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间接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判定原则相关问题_第1页
专利间接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判定原则相关问题_第2页
专利间接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判定原则相关问题_第3页
专利间接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判定原则相关问题_第4页
专利间接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判定原则相关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利间接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判定原则相关问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概况一、现行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法院设置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一中院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具有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驰名商标案件管辖权的中级法院分别为87个、46个、46个和45个;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为164个,具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为6个。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特点1.案件数量的增长2015年全国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130200件,审结123059件。新收130200件案件中,11607件专利纠纷,24168件商标纠纷,66690件著作权纠纷,1480件技术合同纠纷,2181件不正当竞争纠纷(156件垄断纠纷),3093件其他知识产权纠纷。11607件专利纠纷66690件著作权纠纷案件(同比上升12.1%)。新收130200件案件中,审结的一审民事案件中,1327件涉外,387件涉港澳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概况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基本情况案件基本情况(20161231)受理案件15000件审结案件8111件一审案件多、行政案件多、涉外案件多、涉技术疑难案件多2015年共受理9191件,审结5432件。2012年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83850件,行政案件2928件,刑事案件12794件。2013年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88286件,行政案件2901件,刑事案件9212件。2014年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94501件,行政案件4887件,刑事案件10803件。2015年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101324件,行政案件10926件,刑事案件10809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概况2.案件类型新传统类型到新类型的拓展,网络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特许经营/反垄断网络著作权“网络产业发展迅速,新的网络功能和新的商业经营模式不断推出,为当事人对证据的收集及人民法院对案件事实的查明不断提出新的挑战。”3.案件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与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20160707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提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司法政策“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概况4.三合一模式2015年底,全国6个高院、95个中院和104个基层法院开展了知识产权三合一改革试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推进试点工作的规范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20140831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4.11.6)广州知识产权法院(12.16)上海知识产权法院(12.28)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概况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概况2016年7月7日,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推进会。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是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试点的协同成果,有利于统一司法标准,有利于合理调配审判力量,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有利于知识产权专门审判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司法保护的整体效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全国法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理“三合一”工作的意见》全面彻底推进“三合一”工作,地方各级法院要同时启动这项工作。要严格按照集中型立体审判模式,彻底建立“三级联动、三审合一、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审判模式。推进“三合一”工作要尊重司法规律和中国国情,从便于当事人诉讼、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基本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20141103知识产权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包括:(一)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民事和行政案件;(二)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三)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民事案件。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管辖:(一)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有关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授权确权裁定或者决定的;(二)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强制许可决定以及强制许可使用费或者报酬的裁决的;(三)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涉及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的其他行政行为的。第一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定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16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明知有关产品系专门用于实施专利的材料、设备、零部件、中间物等,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将该产品提供给他人实施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权利人主张该提供者的行为属于侵权责任法第九条规定的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明知有关产品、方法被授予专利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积极诱导他人实施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权利人主张该诱导者的行为属于侵权责任法第九条规定的教唆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一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

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共同侵权人之间主观上的意思联络)《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款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

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第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第九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第一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定司法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专利间接侵权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对专利权人的保护,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专利法修订草案也有类似的条文。实践中,间接侵权人与最终实施发明创造的侵权人之间没有意思联络,并不构成共同过错。但是,间接侵权人明知其提供的零部件等只能用于生产侵犯专利权的产品,而仍然提供给侵权人实施。鉴于间接侵权人明显的主观恶意,且其提供的零部件是直接侵权行为的专用品或者其积极诱导他人实施专利侵权行为,故将其纳入侵权责任法第九条规制的范围。这并不意味着在现行法律框架之外给予专利权人以额外的保护,而是侵权责任法适用的应有之义,符合加强专利权人保护的客观实际。第一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定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六十二条明知有关产品系专门用于实施专利的原材料、中间物、零部件、设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将该产品提供给他人实施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的,应当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明知有关产品、方法属于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诱导他人实施了侵犯该专利权的行为的,应当与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第一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定2000年第二次修订专利法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国务院提交的修改草案建议稿中,写入了禁止间接侵权的条款,后考虑到TRIPS协议没有规定专利间接侵权,我国不宜提供超过TRIPS协议标准的保护力度,因此在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利法》修改草案中删除了该建议条款。在2006年第三次修订专利法的上报稿中,同样没有写入禁止间接侵权的条款。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给出解释,认为在专利法中增加制止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规定,实质上是将对专利权的保护扩大到与专利技术相关,但其本身并未获得专利权的保护的产品。因此,专利间接侵权问题已经落入专利权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十分敏感的灰色区域,有关规则的制定和适用略有不当,就会损害公众自由使用现有技术的权利。况且,有关间接侵权的行为可以依据《民法通则》有关共同侵权的规定获得相应救济,故目前在专利法中规定专利间接侵权的时机尚不成熟。第一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定起草人:间接侵权是指为直接侵权人提供帮助、教唆行为。其上位法是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它与共同侵权有关系,但又有别于传统的共同侵权。间接侵权人与最终实施发明创造的侵权人之间没有意思联络,并不构成共同过错。但是,间接侵权人明知其提供的零部件等只能用于生产侵犯专利权的产品,而仍然提供给侵权人实施,鉴于间接侵权人明显的主观恶意,且其提供的零部件是直接侵权行为的专用品或者其积极诱导他人实施专利侵权行为,故将其纳入侵权责任法第九条规制的范围。第二十一条规定间接侵权的目的是通过间接侵权来解决直接侵权不能解决的问题,给权利人多一道保障。专利法司法解释(二)制定背景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曾发布《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在依法保护专利权人利益、激励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多以来,专利侵权案件稳步增长,所涉法律问题深度触及专利基本制度和基本理念,所涉技术事实愈加前沿和复杂,市场价值和利益更加巨大。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高级人民法院分别出台有关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集中审理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案件。为确保专利法的正确实施,统一和细化专利侵权裁判标准,及时回应科技创新对专利审判的新期待,有必要再次起草有关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司法解释。专利法司法解释(二)制定背景2011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即开始进行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专项调研。2014年初列入司法解释立项计划后,又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各高级人民法院的意见,听取了专家学者、律师、专利代理人、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还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梳理、归纳、吸收这些意见的基础上,条文草案历经十六次修改,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最终通过了该司法解释。《解释二》共31条,主要涉及权利要求解释、间接侵权、标准实施抗辩、合法来源抗辩、停止侵权行为、赔偿额计算、专利无效对侵权诉讼的影响等专利审判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一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30904(二)共同侵权行为105、两人以上共同实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或者两人以上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实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构成共同侵权。106、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与实施人为共同侵权人。107、将侵犯专利权的产品作为零部件,制造另一产品并出售的,如果被诉侵权人存在分工合作,构成共同侵权。108、提供、出售或者进口专门用于实施他人产品专利的材料、专用设备或者零部件的,或者提供、出售或者进口专门用于实施他人方法专利的材料、器件或者专用设备的,上述行为人与实施人构成共同侵权。109、为他人实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提供场所、仓储、运输等便利条件的,与实施人构成共同侵权。110、技术转让合同的受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受让技术并予以实施,侵犯他人专利权的,由受让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一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相关规定2001年9月29日京高法发〔2001〕229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已废止)第73—80条第73条

