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鞍山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婚礼的仪式反映了婚姻的家族性。一般男娶女嫁,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程序,称为“六礼”。其中,男方要在宗庙占卜是否吉祥,如得吉卜,再往告女家,是为纳吉。据此可知,与“六礼”密切相关的是()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婚礼仪式重视家族血缘色彩。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步瓦解,但宗法观念仍然存在。因此,中国古代婚礼仪式的家族色彩与宗法制相关,C项正确;商代的内外服制度是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与血缘关系无关,排除A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是地方制度,与血缘联系不紧密,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以孝廉、明经等为选官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战国初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答案〗为B;战国时期掌握实权的为各国国君而不是卿大夫,A错误;工商业发展是达到富兵强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各国变法的根本目的,C错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而周王室代表着落后的奴隶主,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错误。3.据《盐铁论·错币》记载:“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障海泽.....山东奸猾,咸聚吴国”,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支力量。汉武帝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设置中朝②改革币制③颁布推恩令④盐铁官营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听任民间铸钱、冶铁、煮盐,这种政策使得币制混乱,妨碍商品正常交换,许多人弃农采铜铸币,影响了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采取了改革币制,盐铁官营的措施,②④正确。根据材料“山东奸猾,咸聚吴国”,“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支力量。”可知诸侯有了铸币权,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政治上削弱了各地割据势力,安定了社会,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③正确,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加强皇权,设置中朝的问题,排除A项;为解决诸侯权利过大威胁中央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加强皇权,设置中朝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4.宋代,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国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往往学富五车。材料表明宋代科举制度()A.提高了官员素质 B.缩小了统治基础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阻碍了阶层流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科举制下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有利于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因此宋代科举制也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A项正确;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排除B项;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科举制有利于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A项。5.北宋的城市以外普遍出现常设市集成为草市,农村中还有定期开放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岭南叫做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界限被打破C.市民阶层的兴起 D.官方榷场的带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是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一开始,只有城市才设有市,北宋时期,城市以外出现市,显然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各种市镇大量涌现并不是坊市界限被打破的结果,排除B项;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市镇大量涌现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能直接体现官方榷场的促进市的变迁,排除D项。故选A项。6.少数民族政权辽、金的统治者分别创制并实施“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共性主要在于()A.全面汉化 B.胡汉交融 C.民族自治 D.因俗而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及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共性在于因俗而治,D项正确;全面汉化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是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而不是胡汉交融,排除B项;材料措施是因俗而治,不是民族自治,排除C项。故选D项。7.考古专家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某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够支持此结论的是A.遗存物品中发现刀抒、骨梭等 B.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牲畜遗骸C.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 D.墓葬中发现一些农作物遗存〖答案〗C〖解析〗阶级分化的表现之一是出现了贫富差距,所以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能够说明出现了阶级分化,故选C;根据随葬品的种类并不能体现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排除ABD。8.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难民,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难民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战争和地区冲突 B.宗教或部族矛盾C.自然灾害的发生 D.国际人才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人才的交流不会产生难民问题,故选D;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的发生均是难民产生的原因,故排除ABC。9.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位卑未敢忘有优国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答案〗B〖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具有家国情怀,强调社会责任感,B选项中体现的是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属于个体追求,不能直接体现出社会责任感,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体现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符合题意,排除。10.考古学家夏鼐指出:“中华文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本身的发展……中国虽然并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中华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连续性 B.本土性 C.包容性 D.多样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但是中华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中华文明起源具有本土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本土性,不能体现连续性、包容性以及多样性,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1.对于现今人们而言,长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它又有着巨大的价值。前后两个价值分别是指长城的()A.军事防御功能历史文化价值 B.建筑艺术风格历史文化价值C.建筑艺术风格劳动群众结晶 D.军事防御功能民族交融价值〖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长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起着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作用;就今天而言,长城军事防御的功能已经不符存在,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凸显,所以两个价值分别是指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A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BCD项与这“两个价值”对应有误,排除。故选A项。12.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在修养上追求虚怀若谷、顺应无为,对社会矛盾持隐退遗忘态度。他们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A自强不息 B.厚德载物 C.崇德尚贤 D.天人合一〖答案〗B〖解析〗根据“在修养上追求虚怀若谷、顺应无为,对社会矛盾持隐退遗忘态度。他们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并结合所学,厚德载物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也指有德行的君子,应该以深厚的德行,来容载世间的万物。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与自强不息、崇德尚贤、天人合一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3.马球是集体对抗的项目,传入中原后,唐中宗“好击球,由是风俗相尚”。唐代许多墓葬中出土骑马击毯佣,连妇女也参与马毯娱乐。马球项目A.有利于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B.凸显唐好战厚葬的风尚C.说明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 D.推广取决于皇帝的喜好〖答案〗C〖解析〗由材料“马毯是集体对抗的项目”“传入中原后,唐中宗‘好击毯,由是风俗相尚’”“唐代许多墓葬中出土骑马击毯佣,连妇女也参与马毯娱乐”,可知马毯项目在唐代颇受欢迎,这体现了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马毯促进民族间的民俗交融,排除A项。由材料不能体现唐代好战厚葬的风尚,排除B项。