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群内知识溢出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一、知识溢出corp群体层面(区域层次)的知识溢出最初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的经典短语“扩散的秘密”。但集群知识溢出问题真正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快速出现和蓬勃发展而产生的。尽管不少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探讨,但总的来说,对于集群知识溢出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国内相关研究还很少。关于知识溢出的概念,起初是从企业层面定义的。阿罗(Arrow,1962)从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不完全独占性的角度指出,高新技术的秘诀成为公共商品而不为创新企业独占时,溢出效果就出现了。格里历切斯(Griliches,1992)从创新溢出的角度将知识溢出定义为:从事类似的事情(即模仿创新)并从其他的研究(被模仿的创新研究)中得到更多的收益。杰夫(Jaffe,1996)则认为:知识溢出是指模仿者通过与知识创新者之间的信息交换而获得知识(知识收益),而知识创新者却没有得到直接的补偿,或所得补偿低于创新知识的价值。以上定义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差异,但都强调了一个观点,即知识溢出意味着企业知识(技术)创新的社会效应。集群层面的知识溢出与企业层面的知识溢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但较后者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而且必须考虑地理维度因素。至今为止,很少有文献对集群内部知识溢出的定义做过明确界定。本文认为,集群内知识溢出是指在集群所在地域范围内,集群组织内部某一企业(或大学、研究机构)通过创新和开发所获得的包括产品生产的技术、工艺、产品的市场信息、产地的品牌、企业的管理方式等的新知识很大部分外溢出去,从而成为整个集群成员共享的公共知识,我们称之为“集群知识”或“组织知识”。这里强调的是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广义的集群知识溢出还应包括集群区外部的知识溢出,如集群区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向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有研究表明知识溢出(尤其是隐性知识)是空间距离的函数,随距离的增加溢出效应减弱(JamesSimmie,2002)。因此,位居于集群区是企业获取这种溢出知识的最佳空间选择。二、知识溢出的单向性与集群内知识流动的双向互动性特征不同,知识溢出具有单向性和时间滞后性特征(AmirR;WoodersJ,2000)。知识溢出的单向性是指知识从高位势企业向低位势企业溢出的一维过程,知识溢出与企业间(或企业与研究机构间)知识和技术的势差息息相关。根据知识溢出的特点,可将集群中的知识溢出划分为三种形式,即群内企业间的溢出,群内大学研究机构(还包括技术服务中心、政府研究部门、中介服务机构等)向群内企业的溢出;集群外部企业或研究机构向群内企业的溢出。这三种形式的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人员的超流动性劳动力资源流动一直被视为集群内知识溢出的主要途径机制(Marshall,1920;Audretsh,Feldman,1996;Jaffeetal,1993)。劳动力在企业间的流动促进了知识在成员企业间的扩散,外部劳动力的流入为外部知识的溢出提供了可能。集群内劳动力流动的具体路径一般发生在:横向企业与竞争者或合作者之间;纵向产业链上企业与供应商、客商之间;大学研究机构(还包括政府研究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向企业的流入。人员流动作为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在硅谷表观得异常显著。硅谷以其人员的超流动性而著称。20世纪70年代,硅谷的电子公司平均每年的雇员变动为35%,而在小公司则高达59%,很少有技术人员会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一位研究该地区计算机职业生涯的人类学者得出结论:硅谷的工作年限平均为两年。正如一位工程师所说:“(在这里)没有换过公司的人很急切地要解释一下原因;而换过好几次公司的人倒不需要为他的行为找什么理由。流动成了常态。”由于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不断地在硅谷的公司间流动,他们的道路重复交错;同事可能成为顾客或对手;今天的老板可能成为明天的下属。这些关系,超越了部门和职业的界限。更重要的是,这种“人才流”的后面,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技术流”、“信息流”、“经验流”、“知识流”,有力地促进了知识,尤其是专业性知识的溢出与扩散。正如萨克森宁所描述的那样:“硅谷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它便于两个往日同事邂逅相遇,它能使技术在不自觉中杂交衍生,它能使技能和技术频繁组合,它能使信息顺畅流通,它能使当地社区不断学习进步。”硅谷人员的超流动性是与其开放的社会文化、法律环境密切相关的,因而有其特殊性(SaxenianA,1994;BruceC·Fa-Uick等,2003)。一般认为,集群内部成员企业间稳定的一定比例的劳动力流动有利于知识溢出,因为劳动力在同一企业内部配置的刚性会阻碍技术信息扩散和再组合。但是,过度流动或流失到集群外将极可能给集群带来损失,随着劳动力的快速流动将破坏知识的时间持续性积累规律,同样会导致学习绩效的下降,进而削弱企业的R&D能力。(二)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衍生活动企业衍生是指一个组织(如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通过某种方式孕育催生出新企业的现象。集群内企业衍生活动包括:(1)由以前属于另一个企业的员工新成立的企业;(2)由于经营观点的分裂导致了从创业初期的企业里分离出来的新企业;(3)大学或公共研究机构的人员新创办的企业等。