间接侵权,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并不构成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但却故意诱导、怂恿、教唆别人实施他人专利,发生直接的侵权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诱导或唆使别人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故意,客观上为别人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74条

间接侵权的对象仅限于专用品,而非共用品。这里的专用品是指仅可用于实施他人产品的关键部件,或者方法专利的中间产品,构成实施他人专利技术(产品或方法)的一部分,并无其它用途。第76条

间接侵权人在主观上应当有诱导、怂恿、教唆他人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故意。第78条

间接侵权一般应以直接侵权的发生为前提条件,没有直接侵权行为发生的情况下,不存在间接侵权。第二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发展历程一、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源起专利间接侵权制度起源于美国,是在美国普通法上的判例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871年由美国Connecticut(康涅狄格)州地区巡回法院审理的Wallacev.Holmes案的判决中,第一次明确认定未经专利权人同意制造或销售用于专利装置或者专利方法的非专利部件也可以被认定为侵犯专利权。

Wallacev.Holmes.29Fed.Cas.74.No.17,100(C.C.D.Conn.1871)该案专利权人拥有一项由灯头和灯罩两部分组成的关于煤油灯的改进专利,而被告仅仅制造和销售灯头,购买者只需要购买一个灯罩就可以组成专利产品,并且被告援引了直接侵权的判定规则进行抗辩。第二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发展历程二、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发展1894年EnvelopeCo.v.AlbanyPaperCo.案中专利间接侵权首次被作为一种法律原则明确提出。

Envelope

Co.

v.

Albany

Paper

Co.,

152

U.

S.

425

(1894)该案专利权人拥有一项厕纸供应机专利,被告生产了专门适用于该项专利设备的卷筒芯,法院根据尚处于讨论阶段的专利间接侵权原则判定被告行为构成间接侵权。美国在1952

年专利法修订时,在第271

条明确规定了间接侵权问题,此后又在1984

年和1988

年对该条进行了修订。继美国之后,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冰岛、挪威、丹麦、秘鲁、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在本国《专利法》中增加了间接侵权条款。第二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发展历程美国专利法第271(b)条规定:“任何积极引诱或教唆他人侵犯专利权的人负有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该法第271(c)条规定:“任何人出售专利产品或者用于使用专利方法的设备的一个主要组成零件,明知道这个组成零件是为了侵犯专利权而特别制造的,不具备除了侵犯专利权以外的其他用途,他就负有共同侵权的法律责任。”英国专利法第60条(2)规定,在专利权的有效期间内,任何第三人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在联合王国向不属于被许可人或者无权实施专利发明的人,提供或表示愿意提供任何有关发明的关键组成部分,而使发明得到实施的,如果该人明知或者应知所提供的关键组成部分适于并且旨在用于发明在联合王国实施,则同样属于侵犯了该发明的专利权。第二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发展历程德国专利法第10条规定:(1)专利权的效力还在于,禁止任何第三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在本法有效的地域范围内,向无权使用专利发明的人提供涉及专利发明基本要素的手段,致使后者在本法有效地域范围内销售或供应本发明。如果该第三人知道或者显然应当知道所述的手段适于并且专门用于实施发明专利的话。日本特许法第101条次に掲げる行為は、当該特許権又は専用実施権を侵害するものとみなす。Article101

