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汉墓
湖北省云梦县的秦汉墓发表了两篇数据,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和历史学术界的关注和关注。为全面了解睡虎地秦汉墓整个墓地的情况,自1978年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由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主持,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云梦县文化馆参加,又发掘了二十五座墓(编号M15—28、43—53)(图一),同时在大坟头一号墓的东南约300米处发掘了两座西汉墓(即大坟头M2、M3)。本报告就是这次发掘的二十七座秦汉墓的全部资料(墓号前加“大”字的为大坟头汉墓,未注明者为睡虎地的墓)。报告由郝勤建同志照相,金木清、朱红、刘明怀同志绘图。二十七座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无墓道,未见封土堆,形制基本相同,是一批小型秦汉墓(附表一)。根据墓坑的大小与葬具的多寡,可分为单椁单棺墓和单棺墓两类。(一)该地区的木棺法十五座(M22、23、25、27、43—47、49—52和大M2、3)。墓向三座向北(M50和大M2、3),其余十二座向东。墓口距地表一般深为10—40厘米,有些残墓口为后期扰土层所破坏,距地表深为50—150厘米。墓口一般长3.5—4.6、宽2.3—3.5米。大M2最大,墓口长5、宽3.88米;M50最小,墓口长3、宽1.98米。墓底一般长3—4、宽1.5—2.4、距墓口深3.6—5米。大M3最大,墓底长4.2、宽3.2米;M52最小,墓底长2.72、宽1米;M47最深,墓口至墓底深5.64米;M52最浅,深2米。墓坑填土,绝大多数上部填五花土,下部填青膏泥。五花土的厚度为0.5—4米,如M43的五花土厚0.7米,包含有东周陶片等物。墓中的青膏泥,除M46厚0.4米和M23厚0.59米外,其余均在1米以上,而M25、43、44、47等墓填塞的青膏泥都超过2米,如M47达2.8米之多。有些墓的五花土与青膏泥都经夯筑,如M47的五花土与青膏泥的夯窝十分清楚,均为圆夯,夯径8、深5—10、夯层厚10—15厘米。有些墓的五花土夯筑不明显,青膏泥夯筑明显,如M25的夯层厚35—40厘米,夯窝为圆形,径5、深10厘米左右。墓坑四壁都较平整光滑,但未见供上下的脚窝。底部略大于木椁,四壁与木椁之间填塞青膏泥。其中M23、27、51、52和大M2、3等六座墓都有二层台。如M51有两级生土二层台,即距坑底1.18米处南、北、西三面留有宽14—20厘米的第一层台,距坑底1.03米处四壁均留有宽10—26厘米的第二层台。第一层台阶距墓口深2.25米,第二层台阶深2.4米。木椁四壁紧贴二层台壁,高度恰与第二层台阶相同,椁盖四周正好置于第二层台阶上。M47墓坑头端有一壁龛,呈长方形,长12、高9、深12厘米,壁龛顶距墓口3.18、距椁盖板0.68米。龛里放置陶碗一件。葬具保存完好的有M25、43—47等六座。其它墓的葬具保存不好,有的只有痕迹。从保存完好的棺椁看,其结构与该墓地过去发掘的秦汉墓基本相同,主要采用平列、套榫、栓钉接合和扣接等四种方法,形制大体一致。椁室上有平列的盖板,均为横铺(图版玖,1)。M43的盖板上铺一层人字形纹的竹席,M44和M47铺一层人字形的芦席,M45和M46铺一层芦草编的帘子。木椁的侧板与档板用套榫相结合,椁室平面呈目形。保存较好的六座墓的椁侧板与档板均由二至三块厚木板叠砌而成。椁底板也都是横置,M25、M51等墓的椁底板下还有两根垫木。