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3第1课时二氧化碳练习(教师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课题3第1课时二氧化碳练习(教师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课题3第1课时二氧化碳练习(教师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课题3第1课时二氧化碳练习(教师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六单元课题3第1课时二氧化碳练习(教师版)20232024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气体(通常情况下)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1∶1)

(4)三态变化:漫画助学二氧化碳:你知道我藏在哪个瓶子里吗?提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为了防止逸散,储存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子上。2.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①熄灭蜡烛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易错点拨】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不具备酸性。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是因为CO2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1)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作灭火剂。

(2)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3)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化工原料。(4)溶于水与水反应→可用于制造碳酸饮料。(5)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

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没有毒(填“有”或“没有”),不能供给呼吸,一些菜窖、深洞内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进入时一般要先做灯火试验。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2)温室效应①危害: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②防治措施a.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b.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等。d.日常生活中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探究主题】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某同学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按图进行实验。【基础探究】任务一:用教材实验探究1.请将各实验的有关内容填入如表空格中:实验序号ⅠⅡⅢⅣ实验现象小花变红色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色实验目的和结论目的:证明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目的: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结论:CO2和水反应生成酸2.上述实验探究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的实验方法。

3.四个实验中如果去掉一个,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能。可以去掉Ⅱ。因为后面实验中有先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的操作,可以验证水不能使紫色的石蕊小花变红。

4.方法感悟:证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发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A.验证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B.验证生成物的存在,上述实验是通过角度B(填字母)证明了反应的发生。

【深度探究】任务二:利用创新实验探究实验改进用如图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则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

若观察到c比a先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知识归纳】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关键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1.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验证生成物的存在来确定反应的发生。A层基础练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1.下列实验只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2.(2022·北京中考)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D)A.闻气味B.观察颜色C.伸入燃着的木条D.倒入澄清石灰水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D)A.难溶于水B.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C.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A)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实验。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6.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C)7.(2022·成都中考)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8.(2022·滨州中考)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 (A)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B.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贺节日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绿色出行易错点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认识不准确9.(多选)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BCD。

A.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CO2有毒D.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属于大气污染物【易错点拨】1.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不用燃着的木条。2.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与水反应之后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3.二氧化碳无毒,也不属于大气污染物。B层能力练10.(2022·济南中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新技术,该技术通过CO2汽化吸热完成制冰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B)2属于氧化物B.液态CO2汽化属于化学变化C.该制冰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D.该制冰过程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变11.如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B)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反应②可能发生分解反应和CO2也能发生化学反应D.③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逆向转化12.小明同学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使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完成下列相关问题:(1)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盐酸。

(2)装置右半部分玻璃管内观察到b、c不变色,而d比a先变红,此现象可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层拓展练13.同学们设计微型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与水反应。【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2)二氧化碳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能(填“能”或“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探究物质间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设计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液体药品a是稀盐酸,固体药品b是大理石(或石灰石)。

(2)实验中,d处的实验现象是润湿的紫色石蕊棉球变红。若要证明二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