Thefollowingactsshallbedeemedtoconstituteinfringementofapatentrightoranexclusivelicense:第二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发展历程(i)

whereapatenthasbeengrantedforaninventionofaproduct,actsofproducing,assigning,etc.,importingorofferingforassignment,etc.anyproducttobeusedexclusivelyfortheproducingofthesaidproductasabusiness;(ii)

whereapatenthasbeengrantedforaninventionofaproduct,actsofproducing,assigning,etc.,importingorofferingforassignment,etc.anyproduct(excludingthosewidelydistributedwithinJapan)tobeusedfortheproducingofthesaidproductandindispensablefortheresolutionoftheproblembythesaidinventionasabusiness,knowingthatthesaidinventionisapatentedinventionandthesaidproductisusedfortheworkingoftheinvention;(iii)

whereapatenthasbeengrantedforaninventionofaproduct,actsofpossessingthesaidproductforthepurposeofassigning,etc.orexportingitasabusiness;(iv)

whereapatenthasbeengrantedforaninventionofaprocess,actsofproducing,assigning,etc.,importingorofferingforassignment,etc.anyproducttobeusedexclusivelyfortheuseofthesaidprocessasabusiness;and(v)

whereapatenthasbeengrantedforaninventionofaprocess,actsofproducing,assigning,etc.,importingorofferingforassignment,etc.anyproduct(excludingthosewidelydistributedwithinJapan)tobeusedfortheuseofthesaidprocessandindispensablefortheresolutionoftheproblembythesaidinvention,knowingthatthesaidinventionisapatentedinventionandthesaidproductisusedfortheworkingoftheinventionasabusiness;(vi)

whereapatenthasbeengrantedforaninventionofaprocessofproducingaproduct,actsofpossessingtheproductproducedbythesaidprocessforthepurposeofassigning,etc.orexportingitasabusiness.第二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发展历程二、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发展1894年EnvelopeCo.v.AlbanyPaperCo.案中专利间接侵权首次被作为一种法律原则明确提出。

Envelope

Co.

v.

Albany

Paper

Co.,

152

U.

S.

425

(1894)该案专利权人拥有一项厕纸供应机专利,被告生产了专门适用于该项专利设备的卷筒芯,法院根据尚处于讨论阶段的专利间接侵权原则判定被告行为构成间接侵权。美国在1952

年专利法修订时,在第271

条明确规定了间接侵权问题,此后又在1984

年和1988

年对该条进行了修订。继美国之后,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冰岛、挪威、丹麦、秘鲁、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在本国《专利法》中增加了间接侵权条款。第二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发展历程三、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在我国的争论保护促进技术创新v.过度保护并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间接侵权与直接侵权间接侵权与帮助、教唆侵权专用部件明知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吕学忠等诉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等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案同步牵引机+缝纫机上海一中院诺瓦提斯公司诉重庆新原兴药业有限公司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重庆一中院晋江市安海柳峰汽车配件工贸有限公司诉肖宗礼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案福建高院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张委三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7)二中民初字第2534号判决书、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7)高民终字第1259号“分体式冷热水机组”的发明专利权人张委三于2007年1月22日向北京市二中院提起诉讼,诉称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其许可,生产、销售热水机组侵权产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经本院审查对比,原告购买的约克公司制造、销售,八方一鸿公司销售的涉案产品除缺少一个制冷连接管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原告专利的上述必要技术特征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约克公司随产品发送的《安装、操作和维护手册》中已经明确给出了该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安装制冷连接管的技术教导,所以可以得出安装制冷连接管是被告产品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件的结论,故本院认定涉案产品的技术方案完全落入了原告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涉案被控侵权产品的包装箱中缺乏制冷连接管这一部件,但是,构成被控侵权产品的两个箱体上均预留了用以安装制冷连接管的接口,而约克公司随产品发送的《安装、操作和维护手册》亦给出了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安装制冷连接管的明确教导,而且,缺少制冷连接管的被控侵权产品无法实际运行,因此,被控侵权产品本身实际上并不缺少制冷连接管这一必要技术特征。约克公司关于被控侵权产品缺少制冷连接管的必要技术特征,其技术方案并未落入了张委三的专利的保护范围故不构成直接侵权的上诉主张不能成立。在此前提下,本院对约克公司关于因张委三没有证明直接侵权的发生因而约克公司亦不构成帮助侵权的上诉主张亦不能支持。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施耐德电气公司诉正泰集团公司、北京华云正泰技术服务经营部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2000)一中知初字第26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高民终字第72号案情:施耐德公司系“辅助跳闸单元与多极断路器单元相结合的组合式断路器”发明专利的权利人,该专利的保护范围是:一个带有辅助跳闸单元的组合式断路器,该跳闸单元,特别是一个接地故障或并联跳闸装置,可以与一个多极断路器单元邻近和联接,该断路器单元具有多个并列级。被控侵权产品为正泰公司生产的NB1L-40电器产品,该产品是将一个跳闸单元与一个单极断路器相联接,适用于工业、商业、高层和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一审法院认为,被控侵权产品系辅助跳闸装置与单极断路器相联接,并非与多极断路器相联接,因此并未落入本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虽然正泰集团公司实施的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并不构成对涉案专利权的侵犯,但其说明书内容表明,被控侵权产品存在辅助跳闸装置与多极断路器连接的方式和型号,并有关于多极断路器型号及安装、使用说明的介绍内容。故被告正泰集团公司的行为系诱导购买其产品的用户实施涉案专利,发生直接的侵权行为。正泰集团公司在主观上有诱导、教唆他人侵犯涉案专利权的故意,客观上为他人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被告正泰集团公司的行为构成间接侵权,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侵权民事责任。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间接侵犯专利权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并不构成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但却故意诱导、怂恿、教唆别人实施他人专利,发生直接侵权行为。间接侵权一般应以直接侵权的发生为前提。构成间接侵权的被控侵权产品应限于仅可用于实施他人专利的关键部件、且该部件无其他实质用途。正泰公司的被控侵权产品作为一种漏电断路器,有其专门的适用范围。虽然在该被控侵权产品说明书中存在辅助跳闸单元与多极断路器联接的图示、型号和介绍,但仅此尚不足以证明被控侵权产品系专门为侵犯本专利权而制造的专用品,也不能证明正泰公司主观上有诱导他人实施直接侵权行为的故意,用户购买被控侵权产品和多个单极断路器后并不能将其组装成具有本专利必要技术特征的产品,施耐德公司也不主张产品说明书和图示构成间接侵权。二审法院最终判决撤销原判并驳回施耐德电气公司的诉讼请求。