人们普遍认为,企业衍生加速了集群内部人才的流动和知识溢出。企业衍生出的新企业与母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它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强化了因人才流动而引发的知识溢出与扩散效应,如体现型研究专长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当地的扩散,这已被某些学者对国内的某些集群区的实证研究所佐证。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与当地企业间正式合作关系的建立和非正式沟通,并通过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沟通来促进人才的流动和知识的溢出。从大学和科研机构衍生出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最重要的衍生活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新区的形成与演变都与邻近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衍生活动息息相关。美国硅谷的巨大成功与斯坦福大学的强大的衍生能力密不可分。正如英国学者NicholasValery在《工业创新》(InnovationinIndustry)中所描述的那样,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成功之源。无论是早期由斯坦福学生创办的联邦电报公司、利顿工程实验室和惠普公司,还是1970年到1980年在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一座楼里先后诞生的三家著名公司:升阳微系统(SUN)、硅图(SGI)和思科(Cisco)网络,再到今天的雅虎,斯坦福一直牢牢占据着科技产业化的龙头。斯坦福大学没有办一家校办企业,但斯坦福的学生、教师创办的高科技公司超过1000家。实践证明,从大学与研究机构中衍生企业的这种方式,是连接科研成果与商品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促进知识、经验、技术在当地扩散并最终促进地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三)环境间的频繁接触和非正式交流相关研究表明,知识的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其流动性。默会的、企业专用的、系统嵌入的、复杂的、背景依赖的、非编码化的知识必须依赖于人际间的频繁接触和耳濡目染才能传播。阿罗和兰卡斯把这类知识的传播比作传染的蔓延。他们认为人际间接触的面越广,接触的频率越高,这类知识传播的速度就越快,传播的程度就越彻底。在产业集群区,同行业的生产厂家、供应商、重要的客户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交织在一起。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它们可能共有一个供应商,同一家顾主;它们的职员可能同上一家餐馆,同参加一个俱乐部;送孩子们去同样的学校就读,上下班乘同一辆汽车。人际间的频繁接触和交流,增加了彼此间经营的“透明度”,行业的秘密不再是秘密,“空气中弥漫着产业的气息”。显然,集群区这种人际间频繁接触和非正式交流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信息技术的外溢效应。不仅如此,集群区这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共享的非正式知识为解读在这里产生的正式的知识提供了一把无与伦比的钥匙(约翰·布朗,保罗·杜吉德,2001)。总之,集群区通过人员流动、企业衍生、非正式交流以及竞争示范等途径,来实现知识技术信息的快速溢出与扩散。三、群体中广泛知识的区域竞争力得到改进(一)要素溢出效应集群溢出效应研究经历了从基于宽泛的生产要素溢出优势论到基于知识溢出优势论的演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以及知识作为企业或集群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日趋凸现,知识溢出优势论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集群溢出研究领域的主流。马歇尔(Marshall)、伊瓦逊(Ivarosson)、波特(Porter)等学者是基于宽泛生产要素的集群溢出优势论的主要代表。早在1920年,马歇尔的产业区外部经济论就分析了劳动力要素、物质要素和技术要素的外溢所引致的区域低成本优势。后来以伊瓦尔逊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学者在解释相关企业地理群集形成的外部性时,也认为资源集聚产生的溢出效应降低了互补性活动的成本(Ivarsson,1999)。波特(Porter,1998)认为,相关企业与支撑性机构的地理集聚可使集群内单个企业及整个集群区域在与其他地区企业竞争时产生竞争优势,因为地理集聚使群内企业容易获取专用性投入、技能劳动力、信息、制度以及公共物品,并从互补性活动中获得好处,从而可以提高企业及集群区生产率,促进创新。随着对生产要素溢出效应研究的深入,有学者(Krugman,1991)提出这样的假设:某一产业中企业之间的信息流或者知识溢出,尤其是缄默性知识溢出,是否存在地理边界随后,有实证研究发现“如果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受距离知识源远近的影响,则地理集聚将表明这种结果”(Audretsch,Freldman,1996)。于是,具有地理边界的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成为了集群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以马姆保格(Malmberg)、马斯克尔(Maskell)、奥德丽斯基(Audretsch)、弗莱德曼(Feldman)、杰夫(Jaffe)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对集群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他们普遍认为,知识溢出是集群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演变的动力源泉,是集群所在区域创新效率与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二)基于知识溢出的创新活动1.