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阳光城绿洲路1号地块居住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1页
绍兴市阳光城绿洲路1号地块居住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2页
绍兴市阳光城绿洲路1号地块居住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3页
绍兴市阳光城绿洲路1号地块居住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4页
绍兴市阳光城绿洲路1号地块居住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h\u9996摘要 I1782Abstract II30132引言 141111课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3266501.1课题背景 3270661.2课题目的 3170271.3课题意义 3282502住宅的健康性研究的发展状况 468302.1国外住宅的健康性研究的发展过程 4201792.2国内住宅的健康性研究的发展现况 4278912.3健康设计现状和问题分析 5289553项目概况 5241903.1.基地区位 5103543.2基地概况及规划要求 6218113.3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6113344总体规划 7223904.1设计原则 7110974.2设计理念 912424.3道路交通 10100944.4绿化景观 11162784.5日照,退界及间距 12159685住宅设计 13223845.1平面设计 13190485.2竖向设计 15316705.3立面造型设计 15151365.4剖面设计 1627924结论 172066参考文献 1824630致谢 20本科论文摘要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选择住宅已不再仅仅考虑地理环境、交通条件、房间大小等简单的标准,也不再单纯地追求美观、豪华,而是更加注重住宅的健康性、生态性等内在品质。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己由原来的栖息地转变为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在居住区设计上更加注重健康因素的添加,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健康环保型住宅。此时,将健康设计理念引入,提高现代都市居住区的设计效果。本次课题在通过对比分析一些国内国外的住宅的健康性研究的发展历程,同时根据现在的居住区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如今的一些住区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从总体规划、景观绿化、居住空间等角度进行探索,找出住宅设计过程中与健康因素有关的内容,竭力营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自然的健康居住环境。本文针对住区设计的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设计理念、绿化景观、日照退界、单体设计以及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阐述了健康住区的设计特殊之处。与一些常规的设计不同,健康住区对绿色,健康,环保的要求较高,对细节设计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要综合考虑,合理规划,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全面设计。关键词:居住区;环境;健康设计;健康性研究AbstractNowadays,withtheimprovementofthemateriallivingstandardandtheenhancementofpeople’shealthconsciousness,peoplehavehigherandhigherrequirementsforthelivingenvironment.Peoplenolongeronlyconsiderthesimplestandardssuchasgeographicalenvironment,trafficconditions,roomsize,etc,norsimplypursuebeautyandluxury,butpaymoreattentiontotheinternalqualitysuchasthehealthandecologyofthehouse.People’srequirementsforhousinghavechangedfromtheoriginalhabitattoanimportantplacetoregulateemotions,relieveworkpressure,cultivatesentimentandmaintainphysicalandmentalhealth.Therefore,itisnecessarytopaymoreattentiontotheadditionofhealthfactorsinthedesignofresidentialareas,soastoprovidemorehealthyandenvironmentallyfriendlyhousesforpeople.Atthistime,theconceptofhealthdesignisintroducedtoimprovethedesigneffectofmodernurbanresidentialareas.Inthisproject,thedevelopmentcourseoftheresearchonthehealthofsomedomesticandforeignresidencesiscomparedandanalyzed.Atthesametime,accordingtothecurrentdevelopmenttrendofresidentialareasandtheexistingproblemsinthedesignofsomeresidentialareas,fromtheperspectiveofoverallplanning,landscapegreening,residentialspaceandotheraspects,thecontentrelatedtothehealthfactorsinthedesignprocessofresidencesisfoundoutandthesafetyiscreatedAllwarm,comfortableandnaturalhealthylivingenvironment.Thispaperexpoundsthespecialpointsofthedesignofhealthyresidentialareaintermsoftheoverallplanning,roadtraffic,designconcept,greenlandscape,sunshineretreat,singledesignandthesustainabilityofenvironmentalconstruction.Differentfromsomeconventionaldesigns,healthyresidentialareashavehigherrequirementsforgreen,health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morestringentrequirementsfordetaildesign.Therefore,comprehensiveconsideration,reasonableplanningandcomprehensivedesignshouldbecarriedoutbasedontheactualneedsofthemasses.Keywords:Residentialarea;Environment;Healthydesign;Healthresearch引言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人们对健康的意识愈发强烈。