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逐段发光电缆线案原告殷永江诉被告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科润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

上海高院(2014)沪高民三(知)终字第45号殷永江系名称为“依次逐段发光的场致光缆线”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人,两被控侵权人科润公司和科炎公司在未得到专利权人授权许可的情况下,生产销售涉嫌侵犯专利权的产品。原告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方案必须通过特殊的驱动器驱动才能实现依次逐段发光的效果。而两被告生产、销售的仅是发光缆线,并不包含驱动器,故不构成对原告专利权的直接侵权。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但是,被控侵权的发光缆线在使用驱动器进行驱动时,通过不同的驱动方式,既可以实现原告专利要求保护的依次逐段发光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常亮、闪动发光等其他发光效果,也就是说被控侵权发光缆线可以用来实施专利。在此情况下,要认定两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还需要判断两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专利间接侵权。本案中,由于产品1、产品2的技术特征a1、技术特征a2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A不相同也不等同,因此产品1、产品2并未落入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由于产品1、产品2并未落入涉案专利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故两被上诉人生产、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并不直接侵犯上诉人的涉案专利权。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本院认为,首先,本案中,根据一审、二审庭审中的演示以及紫图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书》可知,产品1、产品2在使用驱动器进行驱动时,通过不同的驱动方式,既可以实现涉案专利要求保护的依次逐段发光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常亮、闪动发光等其他发光效果。由此可见,产品1、产品2在通过不同的驱动方式驱动时,既可能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也可能不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因此,产品1、产品2并非专门用于实施涉案专利的部件。其次,本案中并无证据可以证明两被上诉人明知产品1、产品2可以用于实施涉案专利,仍然故意诱导、怂恿、教唆他人实施涉案专利,也没有证据证明两被上诉人在主观上有诱导或唆使他人实施涉案专利的故意,亦无证据能够证明两被上诉人明知他人准备实施涉案专利,仍然为其提供帮助。因此,两被上诉人制造、销售产品1、产品2的行为亦不构成教唆、帮助侵权。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原告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诉被告中山市东升镇东骏塑料制品厂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

(2008)中中法民三初字第32号《民事判决书》、(2007)珠中法民三初字第10号《民事判决书》2007年6月,原告以珠海市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侵犯“婴儿车置物盘之连接装置”专利权为由,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庭审中,阳光公司提供证据证明其生产、销售涉案童车的配件由本案被告东骏厂提供。庭审中,被告要求追加东骏厂为本案被告,法院没有采纳被告请求,并作出(2007)珠中法民三初字第10号《民事判决书》,判决:阳光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

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2008年原告以东骏厂构成专利间接侵权为由向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提起专利侵权之诉。请求法院判决东骏厂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涉案专利产品的专用配件

“旋转可乐架”、“选装按钮”、“可乐架连接座”等童车配件并赔偿经济损失。法院认为:本案被告作为珠海阳公司生产、销售的侵权童车配件的提供者,其在主观上存在过错。被告作为一个童车配件生产商理应查阅有关童车的专利保护情况;原告注册资本雄厚,生产规模大,且被告与之经营地点同处一镇区,所以有理由确定被告知道其所生产、销售的童车配件为原告上述专利产品的必备配件。客观上,被告参与帮助了珠海阳公司的直接侵权行为,判决被告构成侵权,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廖洪云与深圳市展昊德塑胶电子有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

