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4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打印)_第1页
选必4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打印)_第2页
选必4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打印)_第3页
选必4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打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四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标要求】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的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4.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两个概念:真理、谬误。6.真理的三个特点: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7.认识的三个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预习案】【考点梳理】考点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与实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自觉参加实践(2)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考点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客体分别来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原理】2、真理的特点。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易错易混】(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2)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3)实践活动受到意识的支配,属于主观活动。()(4)人类获取认识的来源是多样的。()(5)经过实践验证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6)真理具有直接现实性。()(7)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对已有真理的推翻。()(8)人类永远在接近真理的路上。()(9)真理与谬误相互包含。()【探究案】探究一:(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解决传统菌业生产中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1983年,林占熺团队引进某原产于北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经过不断改良,培育出耐旱抗寒、适应范围广的优质草种;1986年,该团队“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新技术的菌草研究取得突破,创造性地实现了菌与草的结合;1996年,林占熺正式将菌草的汉语拼音确定为菌草的英文名称。随着研究的深入,林占熺团队创立了“菌草学”这门新兴学科,拓展应用菌草技术于沙漠治理、饲料生产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菌草新兴生态产业逐渐成型。菌草技术作为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联合国“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被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脱贫致富中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国科技人员帮助下,菌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种植成功,当地民众将菌草称作“中国草”,该国一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成“菌草”。科研、扶贫几十年,林占熺拒绝高薪聘请,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在全国科技扶贫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多项荣誉,登上了“时代楷模”领奖台。(1)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我国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巩固案】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气候会影响树木年轮的形成与宽窄变化。因此,树木年轮记录可以替代气象资料,帮助科学家追溯过去的气候变化,还可以为气候模形提供量化、精确的背景参数,帮助科学家更可靠地模拟未来的气候变化,这表明(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③科学家可以认识气候变化规律

④准确认识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多年累计行走近4万公里,给钢轨问诊把脉;验证海量列控数据,为高铁列车精准导航;反复揣摩作业环节,合理调配机车,为中欧班列开行提供有力保障……万里铁路线上,“最美铁路人”书写最美人生。由此可知(

)①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②平凡岗位上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以更好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这一修改(

)①全面具体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就②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③更加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④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更好发挥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树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创造漆器的国家。殷周时代,漆器用于礼乐、饮食、馈赠等,而最美的漆器则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殷周先人会用巧妙的手法虔诚地髹涂装饰祭祀之器来完成他们心中最美的礼仪。这表明(

)①人的活动方式体现了人的世界观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经验感受之中③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

)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③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这一论述的认识论根据是(

)①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不断向认识提出新的课题②社会实践为认识发展创造了越来越优越的条件③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④社会实践为验证认识正确与否提供了客观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十三五”期间,水产育种人聚焦渔业种苗问题,突破水产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写好“蓝色种业”大文章,使得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说明(

)①科研意识转变程度决定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

②实践提出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③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是检验科技进步的标准

④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中国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宝。明代许次纾嗜花之品鉴,深谙茶理,他在《茶疏》中写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茶理体现了(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从整体上把握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③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④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精准扶贫理念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这表明(

)①真理性认识更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②理论是在实践指导下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的③理论的感召力从根本上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④学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从2023年3月23日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市气象局正式发布森林体验指数,公众出游时可据此选择心仪的游憩目的地。这一做法(

)A.将繁多的数据变成简明的指数,说明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B.服务于公众的旅游感受,表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目标C.优化了城市森林空间布局,提升了林地、湿地的生态价值D.提供了差异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助力创造公众的高品质生活13.(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动物实验一直是人类测试、评估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过去两个世纪对猩猩、猴子等非人灵长类动物开展的实验,让人们意识到实验会给动物带来痛苦。随着数据分析、细胞建模、类器官、器官芯片等技术的进步,对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赖于动物实验。材料说明(

)①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正确的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④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应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这说明,调查研究(

)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②应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③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确保了各项决策的正确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2022年12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30年来,中国航天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出技术跨越的创意,经过无数次艰苦而严谨的实验和科技攻关,奇迹般地将科技创意变为现实。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②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化科技创意为现实③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