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叔同人生轨迹的文化解读
华横溢的艺术道路李叔叔来自浙江,出生于1880年。他出生在天津的父亲李晓楼。他是天津著名的银子。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为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驰名于中国艺术界,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化舞台上有着荜路蓝缕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近代文化运动早期活动家,也是中国最初留洋学习西方绘画、音乐、话剧,并把它们传播到中国的先驱之一,可以说中国的美术史、音乐史、话剧史的发展,都由这位开拓者留下的斑斑足迹。在他短短的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以淅淅春雨润泽了二十世纪处中国荒凉的艺术园地。一、威所作的乐歌李叔同是中国最早从事乐歌创作的艺术家。在创作手法上,古国文化的熏陶使他作歌倾向淡雅脱俗的诗化意境,配曲上,他喜欢采用欧美流行曲调如意大利、英、法、德、美等国的著名歌曲,偶尔也选用民歌,而且和曲调配合得很妥帖,《送别》就可堪称典范。曲子原为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P·奥德威所作(1824-1880),充满了淡淡的旅愁与乡思,弘一的再创作使乐曲的意境风格更为雅致深邃,符合东方审美的意趣。一首《送别》何以传唱数十年,经久而不衰,正是清空隽美的歌词,悠扬的曲调打动了千万普通人的心灵,类似作品不胜枚举。大师所作的乐歌大多精选西洋优美曲调填词,无形中把外国音乐介绍到中国来,也为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从“李叔同”的消失到“弘一法师”的诞生,其“先识器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的文艺观既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资源。李叔同之令人念念不忘,绝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艺术造诣高深,更在于他将一己之才学禀赋化做薪火相承的火炬,感动了大量青年学子。作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启蒙者之一,他所创作的乐歌感染了几代人,在他手中更是扶持出诸多音乐家、教育家、艺术家,如刘质平、丰子恺等。这种胸怀与责任感一直到他出家后亦然,这等高风品性,足令后人缅怀弥。二、李叔叔的文化建筑纵观李叔同的一生,他的文化知识结构大抵有三方面构成:1、集、诗词歌赋、金刚石画稿李叔同18岁之前所接触到的都是传统文化,如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金石书画,乃至八股文的范文等。李叔同在经史诗文和文字学层面,都具备了扎实的根底,为后来“二十文章惊海内”,精研佛典,打下了坚实基础。2、音乐社会功能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严修、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柳亚子、严复等人的社会思想。主要是他到上海以后在城南文社,特别是进入南洋公学时所受到的教养,后来影响了他的爱国思想和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中,小说、戏讲,诗歌等艺术都被视为小道末技,历代统治者屡屡防碍人心风化、晦淫晦盗、违经背传等为中加以毁禁,能为社会所容的艺术品,大多远离现实生活,或成为文人雅士闲情逸意的消遣,或是权贵的附庸风雅的点缀。这种观念在20世纪初年得到了反拔。新知识分子从救亡中国,启蒙社会的角度出发,极端强调艺术的治世功能,强调艺术为现实社会和政治服务,是这一时期知识分子文艺观最重要的倾向。李叔同《音乐小杂志序》中所表明艺术观大体上并没有超出这一范围。在他看来,音乐是陶冶性情,促进道德的工具,音乐的社会功能在于促进社会的发达和进步。李叔同这一时期举办音乐杂志,投身其他的艺术活动,与他对艺术的这种信念是相联系的。3、李叔同的艺术思想母亲去世后,他赴日留学,并接触西方文化和文艺,开始了他人生第二阶段的追求。这阶段包括他在日本东京留学六年,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七年,即从26岁到39岁(1905—1918)的13年间。这是他生命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他艺术创造的巅峰时期。李叔同传世的许多艺术珍品,不论是诗歌、音乐、美术、书法、金石,大都创作于这个时期。由于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教育,他在审美思维和人生追求上也渐趋务实,一扫过去以“修治平”为奋斗目标“学以致仕”的儒学体系,逐渐确立了“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的思想取向。