广东省深圳中院(2014)深中法知民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

广东省高院(2014)粤高法民三终字第773号民事判决廖洪云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产品为移动电源,而廖洪云公证取证的被诉侵权产品为移动电源外壳,双方均确认该移动电源外壳不是移动电源产品,购买者要获得移动电源产品还需购买零部件并加以组装,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展昊德公司制造、销售移动电源外壳的行为是否侵害了廖洪云的外观设计专利权。经比对,被诉侵权产品移动电源外壳的外观设计与廖洪云专利设计相同,且被诉侵权产品移动电源外壳在配合其他零部件完成组装后所形成的产品为移动电源,与廖洪云的专利产品种类相同,被诉侵权产品移动电源外壳在配合其他零部件完成组装后,该移动电源产品落入廖洪云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展昊德公司将移动电源外壳销售给生产移动电源产品的厂商,客观上引诱了生产移动电源产品的厂商将移动电源外壳以及采购的其他零配件加以组装,生产移动电源产品,从而导致生产移动电源产品的厂商对廖洪云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直接侵权;展昊德公司主观上明确知道其制造、销售的移动电源外壳是移动电源产品的专用零部件,购买者购买该零部件后将用于组装移动电源产品,却疏于对是否侵害他人外观设计专利权履行注意义务,主观上存在过错,构成引诱侵权。展昊德公司提出的合法来源抗辩证据均与本案无关联性。展昊德公司的合法来源抗辩证据不足,应对其引诱侵权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一审法院判决展昊德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根据案情酌定赔偿2.5万元。第三部分专利间接侵权的典型案例二审法院:教唆、帮助等间接侵权行为以行为人主观明知为构成要件,且须存在直接侵权人为条件。廖洪云没有提交证据证明展昊德公司将移动电源外壳作为专用部件提供给了哪一具体的经营主体,并且后者使用该外壳制造了移动电源产品。本案不存在展昊德公司之外的直接侵权人。展昊德公司制造、销售了被诉侵权产品移动电源外壳。该移动电源外壳是构成本案专利产品移动电源的零部件,两者产品种类相近,存在外观设计相同相近似比较的基础。从本案专利“移动电源”外观设计专利图片可知,本案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视觉效果完全由其外壳体现。本案被诉产品移动电源外壳是完整的,即使装上内部元器件以后其外形也不会发生改变,足可将其与本案专利进行比对,以确定被诉设计是否侵害本案专利权。经比对,被诉侵权移动电源外壳与本案专利的外观设计并无差异,已经构成直接侵权。二审据此维持了一审判决结果。张晓津

2017年1月8日北京网络环境下专利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一、著作权纠纷:梦芭莎v.麦考林服装图片湖南金峰音像出版社v.淘宝网音像制品中国友谊出版公司v.杨某、淘宝网图书知钱(北京)理财顾问公司v.王超、淘宝网《知钱俱乐部股票培训课程》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上海世纪出版集团v.上海易趣贸易有限公司、亿贝易趣网络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原价港币85000元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被易趣网卖家李某以人民币60元价格公开拍卖。上海二中院认为,两被告作为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既未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权行为,也没有通过网络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两被告对于卖家李某的侵权行为主观上不存在过错。为制止侵权行为,易趣网站制定有《知识产权权利人认证方案》,提醒卖家对网上拍卖的物品的合法性负责,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发现权利受到侵犯后也可通过认证方案的规则向易趣网举报,因此两被告已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不构成侵权。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二、商标权纠纷1、域外相关案例(1)美国TiffanyInc.v.eBayInc.576F.Supp.2d463(S.D.N.Y.2008)600F.3d93(2dcir.2010)

法院认为,应由权利人承担维护品牌的责任,eBay不承担责任。

Thejewelerfailedtosatisfyitsburdenonallofitsclaims.Thelawwasclear:itwasthetrademarkowner'sburdentopoliceitsmark,andcompanieslikethemarketplacecouldnotbeheldliablefortrademarkinfringementbasedsolelyontheirgeneralizedknowledgethattrademarkinfringementmightbeoccurringontheirwebsites.

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

Themarketplace'suseofthejeweler'smarksdidnotsuggestsponsorshiporendorsementbythejeweler.Accordingly,themarketplace'suseofthemarksonitshomepagewasaprotectednominativefairuse.Thejewelerallegedthathundredsofthousandsofcounterfeitsilverjewelryitemswereofferedforsaleonthemarketplace'swebsite.Theheartofthedisputewaswhoshouldbeartheburdenofpolicingthejeweler'svaluabletrademarksinInternetcommerce.TherapiddevelopmentoftheInternetandwebsiteslikethemarketplace'screatednewwaysforsellersandbuyerstoconnecttoeachotherandtoexpandtheirbusinessesbeyondgeographicallimits.Thecourtwasnotunsympathetictothejewelerwhoinvestedenormousresourcesindevelopingitsbrand,onlytoseethemillicitlyandefficientlyexploitedbyothersontheInternet.Nevertheless,thelawwasclear:itwasthetrademarkowner'sburdentopoliceitsmark,andcompanieslikethemarketplacecouldnotbeheldliablefortrademarkinfringementbasedsolelyontheirgeneralizedknowledgethattrademarkinfringementmightbeoccurringontheirwebsites.

