为今后我国血防工作研究的重点。1钉螺随水流的迁移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我国大陆地区传播血吸虫病的钉螺属水陆两栖淡水螺。钉螺自身爬行能力很有限,实际观察发现,一只健壮的成年钉螺,在温暖、潮湿、阳光不易直射的泥地上,每昼夜只能爬8m远,其爬行范围很有限;因此,钉螺的远距离迁移主要是借助水流完成的。实验观测研究表明,钉螺可在静水或流速不超过0.11m/s的水面悬浮或缓慢悬移(多为幼螺)。钉螺的迁移主要有3种途径(彭镇华等,1995):(1)以推移质形式沿边滩浅水域缓慢迁移。这是钉螺随河流沿岸洲滩水位涨落迁移的主要方式;(2)以悬移质的形式随水流迁移。这是钉螺,特别是幼螺和螺卵通过引水、分洪等水工建筑物迁移的主要方式;(3)随漂浮物迁移,尤其是被漂浮物挟带迁移,是钉螺远距离迁移的主要方式。不同类型的疫区其易感地带的地形、地貌也不相同,在山丘区,由于河流、溪流、沟渠众多,钉螺易随水流迁移,具有迁移繁殖快、分布广的特点,山丘区的易感地带主要是生产生活常去的溪流、梯田,在山间平坝区居民点附近的池塘、沟渠和小溪等;在山丘区,钉螺适生环境多样,而且其生命力强,繁殖快,导致血吸虫传播容易,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任务艰巨。由于山丘区自然环境因素复杂,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单一的预防控制措施很难奏效,部分地区防治工作力度有所削弱,经费投入不足,专业防治机构和队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山丘区钉螺扩散明显,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有所扩大;血吸虫病病人数居高不下,急性感染病人数呈上升趋势;部分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或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疫情回升,新的疫区不断增加,并向人口密集的城市蔓延,血防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根据钉螺的迁移规律和分布特点,在山丘区,控制钉螺随水流迁移,必须开展流域整体治理,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微型水利和节水灌溉工程以及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重点实施兴林抑螺工程。同时,水利血防灭螺工程和湿地保护等工程配套实施,改变钉螺孳生环境,降低钉螺密度,切断人畜接触疫水途径,实行兴林、抑螺、防病综合治理。因此,为了山丘区血防工作和确保工程建设成效,进行流域整体治理是控制山丘区血吸虫病蔓延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彭镇华等,1995;1996)。2流域治理技术发展流域(Watershed)是指一条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流域治理(WatershedManagement),又称流域管理、流域经营、集水区经营,其概念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吴刚等,1998)。流域治理在国内外的重大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吴刚等,1998),俄罗斯伏尔加河、第聂伯河流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哥伦比亚河等流域,欧洲的莱茵河流域,南亚的恒河流域,中国的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中国江西鄱阳湖及流入该湖的赣、抚、新、饶、修5河及其流域所组成的江西山江湖区的综合开发治理工程(杨淳朴等,1996),中国长江三峡库区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工程等,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80年代,国家设立了“流域综合治理”攻关项目,尤其是“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黄河中游、淮河及太湖流域、辽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工程的建设以及其它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流域治理林业技术的发展。期间,较系统地总结出比较完善的流域治理林业技术体系;对不同流域内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及其危害规律、主要造林树种选择、具体林种设计、水土保持林营造及经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初步探讨了水土保持林效益与机理(王礼先等,1995)。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由单纯流域防护性治理向开发性治理,分散治理向综合治理,单纯追求生态效益转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的转化,在几大流域内开展林草工程治理、工程技术治理、农业耕作治理、管理措施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研究。进一步对原有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的混交技术,造林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优化、组合后,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模型。此外,流域治理还对林种结构调整、抚育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范志平等,2000)。流域治理生态林业建设,在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当经营其它林种,适度的采伐和更新及小规模的林副产品和林特产品生产,实行合理、科学的开发治理,是流域治理林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流域治理主要考虑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协调不同级别流域尺度上地表水与植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比例较大,这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魏志群等,1989)。小流域治理其实质就是山、水、农、田、路的综合治理,寻求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点。流域的河岸带或沟溪两边都是植被恢复的关键地带,也是发挥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域,该地带植被能够发挥流域集水区的缓冲功能,过滤泥沙、净化水质,保证了水土保持功能。兴林抑螺和流域治理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钉螺繁生区往往也是流域治理的关键地区,都需要恢复植被,发挥森林各项功能,尤其是改善林下环境和调节降水分配,达到改变消灭钉螺的孳生环境,同时提高土壤水源涵养的目的。流域治理解决的流域水分配的问题,血吸虫生活离不开水环境,感染钉螺离不开水环境,钉螺的生存也离不开水环境。水分调节是流域治理和兴林抑螺工程的结点,前者的生态治理重点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后者主要通过营造血防林、从根本上改变钉螺孳生的水湿环境;但两者的核心均是以造林为主要技术措施。显然,山丘地区的兴林抑螺和流域治理技术是生态治理的两个方面,山丘区兴林抑螺工程的实施可借用小流域治理的相关技术,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农林生态产业培育等契机,完善其技术体系,使该项工程发挥最大效益。3钉螺感染疫水的主要途径从地理景观来看,山丘区主要由大大小小的流域或沟系组成,流域生态系统是山丘区生态建设的基本单元。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表明,山丘区流域治理已成为区域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李中魁,1996)。因此,在山丘区,针对以水为载体的钉螺迁移和血吸虫传播特点,以流域为生态系统单元,开展兴林抑螺生态林业工程,改变钉螺孳生环境,降低钉螺密度,切断人畜接触疫水途径,实行兴林、抑螺、防病综合治理。山丘区兴林抑螺流域治理应以流域为生态系统单元,应用现代生态学原理、新的流域生态学(WatershedEcology)理论和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山地丘体、沿岸带、水体等各子系统间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动规律,为区域整治环境、发展经济提供理论依据(李玉山等,1993)。