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麦田里的暴风雨》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书单_第1页
读《麦田里的暴风雨》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书单_第2页
读《麦田里的暴风雨》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书单_第3页
读《麦田里的暴风雨》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书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麦田里的暴风雨》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书单

古人说:“用铜作为镜子,你可以纠正衣服;用历史作为镜子,你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为镜子,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应该有一个故事。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择书如择友,通常都会挑选那些和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点或对自己有着特别吸引力的。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霍尔顿,这个美国50年代青少年性格的典型代表,对于书籍有着他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本文试从霍尔顿所罗列出的一份书单入手,通过分析他喜欢看什么书,不喜欢看哪些书,归纳出他的一些性格特征,并探寻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当时的美国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有何内在关联。霍尔顿喜欢看《非洲见闻》、哈代的《还乡》,说他“喜欢那个游苔莎·斐伊”。他评价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是本挺不错的书”。他“看过不少战争小说却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比如海明威的著作《永别了,武器》在他眼里就是一部“假模假式”的小说。但他喜欢“林·拉德纳和《伟大的盖茨比》这类书”。他“最最喜欢的是《伟大的盖茨比》”,他称盖茨比为“可爱的家伙”,说“我喜欢他极了”。纵观霍尔顿喜欢看的几部书,可以发现其中的主人公都和霍尔顿有着某种内在的共性,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一、游苔莎—纯真的理想主义者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是一个靠贩卖走私酒发家致富的酒贩子;而霍尔顿则是一个除英文外每门功课都不及格,先后四次被学校开除的16岁的中学生。他抽烟、喝酒、召妓、满口粗话。然而,就是这样两个看来劣迹斑斑的人却拥有一颗美好而善良的心灵,都怀有纯真的理想。盖茨比竭尽全力追求纯洁、浪漫的爱情,一种非物质主义的理想,一个令人心醉神迷的梦;而霍尔顿则希望做一个守护纯真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所喜欢的《还乡》中的游苔莎同样耽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她毕生的愿望是“被爱的发狂”,她“渴望抽象的充满激情的伟大爱情”。童年的生活经历使游苔莎向往城市生活,躁动不安的她总在期盼着一种荒原不曾知晓的生活魅力与震憾。盖茨比和游苔莎,无疑都带有理想主义的成分,他们是各自时代和环境中的追梦人。而外表看上去放荡不羁的霍尔顿,又何尝不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主义者呢?霍尔顿正直、善良,对精神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他讨厌这个浮华的社会——只有金钱,名利,地位似乎才是最重要的。他能看穿虚假表象下隐藏的丑陋:他认为同学都是伪君子,因为他们读书只是为”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烦校长,因为校长在有钱有势的家长面前点头哈腰,而对无权无势的家长又冷若冰霜,显得高不可攀。他看什么都不顺眼,他讨厌电影、讨厌广告、讨厌明星、社会名流、作家,甚至连他的女友萨丽他也讨厌,说她的笑声“又响又傻”。而霍尔顿挚爱着纯真的童年时代。他深爱他夭折的弟弟艾里。显然,艾里是已经死去的纯真的象征。对于妹妹菲必,他更是关怀有加。他总是想捍卫和保护她天真无邪的心灵,所以才会萌生出要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想法。然而,当霍尔顿意识到在这个污浊的社会找不到任何可贵的精神寄托和崇高的生活理想时,惟有一种想法让他得到安慰,就是奔向远离现代文明都市的阳光明媚、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由此可以看出霍尔顿对于自然的热爱,所以他喜欢看《非洲见闻》这类的书。当然地,他也就反感和自然环境相违背的事情,例如战争。他说,“我发誓如果再发生一次战争,他们不如干脆把我送去放在行刑队跟前枪决算了。”因此他也不喜欢《永别了,武器》这样战争题材的书,在他眼中,这只是“一本假模假式的小说”。对战争的恐慌和无能为力感,使以霍尔顿为代表的50年代中产阶级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充满绝望。在富裕消费与其对立面,即失落、毁灭和失败的恐惧之间扭曲的状态中长大的他们,只能选择逃避,逃向幻想。厌恶但无可奈何成了他们叛逆的出发点和理由。二、游苔莎—孤独的反叛者霍尔顿一直被认为是“受害者—叛逆者”的典型形象。无论是言行穿着还是思想观念,他都与主流社会格格不人、背道而驰。他反感这个物质社会,罪恶在这里衍生,堕落在这里滋长。他向往理解、交流、关怀,呼唤真善美。一旦他发现现实生活无法如他所愿,敏感的他便烦躁不安、无所适从,彻底成了这种社会的局外人。而霍尔顿所喜欢看的几本书的主人公,也都是其社会环境中孤独的反叛者。盖茨比的孤独正好与觥筹交错的社交场合相对。