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2)法国LVMHv.eBay

法院责令eBay向路易威登赔偿170万欧元,向包括路易威登在内的奢侈品牌公司共支付4000万欧元,以补偿通过eBay出售的假货给这些公司带来的损失。(3)英国L’OrealS.A.&Otsv.eBayInternationalAG&Ots(2009)地方法院认定:eBayEurope为鼓励他人侵权,未主动采取相关措施以防止或减少侵害商标权的行为,故法院否认被告网站系以中立且公平的方式运营,因此构成共同侵权。

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上诉法院:尽管eBay没有采取更多防范措施以防止假货的出现,但是eBay并没有主动鼓励假货的销售,eBay不对该假冒产品的网上拍卖负有责任。根据eBay公司的记录,2008年在eBay上共完成交易27亿美元,其中有0.15%是假冒产品销售。eBay网络信誉安全部门主管表示,该数据说明,绝大多数消费者在网上以优惠价格购买的,是正版产品和真货。2011年欧洲最高法院认为,eBay应对用户在其网站上的商标侵权行为负责。根据欧盟的相关法律,成员国必须确保本国法院能够判决市场运营商采取措施,帮助制止用户在eBay等市场中的侵权行为,并防范类似侵权行为的再度出现。2014年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就多起诉讼案件达成和解。双方认为合作才是打假的持续有效方式。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4)美国LouisVuittonMalletier,S.A.v.AkanocSolutions,Inc.andManagedSolutionsGroup,Inc.(2009)

2006至2007年间,LV公司向被告发出18次侵权通知(NoticesofInfringement),指出被告所管理的许多网站都存在侵犯其商标及版权的行为,要求被告将侵权内容从服务器上移除,或令其客户自行删除。然而,LV公司并未收到任何来自被告的回应。尽管声称采取了常规措施,控制其用户网站的侵权行为,被告却无法证明针对LV所发通知究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而且在被告的服务器和IP地址的支持下,侵权网站仍在继续运作。

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原告指控AkanocSolutionsInc,ManagedBrandsSolutionsGroupInc,和其持有人StevenChen在知情的情况下允许网站销售假冒的LVMH集团旗下品牌商品,侵犯了集团的利益,要求各被告支付LVMH集团1080万美金的赔偿金。原告根据DMCA侵权认定原则起诉,主张被告明知商户在其网站上销售假冒路易威登品牌的商品,但未采取任何措施阻止。被告辩称其并未引诱或者实质性帮助商户的商标侵权行为,而是在原告发出通知告知其涉嫌侵权的网站后,采取了向商户发出“下架”通知,断开涉嫌侵权网站使用的IP地址,甚至切断服务器等合理措施终止服务器的侵权使用行为。被告除了权利人通知后采取上述措施外,对商户的侵权使用行为不能实施监管或者控制。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地方法院认定被告因对直接侵权行为消极地不履行“直接管控”义务,从而判定构成帮助(contributoryliability)侵权。判决LVMH集团胜诉,获得1080万美金的赔偿金。2011年9月9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判决LVMH胜诉,案中控告的网站运营商和第三方应该对假冒商品负责。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2、国内相关案例(1)鲁道夫.达斯勒体育用品波马股份公司v.淘宝网、陈仰蓉PUMA产品(2)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v.淘宝网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保健品护肤品(3)“ONLY”等商标的持有人v.易趣网案原告2001年11月21日公司(AKTIESELSKABETAF21.NOVEMBER2001)

2006年8月21日判决2005年沪一中民五(知)初第371号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丹麦AK-TIESELSKABETAF21.NOVEM-BER2001公司为“ONLY”、“VEROMODA”、“JACK&JONES”注册商标专用权人。21日公司在中国境内仅授权其独资子公司绫致时装(天津)有限公司享有上述商标的使用权。但其在亿贝易趣网上发现了大量未经授权的“ONLY”、“VEROMODA”女子服装服饰和“JACK&JONES”男子服装的商品交易信息,并且有实际交易行为。21日公司认为,亿贝易趣网准许他人在其平台上销售侵权商品,侵犯了其商标专用权,因此将亿贝易趣网和上海易趣贸易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法院意见:根据亿贝易趣网上所公布的《用户协议》的内容记载,用户的资料中包括用户对其在亿贝易趣网上登录出售或展示的物品的描述,以及在网页上公布的内容,用户应负全责,亿贝易趣网只是作为网上分发及公布用户资料的渠道。因此,无法推定出被告方已明知用户有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但却不制止并仍然分发或者传递全部的商品交易信息,故在被告方不明知他人存在侵权行为的情况下,不应对用户所发布的商品交易信息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由于网上用户及每日登录的商品数量非常多,故对于作为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的被告方而言,如果要求其对登录易趣网上的每件商品是否涉嫌侵权均进行事前审查或者监督并不现实,且即使被告方尽到了事前审查义务或者监督义务,其也不能完全保证网下交易商品的安全性与合法性,故被告方没有控制在交易平台以外实现交易商品的义务与能力。本案中,原告并未证明其通过与易趣网用户交易所购得的商品以及易趣网上发布的商品交易信息中所出售的商品均为假冒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故要认定被告方明知通过其网上出售的商品是假冒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而不去制止即为他人实施销售的侵权行为提供便利尚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对于原告提出被告方销售了被控侵权商品以及为销售被控侵权商品提供了便利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的诉讼主张不予支持。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4)广州市芳奈服饰有限公司v.淘宝网及武汉卖家刘某美体内衣武汉中院虽然驳回了原告对淘宝公司的诉讼请求,但在宣判时,向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提出四条司法意见和建议:要求其加强网络商标侵权的技术监管能力,建立知识产权联动保护机制;加强网络商家身份审查,延长商家身份信息、交易信息的保留时间;修改投诉处理规则,方便权利人投诉;建立违法商家“黑名单”公示及消费警示制度。