其余四座墓由于墓坑深而且有塌坑危险,椁底板下是否有垫木未进行清理。椁室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由横梁将椁室分为二室,即棺室与头箱;另一类由横梁和竖梁将椁内分为三室,即棺室、头箱和边箱。椁室分作三室的有M25、45、47三座,其中M25的棺室与头箱之间有一板门相通;M45和M47的棺室与头箱之间有一板门,椁室与边箱之间有二板门相通。椁室分作二室的有十二座墓,即M22、23、27、43、44、46、49、50、51、53和大M2、3)。其中M43、44、46三座墓的横梁下各有一个双扇板门,使棺室与头箱相通;其余九座墓均在横梁下置隔板,将棺室与头箱分开(图版拾,1)。各举例说明如下。M47椁内分作三室。椁室上横铺十一根半圆木构成椁盖板。盖板东西总长3.66、南北宽2.48米,每块木板长2.48、宽0.28—0.34、厚0.18—0.22米(图二;图版拾,4)。盖板上铺有厚1厘米的芦席,席子上又横铺薄层稻草及今绊根草状植物。盖板与椁顶板之间南北向铺芦席六张,芦席两两相对相互迭压厚约1厘米左右,席纹为人字形。椁顶板南端有25厘米未铺芦席。芦席出土时呈淡黄色,见空气后即渐变为黑色。木椁东西长3.6、南北宽2.26、高1.56米。椁顶由八块横铺木板构成,南北两侧加边框。顶板搭在椁壁板顶上。顶板长1.62、宽0.3—0.72、厚0.12米(图三)。东数第二块顶板的两端作成三角形榫头,嵌入两侧框板的榫眼里,并作为横梁。椁壁由厚木板叠砌而成,东边为三块,其余三边均为两块。椁底为八块平列横铺的厚木板。木板长2.14、宽0.32—0.58、厚0.14米。椁室内东西长3、南北宽1.42、深1.3米,由横、竖梁分成棺室与头、边箱三个部分。横梁下设双扇板门一个,使棺室与头箱相通。板门由门板、立颊(门框)、门楣、门坎等组成。立颊与门板等厚。门板为两扇,每扇门高85、宽27、厚6厘米;门侧边上下均有门枢,门枢分别安在门楣和门坎的臼眼里。立颊内侧与门板等高,外侧高于门板。门楣两端的凸榫分别插于北椁壁板和隔板的凹槽里。门楣上长124、下长52、中部宽27、厚6厘米(图四,1)。竖梁下设有板门二个,使棺室与边箱相通。板门结构与横梁下的板门相同,每扇门高78、宽26、厚6厘米(图四,2)。椁室密封较好,清理时室内无淤泥,只有积水。头箱在椁室东部,长1.4、宽0.5米,高出椁底板0.8米处的东、西两壁上各有对称的两孔,北边的孔距北椁壁25厘米,南边的孔距南椁壁25厘米。孔长3、宽2、深3厘米。孔内插入两根木棍,上面置一搁板,使头箱形成上下两层。搁板长140、宽25、厚3厘米。边箱在棺室南侧,长2.45、宽0.26米。棺室居椁室西北部,长2.45、宽1.1米,内置一长方形木棺。棺长2.28、宽0.98、高0.86米,棺内长1.84、宽0.58、高0.51米。棺的四壁板为套榫结合,棺盖板与壁板为子母口扣合,壁板与底板采用套榫加栓钉的接合方法。棺底板下的两端有两根横垫木。盖板近两端处有二个凹槽,穿缠捆棺的麻绳,并用绞棍将麻绳绞紧。绞棍长30厘米,清理时分别发现于棺盖板和椁底板上。棺盖板上满铺稻草一层。棺侧有护棺草束四把,草束直径2厘米。棺内底板上铺一层小米,其上又铺一层稻草。M44椁内分作二室。椁室上横铺十四根半圆木构成椁盖板,盖板东西总长3.1、南北宽1.86米,每块长1.76—1.88、宽0.16—0.34、厚0.2米(图五)。盖板上铺有芦席,已朽。木椁东西长3.08、南北宽1.5、高1.2米。椁顶设有边框,框内横嵌铺十一块顶板,顶板长102、宽19—39、厚11厘米(图六,2)。南数第三块顶板的两端作三角形榫头插入两侧框的榫眼里,并作为横梁。椁壁均由三块厚木板叠砌而成。椁底板平列横铺长方形木板十块,板长118、宽20—36、厚15厘米。椁室内长2.57、宽0.86、高0.94米。