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元阳县第三中学2023年生物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研究发现油菜素内酯(BR)能显著促进大麦胚芽鞘的伸长生长,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BR处理大麦胚芽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胚芽鞘内源IAA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处理时间和是否施加BRB.BR处理时间超过36h时会抑制IAA的合成C.BR可能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促进胚芽鞘伸长D.BR和IAA在促进胚芽鞘伸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2.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个群落的生物数量越多,其丰富度越高B.同一时间栽培的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C.种间竞争的结果总是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D.从弃耕的农田演替出树林比裸岩上的演替要容易,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3.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农民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D.某人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就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使用4.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某地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07:1B.近年来,某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的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5.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的一种,因能分化为间质组织而得名,具有亚全能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多种组织细胞。下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的能力B.可以定向诱导MSC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肌肉细胞等C.MSC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MSC分化成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过程中表达的基因部分相同6.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存在对照实验,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B.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数量增加一倍,其它条件不变,则K值加倍D.随着营养物质减少和代谢废物积累,一段时间后酵母菌数量会下降7.如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简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③上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③上C.③基粒是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D.①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8.(10分)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节过程①和②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均需要通过大脑皮层B.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比过程⑤迅速D.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3种二、非选择题9.(10分)为探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影响,科学家选用黄瓜幼苗子叶进行实验,研究细胞分裂素对叶片上滴加14C-氨基异丁酸的部位的影响,处理方法如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l)细胞分裂素产生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2)图中X处理是______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使用14C一氨基异丁酸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3)对照组用清水处理而不用营养液处理的原因是____。(4)在生产上,细胞分裂素还具有使绿叶保鲜的作用,推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0.(14分)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_____(填“R”或“S”)型细菌的_____(至少写两种)等物质。(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②噬菌体分别被35S或32P标记③检测放射性④搅拌、离心,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3)该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__(填序号)。(4)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理论上离心之后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会由于_____,导致该部分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11.(14分)草莓是一种多年生耐阴草本植物,为了研究遮光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实验小组测量了遮光(正常光强的50%)和不遮光(正常光强)两种情况下草莓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处理叶柄长度(cm)叶面积(cm2)叶绿素含量(mg/g)CO2补偿点(CO2μL/L)光补偿点(μmoL/m2.s)光饱和点(μmoL/m2.s)不遮光2.411.60.5866866800遮光5.613.70.7199.748400(1)在CO2补偿点时,草莓植株中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与不遮光相比,遮光处理的草莓,其叶柄长度和叶面积都相对增大,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研究表明,遮光处理的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IAA)在茎秆背光侧的分布比不遮光处理的更多,因此其向光生长的现象较不遮光处理的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2)遮光处理使草莓的CO2补偿点升高,说明草莓叶片对CO2的吸收能力______(“增强”或“下降”)。因此要提高温室草莓的产量,除了控制光照、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3)由表中数据可知,适当遮光可降低草莓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12.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生活在浅海的贝类)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鰓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下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刺激海兔喷水管皮肤产生的兴奋传到a点时,此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若在b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在图中_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缩鳃反射的效应器为_________。(2)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喷水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喷水管,都会引发更强烈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下图3表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①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S-TH作用于_________,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_________,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长时记忆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_________的形成,进而形成新的神经联系。②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给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此实验给我们在学习上的启示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用一定浓度的BR处理大麦胚芽鞘,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胚芽鞘内源IAA的含量先增加或减少,但在48h之前,内源IA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根据油菜素内酯(BR)能显著促进大麦胚芽鞘的伸长生长,可推测BR可能是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促进胚芽鞘伸长。【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一组用BR处理,另一组为对照组,应用清水处理,并在不同的处理时间后测定IAA含量,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施加BR和处理时间,A正确;B、BR处理时间超过36h时,实验组中IAA含量仍高于对照组,故不能得出BR处理时间超过36h时会抑制IAA合成的结论,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施加BR后IAA的含量更多,因此推测BR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促进胚芽鞘伸长,C正确;D、根据C项分析可知,BR和IAA都能促进胚芽鞘伸长,二者在促进胚芽鞘伸长方面作用效果相互协同,D正确。故选B。2、D【解析】1、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个群落的生物种类越多,其丰富度越高,A错误;B、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林也存在草本植物、小灌木,群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如草本层、灌木层等,B错误;C、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错误;D、从弃耕的农田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演替出树林比裸岩上的演替要容易,D正确。故选D。