住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它和大家的健康安全紧密相关。人们也更加意识到健康二字对于住宅以及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由此而言,住宅也不单单再是人们栖息的地方,而是保护身心健康以及调节情绪的场所。尤其是今年出人意料的“新冠”病毒更是直接转变了人们本身的思想观念与健康意识,使得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健康住区对生命与生活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住宅商品化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住区建设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成了重头戏。而且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健康的关注,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住区的健康环境设计上。以人的健康来衡量住区环境的设计,这将是住区设计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设计者的设计首先是以人的需求为目标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以及建筑师也在不断追求建造健康环保型的建筑。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片面追求建筑的质量,更多的是追求品质保证。包括室内的空气质量,以及材料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发生了太多由于住宅空气污染所牵扯到的法律纠纷。由此看来,越多越多的人都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这也成为了一个国际性话题。住宅健康设计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的概念,现己成为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达到健康居住和住宅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之一。居住区设计的不仅要满足使用需求,也要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为理念。这是推动良性整体设计建设的基础动力。而这所有方面的基本前提是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为标准的。健康设计理念分为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构成健康住区的生理因素为生活行为和健康环境等,而构成心理因素则是人际关系与住区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造就“健康中国”的一个关键要素。这些不同因素对人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同时,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也对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在设计住宅环境中,健康是首当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研究住宅的健康性变得更加重要,在住宅健康设计理念也要深入人心。本次设计就是在这个现实的背景下,找出住宅设计过程中与健康因素有关的内容与现代居住区设计时的弊端,并在设计中将健康住区的理念体现在本方案中,竭力营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自然的健康居住环境。

1课题背景、目的与意义1.1课题背景现如今,由于社会发展极为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在物质生活水平的上升之下,人们对自己的衣食住行方面也将追求更高的档次,尤其是在我们最重要的居住方面。由大家普遍都增强了自己的健康意识,所以在居住环境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人们在选择住宅的时候,更多的是比较关注地理环境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但是在当下社会中,慢慢地大家开始把目光放在注重住宅是否健康以及生态性如何等条件。尤其是在今年“新冠”病毒的出世,更是让大家加重了对健康的意识。当然,人们也更加意识到健康二字对于住宅以及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由此而言,住宅也不单单再是人们栖息的地方,而是保护身心健康以及调节情绪的场所。1.2课题目的在当下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以及建筑师也在不断追求建造健康环保型的住宅。对于住宅,不再是片面追求建筑的质量,更多的是追求品质保证。包括室内的空气质量,以及材料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发生了太多由于住宅空气污染所牵扯到的法律纠纷。由此看来,越多越多的人都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这也成为了一个国际性话题。基于健康二字,研究设计健康的住宅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次研究就是基于此背景下,研究出构建健康住宅所需要的的关键因素,竭力营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自然的健康居住环境。1.3课题意义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在生活品质方面也是更加注重。