横梁将椁室分成头箱与棺室两部分,下设一双扇板门,使头箱与棺室相通。板门与M47的板门结构相同,门扇高54、宽23、厚4厘米(图六,1)。椁室密封较好,室内有积水而无淤泥。头箱在椁室东部,长86、宽44厘米。棺室在椁室西部,长204、宽86厘米,内置一长方盒状的木棺。棺长198、宽74、高68厘米,棺内长174、宽50、高48厘米。棺壁板为套榫接合,棺盖板与壁板为子母口扣合,壁板与底板采用套榫加栓钉接合的方法。棺盖板近两端处各有两个凹槽,是穿缠棺绳之处(麻绳已朽),未见绞棍。棺盖上铺有稻草,并有护棺草束二把。(二)墓葬形制及葬具特点十二座(M15—21、24、26、28、48、53)。墓向一座向北(M26),一座向西(M19),其余十座均向东。墓口距地表一般深为10—26厘米,最深达80厘米。墓坑都是口大底小的竖穴土坑。墓口一般长2.5—2.9、宽1.1—1.4米。M17较大,长3.1、宽1.5米;M21最小,长2、宽1米。墓底一般长2.2-2.5、宽0.9-1.1、深1.04-1.3米。M28最大,长2.95米、宽0.9米;M21最小,长1.8、宽0.88米;M26墓口至墓底深达2米;M15最浅,深为0.5米。墓坑的填土,填五花土者八座(M15、19、21、24、26、28、48、53),余四座(M16、17、18、20)上部填五花土,下部填薄层青膏泥,青膏泥厚12—20厘米,未经夯筑。墓圹均未见有供上下的脚窝,也无壁龛。其中五座设有二层台(M17、19、20、28、53)。M28,南、北两壁各有一级熟土二层台,高出墓底75厘米,南台宽55、北台宽44厘米;M19南、北两壁有生土二层台,高出墓底84厘米,台宽均为18厘米。葬具都保存不好,有五座朽毁无痕(M15—18、28),余七座虽见棺痕或木棺残迹,但其结构均无法得知。M20,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长2.7、宽1.5、墓口至墓底深1.26米。墓坑东西两壁距墓底0.94米处有生土二层台。墓底置一木棺,已朽,据其痕迹推知棺长2.12、宽0.64、残高0.4米(图七)。M26打破M53,打破关系清楚(图八)。两座墓的木棺均已朽,从棺痕看都是长方形木棺。M26的木棺长1.92、宽0.62、残高0.16米;M53的木棺长1.96、宽0.87、残高0.16米。(三)人骨架现存墓,c这批墓中有二十座因人骨架腐朽无存,无法判断其葬式。M46因椁室积水浮动使棺侧翻,人骨虽保存较好,但葬式不明。M25的人骨架已散乱,无法判明其葬式。人骨架保存较好的有四座墓(M43、44、45、47)。M45为仰身曲肢葬,左手平伸,右手放于腹部。另外三座均为仰身直肢葬,如M44,两手平伸于腹侧,两脚平直不交叉。此外,M23人骨已朽,但据痕迹尚可辨明其葬式为头东面北的侧身屈肢葬。(四)棺内随葬物较少葬具有异,随葬器物放置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单棺墓的随葬器物,大多放在靠木棺的头端外面(图版拾,2)。如M20,头端棺外放置有漆器和陶器(图七);M26与M53的头端棺外均放置有陶器(图八)。单椁单棺墓中,有头箱、边箱与棺室的三座墓(M25、45、47),随葬器物主要放置于头箱、边箱里(图版玖,2),棺内随葬器物很少。如M45,头箱放置漆器、陶器和铜器,边箱放置漆器、陶器、铜器及铜弩机、竹弓等兵器,棺内仅有木梳、蓖各一件,足下有谷壳堆等(图九)。只有头箱与棺室的十二座墓,随葬器物主要放置于头箱,棺内较少(图版拾,3)。如M44,头箱内放置陶器、漆器和铜器,棺内只在人骨架右肩侧放漆奁一件(图一O)。此外,M47的壁龛里随葬陶碗一件,椁盖上的青膏泥中,居中有牛头骨一个(牛嘴朝东),四角各有牛腿骨一个,高出椁盖20厘米(图版拾,4)。M46椁盖板上也发现一具嘴朝东的马头骨,但四角未见其它骨头。