3、B【解析】A、蜣螂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不能摄入大象同化的能量,A错误;B、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正确;C、兔子在食物链中为第二营养级生物,狼属于第三营养级,C错误;D、生物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B。4、C【解析】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详解】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问题,是种群数量特征,A正确;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问题,是种群数量特征,B正确;C、选项描述的是种子传播、分布问题,不是种群数量特征,C错误;D、选项描述的是松树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问题,是种群数量特征,D正确。故选C。5、C【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据题干信息“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的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多种组织细胞”可知: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的能力,A正确;B、据图可知:间充质干细胞(MSC)可以定向诱导MSC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肌肉细胞等细胞,B正确;C、MSC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是因为分化程度低,而不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D、MSC分化成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过程中表达的基因部分相同,如都会表达细胞呼吸酶基因,D正确。故选C。6、C【解析】分析曲线图: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曲线表示随时间变化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其中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加快,b点时种群增长最快;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减慢;ce段种群数量逐渐下降。【详解】A、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本实验前后形成自身对照,A正确;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K/2时,所以K/2两侧可能有增长速率相同的时刻,B正确;C、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酵母菌的K值与酵母菌的接种量没关系,因此培养条件不变,K值也不变,C错误;D、培养后期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的增加,酵母菌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D正确。故选C。7、A【解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有DNA。由图可知: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叶绿体内膜,③是垛叠形成的基粒,④是叶绿体基质。【详解】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即图中③,B正确;基粒是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C正确;叶绿体外膜、内膜都是生物膜,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点睛】熟悉野驴的结构的组成和物质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B【解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递质的作用属于神经调节,不同于激素的作用。3、反射是神经中枢的功能,未经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和处理的反应,不能称作反射。4、在体内,反射弧结构完整才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射。【详解】A、调节过程①为先天形成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过程②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为后天形成的,需要经过大脑皮层,A错误;B、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时胃窦是效应器的一部分,B正确;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为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比过程⑤神经调节要慢一些,C错误;D、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休有4种,分别是胃泌素、神经递质、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根尖(2).促进细胞分裂(3).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4).子叶是否用细胞分裂素处理(5).根据子叶的放射性强度确定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影响(6).防止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7).细胞分裂素具有抑制或延缓叶绿素分解作用【解析】1.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题意分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使研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影响,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来观察营养物质的转移情况。【详解】(l)结合分析可知,根尖是细胞分裂素产生的主要部位,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2)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显然实验组的操作,即图中X处理是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的相同部位,实验的自变量可描述为子叶是否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实验中使用14C一氨基异丁酸处理是为了通过放射性强度的转移检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对植物体内营养成分转移的影响)。(3)对照组用清水处理而不用营养液处理,是为了防止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也能保证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便于得出相应的结论。(4)在生产上,细胞分裂素还具有使绿叶保鲜的作用,即细胞分裂素能使叶片保持新鲜的绿色,显然,细胞分裂素能抑制或延缓叶绿素的分解,从而使叶片保持绿色。【点睛】熟知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及其合成部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10、(1)①.S②.DNA、蛋白质、多糖、RNA(任答两点给分)(2)①.同位素标记②.②①④③(3)④①(4)①.上清液②.沉淀物③.搅拌不充分【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①R型+S的DNA→长出S型菌和R型菌;②R型+S的RNA→只长R型菌;③R型+S的蛋白质→只长R型菌;④R型+S的荚膜多糖→只长R型菌;⑤R型+S的DNA+DNA酶→只长R型菌。该实验的结论是S型菌的DNA是使R型菌发生遗传变化的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小问1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然后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小问2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步骤是:②首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①用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适当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该过程中标记噬菌体的时候需要首先获得分别带有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因此需要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去培养大肠杆菌,获得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取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小问3详解】DNA中的P元素位于磷酸基团中,氨基酸中的S元素在R基中,因此,用32P标记的是DNA中的①磷酸基团,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中的④R基。【小问4详解】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而实际上会由于搅拌不充分导致侵染的噬菌体颗粒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因而与大肠杆菌一起进入沉淀物中,因而导致沉淀物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点睛】熟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原理和相关的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DNA和蛋白质的结构也是本题考查的重要内容。11、(1)①.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类囊体薄膜②.增强植物在遮阴环境下对光的吸收能力③.明显(2)①.下降②.增施有机肥,补充CO2(3)遮光使叶绿素含量增多,提高了植物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因此光补偿点降低;同时,在遮光条件下,叶绿素含量的升高使植物在相同光照下的光反应更强,进而使植物能在较低光照下达到光饱和点,因此光饱和点降低【解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本题研究了草莓在遮光处理条件下有关指标的变化。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遮光处理条件下,叶柄长度和叶面积都相对增大,叶绿色含量、CO2补偿点升高,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降低。【小问1详解】在CO2补偿点时,草莓植株即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类囊体薄膜。与不遮光相比,遮光处理的草莓,其叶柄长度和叶面积都相对增大,可以增强植物在遮阴环境下对光的吸收能力,以适应弱光环境。遮光处理的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IAA)在茎秆背光侧的分布比不遮光处理的更多,因此其背光侧生长更快,向光生长的现象较不遮光处理的明显。【小问2详解】遮光处理使草莓的CO2补偿点升高,说明草莓叶片对CO2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要提高温室草莓的产量,除了控制光照、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施有机肥,补充CO2,增强暗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