健康,环保诸如此类的这些字眼已经深深埋在大家的心目中。由此而言,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也不再是停留在最开始的“能住”这样一个阶段,而是希望住到一个既舒服,又安全的环境中。在当下的建筑设计中,“住宅健康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的设计和发展将影响着住区环境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人们的住区环境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2住宅的健康性研究的发展状况2.1国外住宅的健康性研究的发展过程在近30年住宅建设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节能环保到生态绿化到如今的健康舒适。在住宅建设初期,人们倾斜于考虑节省能源,开源节流。在逐渐地认识了解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之后开始转变为关注保护生态。最后由于生活习惯的转变,回归到人类最基本条件要求的舒适和健康。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斯德哥尔摩会议起,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其严重性,并明白人类命运与地球环境息息相关。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忽略了最基本的健康条件从而发生了许多疾病。1981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会议发表的“华沙宜言”其中指出了建筑对人类的消极影响,这代表着人类已经开始重视环境健康,建筑学逐渐融合环境健康学,人们的生态观逐步建立发展起来。1987年“蒙特利尔公约”就臭氧层破坏后对地球与人类的生存影响问题开展了全球性的讨论,引起一番针对健康问题的讨论。1990年后,由于人类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地球环境带来的环境破坏、气候异常,世界发达国家于1994年召开全球峰会,对出现的环境恶化提出解决方法。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里约宣言”提出了“Agcnda21”议题,提交各国去执行并提岀对策。2000年在荷兰举行的《SB2000》可持续发展大会和健康建筑研讨会,提出全球共同开创未来地球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舒适居住条件的时代[1]。2.2国内住宅的健康性研究的发展现况我国对住宅的健康性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同小可。1999年底,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建筑、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专家科学家对居住健康性展开了深刻的研究,在2000年其建设部门完成了“建筑物有害因素分布调査”,2001年科技部发表了“住宅对人体健康影响调査”,2003建设部门发表研究课题“居住建筑及公共场所防范非典应急措施研究”,2001年10月在国际建筑中心联盟大会上首次向社会发布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1年版),并开始在全国开展健康住宅试点工程:随后又在2002年、2004年对其两次修订[2]。此外,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与世卫组织和多国相关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间的交流网。2.3健康设计现状和问题分析房地产建设成为了改革开放一来最热门的词汇,这一浪潮不仅是房地产产业发展迅速,也为与之相关的设计人员带来的更多的机会。然而在市场机制下,仅仅作为一种商业活动,透过繁花似锦的新式住区,我们发现住区设计或多或少的走入了景观设计的误区。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3.1过分关注环境的观赏性在以前人们选择居住环境时往往最看重的就是小区环境的观赏性,逐渐的,小区环境的设计成为了众多设计师追求的第一目标。在我们看来,观赏性确实极为重要。首先,一个环境中最为直观的刺激就是我们的视觉,所以视觉冲击作为了设计师在环境设计中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但是,这也导致很多设计师为了制造好的视觉效果,盲目的求奇求异。除此之外,过度的追求外观也是设计者在一开始的设计构思中忽略其他因素,以至于建筑的在所有的标准上有了偏差。2.3.2忽视了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样板区”这一概念的形成成为了越来越多用户购买住宅的关键性因素。这一措施也是将设计师各种天马行空的设计理念变成了现实场景。这一举措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推动了房地产的发展,也使得公众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住宅区所呈现的景象。实行样板区这一概念固然好,但是,这也使整个设计在观赏性的目标上又增加了时限要求,那这一切就忽略了建筑的可持续性。也可以说是只顾眼前,不顾中期发展、后期维护,这一切与居住区的健康设计的概念有些偏离。2.3.3高投入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现在很多住宅区都过高的追求外在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导致设计者在设计中投入了很高的开发成本,这也使得住宅区的房价以及物业管理费过于太高。据统计,现如今在很多中档甚至中档以上的住宅区建设中,开发商多以500元每平方到900元每平方不等的价格的室外环境造景单价投入增加到住区投入中,且在最近几年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这样做虽然可以让室外的景观设计看起来十分繁华,但是,很多住区在看似繁华的环境背后却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景观建设,有的被闲置,有的缺少后期维护而近似荒废[3]。3项目概况3.1.基地区位基地位于浙江绍兴市越城区,距离绍兴市中心越6公里,该区域是城市重点发区域交便利,配套较好。图3.1基地区位分析3.2基地概况及规划要求基地现为空地,地块较平整,地形高差平缓。场地标高在4.3米-5.3米左右。基地东临城市主干道大越路。南临现状河流,西至现状河道,北至洋江西路。地块出入口宜设置在洋江西路。规划设计条件的主要要求:容积率1.5-1.6,建筑密度≤30%,地块限高24米。限低18米,建筑间距满足绍兴市规范。同时日照满足大寒日2小时要求,同时应满足消防、卫生、交通出入等其他规范要求。