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互动_第1页
行政管理-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互动_第2页
行政管理-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互动_第3页
行政管理-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互动_第4页
行政管理-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互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互动摘要:村民自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国家治理农村的格局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自治在选举、管理、决策、监督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充分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民主意识,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村民自治制度困境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结合华西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华西村当前村民自治的现状,指出华西村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对策。关键词: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乡镇行政管理Abstract:Villagerautonomyisaformofdemocracy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t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n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democracyandruralgovernance.Sincethevillagerscommittees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ssuedandimplementedsince,ourcountryruralsituationisgreatlyimproved,andfromtheelection,management,decision-makingandsupervisionforcontentofvillagerautonomyhasaqualitativeleap,fullymobilizetheenthusiasmoffarmers,improvethefarmers'democracyconsciousness,guaranteeingthedemocraticrightsoffarmers,thevillagerautonomysystemhasbecomeanimportantresearchdirectionofthecurrentruralreformdevelopment.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ofhuaxivillage,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villagers'autonomyinhuaxivillage,pointsouttheexistingproblemsofvillagers'autonomyinhuaxivillage,andfinallyputsforwardcountermeasurestoimprovethesystemofvillagers'autonomybasedonthecombinationoftheoryandpractice.Keywords:Villagerautonomy;Ruralgovernance;Townshipadministration

目录引言 4一、村民自治相关概述 4(一)村民自治的概念 41.自治的概念 42.村民自治的概念 4(二)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 5(三)村民自治的意义 51、村民自治使村民能充分地行使对村委会的监督权 52、促进基层权力运作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选举 63、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在基层的推行与实践 64、村民自治使村民的政治素质得到提升 6二、乡镇管理背景下村民自治互动的现状分析 6(一)民主选举 7(二)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 7(三)民主监督 8三、乡镇管理背景下村民自治互动存在的问题 8(一)民主选举形式化 81.选举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大 82.村民不参与或者消极参与选举 9(二)民主决策表面化 91.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很少召开甚至不召开 92.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化 9(三)民主管理不规范 101.村务管理工作未能完全落实 102.村委会代替村民对村中重大事务作出决定 10(四)民主监督缺失 101.政务公开的形式化 102.罢免难和随便罢免的问题 11四、乡镇管理背景下村民自治互动的完善措施 11(一)完善村民选举制度 111.要完善选民登记及救济制度 112.增强民主意识,降低民主参与成本 12(二)完善村民的民主决策 12(三)落实村民的民主管理 13(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141.完善法律法规 142.提高村民法律素养和民主意识 143.建立跨村监督等形式的外部监督机制 15结语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9引言农村稳定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村的稳定发展主要取决于村民自治科学化运转程度,即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核心,为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而现今农村人口流动在某些方面极大的影响和阻碍了村民自治的工作开展,影响了农村的发展进程。本文试图分析当前所面临村民自治的困境,旨在通过阐述村民自治的内涵和意义,分析所面临的困境,探索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村民自治。最终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反思不足,为我国村民自治发展与建设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和合理性指导,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国家发展。一、村民自治相关概述(一)村民自治的概念1.自治的概念从字面意思上看,自治就是自我管理,与官治应该是对立的。对于“自治”的解释,《辞海》与《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基本相类似的。由此可见,什么是自治,即在相对清晰的社会结构中,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结构具有完全自主的管理权和决策权,不受其他权力的干涉。但这种自主决定权也不是无限度的,它应该无条件的接受其所处国家宪法、法律对自治权做出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自治一般是由自治区,自治组织,自治权行使人以及自治权限等基本因子构成。2.