知识溢出有利于群内企业降低创新成本与风险,提升创新效率从社会经济学的视角看,集群是由相关企业和支撑性机构在长期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在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相关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信任关系的维持以及地方社会文化背景的同一性,使群内企业通过非正式渠道分享知识变得容易。安吉尔(AngelD,1989)认为,企业的成长依赖于非正式渠道的信息沟通。在集群内部,这种非正式渠道的信息沟通除了面对面交流外,还可以表现为员工之间的关系网络、集群内部人员的流动、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可以通过眼睛和耳朵比较容易获取的设计要素,而这种信息交流渠道是集群外部企业所不能分享的。这种信息沟通渠道的建立,对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环境下集群成员之间的信息流动和知识溢出,对企业应对快速变迁的技术和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集群环境加速了企业间的知识溢出,使群内企业能低成本地获取溢出知识,从而降低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成本与创新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集群内企业因知识溢出而产生的创新优势效应,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结论已被相关经验性研究所佐证(Audretsch和Feldman,1996,2003)。经验性研究还表明,邻近大学向群内企业的知识溢出,促进了当地中小企业商业化创新的产生。大学向群内企业的知识溢出,对于弥补中小企业创新投入能力的先天不足、拓展获取创新资源的渠道、提高创新产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邻近大学在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产出中的作用,有学者(Floxax,2000)形象地称大学为集群区“增长的发动机”(enginesofgrowth)或“地区助推器”(regionalboosters)。2.知识溢出有利于集群整体提高知识积累水平,激发集群内部的创新活动,从而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1)知识溢出因提高了集群内企业的知识积累水平而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如上文所述,集群内相关行为主体间基于交互作用的非正式交流网络的形成,提升了集群内成员企业间知识的共享水平,使企业在不断扩散知识的同时,又能以低成本获取其他企业的知识,从而大大增加了集群整体的知识积累水平。集群知识积累水平的提高,使集群行为主体决策的知识限制得以突破,进而加快了知识的创造与发展。集群内这种基于知识溢出的知识积累机制的存在,使集群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生产性知识、制度性知识和管理性知识,并通过知识溢出机制转化为集群水平的共享知识,从而不断提高集群整体的知识积累水平。而基于知识的创新理论认为,知识积累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主体的知识积累水平直接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因此,知识溢出因提高了集群的知识积累水平而提升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2)知识溢出有利于激发和聚集集群内部的创新活动。经验性研究表明(Audretsch,Feldman,1996;Jaffe,1989;Feldman,1994),知识的空间溢出是创新活动的重要特征,创新活动倾向于集聚,主要原因是知识溢出的地理集聚而不是生产活动的地理集聚。在集群内部,知识溢出机制的存在以及非正式交流网络的形成,强化了相关行为主体间的知识整合与碰撞效应,激发和聚集了集群内部的创新活动,使集群在有限的空间内积聚高密度的创新活动。3.知识溢出有助于激活集群内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风险代理合同
- 社区服务股权投资合作协议书
- 安置地转让合同范本
- 文明待遇制度
- 研发项目评估与资源调配制度
- 易制毒化学品行业自律管理制度
- 航空维修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现代管理制度范围
- 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及实施流程
- 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扣分制度
- 急救医疗管理系统(紫云)
- 中西文化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郑州大学
- HG∕T 4693-2014 工业氟硅酸钾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人文英语4》一平台机考真题及答案(第四套)
- 2024至2030年中国四川省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DL∕T 1630-201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规范
- 2024年信用管理师(高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基于mRNA-LNP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指南
-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
- 小学语文一年级常见古诗词详解及知识点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