D属于绝对化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14.北宋时,苏辙出使辽国,发现其兄苏轼在当地如雷贯耳,诗词文章亦广为流传。之后,他在赠友人的诗中写道:“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这表明()A.宋辽实现文化习俗统一 B.文学成为民族交流的载体C.诗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 D.苏轼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轼的诗词文章在辽国境内广为流传,而诗词文章属于一种文学体栽,这表明文学也成为当时民族交流的载体,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15.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可以用来论证()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 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中国的茶叶在欧洲逐渐盛行,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商品贸易的影响,促进了文化传播,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未体现文化融合,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6.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出现,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这种现象反映出咖啡馆的出现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B.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C.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 D.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依据“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可见受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咖啡馆文化体现了一种平等观念,在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讲究地位和出身,因此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正确;这种现象反映了咖啡馆的出现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体现瓦解封建经济基础,B排除;题干旨在说明咖啡馆文化体现了平等思想,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没有体现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或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CD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17.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答案〗(1)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思想僵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从民族交融分析,得出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分析,得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据材料“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得出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据材料“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得出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据材料“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得出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据材料“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得出思想僵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新节日则以单位和学校为主组织进行。——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材料二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答案〗(1)差异:中国,在古代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主。西方,张扬个性,崇尚自由;鲜明的宗教色彩。(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商品经济较发达;基督教长期深刻影响;具有民主传统,催生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2)新变化: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国外传播。意义: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顺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解析〗(1)差异:中国:根据材料“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可知,在古代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根据材料“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可知,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根据材料“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可知,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主。西方:根据材料“‘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可知,张扬个性,崇尚自由;根据材料“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可知,鲜明的宗教色彩。原因:根据材料“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长期深刻影响;根据材料“‘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民主传统,催生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较发达。(2)新变化:根据材料“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可知,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根据材料“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可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国外传播。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顺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等方面分析意义。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年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年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年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年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材料二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列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1)概括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2)概述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答案〗(1)特点:重视法制建设;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答出三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各国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国际协作:国际法的完善为遗产保护提供了保障;大众传媒的发展。(答出三点)〖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可知,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根据材料“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可知,重视法制建设;根据材料“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可知,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根据材料“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可知,政府占据主导地位。(2)根据材料“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各国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根据材料“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可知,国际法的完善为遗产保护提供了保障;根据材料“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列107个国家”可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国际协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众传媒的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江南地方志诠释说:郊外居民所聚谓之“村”,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它们因地制宜地自然产生。江南的贸易场所,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附近乡民出售农副产品以及购买日常用品的农村经济集散中心。一些大镇地理位置处于周围丝、棉产地的交通中心,而其在商贸的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具备的优势更为重要。在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江南农村,创造了可观的GDP,没有出现绝对贫困,相反多数像是过着尚可温饱的“小康”生活。当市镇显示出经济效益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自然会行动起来,但除了财税与治安,并不插手干预市场经营,一切听任自然。在市镇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闲与淡泊。我所杞人忧天的是,如果所有乡村市镇都变成“城市”,将来有一天,可能只有“城市”,没有乡村,这世界就会因单一而变得了无情趣。——《主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答案〗论点:明清江南市镇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论述:市镇是随着经济发展,自然产生的。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草市。