与周围那些参加宴会逢场作戏、及时行乐的人不同,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纯洁和完美的爱情。埃德温·法瑟尔认为盖茨比是个“依赖源自浪漫主义奇迹的感情而存活的人”。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充满幻灭和迷惘情绪的时代,及时享乐和拜金主义泛滥。然而盖茨比却固守着一份浪漫的爱情无法自拔,与他的时代背道而驰,因此没有人理解他的追求,他的理想也最终破灭。《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是一个勇于向落后守旧的道德传统表示质疑的反叛形象,她身上“充满着朦胧的现代意识,是哈代女性角色中最坚定的叛逆者”。她一意孤行的个性被保守封闭的荒原人视为“异类”,“女巫”,“坏女人”,但她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想过文明浪漫的生活”;面对爱情她大胆追求,以求在爱情中释放自己压抑的人性。尽管游苔莎身上也存在着种种缺点,比如她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但她那不惜任何代价来逃离荒原的孤独感和对爱情的疯狂追求,折射出她身上蕴藏着的一种新女性精神,她勇于追求个性解放,超越了传统道德观念。《人生的枷锁》中的菲利普在某种层面上也是一个反叛者。起先,菲利普也曾对人生充满憧憬,“但现实生活却是那么无情,两者之间的悬殊,导致了幻想和希望的破灭”,他也因此习惯了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旁观,变得玩世不恭,不把那些虚伪、假仁假义的信条放在眼里。他身体弱小,却有股韧劲,往往做出违背世俗眼光的选择,只听从自己内心的渴求。霍尔顿和他所喜爱的书中的主人公都是孤独的,他们由于对现实社会中常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与发现,并产生一种厌弃的情感和超越的欲望,因而才疏远常人世界而步入孤独。同时,也正因如此,使得他们与常人世界拉开了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群体意识的渗透与侵扰,从而使他们走向更为纯净的更为美丽的精神空间———他们各自心中的理想王国。三、理想的社会现实与历史的内在矛盾霍尔顿关于是什么构成了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观点十分有趣。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会让读者在阅读它的时候希望自己能给作者打个电话并与之交谈。他认为《人生的枷锁》是本挺不错的书,“可你看了以后决不想打电话给萨默塞特·毛姆”,谈到原因,霍尔顿自己也说“我说不出道理来”。这其实和霍尔顿自身的性格和价值取向有关。《人生的枷锁》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就其性格来说,”既不是身处逆境奋力抗争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也不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败下阵来的悲剧式英雄。他集世纪末时期的伤感情调与及时行乐的风气于一身……其基本宗旨便是以自我为中心,逃避生命的所有重负,尽可能活得自由轻松,随心所欲”。书中,菲利普的朦胧理想一再遭受挫折,他苦苦地探索生活的意义,最后却找到了这样的答案:“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而这却和霍尔顿纯真的理想主义、追求真善美的愿望相违。霍尔顿不愿这么浑浑噩噩的活着,正如他不能接受老师对他说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但这正是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在霍尔顿看来,那些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的人都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而这大概也是他更喜欢叛逆执着、为追寻梦想而死的游苔莎的原因。霍尔顿与盖茨比、游苔莎的悲剧不乏相似之处,其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盖茨比恰恰死于他狂热而浪漫的梦想。他的悲剧在于他“竭力把个人的梦想强加于他所在的社会现实”。同样,游苔莎对奢华的生活及狂乱爱情的追求是荒诞的,因为她混淆了梦想和现实。正如劳伦斯所说,“她以为在巴黎的生活一定是热烈的,且以为离开了荒原她所有的活力和激情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但是,真正的巴黎并不是她想象的巴黎。”霍尔顿的悲剧也在于此。青春期的他尚处在一个思想还未充分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一旦现实不能符合他的观念,他就会陷入焦虑、恐惧、绝望之中,甚至有导致精神分裂的倾向。他对人生的探索只是限于感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他只是用他那双清澈的眼睛望着社会这一潭浊水,感到没有热爱和忠诚的目标。他之所以不能杜绝幻想,是因为他还受着青春热情的鼓动——他不甘心找不到出路。他不愿认可成人世界缺乏自然和天真状态的事实,也不能容忍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包括其生活方式中任何不良的一面,因而终将无所归属。正如福克纳所评论的:“霍尔顿得不到社会接纳,不是因为他不够硬气,不够勇敢,或缺少价值,而是由于他找不到能够接纳他的社会和人类。”霍尔顿在充斥着虚伪、冷漠、丑陋和罪恶的现实中,一个人单枪匹马企图冲破旧的规范与秩序,寻找并建立一个真、善、美的新世界,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心动、具有浪漫色彩的理想。虽然和他所喜欢的几部作品的主人公一样,霍尔顿在与环境命运斗争的过程中失败了,但他不失为一个悲剧英雄,他和其他主人公一样,都具有敢于反抗命运的精神和勇气。《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情节虽然简单,但塞林格通过描写霍尔顿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