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语言,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2、理清全文思路,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鲁迅散文的特点。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2、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同学们,大家有没有看过《觉醒年代》这部剧?有的同学看过,有的同学没看过,今天老师给大家找了一些视频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剪辑的视频)。同学们都看到了,在上个世纪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在寻找救国的道路,为此他们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鲁迅先生有个学生叫刘和珍,她为革命流血的时候年仅22岁。鲁迅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二、预习介绍介绍作者(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情况,并明确介绍)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且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其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介绍背景《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在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上,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前游行示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女师大师生是由学生会组织上街的,领队的就是年仅22岁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行进在队伍前面的还有张静淑、畅德群等,都高举着纸旗,呼喊着口号。当来到铁狮子胡同附近时,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卫队向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乱砍猛打。打死打伤200余人,刘和珍走在前头,首当其冲,中弹倒下。张静淑和杨德群先后前去搀扶,也相继中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此后在《死地》《空谈》等文中,连续猛烈地抨击了中外反动派“诱杀”青年的“禽兽”行为,揭穿“流言家”的谎言,哀悼和歌颂爱国青年。1926年4月1日,鲁迅先生再次写下了忧愤深广、感情浓郁的叙事性悼念杂文《记念刘和珍君》。除鲁迅外,还有许多文化名人投入或是高度关注“三一八”事件。李大钊是请愿的领导者之一,被士兵用棍棒打伤。周作人在惨案发生的次日就写下《为三月十八日国务院残杀事件忠告国民军》《对于大残杀的感想》、《可哀与可怕》、《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新中国的女子》等文,愤怒谴责军阀政府的暴行。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遇难学生的血还洒在他身上。作为屠杀的见证人,3月23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刘半农写诗悼念死难学生,并经赵元任作曲后传唱全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菲薄(fēi微薄)桀骜(ào性格倔强)不惮(dàn不怕)喋血(dié流血满地)尸骸(hái尸骨、尸体)立仆(pū立刻倒下)惩创(chuāng惩罚、惩治)浸渍(zì浸润、渗透)攒射(cuán集中射击)绯红(fēi鲜红,本文应指淡红)屠戮(lù屠杀,大批残杀)干练(gàn既有才能,又有经验)长歌当哭(dàng用写文章代替哭泣)陨身不恤(yǔn牺牲生命也不顾惜)抹杀(mǒ一概不计,完全勾销)2、提问学生,本篇课文是什么文学体裁?它是一篇散文,悼念刘和珍的文章。但它又不是一般的悼念文章,而是歌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悲壮战歌,是讨伐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战斗檄文,也是鼓舞青年奋勇斗争的革命号角。解析题目“记”,相当于“纪”字。如课下注释①,“记念”,现在写作纪念“纪念”。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念”:即“思念、怀念、悼念”本文侧重“悼念”的意思。同时,“念”字也指出了本文是一篇抒情类的文章。但是本文不属于记叙文,它是一篇散文,里面包含了很多抒情和议论。“刘和珍”:人名。“君”:是指对人的尊称,在本文中“君”是鲁迅对刘和珍的尊称。四、重点研读1、理解文章大意,让学生小组讨论,给每小节起一个小标题。(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明确)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2、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提问学生后,教师明确)将本篇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第三、四、五节写了什么?明确:集中写了纪念刘和珍。第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五、小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回顾引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记念的目的、内容和意义。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其中的一些语段,深度剖析本文内容。二、重点研讨,深研课文[讲读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明确:①纪念死去的青年②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嘲讽、痛恨)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2、齐读课文前两节,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笔下涉及哪几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态度如何?人动向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爱国者、猛士(爱国青年,突出的代表是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苟活者(“我”)悼念尊敬、激励(沉痛悼念,表达敬意——颂扬其勇毅,称她们的“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反动派,段祺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污蔑揭露、嘲讽(作者控诉他们的暴行、痛斥他们无耻下劣)麻木的民众,“庸人”(或称“无恶意的闲人”)淡漠哀伤、唤醒(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讲读第二部分]1、细读第三、四、五节文中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毅然:艰难的生活中预定莽原——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反抗:女师大风潮中反抗校长——坚持正义,敢于斗争。微笑: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蔼亲切,坚毅乐观。2、“微笑”反复出现,有何作用?(提示学生对比着来分析,提问学生后明确)……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己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微笑而被杀害,反衬政府的凶残,反动文人的无耻。微笑而黯然泣下,说明她是一个有责任感,能深思远虑的青年。分析下列句中的词语,表现了刘和珍的什么品质?(1)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己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分析词语)黯然:虑及母校前途,黯然泣下——深谋远虑,有责任感。(2)……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分析词语)欣然:欣然前往执政府请愿——为国为民,自觉参加。5、分析句子。(1)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段祺瑞执政府用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攒射三个从容转辗的弱女子,这是怎样的一个令人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的暴行呵!“伟大”是反语,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前所未有。“文明人”是对西方侵略者的讽刺,他们标榜“文明”,却发明这杀人的武器而且又用来装备中国的反动派,“文明”是假,暴徒是真。(2)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个句子是把上句所说的“伟大”坐实,揭露“三一八”惨案是史无前例的暴行。“武功”“伟绩”是反语,“八国联军”泛指外国侵略者,并非实指。“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是互文,即中外反动派屠杀中国妇女儿童的罪行。“这几缕血痕”照应上句的“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攒射三个女子”,即“三一八惨案”。这句话把以往中外反动派的屠杀与“三一八”屠杀比较,意思是:几十年来,中外反动派屠杀中国人民所创建的“伟绩”“武功”,不幸全被段祺瑞执政府这一次屠杀所创建的“伟大”抹杀了,以往反动派犯下的罪行与这一次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3)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汁......“昂起头”,一幅得意洋洋的丑态。省略号表示的意思大概是: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血债必得用血来偿。6、本部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部分写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同时揭露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语言形式上是互文:“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指刘和珍等女学生遇难。内容上:“三一八”惨案实际上是一次帝国主义同段政府相互勾结合谋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惨案。“伟绩”、“武功”与前文的“文明”一样是反语,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这两句话一方面赞扬了三个女子临危不惧,互相救助的从容伟大,一方面痛斥了刽子手屠杀赤手女子的卑鄙渺小,表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讲读第三部分]1、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六节,说说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徒手请愿的行为的态度是什么?明确:鲁迅是不支持这种行为的。这段话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徒手请愿虽然付出极大牺牲,但结果对社会进步影响并不大。因此作者不主张徒手请愿,而希望人们从这次惨案中吸取教训,采用更有效的斗争方式。2、阅读第七小节,怎样理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明确:在前文,鲁迅称自己为“生者”“后死者”,是“苟活到现在的我”,显然,“苟活”是自我贬抑。这里的苟活者"应该指那些支持革命,但还没有投身革命的人。而“真的猛士”是指那些勇毅者。真的猛士为希望所鼓舞,必“将更奋然而前行”。鲁迅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奋然前行,所以这又是战斗的号召。[表现手法]1、本文既要抨击敌人,歌颂烈士,又要激励世人;既要回忆烈士的事迹,又要评述徒手请愿,更要揭露敌人,粉碎谰言;无论涉及哪方面,鲁迅的一腔悲愤都形诸笔墨。以单一的表达方式是难以胜任的。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各有侧重。(小组讨论哪部分是什么表现手法)第一层次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第二层次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第三层次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且无论记叙或议论都有强烈的抒情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