到了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人口密度最高所以导致人均耕地较少,单纯的依靠农业无法维持这些人口的生计,于是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就出现了出售农副产品以及购买日常用品的农村经济集散中心。而市镇经济的出现缓解了当地的人口压力,在市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人们更加注重商贸技术的应用,也更加注重人才与管理方面技术发培养。这些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使得江南农村,创造了可观的GDP,没有出现绝对贫困,相反多数像是过着尚可温饱的“小康”生活。总之,明清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江南地区一些市镇发展起来了,并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含绘图说明类),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在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江南农村,创造了可观的GDP,没有出现绝对贫困,相反多数像是过着尚可温饱的‘小康’生活”可以得出论点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论述:从市镇经济产生的背景角度作答是市镇是随着经济发展,自然产生的。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草市。到了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人口密度最高所以导致人均耕地较少,单纯的依靠农业无法维持这些人口的生计,于是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就出现了出售农副产品以及购买日常用品的农村经济集散中心。从市镇经济产生的作用角度作答是市镇经济的出现缓解了当地的人口压力,在市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人们更加注重商贸技术的应用,也更加注重人才与管理方面技术发培养。这些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使得江南农村,创造了可观的GDP,没有出现绝对贫困,相反多数像是过着尚可温饱的“小康”生活。最后概况得出总明清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江南地区一些市镇发展起来了,并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辽宁省鞍山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婚礼的仪式反映了婚姻的家族性。一般男娶女嫁,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程序,称为“六礼”。其中,男方要在宗庙占卜是否吉祥,如得吉卜,再往告女家,是为纳吉。据此可知,与“六礼”密切相关的是()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婚礼仪式重视家族血缘色彩。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逐步瓦解,但宗法观念仍然存在。因此,中国古代婚礼仪式的家族色彩与宗法制相关,C项正确;商代的内外服制度是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与血缘关系无关,排除A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是地方制度,与血缘联系不紧密,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以孝廉、明经等为选官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战国初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答案〗为B;战国时期掌握实权的为各国国君而不是卿大夫,A错误;工商业发展是达到富兵强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各国变法的根本目的,C错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而周王室代表着落后的奴隶主,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错误。3.据《盐铁论·错币》记载:“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障海泽.....山东奸猾,咸聚吴国”,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支力量。汉武帝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设置中朝②改革币制③颁布推恩令④盐铁官营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听任民间铸钱、冶铁、煮盐,这种政策使得币制混乱,妨碍商品正常交换,许多人弃农采铜铸币,影响了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采取了改革币制,盐铁官营的措施,②④正确。根据材料“山东奸猾,咸聚吴国”,“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支力量。”可知诸侯有了铸币权,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政治上削弱了各地割据势力,安定了社会,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③正确,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加强皇权,设置中朝的问题,排除A项;为解决诸侯权利过大威胁中央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加强皇权,设置中朝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4.宋代,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国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往往学富五车。材料表明宋代科举制度()A.提高了官员素质 B.缩小了统治基础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阻碍了阶层流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科举制下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有利于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因此宋代科举制也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A项正确;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排除B项;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科举制有利于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A项。5.北宋的城市以外普遍出现常设市集成为草市,农村中还有定期开放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岭南叫做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界限被打破C.市民阶层的兴起 D.官方榷场的带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是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一开始,只有城市才设有市,北宋时期,城市以外出现市,显然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各种市镇大量涌现并不是坊市界限被打破的结果,排除B项;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市镇大量涌现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能直接体现官方榷场的促进市的变迁,排除D项。故选A项。6.少数民族政权辽、金的统治者分别创制并实施“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共性主要在于()A.全面汉化 B.胡汉交融 C.民族自治 D.因俗而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及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共性在于因俗而治,D项正确;全面汉化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是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而不是胡汉交融,排除B项;材料措施是因俗而治,不是民族自治,排除C项。故选D项。7.考古专家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某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够支持此结论的是A.遗存物品中发现刀抒、骨梭等 B.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牲畜遗骸C.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 D.墓葬中发现一些农作物遗存〖答案〗C〖解析〗阶级分化的表现之一是出现了贫富差距,所以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能够说明出现了阶级分化,故选C;根据随葬品的种类并不能体现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排除ABD。8.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难民,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难民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战争和地区冲突 B.宗教或部族矛盾C.自然灾害的发生 D.国际人才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人才的交流不会产生难民问题,故选D;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的发生均是难民产生的原因,故排除ABC。9.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位卑未敢忘有优国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答案〗B〖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具有家国情怀,强调社会责任感,B选项中体现的是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属于个体追求,不能直接体现出社会责任感,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体现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符合题意,排除。10.考古学家夏鼐指出:“中华文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本身的发展……中国虽然并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中华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连续性 B.本土性 C.包容性 D.多样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但是中华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中华文明起源具有本土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本土性,不能体现连续性、包容性以及多样性,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1.对于现今人们而言,长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它又有着巨大的价值。前后两个价值分别是指长城的()A.军事防御功能历史文化价值 B.建筑艺术风格历史文化价值C.建筑艺术风格劳动群众结晶 D.