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元散曲情爱作品分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1.gif)
![汉语言-元散曲情爱作品分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2.gif)
![汉语言-元散曲情爱作品分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3.gif)
![汉语言-元散曲情爱作品分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4.gif)
![汉语言-元散曲情爱作品分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e926554656b0f0dcb43b18181bb4f74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元散曲情爱作品分析摘要:元散曲的爱情作品从道德的束缚和人类欲望的潜伏中释放了爱情,将爱情视为人性的自然要求和幸福婚姻的基础,并将妇女视为渴望爱情和值得的群体。人们普遍认为,当文学发展到歌剧时代时,其语言表达就完成了从叙事风格到代言人风格的转变。但是,元代情歌的语言表达需要具体分析,包括非认可和认可。本文将元散曲的爱情作品置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中,结合社会历史文化和元代文人的心态,探索元散曲的爱情观。元散曲的爱情作品涉及爱情,婚姻和妇女待遇问题。关键词:元散曲;代言体;恋情类;情爱作品YuansanquloveworksanalysisAbstract:Theworksofloveinyuansansqureleasedlovefromthebondageofethicsandthelatentlayerofhumandesire,andregardeditasthenaturalrequirementofhumannatureandthebasisofahappymarriage,andregardedwomenasagroupwhoyearnforloveanddeservetohavelove.ItisgenerallybelievedthatwhenliteraturedevelopstoTheTimesofdrama,itslanguageexpressionmodehascompletedthetransformationfromnarrativeformtorepresentativeform.However,thelanguageexpressionoflovesansquintheyuandynastyneedstobeanalyzedindetail.Inthispaper,theloveworksinyuansanquwereplacedinthecontextoftheviolentcollisionbetweentraditionalChinesefeudalcultureandpopularculture,andtheprogressiveideasofloveworksinyuansanquonlove,marriage,women'streatmentandotherissueswereexploredincombinationwithsocialhistoryandcultureandthementalityofliteratiinyuandynasty.Keywords:yuansanqu;Theendorsementbody;Relationshipclasses;Loveworks
目录导言 1二、开放的恋爱观 1(一)尊重人性,追求自由爱情,冲破礼教的束缚 1(二)元代戏曲数量表示法的历时发展 21、物量表示法的历时发展 22、动量表示法的历时发展 43、元代戏曲量词发展的局限性 4(三)情调上:世俗化,更加真实 5三、元代戏曲量词的特征研究 6(一)名量词的语义特征 6(二)动量词的语义特征 8四、关汉卿散曲的情爱分析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4PAGE1导言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期,中国戏曲自此走向繁盛期,并且元杂剧以其独特的面貌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学以及文化、语言的重要标志。单从语言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元代时期多元文化的发展,使文学有了新突破,俗文化的兴盛,推动了语言的口语化使其成为近代汉语的典型代表。元杂剧作为元代最典型的语料,具有极高的价值。