M43、44、45等三座墓的椁盖上,各在居中处青膏泥中发现一个狗头骨,如M43的狗头骨嘴朝东,高出椁盖板10厘米。这种现象,在过去发掘的睡虎地M3、13、11中已曾见到。我们推测,这种在椁盖板上埋葬牛、马、狗头等的情况,可能与当时秦人在入葬时的祭祀仪式有关。二、丝织物的织物随葬器物五二三件,按质料分主要有漆、铜、铁、陶、竹、木、玉、金器等。此外还有丝织物残片以及牛、马、猪、羊等骨骸,桃、枣等果品核和稻谷壳等。其中以漆器的数量最多,陶器和铜器次之。现按质料分述如下。(一)后装,深刻性二件,大尺寸,20小图2二〇〇件。器形主要有圆盒、盂、双耳长盒、长方盒、圆奁、椭圆奁、凤形勺、扁壶、樽、卮、小壶、杯、盘和耳杯等十四种,其中以耳杯最多,圆奁次之,凤形勺、樽、小壶和杯等最少。此外,M28中发现漆器残迹,但器形不明。漆器胎骨有木胎和夹胎两种,而尤以木胎为多。胎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挖制、卷制和斫制三种。容器一般里涂红漆,器表涂黑漆,少数是里表均涂黑漆。大部分器物还在黑漆地上用红、褐漆绘凤鸟、牛、马、梅花等图形和鸟头纹、云气纹、柿蒂纹和几何纹样等花纹图案,共二十多种,漆色至今仍十分艳丽。许多器物上还有“郑亭”、“咸亭”、“市”、“许市”、“钱里□”、“宦里□”、“士五军□”、“大女子□”(图一一)等烙印、针刻文字或符号(附表二)。1.圆盒七件。由器身和盖扣合而成。均为木胎,里涂红漆,外涂黑漆,并在黑漆地上用红、褐漆彩绘鸟纹、龙纹、鸟云纹、柿蒂纹和波折纹等纹样。25:1,形制最大,盖顶用红、褐漆绘鸟云纹、涡卷纹和鸟纹,外壁绘鸟头纹、波折纹等图案,外底针刻“东郧但”字样。通高17.8、盖径22.4、底径13厘米(图一二,4;图版拾壹,3)。43:25,形制最小,盖顶绘鸟纹、龙纹,外壁绘鸟云纹、波折纹等图案,外底烙印“亭上”二字,盖顶烙印“亭”字。通高14.5、盖径17.5、底径9厘米(图一二,1;图版拾壹,2)。其余各器也大都有烙印、针刻的文字与符号。46:14,盖外烙印“咸亭包”三字;45:3盖顶烙印“亭”字,内底有针刻符号。2.盂六件,分二型。A型:二件。厚木胎,敞口,弧形壁,圆底,圈足,口沿内外侧有花纹。46:33,器里涂红漆,器表涂黑漆,口沿内外用红、褐漆绘鸟头纹等纹样,外底有烙印文字“咸亭包”、针刻文字“小□女”(图一一,14、19)。口径27、底径18、高12.5厘米(图一二,3)。B型:四件。木胎较薄,口微敛,小沿外折,弧形壁,平底,圈足,口沿内外与内底有彩绘花纹。44:11,在口沿内外的黑漆地上用红、褐漆绘鸟头纹、波折纹等图案,内底绘鸟头纹、鸟云纹等纹样。口径29、底径20.2、高7.6厘米(图一二,2)。47:49。也在黑漆地上用红、褐漆绘花纹,口沿内外为鸟头纹、变形鸟纹、波折纹等,内底为兽纹、鸟云纹和云纹等。外底烙印“亭上”二字。口径37.8、底径17.6、高9厘米(图一三,1;图版拾叁,1)。3.双耳长盒八件。由器身与盖扣合而成,平面呈椭圆形,两头有双耳作把,盖顶与器底两端均有弧形抓手和假足。木胎,器里涂红漆,器表涂黑漆。其中五件无花纹,大小相近。44:23,外底与盖顶有针刻符号。长25、宽13.2、高10.5厘米。27:13,盖内及外底烙印“亭”字,耳下和盖内还有针刻符号(图一一,4、5、8)。长25、宽12.3、高9.7厘米(图一四,1)。其余三件在黑漆地上用红、褐漆绘鸟云纹、鸟头纹、涡卷纹、兽纹、波折纹、变形鸟纹等图案(图版拾贰,1)。43:20,绘鸟云纹,鸟头纹,波折纹等纹样,器外有“咸包”、“亭上”的烙印文字,器形较小。长18.5、宽9.9、高8.3厘米(图一三,2;图版拾肆,6)。25:12,器形较大。长26.8、宽13.2、高11.5厘米。4.凤形勺一件(47:74)。凤的首颈作为勺把(凤头顶上略残),凤背挖制成勺,无尾,平底。木胎,以挖制为主。