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5)欧米茄、浪琴、雷达等三大知名国际钟表商诉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案淘宝网上销售的假表价格与原告正品表价格相差悬殊,淘宝网公司应当知道淘宝网上销售的特定价格的表均为侵权产品;淘宝商城上销售的欧米茄手表最低价在1万元以上,淘宝网公司应当知道正品手表的正常销售价格;原告向淘宝网公司发出过书面警告函,告知淘宝网公司其网站上标价在7500元以下的全新一口价“欧米茄”表不可能为正品。淘宝网公司在接到原告发出的通知后,未采取合理措施,致使淘宝网上仍然有大量商户销售假表,而且淘宝网公司还在千龙网等网站发布含有侵权商品信息的广告,构成帮助侵权。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淘宝直通车业务淘宝网向网络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涉案被诉侵权店主在淘宝网上自行编辑、上传、发布商品信息;淘宝软件向淘宝网提供淘宝直通车业务;被诉侵权店主使用淘宝直通车将已经发布在淘宝网上的商品信息显示在千龙网上;淘宝软件与千龙网签订合作协议,使得涉案的商品信息得以发布在千龙网页面上。请求判令淘宝网公司停止侵权,停止制作和发布侵权广告,封停在淘宝网上销售侵权手表产品的用户账户,判令淘宝网公司设置过滤机制,禁止一口价7500元以下的全新欧米茄手表在淘宝网上销售;判令淘宝网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0万元;判令千龙网公司停止在其“千龙网”上发布侵权广告。

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从两起案件看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责任1、依念公司诉林乐、淘宝网案2010年3月26日受理原告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与被告林乐、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一案

上海市杨浦区法院(2010)杨民三(知)初字第59号原告经授权在中国大陆独占使用包括第1326011号在内的TEENIEWEENIE品牌系列商标。被告林乐以“阿姨巴巴06”注册帐号在淘宝网()上销售并非原告生产及销售的带有与第1326011号商标文字部分相同标识的毛衣一件,价格为88元,网页显示该商品库存数量有40件。同时,被告林乐在淘宝网上发布了带有“TeenieWeenie”标识的服装商品信息。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淘宝网()经营业务包括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业务覆盖范围不包含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文化、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等内容的信息服务;含消费购物类电子公告信息服务。原告认为两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注册商标专用权。淘宝网存在大量侵犯涉案注册商标的信息,原告就此多次向被告淘宝公司投诉,但被告淘宝公司一直消极对待。被告淘宝公司允许被告林乐销售印有涉案商标的服装,其行为属于为被告林乐的侵权行为提供便利。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淘宝公司辩称:淘宝公司系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的服务提供商,对用户发布的信息并不进行事前审查。事后,被告淘宝公司在接到原告的投诉后,根据原告的要求,暂时保留涉嫌侵权信息,并提供了被告林乐的身份信息。本案诉讼后,被告淘宝公司删除了涉嫌侵权信息。被告淘宝公司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被告淘宝公司非淘宝卖家,也未为淘宝卖家涉嫌侵权的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不构成对涉案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也不应承担因淘宝卖家经营或商品发布、销售而引发的侵权责任。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法院认为:被告淘宝公司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只有当其知道网络用户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而不加以制止时,才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被告淘宝公司是网络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实施直接侵权行为的是淘宝卖家。被告淘宝公司要求卖家填写真实姓名及证件号码、交易联系地址及电话,并提供证件,获得实名认证后的会员才可在淘宝网上发布交易信息。《淘宝服务协议》、《商品发布管理规则》中明确要求淘宝卖家不得买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的物品,同时,也不得发布相应的信息。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被告淘宝公司收到原告的来函后,根据原告的要求,暂时保留了涉嫌侵权的信息,并提供了被告林乐的身份信息。待到本案诉讼后,被告淘宝公司随即删除了相应的信息。对此,原告亦予认可。基于以上事实,被告淘宝公司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本案中已尽合理义务,原告关于被告淘宝公司为被告林乐的侵权行为提供便利、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的主张,缺乏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判决驳回对于淘宝公司的相应诉讼请求。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2、衣念公司诉杜某某、淘宝网案2010年7月19日受理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诉杜某某、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上海浦东新区法院(2010)浦民三(知)初字第426号2009年9月29日至11月11日,衣念公司发现杜某某通过淘宝网销售侵权商品后,先后7次向淘宝公司发送侵权通知函,淘宝公司审核后7次删除了杜某某发布的商品信息。淘宝公司认为已经采取了必要措施。

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法院认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信息后,如果网络用户仍然利用网络服务继续实施侵权行为,则应进一步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制止继续侵权。必要措施,应当结合网络服务的类型、技术可行性、成本、侵权情节等因素确定。对于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必要措施包括对网络用户进行公开警告、降低信用评级、限制发布商品信息、关闭网络用户帐户等。淘宝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完全有能力对网络用户的违规行为进行管理。淘宝公司接到原告的投诉后,进行了审核并删除了杜某某发布的商品信息,但根据淘宝用户规则,其经核实后还应采取限制发布信息、扣分等处罚措施。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在7次有效投诉情况下,淘宝公司对于杜某某的侵权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仍不受限制地发布侵权商品信息。淘宝公司未严格执行其管理规定,依然为杜某某提供网络服务,是故意为杜某某的侵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构成帮助侵权,具有主观过错,应与杜某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一审判决: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0元,合理费用7000元。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上海一中院二审经审理认为,衣念公司从2006年起就淘宝网上的商标侵权行为以相同理由向淘宝公司多次投诉,至2009年11月,淘宝网上仍存在大量被投诉侵权的商品信息,淘宝公司对相关商品信息仅通过删除链接的方式予以处理,未能有效防止侵权,其在主观上具有过错,在客观上放任了侵权行为的重复发生,应当与杜某某承担共同责任。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三、专利权纠纷