正如江蓝生所说:"元杂剧对研究元代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存元杂剧的资料十分丰富,但作为语言研究资料其价值却各有分别。”宋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语料有宋元话本,宋儒语录等,元代的重要语料有元曲,其中包括《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脉望馆钞校校古今杂剧》及明人臧懋循编《元曲选》等资料,因此,我们想要研究元代的语言面貌就要选择能够代表元代语言面貌的材料,从这一点来说,选取元散曲作为研究对象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元散曲中恋情类作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男子赠给女子,或者女子赠给男子的,以表达对对方爱慕之情的散曲。这一类作品应该是恋情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搜检《全元散曲》可知,明确提及的女性指称大多是女伶,包括文士写给女伶和女伶自己写的,大约有150首(套)左右;而男子赠妓者,或描述其美色,如杜仁杰[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美色》、张可久[双调・落梅风]《歌姬张氏睡起》、徐再思[双调・寿阳曲]《醉姬》等;或叹赏其才艺,如卢挚[中吕・喜春来]《赠伶妇杨氏娇娇》、孙周卿[双调・水仙子]《赠舞女赵杨花》、徐琰[双调・沉醉东风]《赠歌者吹箫》、萨都剌[南吕・一枝花]《妓女蹴鞠》、张可久[越调・寨儿令]《观张氏玉卿双陆》等;或直接表达对对方的情意,如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卢挚[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及珠帘秀的答作等,都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没有用代言的表达方式。这一类作品,称得上恋情的较少,而带着欣赏、戏谑的眼光观察对方的作品居多。二、开放的恋爱观(一)尊重人性,追求自由爱情,冲破礼教的束缚朱自清说:“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告白恋爱者极少,为爱情歌吟爱情的更是没有。“思君一度一销魂,生怕黄昏”(赵显宏《黄钟。刮地风》)和“情郎去后添寂寞,盼佳期无始末”(陈子厚《黄钟。醉花阴》)的这种直接表达对心上人牵挂的话语在以前的文人作品中是极难看到的,但在元散曲中却司空见惯。且看李伯瑜的《黄钟。醉花阴》套数中的少女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毫不遮拦:欲待要不思量,要不思量都是谎!要相逢,除非梦里成双。冰上人不许欢娱,月下老难为主张,暗伤,何日同鸳帐,难握地久天长。爱起来便求个长相厮守,海枯石烂:相思成病何时慢,更拼币不茶不饭,自熬币侮枯石烂。(乔吉《双调。乔牌儿。别情》)其中更有“生同寝,死同撑”的祈愿:可见对于散曲中的男女主人公来说,爱便是爱了,想便是想了,丝毫不做作,他们的所思所想告诉我们爱是快乐的幸福的高尚的纯洁的,是人自然而然的追求,不需要觉得羞耻。因此,在元散曲,有相当多的作品带有“情感”,“告别情感”,“情感”等词。那么,为什么散曲在这个时期显得如此直截了当,甚至带着一种表达对爱的渴望的热情呢?当我们寻找该问题的答案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将目光转向当时的文化环境。(二)元代戏曲数量表示法的历时发展量词从先秦时期开始萌芽,先秦两汉时期的量词系统尚不完备,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隋唐五代的初步成熟期,两宋时期的进一步完善期,元代的量词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与现代汉语量词系统相差较小。在对元代戏曲中的数量结构进行分类穷尽性统计之后,得到每种数量结构在元代戏曲中的使用频率,据此探究数量表示法的历时发展。1、物量表示法的历时发展元代戏曲中的物量表示法较前代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1)使用量词的结构在数量表示法中占据主导地位。元代戏曲中虽无较多新兴量词,原有量词的新用法也不多见,但量词的发展更多体现在原有量词使用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和用法的灵活多样上。