勺里涂红漆,其余均涂黑漆。在黑漆地上用红、褐漆绘羽毛纹、变形鸟头纹,外底烙印“郑亭”二字(图一一,17)。勺口径9.2—12.2、残高10厘米(图一四,2;图版拾参,4)。5长方盒一件(45:35)。由器身与盖套合而成,平面呈长方形,直壁,平底,盖顶为盝状。木胎,器里涂红漆,器外涂黑漆。盖顶用红漆绘鸟云纹等纹样,盖上及器身下部用红漆绘波折纹。盒体长23、宽9.6、盖长24.4、宽11、通高7.4厘米(图一五,1)。6.圆奁十五件。由器身与盖套合而成,圆筒状,直壁,平底,盖顶隆起。木胎,卷制。最大者口径38.3、通高17.2厘米;最小者口径8.4、高5厘米;一般口径19.6—24.5、通高7.4—15.5厘米。其中两件通体涂黑漆,无花纹,44:7,口径20.8、通高10.3厘米。另外十三件均器里涂红漆,器外涂黑漆。其中七件无花纹,43:12,口径22、通高13.4厘米。其余六件均在黑漆地上绘花纹。其中三件仅在盖顶与器外壁用红漆或红、褐漆彩绘波折纹、鸟头纹、菱形纹、鸟云纹等。47:96,器形较小,保存完好,有波折纹等图案,盖内烙印“咸亭”二字,口径7.8、通高5厘米(图一六,3)。另外三件的器外、盖内、内底及口沿内外均有彩绘的鸟云纹、波折纹、菱形纹、变形鸟纹、涡卷纹、花叶纹等纹样。25:5,器表与口沿内外用红漆绘鸟云纹、波折纹,盖面用红、褐漆绘鸟云纹、菱形纹、点纹等图案,盖内与器内用红、褐漆绘涡卷纹、鸟云纹、花叶纹等图案,器形最大,奁体底径35:5、高12厘米,盖径38.3、残高8.9厘米(图一六,1)。44:12,也用红、褐漆绘波折纹、鸟云纹、菱形纹、点纹等纹样,口径22.4、通高9.2厘米(图一六,2;图版拾肆,5),出土时内盛铜镜、木梳、木篦各一件。7.椭圆奁二件。由器身与盖套合而成,椭圆筒状,直壁,平底,盖顶隆起。木胎,卷制,器里涂红漆,器外涂黑漆。4.3:11,已残,无花纹,盖内烙印“亭”字与符号。长28、宽12.5、残高10.8厘米。47:42,略残,用红漆绘花纹,盖顶为云气纹,其余为波折纹,盖内与内底均烙印“亭”字。长29.5、宽12.3、通高9厘米(图一五,2)。8.扁壶三件。由两半粘合而成,小圆口,扁腹,平底,长方形圈足。木胎,通体涂黑漆。49:3,无花纹,仅在口里涂红漆,腹外烙印“亭”字。圈足长20、宽7厘米,通高28厘米。44:5,用红、褐漆绘花纹,扁腹的一面绘奔马和飞鸟各一,另一面绘一头肥壮的牛,形象生动逼真,侧腹绘鸟头纹。圈足长15、宽6.5厘米,最大腹宽24.2、通高22.8厘米(图一七,1;图版拾壹,1)。25:3,用红、白色粉彩绘花纹,扁腹的一面绘一只高冠展翅欲飞的凤鸟,凤的双足一前一后,凤鸟周围还绘六个涡卷纹;另一面绘双兽相斗的情景,均兽尾上翘,一足着地,正在张牙舞爪的相互搏斗,左边一兽张口吞舌,右边—兽的头部因粉彩脱落而不详,两兽周围也有六个涡卷纹。侧腹有点纹(已脱落)。腹较扁长。圈足长23.5、宽6.5厘米,最大腹宽36.5、通告31厘米(图一七,2)。9.卮四件。圆筒状,直壁,平底,单环形鋬,有盖。木胎,卷制。器里涂红漆,器表涂黑漆。一件为素面(51:3),余三件有彩绘花纹。46:7,在黑漆地上用银箔镂成云气纹和勾连交错的几何纹样,然后贴在盖顶与器身外壁,再用红漆勾线压边。全器银光闪烁,异常华丽。口径102、通高11.8厘米(图一八)。45:12,盖顶中部用红漆绘鸟云纹,外圈与器身外壁绘变形鸟头纹。口径14.8、通高16厘米(图一九,2)。10.樽二件(47:48、47:57)。形制相同,圆筒状,直壁,单环形鋬,平底,底附三铜蹄足,盖与器身套合,盖顶隆起并饰三个S形铜钮。木胎,卷制。器内涂红漆,器表涂黑漆。用红、褐漆绘花纹,盖顶中部绘双龙纹间变形鸟头纹,周边波折纹,器身外壁有三圈波折纹和卷云纹。口径10.8、通高19厘米(图一九,1;图版拾贰,2)。11.小壶一件(25:28)。口微侈,束颈,鼓腹,圈足,肩饰两个对称的环形小铜耳。