2015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之三电子商务平台承担专利侵权连带责任案威海嘉易烤生活家电有限公司与永康市金仕德工贸有限公司、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上诉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浙知终字第186号民事判决书]【案情摘要】威海嘉易烤生活家电有限公司(简称嘉易烤公司)是名称为“红外线加热烹调装置”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人,该专利于2014年11月5日获得授权。嘉易烤公司认为永康市金仕德工贸有限公司(简称金仕德公司)在天猫网上销售的烧烤炉侵犯其上述专利权,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天猫公司)在其发送侵权投诉的情况下未采取有效措施,应共同承担侵权责任。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金仕德公司的产品侵犯嘉易烤公司专利权,嘉易烤公司提交的投诉材料符合天猫公司的格式要求,天猫公司仅对该材料作出审核不通过的处理,其并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也未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应对损害扩大的部分与金仕德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故判决金仕德公司立即停止销售侵权产品,赔偿嘉易烤公司经济损失15万元,天猫公司对其中5万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天猫公司不服提起上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嘉易烤公司的投诉符合侵权责任法规定的“通知”的基本要件,属于有效通知。天猫公司接到投诉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一审判令其就损失的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并无不当,故维持一审判决。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典型意义】本案涉及到网络平台销售侵害专利权产品时如何界定其责任的问题。由于专利侵权并非显而易见,二审判决认为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必要措施”并不限于删除、屏蔽、断开链接,而应根据所侵害权利的性质、侵权的具体情形和技术手段等综合确定,但是,将投诉材料转达被投诉人应当是必要措施之一,并在此基础上认定本案中天猫公司未采取必要措施。本案借鉴了著作权领域的“通知-反通知”机制,在保护权利人利益的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其滥用投诉机制,既考虑到权利人和被投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也有利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健康有序发展。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四、其他纠纷

Almeidav.A,Inc.,456F.3d1316(11thCir.2006)

(judgingrightofpublicityclaimagainstAforpostingapictureofabookwithplaintiff'simageonthecoverinfurtheranceofthebook'ssale,courtheldthatAmazon'suseoftheplaintiff'simageswasincidentalandcustomaryforthebusinessofInternetbooksales).Plaintiff,anindividualwhosemothergrantedpermissionforuseofplaintiff'sphotographwhenshewasachild,soughtreviewofasummaryjudgmentfromtheUnitedStatesdistrictcourtgrantedinfavorofdefendant,anInternetbookseller,inplaintiff'sactionassertingclaimsunderFlorida'srightofpublicityandciviltheftstatutes,Fla.Stat.§§540.08,772.11.PlaintiffalsochallengedtheattorneyfeeawardunderFla.Stat.§772.11.第一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引发的纠纷OVERVIEW:Plaintiffclaimedthatdefendantimproperlydisplayedherphotograph,whichwasonthecoverofabook'ssecondedition,whenitdisplayedthebookcoveronitswebsiteinfurtheranceofitsInternetbooksales.Plaintiffclaimedthatconsentwasgivenonlyforthebook'sfirstedition.Althoughthecourtagreedwithplaintiffthatthedistrictcourtshouldhaveaddressed47U.S.C.S.§230(e)(2)oftheCommunicationsDecencyActof1996(CDA),47U.S.C.S.§230,beforeinvokingtheCDA'sgrantofimmunity,thecourtfounditunnecessarytoaddressCDA'sapplicationunderthefactsofplaintiff'scasebecausedefendantcouldnotbeheldliableunderFla.Stat.§540.08fordisplayingabook'scoverimageinfurtheranceofthebook'ssale.Thecourtheldthatdefendant,whichfunctionedastheInternetequivalenttoatraditionalbookstore,didnotuseplaintiff'simageforthecommercialpurposeof"directlypromoting"aproductorserviceinviolationof§540.08.AstotheclaimunderFla.Stat.§772.11,thedistrictcourtproperlyfoundthatplaintifffailedtopresentanyevidencethatdefendantmisappropriatedherpropertywithfeloniousintent.第二部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依据1、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部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依据2、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6月正式出台,并于7月1日开始实行,2014年3月15日废止。第二十四条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手段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等权利,对权利人有证据证明网络交易平台内的经营者实施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等权利的行为或者实施损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采取必要措施。第二部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

商标侵权责任的依据3、国家工商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2014年1月26日颁布,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网络商品交易,是指通过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本办法所称有关服务,是指为网络商品交易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宣传推广、信用评价、支付结算、物流、快递、网络接入、服务器托管、虚拟空间租用、网站网页设计制作等营利性服务。

第二节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的特别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前款所称第三方交易平台,是指在网络商品交易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