吴福祥统计魏晋南北朝4种文献《世说新语》《百喻经》《贤愚经》《六度集经》中的物量表示法中用量词的数量结构达到1290例,占87.54%,不用量词的数量结构只有15例,占12.54%,隋唐五代"的《北户录》《北里志》等31种笔记小说物量表示法总计3717例,有量词的结构使用率达到980例,占26.36%,宋代话本中,在3586例数量表示法中使用量词的达到2536例之多,占总数的70.72%,这一时期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中,使用量词占据优势地位。"元代戏曲中统计共得到物量表示法24287例,其中不使用量词的数量结构有7137例,占比29.39%,使用量词的数量结构是17150例,占比70.61%不使用量词在元代戏曲的数量表示法中已经不占主要地位,戏曲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口语性作品,每类数量结构的使用频率与两宋的话本相比差距不大。(2)量词语法化的发展1,元代戏曲中“数+量+名”结构占所有数量表示法的41.66%,在使用量词的数量结构中占比58.99%,是元代戏曲中最为重要的数量表示结构,这与两宋话本中量词的使用情况基本一致,“数+量+名”结构使用占主导地位标志者名量词系统的成熟。元代戏曲统计共得到“数+名”结构6707例,其中数词为“一"的“一+名词”式结构共有2397例,“数词+人”结构共有1286例,这两种情况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不用量词,若出除去这两类结构,则“数+量+名”结构的使用在全部统计的物量表示法中所占的比例就能达到49.1%。2,量词的分工进一步明确,随着量词数量的增多,用法逐渐稳定,量词系统不断完善,对于量词的分工也有越来越明确的要求。元代戏曲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专指量词,这类量词有特定的指称对象,如“通”仅用于称量石碑,“料”仅用于称量药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语言发展的精确性。(3)元代戏曲量词数量多且稳定现代汉语中的常用量词绝大部分在元代戏曲中已经出现,很多量词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中。元代戏曲中统计共得到量词324个,其中名量词283个,包括个体量词115个,集体量词55个,借用名量词82个,度量衡量词31个;动量词41个,其中专用动量词22个,借用动量词19个。根据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手册》“所列量词共170个,其中140个已在元代戏曲中出现,未见的30个量词为:抱、拨、笔、册、茬、出、份、号、卷、刻、捆、类、脸、列、流、幕、排、批、圈、任、项、趟、摊、台、手、幢、巴掌、把子、辈子、疙瘩。可以看出经常使用的量词在元代戏曲中已经固定下来。由于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对于量词的选择逐渐开始出现择一的趋势,有些对象原本可以用不同的量词进行称量,逐渐稳定选择其中一个,如“条”和“道”本来都可以称量河流,后来逐渐只使用“条”,很多量词都经历了这一过程。其中有些常用的量词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中。(4)量词的语法功能丰富多样量词的"AA式”重叠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在隋唐五代时期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元代戏曲中仍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AA"式,在元代戏曲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可以用于这一结构的量词共32个,同时也出现了"AAB式”的量词重叠形式,但是用例不多。“量词+词缀”在元代戏曲中也较为常用,作为词缀的主要有“子"儿L"头”三个,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缀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元代戏曲量词的发展与现代汉语量词系统已经十分接近。2、动量表示法的历时发展元代戏曲中动量词系统也发展较为成熟,相比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动量词数量增多,逐渐开始固定,用法也更为多样其一,动量词数量增多并且趋于稳定,使用动量词成为元代戏曲中动量表示法的规范。元代戏曲中统计发现使用动量词的动量表示法4260例,占所有动量表示法的79.52%,不使用动量词的动量表示法统计发现1097例,占比20.48%从中可以看出使用动量词已经成为元代动量表示法的一种规范,不使用动量词时,数词为“一”的情况占有较大比例。“动+数+量”结构在所有动量结构占据优势地位,在使用量词的动量表示法中占比62.46%,这标志着元代戏曲的动量词系统已经较为成熟。