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1 区域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讲 含解析_第1页
高三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1 区域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讲 含解析_第2页
高三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1 区域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讲 含解析_第3页
高三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1 区域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讲 含解析_第4页
高三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1 区域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讲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地区位于我国的()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2.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3~5题.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4.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5.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比重小 D.第三产业比重小(能力挑战题)阅读下面三幅图,回答6~8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乙地B.昼长年变化甲地最大,丙地最小C.乙、丙两地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D.甲、乙两地降水多、地势陡,多滑坡等灾害7.图中的河流()A.①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B.②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③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①、③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水能可实行阶梯式开发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地区已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B.甲、乙、丙三地区是所在国重要的中药材加工基地C.甲地区已实现多种农业经营方式的良性共处D.乙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2013·通州模拟)下图为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度散点图。能源消费度是指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a、b、c、d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a——贵州 B。b——广东C.c——北京 D.d——上海10.浙江地处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度却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A.以核电为主,利用率高B.能源资源丰富C.科技水平较高D.交通运输便利11。读下图,图中①、②两地植被差异为()A。①地为落叶阔叶林,②地为常绿阔叶林B。①地为荒漠,②地为常绿阔叶林C。①地为草原,②地为落叶阔叶林D.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雨林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3·桂林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描述西藏地区年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年降水量线明显向雅鲁藏布江上游凸出的主要原因.(2)简述甲乙两区域河流流向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流向差异的主要因素。(3)说出该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4)该地髙寒环境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13。(能力挑战题)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目前中国人均耕地仅1。43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因此,加强土地管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材料二为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涉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甘蔗、畜产和水产等二十三个农产品生产片区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材料三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图。(1)简述A地自然环境特点。(2)在图中画出小麦传统产区和水稻传统产区的地理界线。(3)分析近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小的原因。答案解析1、2。【解析】1选A,2选D。第1题,由各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分配可知,最低月气温在0℃3~5.【解析】3选B,4选A,5选D。第3题,甲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甲、乙相比,纬度差异显著,甲区域降水较少,年均温较低。第4题,乙区域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主,分布较为分散。第5题,丁省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与丙省(山东省)相比,经济发展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6~8.【解析】6选B,7选B,8选C。第6题,甲为东北三江平原地区,乙为三江源地区,丙为横断山区,太阳总辐射量乙最丰富;纬度越高昼长的年变化越大,丙地纬度最低,甲地纬度最高,所以甲地变化最大,丙最小;乙、丙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丙地地势陡峻,多雨,易发生滑坡灾害.第7题,①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②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最终流入海洋,参与海陆间水循环;③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①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③水能可实行阶梯式开发。第8题,甲为三江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实现多种经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乙地交通运输条件恶劣,没有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丙地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加工基地;乙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粗放的农牧业.【方法技巧】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角度(1)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2)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3)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9、10.【解析】9选A,10选C。第9题,a省级行政区能源消费度高,说明能源利用率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可判断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省较符合;广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是第一位,上海、北京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第10题,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科技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高,故消费度较低;虽然有核电站,但能源不是以核电为主;能源比较缺乏;交通便利与能源消费度无关.11.【解析】选A。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34°N附近为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故②地为常绿阔叶林,①地为落叶阔叶林。12。【解析】第(1)题,分析分布特点要抓住数值的递变及弯曲变化,降水量线向低值弯曲说明弯曲处降水量较多,联系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可以看出为河谷地带,迎风坡降水多。第(2)题,甲地区河流自西向东流,乙地区河流主要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的高低及山脉的走向决定河流流向。第(3)题,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加上地形影响,城市多沿河谷分布,且数量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抓住气温和地形两大主要因素。第(4)题,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气温低、熟制、植被及生长期等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主要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角度分析。答案:(1)沿河谷出现明显弯曲,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西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2)甲区域河流以东西走向为主,乙区域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原因:甲区域山脉呈东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发育;乙区域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发育成西北—东南向。(3)沿河谷分布、数量较少。原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但地形起伏显著、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4)不利条件:气温较低,无霜期短,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合喜温凉、生长周期长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合放牧耐寒的牧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有利条件: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且病虫害少。13。【解析】第(1)题,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结合自然环境的五大要素,即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联系整体性进行分析.第(2)题,小麦传统产区和水稻传统产区也就是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即秦岭-淮河一线,要注意位置画准确.第(3)题,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即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联系我国城市化发展,建筑用地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林草地面积增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小等方面回答。答案:(1)自然环境特点:①地处非季风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昼夜温差大;②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高差大,多风成地貌;③河流多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④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盐分高,土壤肥力低;⑤多荒漠、荒漠草原景观,山麓地带分布有绿洲。(2)画图略(提示:画在秦岭-淮河处)(3)①伴随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各种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②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农业结构调整;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④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耕地减少.【知识拓展】农区畜牧业的特点(1)以耗粮型畜牧业为主。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农产品、饲料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山坡和零星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