3.1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生态系统构成,属于典型的水陆交错带,其特点是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作用比较强烈,产生了复杂的景观异质性和边缘效应,是生物分布和活动频繁的地区,生物多样性比相邻地带要多,对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起到廊道(Corridor)、过滤器(Filter)和屏障(Barrier)的作用。山丘区的溪流、沟道是流域的重要廊道,连接着流域中的各种要素,是阻断钉螺扩散、兴林、抑螺、防病的关键地带。因此,兴林抑螺流域治理的目标,将以新的视角,以流域为单元,对流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通过流域生态管理包括流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质保护等的水管理,以及水土保持、林业、农业、土地等的管理,紧密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利工程建设,把工程建设技术与血吸虫防治技术进行有效集成组装,开展攻关研究和试验示范,提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栽培技术方式,探索一条有推动山丘地区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血防运行,实现兴林、抑螺、防病的目的,促进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农林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佳发挥。通过治理将为山丘地区的生态安全、林业生态工程提供试验示范依据,同时为保障该地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具体操作方案和实践提供示范样板,为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民的脱贫致富,经济发展,为实现山丘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示范。3.2山丘区流域治理经验与研究重点在山丘地区,进行兴林抑螺流域生态治理,应用造林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手段,制定、设计科学、合理、可行的兴林抑螺措施和途径,通过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应用,达到兴林抑螺的目的。其核心,是在灭螺防病、改善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环境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注意项目与地方基本建设工程相结合,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多部门多学科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其实施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血防与开发这一对矛盾的统一,开发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必须、是对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过程;血防则是为了保证更好地发挥效益、进而实现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在研究中,注重模式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综合评价问题,试验示范模式的技术配套和典型系统理论分析合理分配,使研究成果在实用性和理论基础两方面都有较大的飞跃。因此,在技术上,依托现有技术工作基础,结合地方特征,进行多学科、多技术、多部门的联合攻关。在山丘型兴林抑螺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中,把血吸虫防治技术、兴林抑螺技术、环境整治技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等有机整合,配套研究,组装集成,把治源、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建设中防护与建成后的治理和建设相结合,体现研究的科学性、配套性。使得典型试验示范不脱离开山丘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的制约,典型技术攻关不偏离山丘型兴林抑螺的整体需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山丘区全局研究和典型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技术联合组装攻关的集中优势。在流域治理示范区建设上,紧密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水利工程、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建设等工程建设,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综合配套,形成以生物防治为主、工程建设配套实施的山丘型兴林抑螺生态治理工程示范区,做到技术综合配套、各种工程组合配套、兴林抑螺治理与疫情控制联合配套、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结合配套,在灭螺防病、改善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带动地方产业建设,提高和巩固山丘型兴林抑螺生态治理成效,达到灭螺防病、生态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山丘型兴林抑螺生态治理工程是一项具有重大科研意义与政治意义的课题,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应从山丘区流域治理的整体出发,立足于目前退耕还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利工程与兴林抑螺生态治理相结合的开发利用现实需要,今后的研究重点归纳如下:1)加强山丘区流域生态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山丘区流域历史与现状的调查分析,包括流域的自然过程研究,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等流域生态学研究,对流域生态系统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评价和定位,重点对钉螺孳生生境进行综合性及其特殊性研究,确定重点建设任务,为山丘兴林抑螺林业工程研究与示范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研究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综合评价生态效益,研究其提高途径,为兴林抑螺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2)积极开展山丘区兴林抑螺流域治理技术研究在山丘区流域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山丘型钉螺的分布特征和血吸虫病传播特点,开展耐水湿、抑螺的植物材料选择与培育技术研究,筛选出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耐水湿的抑螺树种和灌草种,并提出高效培育技术;通过流域生态管理研究,在不同区域,开展兴林抑螺生态治理的模式配置和功能优化研究,与林业生态工程、水利工程、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建设结合,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综合配套,提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抑螺生态林、生态经济型抑螺林、生态防护林等多种模式的优化配置技术和营造技术,形成平坝区抑螺生态林、溪流沟渠、河道水系两旁带状抑螺防护林、山边、山脚生态经济型抑螺林的山丘型兴林抑螺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技术体系,为示范推广打下良好基础。3)强调山丘区流域生态产业开发,研究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技术山丘型兴林抑螺与当地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对山丘进行血吸虫病防治若不考虑开发与经济建设,最终的目标将难以真正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