军事防御功能民族交融价值〖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长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起着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作用;就今天而言,长城军事防御的功能已经不符存在,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凸显,所以两个价值分别是指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A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BCD项与这“两个价值”对应有误,排除。故选A项。12.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在修养上追求虚怀若谷、顺应无为,对社会矛盾持隐退遗忘态度。他们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A自强不息 B.厚德载物 C.崇德尚贤 D.天人合一〖答案〗B〖解析〗根据“在修养上追求虚怀若谷、顺应无为,对社会矛盾持隐退遗忘态度。他们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并结合所学,厚德载物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也指有德行的君子,应该以深厚的德行,来容载世间的万物。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与自强不息、崇德尚贤、天人合一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3.马球是集体对抗的项目,传入中原后,唐中宗“好击球,由是风俗相尚”。唐代许多墓葬中出土骑马击毯佣,连妇女也参与马毯娱乐。马球项目A.有利于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B.凸显唐好战厚葬的风尚C.说明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 D.推广取决于皇帝的喜好〖答案〗C〖解析〗由材料“马毯是集体对抗的项目”“传入中原后,唐中宗‘好击毯,由是风俗相尚’”“唐代许多墓葬中出土骑马击毯佣,连妇女也参与马毯娱乐”,可知马毯项目在唐代颇受欢迎,这体现了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马毯促进民族间的民俗交融,排除A项。由材料不能体现唐代好战厚葬的风尚,排除B项。D属于绝对化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14.北宋时,苏辙出使辽国,发现其兄苏轼在当地如雷贯耳,诗词文章亦广为流传。之后,他在赠友人的诗中写道:“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这表明()A.宋辽实现文化习俗统一 B.文学成为民族交流的载体C.诗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 D.苏轼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苏轼的诗词文章在辽国境内广为流传,而诗词文章属于一种文学体栽,这表明文学也成为当时民族交流的载体,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15.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可以用来论证()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 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中国的茶叶在欧洲逐渐盛行,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商品贸易的影响,促进了文化传播,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未体现文化融合,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6.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出现,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这种现象反映出咖啡馆的出现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B.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C.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 D.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依据“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可见受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咖啡馆文化体现了一种平等观念,在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讲究地位和出身,因此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正确;这种现象反映了咖啡馆的出现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体现瓦解封建经济基础,B排除;题干旨在说明咖啡馆文化体现了平等思想,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没有体现改变了宗教神权观念或动摇了君主专制统治,CD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17.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答案〗(1)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思想僵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从民族交融分析,得出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分析,得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据材料“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得出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据材料“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得出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据材料“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得出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据材料“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得出思想僵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新节日则以单位和学校为主组织进行。——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材料二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答案〗(1)差异:中国,在古代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主。西方,张扬个性,崇尚自由;鲜明的宗教色彩。(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商品经济较发达;基督教长期深刻影响;具有民主传统,催生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2)新变化: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国外传播。意义: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顺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解析〗(1)差异:中国:根据材料“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可知,在古代是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根据材料“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可知,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根据材料“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组织进行”可知,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主。西方:根据材料“‘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可知,张扬个性,崇尚自由;根据材料“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可知,鲜明的宗教色彩。原因:根据材料“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长期深刻影响;根据材料“‘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民主传统,催生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较发达。(2)新变化:根据材料“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可知,西方传统节日渗透到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并存;根据材料“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可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国外传播。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顺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等方面分析意义。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年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年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年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年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材料二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列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1)概括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2)概述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耕地租赁合同
- 广告设备购销合同2024年
- 合伙企业协议格式
- 房地产代理销售协议书2024年
- 服装制造商合作合同
- 2024年二手房屋买卖合同范例
- 担保合作协议填写指南
- 合伙餐馆协议书样本专业
- 装修预算合同范本2024年
- 2024设备搬迁运输合同
- 顶管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 二年级上数学线段练习题
- GA/T 2138-2024法庭科学涉火案件电气物证检验技术规程
- 12J609防火门窗图集
- 《新媒体编创-图文短视频直播(微课版)》教案
- 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社会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非编招聘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篮球培训合同范本
- 高新技术企业自查表
- 【小升初】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英语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
- 2024年高中英语衡水体书法练字字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