有盖,盖顶中部有一铜环纽。木胎。通体涂黑漆,素面。口径6.4、底径8、通高16厘米(图一九,3;图版拾叁,2)。12.杯一件(27:10)。直口,小底内凹,假圈足,木胎,通体涂黑漆,外壁有烙印文字。口径11.8、底径6.4、高17.7厘米(图一九,4;图版拾叁,3)。13.盘三件。形制基本相同,敞口,宽平沿外折,折壁,小平底。47:78,木胎,通体涂黑漆,用红漆在口沿内外绘鸟头纹,口沿上绘波折纹,口沿外绘平行条纹与三角形纹,内底用红、褐漆绘变形鸟云纹和兽纹等。外壁烙印“包”(图一一,9)、“素”字,外底有三个针刻文字(模糊不清)。口径18.8、底径9.2、高4厘米(图二〇,1;图版拾肆,4)。另外二件(47:51、47:46)为夹胎,通体涂黑漆,用红漆绘花纹,口沿上为点格纹,口沿外为波折纹,口沿内与外壁为变形鸟头纹,内壁及内底为鸟云纹、涡卷纹等纹样。口径27.3、底径11.5、高6.5厘米(图二〇,2)。14.耳杯一四六件。均为椭圆形,弧形壁,平底,新月形耳。木胎,厚薄有别。大小不尽相同,最大者长25、宽18、高8厘米,最小者长13.8、宽11.4、高4.1厘米;一般长16—18.4、宽13—13.8、高4.1—6.1厘米。口沿内外、两耳及内底均有彩绘花纹的二十九件,其中二十七件通体涂黑漆,用红漆或红、褐漆绘波折纹、卷云纹、点纹等纹样。47:40,口沿内外及两耳用红漆绘波折纹,内底用红、褐漆绘卷云纹,外底有针刻的“×”符号。长15.3、宽11.7、高5.1厘米(图二一,2;图版拾肆,3)。46:8,用红、褐漆绘花纹,口沿内外及两耳绘波折纹,内底绘卷云纹和点纹,外底有烙印符号,外壁针刻二个字,器形较大。长22、宽18.4、高7.5厘米(图二一,7)。47:59,内底涂红漆,余均涂黑漆,然后用红、褐漆在口沿内外及两耳绘波折纹和卷云纹,内底用褐漆勾勒草叶纹的边线,再填金粉,外底有针刻“×”符号。长19.2、宽15、高6厘米(图二一,5)。口沿内外和两耳有花纹者六十件。其中只用红漆绘波折纹、鸟头纹的有三十五件。25:57,两耳及口沿外绘波折纹,口沿内绘鸟头形纹。长18.2、宽14.1、高6厘米(图二二;图版拾肆,2)。43:14,口沿外与两耳绘波折纹,外底烙印“许市”二字(图一一,7)。长18、宽12.7、高4.6厘米(图二三,2)。用红、褐漆绘波折纹、云纹、变形鸟头纹的十七件。44:6,口沿外及两耳绘几何纹,口沿内绘变形鸟头纹,耳下烙印“告”、“亭上”等字,器形较大。长23.8、宽18.2、高7.5厘米(图二一,6)。47:8,两耳及口沿内外绘波折纹和云纹,耳下烙印“亭”字。长18.2、宽14、高5.5厘米(图二一,4)。M45出土的八件花纹相同,杯里涂朱红漆,杯外涂褐漆,口沿内外及两耳用朱红漆绘波折纹(图二三,1),外底均烙印“市”、“吕”字(图一一,18),如45:20,长18.3、宽12.6、高5.6厘米(图版拾肆,1)。里涂红漆、外涂黑漆的共十三件。47:66,外底针刻“×”符号。长15.2、宽11.2、高4.7厘米(图二一,3)。有的内底中部还有一红漆点(图一一,10)。里外均涂褐漆的三件。44:18,长18.3、宽14、高5.2厘米,外底针刻“冈”字。里外均涂黑漆的四十一件。46:31,耳下有针刻符号“十”。长14.6、宽12、高4.5厘米(图二一,1)。(二)盘腹机构内装,仅有多个小圈一一四件。器形有鼎、甗、盒、壶、钫、蒜头壶、蒜头扁壶、罍、舟、勺、匕、匜、匜形器、盉、弩机、镞、小构件、带钩、镜、铃、钱币、环饰和柲构件等二十三种。1.鼎六件,分为二型。A型:一件(25:10)。整器瘦高,为楚式鼎。子母口,微敛,弧形壁,圜底,三蹄足较高,足上部饰饕餮纹,方形耳。有盖,盖上饰三个卧牛形纽,中部还有一套环。腹外饰蟠虺纹和凸弦纹。口径25、通高34.5厘米(图二四,5;图版拾伍,3)。B型:五件。整器矮胖,为秦式鼎。