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是指广大农民通过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理解与把握村民自治的内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村民自治的地域范围是村,也就是农民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区域;村民自治的工作内容是与村民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村民自治的形式与途径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自治的目的是使广大农民在本村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地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徐增阳.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5):44-45.(二)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村民自治的形式主要有:第一,通过投票选出自己的利益代表。包括参加村委会选举和地方人大选举。第二,通过接触和上访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第三,通过参与社区管理形式监督权力。第四,通过社会舆论和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和法制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媒体和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农民政治参与扩大的重要表现。第五,抗议和暴力对抗活动。这是一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种不合理现象在农村泛滥起来。第六,通过个人接触,利用个人的社会资本解决个人或社区存在的问题。这种政治参与形式存在的范围和影响相对较小。在我国农村,农民的社会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根据参与行为是否依据一定的制度规范和合法程序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两种类型。制度化参与主要是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根据提供的系统和不同的规则、条例,如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宪法的政党和组织团体,上级政策和法规、规章制度。非制度化参与则是未曾规范的或不符合有关制度和程序的参与行为,其中也包括违反法规的违法参与行为。(三)村民自治的意义迄今为止,村民自治在我国已实行了30多年,在此期间,村民自治逐渐地法制化和规范化。村民自治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村民自治使村民能充分地行使对村委会的监督权村民自治使农民成为基层民主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并通过自治权的行使实现对村委会及村干部的监督。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由村民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受村民监督。当村委会背离村民的利益时,村民有权要求责任人辞职。另外,在重大村务的决策上,村民的积极参与,使村委会在作出最终决定时,必须以村民的利益为主。2、促进基层权力运作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选举我国在权力模式上,采用的“自上而下”的权力下放式,即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将权力下放到地方,地方应受到中央的制约。而村民自治中的村委会是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不对乡镇负责。由此意味着村民委员会对村民的约束力不再是依靠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政府命令,而是依靠村民的一致认可和同意。村民自治实现了我国权力运作的改变,从“自上而下”的任命,改为“自下而上”的选举,是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一次变革。另外,村民自治还创新了民主的形式。3、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在基层的推行与实践村民自治的核心是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依法管理自己村庄事务。村民在村庄治理的过程中,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成为了农村基层民主推进的参与者、担当者、受益者,充分反映应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村民自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治实现的程度如何,决定着基层民主实现的程度。4、村民自治使村民的政治素质得到提升村民自治的广泛实施,使村民通过民主选举组成村民委员会,并直接参与到村庄决策、管理的过程。但民主自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给村民一次选举的机会,一次决策,管理的经历,关键的是通过村民自治动员起来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激发起村民对公共生活的关注,带动村民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树立和增强了政治意识,提升了政治素质,实现了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二、乡镇管理背景下村民自治互动的现状分析华西村隶属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位于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华西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一)民主选举华西村于2015年1月18日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通过实地的了解,目前村委会成员通过普选的方式产生。参选的候选人通过自荐的方式递交自荐书和承诺书,由镇政府审定候选人。待候选人确定后集中进行投票选举,总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的即为当选。整个选举的过程在镇政府指派的专人的监督下进行。在选举当天村民们的选举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当天一早,村民们就三五成群的赶往选举的地点进行投票。村委会的选举安排在周日举行也很大程度上的方便了村民们合理安排出自己的时间进行投票。候选人在投票之前也进行拉票活动,并会向投票人送一些礼品,在外地的选民往往由家人通知赶回投票。通过统计,华西村的投票率都达到了90%以上。说明村民们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很高。(二)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村民自治的内容简单的概括来说就是“四个民主”。而在四个民主实施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要使村民充分的参与到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过程中来,需要施行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村级会议是目前“四个民主”施行的必要保障,也是施行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关键内容。目前村级会议组织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会议。对于村民的会议而言,只有一个法律条文可以依靠——颁布于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其中第17条和第18条的规定。在这两条规定中,即规定了参加会议者的资格认定、召集方式,也规定了合规数据、表决额度以及这一会议机构的法律权力。例如,在资格认定上,只有同时满足本村村民身份并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才有资格成为村民会议的组成成员。