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普通高校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2.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细胞裂解性杀伤(如图1)和诱导细胞死亡(如图2)两种途径。前者指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蛋白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asL(死亡因子)与靶细胞表面的Fas(死亡因子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癌变的细胞中,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往往较低B.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需要载体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一般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D.提高移植器官的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减弱免疫排斥3.黄耗子亦称长爪沙土鼠,是一种小型草原动物,体型大小介于大白鼠和小白鼠之间。某科研人员调查了黄耗子的种群密度:在一块面积为20hm2的草场内,第一次捕获120只,全部标记并放归;第二次捕获了90只,其中有18只带有标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草场中黄耗子的种群数量约为600只B.该黄耗子的种群密度大约为30只/hm2C.如果被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测定结果会偏小D.如果被标记的个体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4.下图为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粒的分裂,获得四倍体有子香蕉B.2n与4n杂交产生3n,说明有子香蕉与野生芭蕉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三倍体香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香蕉无子D.无子香蕉的培育过程属于杂交育种,运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5.以下四种情况依次属于:a.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b.某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d.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6.在50~65℃水浴加热条件下,能使苹果汁产生砖红色沉淀的试剂是()A.NaOH溶液 B.双缩脲试剂C.斐林试剂 D.苏丹Ⅲ染液7.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A.不产生CO2 B.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C.在线粒体内进行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8.(10分)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二、非选择题9.(10分)龙牙楤木是一种小乔木,其嫩芽可食,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1)春季,人们集中采摘龙牙楤木顶端的嫩芽,但是幼芽的数量仍可增加,原因是______。(2)为了大量栽培龙牙楤木,研究小组尝试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其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将龙牙楤木插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后进行扦插,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请回答:①从预实验结果可知,与2,4-D溶液浓度为8ppm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是________。②在预实验以及正式实验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如________和________。③与沾蘸法相比,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所用的2,4-D浓度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所需处理时间________(填“较长”或“较短”)。(3)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除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原理是____,图乙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可表示单子叶植物。10.(14分)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在体温、血糖、水盐平衡的调节中都有重要作用。图示为下丘脑参与人体相应活动的调节过程,A~E表示结构,a~f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1)图中结构______为下丘脑。结构B是______(填内分泌器官名)(2)在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______的调节方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______促进[D]______分泌e,e的受体位于E细胞的______。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又会通过______调节抑制A和D分泌相关激素。(3)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______会兴奋,引发[]______释放f,促进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4)若某人不吃早餐,______(填图中字母)会促进肝糖原分解,长此以往会出现习惯性低血糖症。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5)Ⅱ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Ⅱ型糖尿病是由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免疫导致的。11.(14分)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亲本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____________。(2)在杂交后代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类型的比例是______,F1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3)如果用F1中某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人及其他哺乳动物对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整个生命周期,研究发现,当声音诱发惊跳反射时,位于脑干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接受来自耳蜗核的兴奋性投射而被大量激活,并产生谷氨酸(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脊髓运动神经元,最终影响小鼠颈部及后肢肌肉而发生惊跳反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惊跳反射属于____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谷氨酸能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__(结构)传递兴奋。(2)实验时发现小鼠受惊吓刺激时,其警觉性明显提高,抽取血样检测发现,由肾上腺分泌到血浆中的__________(激素)增多;该激素增多会引起小鼠警觉性明显提高,这表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___。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小鼠体内部分激素的含量,这是利用了激素__________的特点。检测中还发现,小鼠血液中其他成分含量仍维持相对稳定,维持这种稳定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网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2、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详解】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C正确;D、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D错误。故选D。2、A【解析】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题图分析,图1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穿孔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去,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据图2分析,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FasL(死亡因子)与靶细胞上的Fas(死亡因子受体)特异性的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详解】A、癌变的细胞中,Fas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有效的与癌细胞结合,进而无法将癌细胞杀死,A正确;B、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是胞吐,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的协助,B错误;C、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可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因为同一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分化产生的,C错误;D、免疫排斥是细胞免疫起作用结果,根据图示的作用机理可知,若降低移植器官的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减弱免疫排斥,D错误。