子母口微敛,弧形壁,圜底,三蹄足较矮,腹外饰凸弦纹,方形耳。有盖,盖下饰三环形纽。分二式。Ⅰ式:二件。三蹄足略细高。46:24,盖上饰三兽形环状纽。口径15.2、通高18.1厘米(图二四,1;图版拾伍,4)。Ⅱ式:三件。三蹄足较粗矮。47:13,口径15.3、通高17.5厘米(图二四,2;图版拾伍,6)。2.甗一件(47:28、47:30)。由釜(47:28)与甑(47:30)组成。釜为敛口,宽平沿外折,圆鼓腹,圜底。腹外有二个对称的环耳及凸弦纹。口径15、高11.6厘米。甑为敞口,弧形壁,平底,底部镂长方形孔十六个,器外有两个对称的环耳。口径25.5、底径13.2、高11.5厘米。甗通高21.4厘米(图二四,4;图版拾伍,5)。3.盒一件(45:30)。由器身与盖扣合而成。子母口微敛,弧形壁,假圈足,腹部有两个对称的铺首衔环。盖顶隆起,素面。口径22.8、底径13、通高15厘米(图二四,3;图版拾陆,4)。4.壶一件(25:22)。侈口,束颈较长,鼓腹(最大腹径偏上),高圈足略外撇,腹上部有两个对称的铺首衔环,腹饰凹弦纹。有盖,盖饰三个鸟形纽。口径10.6、底径13.5、通高34.6厘米(图二四,6;图版拾柒,6、)。5.钫二件(47:7、47:25)。形制相同。侈口,鼓腹,平底,方圈足较高,腹饰对称的二个铺首衔环。盝状盖上有四个鸟形纽饰,素面。口长9.6、圈足长11、通高33.6厘米(图二四,7;图版拾柒,8)。6.蒜头壶四件。口作蒜头状,鼓腹,圜底,圈足,素面。分三式。Ⅰ式:一件(43:22)。颈较粗短,斜肩,圆鼓腹,圈足较高。通高28、圈足径9.3厘米(图二五,2;图版拾柒,3)。Ⅱ式:一件(46:9)。束颈较细长,饰凸箍一周。斜肩,圆鼓腹,圈足较高。通高40、圈足径14.6厘米(图版拾柒,5)。Ⅲ式:二件。形制略同。颈较细长,中部饰宽凸箍并起凸棱。扁圆腹,圈足较矮,外底中部有一环纽。47:18,通高31.2、圈足径10.3厘米。47:20,通高37.5、圈足径12.4厘米(图二五,3;图版拾柒,4)。7.蒜头扁壶一件(45.:21)。圆口作蒜头状,颈较短,腹扁平,平底,圈足较矮呈长方形,肩饰两个对称的铺首衔环。素面。口径4、腹最宽处为32.5、圈足长16.3、宽7、通高30.5厘米(图二五,5;图版拾柒,7)。8.罍一件(47:24)。直口,广肩,弧形壁,平底,肩饰两个对称的兽头环耳,底下附三个矮足。素面。有盖,盖顶较平,中部有一套环,有四圈花纹:中心为四条虺龙,第二圈为辫纹,第三、四圈为蟠虺纹。口径16.5、底径21、通高25.5厘米(图二五,1、4;图版拾伍,7)。9.舟一件(27:16)。平面呈圆形,敛口,弧形壁,有两个对称的环耳。素面。口径13.5、底径6、高6.2厘米(图二六,2;图版拾陆,3)。10.勺一件(47:80)。勺头呈瓢形,较深。把较长,断面呈弧形,尾端背面铸出双蛇纹等纹样。勺头近中部处有一经焊补过的破洞,使用痕迹明显。勺头长10、宽9、深3、把长20厘米(图二六,3;图版拾伍,1)。11.匕三件。形制略同。匕头扁平,作舌状。匕把尾端为扁平长方形。素面(图版拾伍,2)。46:28,尾端无孔,匕头长6.2、宽5.2、把长16.8厘米(图二六,5)。44:29,匕头长6.5、宽5、把长16.5厘米(图二六,4)。上述两件匕把的尾端锤打成长方形扁平状。25:33,匕把断面为圆形,尾端制成后再嵌于匕把末端。匕头长7.2、,宽5.3、把长18.3厘米(图二六,1)。12.匜二件。形制略同。敛口,平面略呈圆角方形。壁上部较直,下部内收成小平底,流较长,环形鋬。素面。25:66,口长20.4、宽24.7、带流长32.4、高119厘米(图二七、2;图版拾陆,1)出土时内有桃核十二个。47:47,口长23.8、宽29、戴流长35、高12.4厘米(图二七,1)。13.匜形器五件。瓢彩,弧形壁,小平底,方形流流较短,无鋬,素面。