图3.2基地交通分析3.3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地块东至大越路,南至现状河道,北至洋江西路。项目拟新建总建筑面积13294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2941平方米,地下建筑积4000平方米,地上计容面积89172平方米,地上不计容面积3121.05平方米,综合容积率1.6,括多层叠墅住宅8栋,多层洋房住宅8栋,高层住宅9栋。图3.3经济技术指标4总体规划4.1设计原则4.1.1总体原则在遵循现行国家及浙江省及绍兴市指定的有关设计规范、方针、政策及法规的前提下,以人们身心健康作为基本前提,力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保证交通与功能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做到总体规划布置合理,为居民们提供独具匠心的住宅。此次设计住区的愿景是规划合理、经济实用、绿色环保、丰富创新,使其成为符合当地的区域规划,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健康社区。4.1.2健康性原则居住区设计的不仅要满足使用需求,也要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为理念。这是推动良性整体设计建设的基础动力。住区环境作为基本的居住使用外,不仅要有生态观赏性,还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关注,而这所有方面的基本前提是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为标准的。4.1.3生态性原则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在对生态最小程度的损坏下进行规划建设。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调整建设部分的生态。避免大规模挖地和场地平整,减少项目开发建设对周围生态景观的破坏。居住区开发应优先利用自然水生态系统和低影响开发设施,在不破坏水生态的前提下,到达居住区与自然的融合,实现雨水的渗透、收集、存储、排放、净化的可持续水循环,保持城市的生态功能。4.1.4合理性原则在满足居民的基本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合法的规划交通、水电、娱乐等公共设施,以最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规划自然资源或绿化景观,应考虑到建筑的景观均好性。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水文地理、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等情况,合理科学规划居住区,部分建议使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配套系统。4.1.5保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各方面设计遵循“海绵城市”原理图4.1.5海绵城市原理居住区开发建设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优先利用天然排水系统和低影响设施,实现自然且可持续的自然循环,增强水循环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保持好城市生态[4]。在对生态保护的同时也可保证居民的健康生活。以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和居民安全利益,应提高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加强对其的管理,在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环境保护、资源特点等,合理且科学地进行规划,部分地区可考虑采用透水铺装等一些低影响开发设施。4.2设计理念项目规划设计符合绍兴地区的特色。项目规划设计形成自身独有风格,为镜湖地区增加亮点。在保证优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满足居住区健康设计的条件之下,提供一个适合于绍兴市场的合理的生活方式,是本设计的另一个主要追求。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最重要且基本的就是绿化的设计。绿植是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它们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不仅改善了空气质量,改善局域小气候,降温增湿,而且良好的绿化在外在看来赏心悦目,整体提高居民的居住幸福感,感到身心愉悦。绿化植被选择应该以乔木为主,形成占比合理的种植面积。为了提高人与自然的接触度,应在居住区的阳台和屋顶推广小规模绿化,在高楼层也可以接触到绿植。植物种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原生态植物作参考,拒绝种植对居民、环境、空气产生危害的植物。根据居住区的周边环境,还应考虑到是否需要种植降噪绿化隔离带以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其次,通过绿化空间、植物绿化、艺术雕塑、休闲场所的整体设计,为居民提供惬意舒适的居住环境。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中,除了十分重要的基本绿化设计,还有室外的休闲场所比如游乐锻炼场地和具有艺术感的雕塑居住区也是必需的设计内容。尤其是室外休闲场所,直接影响到住户之间的互动性,室外休闲场所的设计有利于住户之间的交流,而游乐锻炼设施可以增加住户的趣味感和使用感。休闲场所应保证卫生、安全、优美齐备。第三,保证水土的合理规划。为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环境,应根据居住区具体情况对水景进行整体规划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浪费,对居住区的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且在土壤上种植绿植增加透水铺面。4.3道路交通设计条件中要求小区出入口布置在北侧洋江西路上,小区主要出入口位于洋江西路小区中段,紧急消防出入口位于小区东侧洋江西路上。小区三个双向机动车出入口均位于北侧,直接进入地库,保证了人车分流的可行性,地面仅出4米硬质铺地供消防车紧急通行。小区内部多为人行步道,结合中心景观带设计布置,在人行走期间能够体验大自然环境变化。图4.4交通分析4.4绿化景观居住区自然环境的健康性表现为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大自然的负面影响和生态破坏。因此在项目绿化景观的处理以小中见大的为基本原则。利用基地南侧现状河通作为小区主要景观,修建沿间景观步道,小区内部利用南侧地块凹凸优势。设置中央花园。