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可以邀请驻在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派代表列席村民会议。在召集方式上,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但如果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也应当召集村民会议。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村民会议的召开非常的困难,村民们对召开村民会议的召开程序也知之甚少。因此,在村中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程序一般是由村民委员会对村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定形成一个大致的方案。之后召集村民代表进行讨论收集一个大概的意见,在此意见的基础上村委会再作出最后的决定。对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次数,当地的政府并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村中也没有固定召开的时间。在所走访的农村中,往往是遇有村中有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时,村委会负责召集村民代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的成员认为,平时没有固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需要,每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一次工作即可。(三)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庄应当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组织,负责村民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监督的实施。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其中应有具备财会、管理知识的人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各村都在村委会所在处设有村务公开栏,公开栏上有每季度的村务收支情况。村民可以利用村务公开栏目,快速明白到村级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每季公布村级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便于村民及时监督。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对于民主监督而言是相当大的进步。但是从实际走访村民了解到,由于村内财务公开栏所列并不详细。村民们对于村级财务的公开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于村内财务工作的具体事项,村民们仍然不能十分清楚的了解。三、乡镇管理背景下村民自治互动存在的问题(一)民主选举形式化1.选举不规范,随意性比较大从实践来看,村委会选举存在随意操作的现象,使得民主选举的实践与制度设计的初衷渐行渐远。有的地方图省事,擅自将选举中的部分程序省略掉;有的地方甚至随意篡改选举程序;有的确定候选人不按法定程序实行海选、预选等;有些地方实行代议制选举和等额选举,村民会议提出的候选人被任意否决,选民在选举中不能投票,甚至篡改选举结果。这种情况加剧了村民参与选举和利益表达的不平衡。2.村民不参与或者消极参与选举从总体上看,村民对村委会选举持基本认同的态度。但在当前村委会选举实践中,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关心、不重视的问题。村民是村委会选举的主体,村委会选举如果没有村民的积极参与,就容易流于形式邓佑娟.新形势下的基层群众自治问题思考--以村民为主体[J].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专刊,2014,(4):66-69.。有些村民对村委会选举报着漠不关心或者无所谓的态度,不积极参与或者消极参与。调查显示:关于对村委会选举的关心程度,表示比较关心和非常关心的村民占51.4%,表示很少关心和无所谓的村民占48.6%。关于没有参加选举的原因,表示不在家的村民占29.5%,表示选不选对选举结果影响不大的村民占22.7%,表示对选举不感兴趣的村民占4.5%,表示对候选人不满意的村民占12.9%,表示对选举程序不满意的村民占12.4%,表示说不清的村民占8.0%。关于选举的真实性问题,认为选举完全走过场的村民占,认为基本走过场的占43.5%,邓佑娟.新形势下的基层群众自治问题思考--以村民为主体[J].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专刊,2014,(4):66-69.(二)民主决策表面化1.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很少召开甚至不召开虽然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不同程度上召开,它们在村级事务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很少或从未召开的现象。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往往被攫取,难以落实。2.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化在实践中,有些村虽然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但往往是走过场,实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调查显示:关于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会议的作用,15%的村民认为召开不及时,不能帮助村民及时解决问题;23%的村民认为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只是走过程,实际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大部分村民代表和村委会成员对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作用持肯定、赞同的态度。然而,普通村民反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是假的。一些村民认为村委会是在暗箱操作,没有参与讨论。(三)民主管理不规范1.村务管理工作未能完全落实一些村庄只对一些村务实行民主管理制度,没有充分把村务纳入民主管理的视野和范围。有些村只对一些重点性工作、上级关注的工作落实了民主管理制度,而缺乏系统、全面的民主管理制度韦开蕾.对村民自治实践困境的审视——韦开蕾.对村民自治实践困境的审视——基于村民自治内外部制约因素的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13,(9):17-20.2.村委会代替村民对村中重大事务作出决定有些村委会在管理村务时,通常不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和管理,而是直接代表村民作出决定;或者不依照村民制定的村规民约或者村民自治章程进行管理。村民民主管理发生变化,成为村民委员会管理,损害村民的合法权益,导致村民委员会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案件。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村委会制定的大部分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在工作过程中,村委会并没有完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四)民主监督缺失1.政务公开的形式化村务公开作为民主监督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村民不断地实践自治,许多地方都在推行公开制度,但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却存在着不规范之处。