我们从李叔同这一时期的学习实践和艺术认知上,不难看出他在观念上的微妙变化。三、《欣欣妇人”回国以后,他先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而后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和音乐,接着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校之课。他在杭州一师任教的七年,是他实践自己教育理想意气风发的七年,也是他超前的美学思维遭到旧势力抵制不断迎接挑战的七年。这时期他除了大力推进新型的美术教育外,还结合教学写了许多“校园歌曲”,像著名的《送别》、《春游曲》、《忆儿时》都写于此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送别》。这首歌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而且是利用西方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填词而成。1916年冬,短期学道,自诩“欣欣道人”,不久后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返回后,始素食,并阅佛典,有导儒归佛之意向。1918年逢马一浮友人彭逊之在寺中出家,深受感动,随即拜了悟上人为师,法名演音,号弘一。李叔同自此完成了由儒—道—佛的精神及身份的双重转换,从而最终抛弃了惬意舒适的世俗生活,硬是走到了芒钵衲衣、青灯黄卷,异常艰苦卓绝的追求西极的生活途径上来。从事艺术活动的人,现实生活往往就是他们的表演舞台,艺术渗入人生,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同之而别具一格。也有渭之为艺术气质看,艺术家的生活或具浪漫气息,或具悲情色彩,总之要区别于一般凡夫俗子。李叔同之偏爱艺术,跟他的万贯家产有关,倘若像一些穷留学生一样,每日为衣食分心操劳,或时不时为房东赶出,还有什么心情沉溺于艺术,做纯粹的精神享受呢?作为富家子弟李叔同不必为生计奔波,而且请得起女朴模特,在留学生中当然属于上层行列。李叔同的性格,给同一时期的留学生留下了孤僻的印象,欧阳予倩说,自从李叔同眼过茶花女后,许多人认为他是个“风流蕴藉有趣”的人,实际上他的脾气是“异常的孤僻”。四、弘一法师的人格观政治层面因为严酷的动荡的社会环境,激烈复杂的政治战争使他感到格格不入难以适应,因此渴望从宁静、清幽的自然中寻觅解脱。佛教文化超拔奇,佛不拘一格的想象力,静观默。直觉顿司的禅宗思维以及明智适达,埋而有情的慈悲境界也是它吸引现代文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叔同参加同盟会,也加入过柳亚子为首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但民国初年的现实却使他彻底失望了。他想用佛家思想来改造社会和人心,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唯一的出路。对现实的失望和苦闷是李叔同出家的主要原因。于是他悄然“三界火宅”皈依佛门,过上了竹杖芒鞋的苦行僧生活。弗洛伊德将无意识理论与人格论结合起来,形成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种”。本我代表我们的本能,它存在于我们的无意识中,本我只遵循快乐原则,一心满足自己。超我是我们人格中代表道德和良心的那一部分,自我是与外界接触的人格内容,它象一个调解人,对于本我的要求。李叔同的出世道路非常漫长,几乎是尽一生精力进行层次升华。他的入室弟子丰子恺用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来分析李叔同的层次升华。丰子恺说:“我以为人们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层物质生活;二层是精神生活;三层是灵魂生活。正是与弗氏的三重人格相合。李叔同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这是他的“自我”。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这是他的本我。但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强,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他的“本人”和“自我”。于是要到最高层,”超我”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话。毫不足怪。正是在尘世所经历的各种苦难所酿造的苦酒,被他慢慢的啜饮下去,推动他向解脱尘世纷扰的境界跑去,这正是他清醒地看待自己的一生。临终时所留下的“悲欣交集”四个字,就是他参透人生,最后彻底彻悟的总揭示。松涛阵阵,山雨淋淋,我们唱着李叔同的歌。但法师已由一代俊彦变为若行佛佗。李叔同失落了,但飘然走出一位弘一法师,千古佛门又一传人。李叔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