故选A。3、C【解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详解】A、根据公式,该草场中黄耗子的种群数量约为120×90÷18=600只,A正确;B、该黄耗子的种群密度大约600只÷20hm2=30只/hm2,B正确;C、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C错误;D、如果被标记的个体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D正确。故选C。4、C【解析】题图分析: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芭蕉,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有子香蕉。野生芭蕉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有子香蕉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二个染色体组,所以杂交后形成的个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种子,为无子香蕉。【详解】A、利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使后期染色体加倍后不能移动到两极,因而获得四倍体有子香蕉,A错误;B、二倍体野生芭蕉与四倍体有子香蕉虽然杂交能产生三倍体,但三倍体不育,所以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C、三倍体香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导致香蕉无子,C正确;D、无子香蕉的培育过程属于多倍体育种,运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错误。故选C。5、D【解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吃海鲜引起腹泻属于消化道过敏反应;b、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说明其免疫功能低下,应属于免疫缺陷病;c、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病菌或病毒发起进攻,而且也对自身成分起作用,属于自身免疫病;d、特异性的抗毒素与外毒素结合后,使其丧失毒性,属于机体的正常免疫反应。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情况依次对应④③②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6、C【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NaOH溶液是一种碱性溶液,不能使苹果汁产生砖红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B、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不能使苹果汁产生砖红色沉淀,B不符合题意;C、苹果富含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符合题意;D、苏丹Ⅲ染液可使脂肪呈现橘黄色,不能使苹果汁产生砖红色沉淀,D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解析】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产生CO2,A正确;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并释放少量能量,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错误;C、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C错误;D、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因此反应速率受温度、pH等影响,D错误。故选A。8、C【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详解】A、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错误;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错误;C、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解除了顶端优势(2)①.促进生根的作用较弱②.实验温度③.插条处理的时间④.较低⑤.较长(3)①.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②.Ⅱ【解析】分析柱形图:2,4-D溶液浓度为0时作为对照组,2,4-D溶液浓度在0~12ppm时,随着2,4-D溶液浓度的升高,生根数逐渐增多;2,4-D溶液浓度在12~20ppm时,随着2,4-D溶液浓度的升高,生根数逐渐减少。2,4-D溶液浓度在20ppm时,抑制生根;2,4-D溶液浓度在8、12和15ppm时,均促进生根。【小问1详解】春季,人们集中采摘龙牙楤的嫩芽,解除了顶端优势,幼芽的数量仍在增加。【小问2详解】①从预实验结果可知,对照组的生根数为18.5,浓度为8ppm的2,4-D的生根数为45.5,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的生根数为23.0,两个浓度都起到促进作用,与2,4-D溶液浓度为8ppm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5ppm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是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减弱。②在预实验以及正式实验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如实验温度、插条处理的时间、类似物溶液的pH、是否有光照等。③用浸泡法处理插条,与沾蘸法相比,所用的2,4-D浓度较低,所需处理时间较长。【小问3详解】相比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更强,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因此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除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乙曲线Ⅰ对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更敏感,故曲线Ⅰ可表示双子叶植物,曲线Ⅱ可表示单子叶植物。【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探究实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柱形图的分析,要求考生明确2,4-D溶液浓度为0时作为对照组,其它组需与其对照后才能确定相应浓度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难度适中。10、(1)①.A②.胰岛(2)①.神经—体液②.[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垂体④.细胞膜上⑤.反馈(3)①.渗透压感受器②.[D]垂体③.肾小管和集合管(4)①.b和c②.神经-体液③.细胞膜上(5)①.遗传(基因)②.自身免疫③.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解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e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小问1详解】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结构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小问2详解】在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方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D垂体分泌e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e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位于E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又会通过反馈调节,调节抑制A和D分泌的相关激素。【小问3详解】人体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兴奋,引发[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小问4详解】若某人不吃早餐,血糖降低,通过调节分泌胰高血糖素b和肾上腺素c,这两种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长此以往会出现习惯性低血糖症。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在血糖调节中枢的突触间隙中,信号传递形式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小问5详解】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了自身免疫病;其中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则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点睛】本题内环境调节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平衡调节和免疫调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1、①.YyRr②.yyRr③.1/4④.yyRRyyrr⑤.4种或2种⑥.1:1:1:1或1:1【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即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yyRr。杂交后代F1中,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1:3:1。【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2)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后代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