上次政府换届后,华西村在整合前三组村民财务管理小组、纪律检查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使村务公开管理更加规范、民主、透明。但是在实际中,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由村委会中非主任成员担任,这就变成是“自己人”监督“自己人”,效果大打折扣。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外也似乎总呈现出一种“神秘色彩”,“犹抱琵琶半遮面”,群众知晓率不高。而且,村务公开栏的内容中涉及到一些较为敏感的事项,村里往往不愿进行公开或是有选择地公开或是笼统地进行公开。2.罢免难和随便罢免的问题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推进,罢免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实施,有力地发挥监督村委会成员的作用。但罢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罢免难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罢免程序难以启动。而且,罢免程序即使能够启动,往往会因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人数标准或者因受到乡镇政府的阻挠,而难以罢免。二是随便罢免的问题。在实践中,有些村民选举的、村民支持的村委会成员,不太听话,不经法定程序,被乡政府任意解职。可以说,村民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监督总体上是缺失的。四、乡镇管理背景下村民自治互动的完善措施村民自治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农村农业创新生产方式,改变经营模式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得承认在村民自治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缺陷继续我们弥补和完善,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村民自治的深入推行,甚至有可能关系到村民自治能否继续存在的问题。因而村民自治必须创新发展发展模式,要努力寻找一条适于发展的路径。(一)完善村民选举制度只有完善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才能更好的推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只有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才能保证村民的根本利益,选出有能力,有担当的村委会成员,实现村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化管理和集体利益的增加。要实行民主选举,就要排除干扰民主选举的不利因素,规范选举,各级政府在选举中要充分发挥好指导作用,不能干预选举,以充分保障选举权。1.要完善选民登记及救济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被拒绝登记或不符合登记的人员参加选举的情况。目前面对这种情况各地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向选举委员会申请,二是向乡镇换届指导工作组申诉,三是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有的地区采取一种救济方式,有的采取两种或三种,这就导致不同地区救济途径有了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保证不同地区的村民享有同等的权利维护自己的选举权。而且在上述三种救济途径中第一种和第三种由于目前村民自治能力的局限性,无法保证形成合理的处理结果,同时又由于乡镇指导小组与村委错综复杂的关系,很容易形成行政干预民主选举的局面。所以笔者认为引进司法救济是很有必要的。这类案件司法救济程序可以《民事诉讼法》选民资格案件为蓝本,基层法院加强提升法官关于审理选民案件的业务能力、在选举期间深入农村基层组建临时法庭巡回,便于案件的受理同时提高效率,这样不仅仅有利于维护村民选举权益更确立提升司法权威,同时落实农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增强民主意识,降低民主参与成本在加大宣传力度时,增强民主意识最直接的办法还是让村民体会到主人翁精神。这就需要对待每一位选民的意见,疑问我们都能及时的予以答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客观可行的提议及时采纳并且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鼓励群众参与,提升村民民主意识。降低民主参与成本,创新选举方式。针对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由于返乡参与选举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偏高(路费、请假所带来的薪金降低等)而放弃参选的情况,可以充分利用现在便利的科技通信技术手段,实现村庄选举实时直播,远程无记名投票等手段,以此来降低了金钱和时间成本,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选举过程。(二)完善村民的民主决策民主决策的目的为了实现村民自治,更好的为乡村发展制定符合利益、符合村民意愿的规划,实现村民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决策结果不仅要体现村民意志,而且要科学的决策。乡村居民应发挥其主体作用,充分表现主人翁的自治精神,积极参与决策,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意愿,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公共权益。在此基础之上,党组织、政府、社会的参与,也应目标聚焦民主、科学决策,与村民一起相互配合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村党总支、村支部等基层组织应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学习并宣传国家及省、市、县等层面的政策方针,使村民及时了解政策,在做出决策时能更合理、合法、科学。政府应加强对乡镇决策制定的指导,使其与国家的政策、发展方向相适应,与法律法规无冲突;同时加强对乡村民主决策的制定程序是否合规,决策内容是否合法进行审核,对于违背村民意志,违反法律、法规的政策,应及时废止修正。社会组织,例如学院、法律协会等应给予农村民主决策更多的帮助。鉴于村民自身地域,文化水平的局限性。社会组织与村民应加强联系,建立一套长效的帮扶机制,在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智库”作用,提供更为合理的合法的、可行的建议。而作为民主决策的主体,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提升自己的民主意识,发挥主人翁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同时,具备基本的决策能力,促进民主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只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同配合,推进决策机制,才能更好地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三)落实村民的民主管理在多年的实践中,广大乡村通过村民会议制定村规民约。这些制度包括对村民日常行为的规范,对乡村公共事务的权利与责任,对村庄集体财产使用等规定,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存在,作为法律的补充,保障农村公共事务产品的有效提供,提高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如何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首先宏观层面,国家应以法律为主导,引导、规范村规民约。在现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加条款,给予其明确法律地位,及其管理的界限,保证其制定、实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其次在中观层面,村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应通过地方法规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制定、审查制度。