其二,数词单独使用在动量表示法中已经不见。在统计所得5403例动量表示法中,数词单独使用的情况未见一例。元代戏曲是口语性较强的文献,而数词单用形式多在文言语体中使用。这体现了元代戏曲中动量词系统的使用已经逐渐开始朝若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其三,动量词的语法功能进一步扩展。主要表现为同形动量获得极大发展。元代戏曲中可以用于同形动量的动词共158个,除了单音节动词之外,部分双音节动词也开始有同形动量的用法,并且可以在同形动量结构中增加助词、词缀或宾语使其用法进一步扩展。3、元代戏曲量词发展的局限性元代戏曲的量词发展虽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名量词发展的局限性其一,部分名量词使用较少。有一部分名量词,尤其是借用量词,在元代戏曲中使用频率不高,称量对象有限,往往仅用于称量某个不常用事物,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语言加重了负担。其二,“数+名”结构的在除去“一+名词”和“数词+人”两类结构后,仍然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说明名量词的语法化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动量词发展的局限性元代戏曲中借用动量词几乎占全部动量词的一半,这类动量词所能表达的意义十分有限,并且很多动量词也未能一直沿用,说明这一时期的动量词在稳定发展基本成熟的同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专用动量词在元代戏曲中使用也不是十分普遍,专用动量词很多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情况仍旧不使用动量词。(三)情调上:世俗化,更加真实内容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的中心,一部文学作品的雅与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内容。“元代是雅俗两大文学潮流成功融汇合流的时代,元曲则是这种融合合流的丰硕成果”。元散曲是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时代产物,它体现了俗文学民族性、通俗性、大众性的特点。在内容上,元散曲比诗词赋表现的范围要更广。很多诗词赋中没有出现过的题材,在散曲中都能看见。正是不介雅俗,什么都敢写,才使得散曲具有了市民化、生活化的气息。
从元散曲描写人物的身份说,元散曲中既有对撒谎鞋匠和看戏庄稼人的描写、又有对青楼妓女和恶毒老鸨的刻画。既有对踢蹴鞠女校尉的描写,又有对贪吝鬼行为的揭露。既有对嫖客的描写,又有对好色和尚的描写。既有对乞丐的描写,又有对败家的良家弟子的描写。既有对深情思妇的描写,又有对悲愤怨妇的描写。既有对偷情丈夫的描写,又有对和病妇偷情的太医的描写。既有对到处行骗的炼丹士的描写,又有对私塾老先生的描写。元散曲中这些身份各异的人物几乎涵盖了元代社会的各个阶层,通过散曲中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我们仿佛间看到了元代市民生活的画面。
从元散曲描写的事件上说,元散曲中既有对借马这一生活小事的叙述,又有对泼妇骂夫这种琐事的叙述。既有对年轻男女偷情密会的叙述,又有对男女床弟之事的叙述。既有对男女私奔事件的叙述,又有对男女送别场景的叙述。既有对风尘女子悲惨境遇的叙述,又有对妓女爱钱薄情的叙述。既有对游子客居生活的叙述,又有对自我放纵行径的呐喊。既有对庄稼人看戏情况的叙述,又有对帝王还乡场面的叙述。既有对灾民不幸遭遇的描写,又有替牛、马、羊等事物的诉冤。元散曲中描写的这些事件无一不是对日常生活画面的截取。元散曲俗文学的性质,在这些俗事的叙述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三、元代戏曲量词的特征研究量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量词在使用过程中所具有的语义上的特点,如适用对象和组合对象的选择,表现为一个名词可以用不同的量词称量或者同一个量词可以称量不同的对象。学术界对于量词语义特征的研究较多,最具代表性的是邵敬敏关于量词语义特征的研究,现借鉴邵敬敏的成果对元代戏曲中量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一)名量词的语义特征我们从准确性与模糊性、多义性与交叉性、近义性与差异性、具体性与抽象性、稳定性与多样性方面对元代戏曲名量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一)准确性与模糊性名量词语义的准确性指的是这类量词所表示的数目是确定的,所指称的对象也是明确的。