设计大尺度景观花园,整个辅以局部小绿化景观节点,以点带面,结合小区步行漫道,串联起整个小区的绿化景观系统。形成市政绿带一中央花园一沿河步道一庭院绿化的五级绿化体系。在满足改善生态、美化公共使用场地、提供休息游乐场地等基本功能同时,根据绿地的规模大小和竖向的设计,设计可完美接收排放室内、室外、停车场水流的排放系统,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绿地内雨水污水预处理并与城市污水排放系统衔接,达到避免雨水污水等对绿地的生态造成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绿地的可持续性。图4.5景观分析4.5日照,退界及间距按照《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其中规定的建筑间距进行设计,所有住宅均满足居住建筑间距定,日照通风条件优越。根据规划条件,本工程地上建筑后退东侧限线不少于9米,后退南侧地限线不少于15米,后退西侧地限线不少于15米,后退北地限线不少于10米。地下建筑后退东侧限线不少于9米,后退南侧地限线不少于15米,后进西侧地限线不少于15米,后退北侧地退线不少于10米。建筑南北向多层最小间距10米,东西山墙间距不小于6米,大寒日同样可受到日照2小时。建筑南北向高层,多层最小间距13米,大寒日同样可受到日照2小时。图4.6日照分析5住宅设计5.1平面设计5.1.1舒适性设计住宅之中应设有合理的功能分区来减少互相的影响与干扰,以此来保证各个家庭成员的生理健康,将分为公共性或私密性、洁净区或污浊区、动态区或静态区[5],合理的规划各个空间并正常发挥其功能将使生活上的舒适度和健康程度大大提升。但这样并不能满足舒适性,反而浪费资源。室内房间的数量取决于家庭,主要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数量和生活习惯,对居住环境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这些功能空间的面积则取决于其中设施与家装的占用面积,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合理组织,规划出一个居住行为合理的空间,让居住者可以切身体会到住宅的舒适性设计与人性化设计。5.1.2私密性设计室内空间设计的一个心理因素为对住宅的私密性要求,居住者对生活空间安全的需要促使人们对私密性的重视,可以使自身的活动与利益不受他人的行为所影响。因此,要为每个居住者提供自己的私人空间以保护人们的私密性要求,这是评价住宅健康性的一项重要标准。室内空间区分出私密性空间和公共性空间。在功能区分明的前提下,不能将卧室与书房集中布置,卫生间和主次卧室的门不能直接对向起居室。而且室内的楼板和门窗要按照国家的隔声标准来设计,是每个居住者的行为活动得到充分的私密性保障,令每个人都能时刻保证身心健康,和谐相处。5.1.3室内通风设计良好的自然通风是保障居住者拥有一个健康的室内环境的前提,首先要确保居住区及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达标。其次,应从布局规划与室内设计两方面考虑。在布局规划方面,住宅的布局方式要结合地形合理排列,要注意减少遮挡的同时加大通风量。在室内设计方面,将各个主要房间的门窗位置相对贯通,既保证室内空气流动又提升了空气质量;在冬夏期间,由于室内需要保暖或制冷,住宅中安装了窗用自然通风器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5.1.4减噪隔音设计把控好建筑的布局可以减少外界噪音的污染。室外的噪音可以靠选择较好的门窗和楼板来进行有效的阻隔,更换质量好的设备也有利于降低室内噪音。通过对住宅的楼板,门窗制作的材料选择来进行对住宅的减噪隔音措施。首先可以进行楼板吊顶处理,形成空腔来减少噪音。在窗户的选择上最低标准要用双层玻璃密封的塑钢窗。墙面上可以使用壁纸等吸音效果较好的装饰材料,使一波产生多次折射,从而削弱噪音[6]。比较厚实的窗帘布艺,不仅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还能有一定的吸音效果。图5.11#2#二层平面图5.2竖向设计本方案设计竖向标高采用黄海高程。6层与8层叠墅层高3.0米,室内外高差0.3米。6层与8层住宅层高3.0米,室内外高差0.3米。10层住宅层高2.9米,室内外高差0.3米。5.3立面造型设计立面造望上结合绍兴当地建筑风格特色采用现代风格,住宅通过过简的体量,精致的细节,体现现在建筑的特点,材质上采用铝板、涂料、石材等材料搭配,彰显项目的独特品质。图5.3立面效果图5.4剖面设计别墅住宅六层,层高3.0米。洋房六层-八层,层高3.0米。高层住宅十层,层高2.9米。图5.4剖面图1:100结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们对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类、人类与自然、城市与环境共同存在共同发展是现代人想要达到的结果。而当居住条件环境达到一定水平后,既提升了城市的对居民的吸引力,也提升了自身的内在条件,将成为一张具有居住文化和地域特性的城市名片,有力地展示着其内在品格与外在实力。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许多房地产开放商对景观的设计重视了起来,力求新颖独特以赢得消费者。这种现象虽然促进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但在健康因素重于外在美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对住宅健康设计进行关注与重视,加强对住宅健康的应用推广,营造出不仅美好且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参考文献[1]林雅红.住宅小区健康建筑设计方法刍议[J].

四川水泥,2019,(1):136[2]寇宏侨,李帆,赵军凯.住宅小区健康建筑设计方法[J].建筑技术,2018,(2):119-122[3]王清勤,孟冲,李国柱.T/ASC02-2016《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编制介绍[J].建筑科学,2017,(2):163-166[4]王清勤,孟冲,李国柱.健康建筑的发展需求与展望[J].暖通空调,2017,(7):32-35[5]杨益新,李帆,寇宏侨等.健康建筑技术与实践——杭州某住宅小区项目[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7,(2):59-65[6]熊思过.基于公共健康理念的小区修详规指标体系研究——以广州绿色生态小区“岭南花园”为例[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6:1-64[7]陈世超.基于宜居城市理论的骑行友好型居住区设计策略研究——以青岛市部分居住区为例[D].青岛:\o"知识脉络分析"青岛理工大学,2017.\o"WFMetrics"[8]霍明宇.居住区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桂林:\o"知识脉络分析"桂林理工大学,2017.\o"WFMetrics"\o"WFMetrics"[9]王文蒨.健康建筑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