因为地域、经济水平不同,村规民约的作用机制构建应做到因地制宜,不宜“一刀切”。同时严格审查报备制度,能够加强政府在村规民约的指导,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村委会少数成员或灰色势力,把其作为控制村庄公共管理的手段。再次在微观层面,我们努力提升村民素质,民主意识,扩大村民参与,程序公开透明,能够使村民的意愿更多的更全面的表达,使村规民约更易接受,进而更加有效地落实。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政策的制定、乡村事务的管理方式也必须适应大环境的改变。只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的实现村民利益最大化,实现村民自治。当一个民主决策、村规民约的形成时,我们必须明确执行主体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定期的对决策、管理实效进行考核,对于“空转”、“虚置”的决策管理条款及时废止修正。(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没有完善的民主监督体系,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是得不到保障的。这些年的村民自治实践中,已经证明,民主监督是最不容易实现的环节,而民主监督的缺失最容易滋生村委会的粗暴决策,滋生腐败,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我认为必须加强民主监督建设。1.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民主监督为了贯彻落实村民自治,保障基层民主监督的顺利推进,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章的制定,而其中地方性法规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国面积辽阔,民族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差异很大。村委及当地政府的财力、人群民主意识都大不相同,所以我们在国家顶层设计、法律制定中,主要应起主导作用,指导地方依据自身的经济水平、地域特点、群众文化水平制定符合其自身情况,更易实施的地方法规。这样不仅可以使村民更易理解、运用。而且也可以更好的起到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有利于村民自治的贯彻实施。2.提高村民法律素养和民主意识所有法律制度最终都是通过人员的执行而达到贯彻实施,所以实现基层民主监督,必须提升村民的法律素养和民主意识。首先,应该加强农村工作服务人员的法律、民主理论水平,只有他们充分了解,更好宣传教育。其次,鉴于农村现有的情况,对村民一要加强针对性的民主知识宣传和教育;二要对内容进行改进创新,做到通俗易懂。乡村外出青年由于工作环境、城市文化的影响,民主意识、法律素养相对较高,要做好这些人的工作,让其积极参加乡村民主监督。同时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培养,使素质提升保持更好的连续性。大多数村民素质、意识的提升,不仅依靠自身的努力,还有赖于大环境的改善。首先,政府、社会应当鼓励村民进行民主监督,通过明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使农民在对农村存在问题进行反映时能找到庙门,细化反馈制度、回访制度,及时解决、回复意见,使村民保持参与民主监督的热情。其次,完善保密保护机制。对于履行监督责任的村民要做好保护工作,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最后,落实民主监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外出青年回流,增强民主监督的力量;同时只有农民的经济水平提升,才有更多的精力参与乡村治理,积极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3.建立跨村监督等形式的外部监督机制鉴于目前大多数农村留守老、弱、病、幼较多,青壮年少,监督力量相对较弱的特点,我们可以结合文化、地域、家族等特点,联合几个村组成监督委员会,集中各个村的优势力量对多个村庄进行联合监督。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障。为了有效的实施,国家、政府、社会也应该加大力度,政府应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不仅负责接受解决村民反馈的问题,而且更要注重宣传、指导民主监督,使村民积极行使权力但又要正确、理性的行使权力。社会组织也应加大对村民进行宣传、指导、救济等工作,关注村民监督,对于出现的无法正常行使监督或可能遭受损害的情况汲予关爱、帮助。结语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是整个中国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农村社会秩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秩序的全局。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村社会秩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这就决定了对村民自治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目的诉求。即为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秩序稳定提供体制保障。具体而言。笔者选择村民自治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的发展历史、体系与内容、运行现状等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村民自治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探究完善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为我国村民自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可行性政策支持。以期促进我国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巨大。农村村民自治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而实现的伟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村民自治经历了兴起阶段。发展阶段和不断地完善阶段。迄今为止村民自治取得了全面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了农村自治组织。健全了村级自治制度。推动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进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激励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刘友田.村民自治-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M].人民出版社,2010.[2]高建,佟得志.基层民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3]罗平汉.村民自治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4]李勇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洽性研究[J].东南学术,2012,02.[5]陈浩天.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生成、价值与运作——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政治社会学思考[J].求实,2012,04.[6]李乐平.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2012,05.[7]陈方南.论村民自治中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