这类量词如表示双数的集体量词“双”“对”,表示的数目是“二",个体量词如“只”“个”“条”等,所表示的数目是“一”。同时,由于量词的专指性,有些量词只用来指称特定的对象,如“株”“棵”只用来称量植物,“轴”只用来称量宁画,“员”只用于称量人。名量词的准确性与量词专门用于表示数量的特征是相符合的。量词的主要功能是计量,但有些量词在计数也表现出模糊性,不表示确定的数量,如“点”“滴”“掬”所表示的数目是无法准确计算的,表示的都是模糊的数量。如“一掬水”“一捏尘”我们只知道表示数量较少,而无法确定具体所指的水、尘的数目.(二)多义性与交叉性选择量词对事物进行称量时,会受到事物形态的影响,但“所谓量词与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特征有关,是说这种关系仅仅是相近、相似、相关而已,不能机械地比附,更不能将二者划等号。”"因此,相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来表示,如“房子”,可以说“一间房子”“一所房子”等,如可以说“一只牛”也可以说“一头牛”。同一个量词,在与不同名词组合时,所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不同,这是量词的多义性的表现。如量词“只”,既可以称量鸟,元代戏曲中也可以用来称量鸡鸭牛羊等,这是因为量词语义的多义性,使得名词在选择量词进行表达时具有了更大的可选择性。如量词“首”,元代戏曲中用于称量“诗”“词”,如“你道是一首诗惊动鬼神”,还用于称量“旗帜”,如“旌旗一首"。同时,旗帜也可以用量词“面”来表示,如“就恨不研倒这一面黄旗"(三)近义性与差异性同一个量词可以与不同的对象进行组合,同一个名词可以选择不同的量词,这使得一部分量词具有相近的语义特征,但是,仔细分析这些量词,是有不同侧重的1,认知角度不同由于所观察的角度不同,如整体和部分,正面与侧面,导致对于同一个事物,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进行称量。元代戏曲中,“张”和“架”都可以用于称量“琴”,“张”侧重的是琴的表面是铺张开的近似平面的事物,“架”则是从整体角度出发,称量的是事物的全部.2,附加特征不同这类近义量词在主要语义方面是相同的,但是附加的语义特征有所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使用。如“堆”“垛”“蛇”都主要用于称量成堆的事物,不表示确定的数量,但是“垛”在元代戏曲中可以用于称量糕点,如“一垛枣糕”,“坨”用于称量土地,相当于“块”,这些用法是量词“堆”所不具有的.3,适用对象有差异如“粒”和“丸”都是用于称量点状事物的量词,“粒”用于称量颗粒状事物,如“一粒米”,而“丸”适用于称量小而圆的事物,如药丸、弹药等,二者称量的对象不完全相同。4,语体色彩有差异称量“人”可以使用的对象有多种,如“个“名,“群”“干”“起”等。“名”较为正式,褒义色彩浓厚,而“干”“起”的贬义色彩较浓,一般用于称量犯人,“个”“群”则较为中性。文体差异也是量词语义特征差异的表现,口语和书面语体的差异,会使得量词在使用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四)具体性与抽象性量词语义特征的具体性是指有些量词初开始用作量词时,所指称的对象是具体的,在逐渐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变的抽象。如“点”本义是细小的黑色斑痕,用于量词从称量星星、砂糖、雨滴等具体事物逐渐抽象用于称量“一点酬恩"-点暗香”“一点丹心”,如“缕”原本用于称量须、发、白练等细长状物体,后用于称量风、霞、烟尘,逐渐用于抽象称量更为抽象心理状态,如愁绪、烦恼。在量词的发展过程中,称量对象由具体到抽象是一个十分普遍的过程,很多量词在这个过程中语义逐渐虚化,这与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思维上更善于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客观对象的本质及规律,而不是在分析论证下严密地推演事物。人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来划分事物,而感性主要来源于个体量词的形象性特征,如.一峰骆驼'。”.(五)稳定性与多样性量词具有稳定性是指大多数量词有自己专门的指称对象,数量短语限定的事物基本是固定的,如“尾”在元代戏曲中仅用于称量鱼,“员”在元代戏曲中仅用于称量人。同时,有些量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所称量的对象稳定,但有时由于语境的变化,称量对象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如“首”,在元代戏曲中一般用于称量诗歌,有些情况也用于称量旗帜,如“旌旗一首”,再如“柄”多用于称量有柄的器物,元代戏曲中还用于称量脸,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二)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词,一般具有计事和计时两方面的语义特征。动词在选择动量词时是受到条件制约的,邵敬敏认为“动词与宾语一起构成某种行为,这种行为才有可能与相应的动量词组合。”“吕叔湘:“动作的次数,一方面和·量,的观念有关,一方面也和·时,的观念有关。”“现对元代戏曲中的动量词进行计事和计时的语义特征分析。(一)计事语义特征动量词的计事语义特征表示的的是该动量词一般只用于计量动作行为的次数.如通用动量词如“度”“回”“次”,专门用于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这类量词计事的语义特征较为单一,一般没有其他的含义。整体动量词有“遍”“局”“顿”“合”,这类量词表示从头至尾经历了一次完整的事件,如“局”是强调一局棋的完整过程,“合”表示一次战争的过程,在语义特征方面,计事的特征更为突出,表示动作的量较大或动作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元代戏曲中空间动量词有“遭”“巡”“场”“转”,强调在一定空间内发生的动作事件的次数.“遭”一般用于“走一遭”这样的结构,侧重于去某个空间内走一次,“巡”一般用于喝酒的次数,“转”用于称量道家炼丹的次数,这三个动量词计事的语义特征更加明确。“场”既表示在某个空间内发生的动作次数,也表示长时间经历的某件事,因此同时具有计事和计时的语义特征,计事特征更强一些。元代戏曲中的借用动量词分为借自人体器官的动量词,如:口、脚、学、拳,和借自工具的动量词,如:棒、鞭、箭、刀等。借自人体器官的动量词主要是通过人体部位进行相应动作,如“咬一口”“打两拳”,突出强调计事的语义特征。借自工具的动量词则主要称量是借用工具做出动量行为的次数,也侧重于计事。伴随动量词称量的是伴随一定的动作行为而产生的结果,元代戏曲中的伴随动量词有:匝、拜、弄、面、声、步。“拜”表示拜的次数,“亩”表示叫声、响声的次数,“步”表示行走的步数,都是伴随着动作行为产生的相应的结果,这类量词的语义特征主要在计事。(二)计时语义特征持续动量词表示经历较长的时间完成的一件事,这类量词的计时语义特征更加突出。元代戏曲中持续动量词有“番”“通”“阵”“觉"。“番”和“通”都表示花费一段时间做一件事情,“阵”可以表示长时或短时,“觉”指睡一觉的时间,主观上都有较强的时间性,因此这类量词偏重于计时。元代戏曲中短时动量词仅有一个:下。短时动量词表示动量少、时量短,兼具计时和计事两方面的语义特征。四、关汉卿散曲的情爱分析(1)一从古代汉语词汇中吸收“聪明、聪俊”在关剧中是一组双音节同义词,“聪明”释义为“智力强,天资高”。“俊”指人聪明卓异。二者在指人“智力高超”这一义位上构成同义关系。“聪明”一词在汉代就已产生,在现代汉语中依旧沿用,是一个现代汉语的常用词。如《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级,成而咀。”又如《六臣注文选·卷三十七》:“言此二人,显f。比之于衡,彼不足怪。”“聪明,聪俊”在经过历代的竞争演变后,“聪明”得以保存并发展下来,而“聪俊”却没有沿用到现代汉语当中,成为一个旧词。(2)从少数民族语言中吸收“母亲,阿者”二词均用来称谓“有生养关系的女子”。“母亲”在《敦煌变文》中已有用例三处,如“经说盘亲临产月,受没量多苦恼也唱将来”。(《敦煌变文集新书·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一》)“阿者”是译自女真语的称谓词,近代汉语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大量的少数民族语的用词被汉语吸收利用,作为同义词来收录、使用。(3)从方俗口语中吸收“领袖、班头”均用来指称“同类中的首领人物”。“领袖”在古代汉语中已有用例《尚书注疏》尚书正义序中有:“若为袖,此乃炫之所失,未为得也。”的用例。这里的“领袖”就是指“领导者”。“班头”在指称“领导者”时,多出现在口语性较强的笔记、小说、杂剧等文体当中。方俗口语中的词汇由于表达上的优势,很容易进入到汉语书面词汇中,与书面词汇构成同义关系,这一点也突出了进行同义词共时研究的必要性。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领袖”和“班头”虽然都在现代汉语中沿用,但是“领袖”意义并没发生变化,继承并保留的“领袖”的原有意义。但在表达上多用于正式场合,称国家或政党的领导人物。相对而言,“班头”适用场合更加宽泛、随意,可指小集体的领头人物。(4)由修辞手法产生的同义词“肠肚、肺腑”在指“内心”这一义位上构成同义。“肠肚”“肺腑”原均为人体内脏的器官,后被用来借指人的内心。上述二词虽均有修辞成份,但这种修辞在人们对词汇的应用过程中已经稳定下来,不是临时的用法。“肺腑”一词用来比喻人的内心,在唐代元模的《梦游春七十韵》中有:“浮生转经历,道性尤坚固。近作梦仙诗,亦知劳。”的用例。“肠肚”的“内心”义是近代产生的,如关剧《蝴蝶梦》第三折:“争奈一家一计,蒙牵;一上一下,语话热煎。”又如《水浒传》第九十八回:“我这里弟兄,通是一般h肚,但说不妨。”再如《凤凰池》第十二回:“今闻兄谕,风流肠肚本不坚牢,被伊牵惹,能无断乎?”“肺腑”的“内心”义产生较早并一直沿用至今,而“肠肚”的“内心”义用例多在近代汉语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罕见用例,多被“心肠”代替。(5)由词缀和同素逆序现象产生的同义词“围子”与“排棚”在表“围栏”义上构成同义。“围子”中的“围”指“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汉语大字典》第2卷P769),“子”为后附词缀。在指围栏时多为用土石或树木制作而成的障碍物,可在军事活动中作为防守设施。“排栅”专用来指军事活动中的木制障碍物。关剧中“排栅”的用例早于《汉语大词典》中的始见书证用例。结语综上所述,元散曲的爱情作品为我们诠释了更大胆,突破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爱情,婚姻和女性观念上,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袁三渠的爱情作品从仪式的束缚和人类欲望的潜伏中释放了爱情,并将其视为人类天性的自然要求和幸福婚姻的基础。他们将女性视为渴望爱和应得真爱的群体。通过元散曲传达的这些先进观念,我们可以看到,在文化世俗化的过程中,充满欢乐,愤怒和悲伤的人们开始醒来,他们呼吁爱情自治和社会自我情感的认同,使这些作品成为人们的情感焦点。触角反映了人性的觉醒和宣传。
参考文献[1]刘诗诗.论元散曲中不可磨灭的感伤情怀[J].汉字文化,2019,(07):39-40.[2]但白瑾.论唐宋六言绝句与元散曲画境美之共通[J].名作欣赏,2019,(09):165-167.[3]刘书言.从《全金元词》和《全元散曲》重收篇目探究词曲递变[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01):40-48.[4]李安光.英语世界的元散曲作家作品研究[J].国际汉学,2017,(02):117-125+206.[5]汤朝菊.从修辞论元散曲译介——基于“[越调]天净沙·秋思”的译本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4(03):115-121.[6]杜肇昆.元散曲风格流派二分界定辩疑——兼论俗俏、旷达、清丽三分界定表达[J].中国韵文学刊,2015,29(04):86-98.[7]李安光.英语世界元散曲译介及曲家地位定量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05):93-104.[8]张文利.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办公团队的有效管理
- 电影院音效系统对观众体验的提升研究
- 骑自行车申请书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协议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 电子商务平台用户体验的改进与创新
- 停车场外立面装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员工工资及社保缴纳合同
- 服装企业办公区装修合同
- 2025年度汽车以租代购保险服务合同模板
- 结肠造瘘还纳手术配合
- 2024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解析
- 《安防监控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艾草行业市场现状、发展概况、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闽教版)六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专项训练
- 人教版英语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河砂、碎石生产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0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研究》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过关练习口算题大全附答案
- 红楼梦服饰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