内壁及底部涂红漆,余涂黑漆,出土时涂漆大多已脱落。分二式。Ⅰ式:四件(47:77)。出土时四件套合在一起,上面以Ⅱ式匜形器作盖。形制相同,敞口。最大的一件带流长11.5、宽10.3、高3.6厘米;最小的一件带流长10.7、宽9.6、高3.4厘米(图二六,6;图版拾陆,2)。Ⅱ式:一件(47:76)。直口,折沿。出土时盖在Ⅰ式匜形器上。带流长11.9、高3.7厘米(图二六,7)。14.鍪九件。侈口,束颈,圜底。分三式。Ⅰ式:二件。单环耳,圆鼓腹,小圜底。45:28,有使用的烟熏痕迹,环上饰辫纹。口径9.8、高12.7厘米(图二七,8;图版拾陆,5)。Ⅱ式:三件。肩饰对称的大小环耳各一个,小耳素面,大耳饰辫纹。腹较鼓,圜底。颈腹分界不明显,饰凸弦纹一周。46:25,口径21.1、高16厘米(图二七,6;图版拾陆,6)。Ⅲ式:四件。肩饰对称的大小环耳各一个,小耳素面,大耳饰辫纹。扁圆腹,大圜底。颈腹交界明显,饰凸弦纹。47:29,口径12.7、高15.3厘米(图二七,7;图版拾陆,7)。15.盉二件。46:13,口微敛,颈较短,圆鼓腹,腹部有凸棱。平底,三蹄足较细矮。平把,内空为六稜形以插入木柄(木柄已朽)。流较细,咀作兽头状。有盖。素面。口径7.2、带把长29、通高11厘米(图二七,3;图版拾柒,1)。47:73,敛口,颈较长,扁圆腹,腹部有凸棱。圜底,三蹄足较粗。把略上翘,内空作长方形以插入木柄(木柄已朽)。流较粗大,咀作骆驼头状,倒水时上唇可开闭。有盖。素面。口径7.4、带把长28.8、通高11.5厘米(图二七,4;图版拾柒,2)。16.带钩三件,分为二式。Ⅰ式:二件。头端均残,细长条形,腹部有一圆形纽,素面。51:17,长11厘米。Ⅱ式:一件(25:45)。条形,勾首作龙头状,腹部有一圆形纽,素面。长9.6厘米。17.镜四件。圆形,细桥纽,体较薄,缘较厚。其中18:4和大3:1均残甚无法复原,余二件保存较好。47:94,在涡旋纹的细线地上饰菱形纹和四出叶纹图案,径11.5、缘厚0.4厘米(图二八,1)。大2:7,在雷纹细线地上饰粗线的云纹和四个乳钉纹,径10.6、缘厚0.3厘米。18.铃二件(46:39)。合范铸成,顶有纽,舌均残缺,两侧的菱形纹地上有乳钉纹。一件高3.8厘米,另一件高4厘米。19.钱币四十枚。其中“半两”钱二枚,M23出土。直径3.1和3.3厘米,“两”字写法稍异(图二八,3、4)。其余三十八枚均出大M3,直径均2.5厘米,锈蚀太甚,钱文不明。20.环一件(46:40)。圆形,断面呈长方形,两面均有纹饰。外径3.6、内径2.3厘米。21.小构件二件。47:87,圆筒状,顶部隆起,铸柿蒂纹,高3.5、径2.3厘米,当为某种漆木柲的构件。45:29,圆筒状,顶作六角星形,素面,径7、通高5厘米(图二七,5)。22.弩机一件(45:27)。木臂由整木制成,通体涂黑漆。前端俯视为方形,至中部渐窄,然后又变宽,后端为圆弧形。前端宽3.6、中部宽2.2—3.2、后端宽3.2、通长70厘米。木臂的上面平直,并有放镞的凹槽,凹槽的后端较宽而深,是放置镞尾羽的地方,因此可知镞羽的长度。木臂下边的两端较厚,前端弯曲为弧形,用以承弓;近前端有一方形孔插入一凹形木,可能是供悬挂或绕绳系弓之用。木臂中部的两侧略内凹,使其造型更为美观,并也便于手握。木臂的后端系装置机件的部位,机件为铜质,有牙(钩括)两个(上一个有望山)、悬刀(板机)和栓塞等件,无铜廓。因装配严密,牙、悬刀和栓塞的尺寸难于确知。在装配机件的下面有半环形木板和小木件(木板的前半段已残缺),便于射镞时把握,又可在张弓后避免触动悬刀而起保险作用(图二七,9)。23.镞二十一件(45:29)。锋均为铜皮铁芯,无关,圆锥形铁铤(均残断)。出土时,铤上还残存有竹矢杆。据其锋的形制分为二型。A型:十六件。锋为平头圆锥形。锋长9、铤残长14.5—17.5、全长23.5—26.5厘米。铁铤有的较粗大,有的较细小(图二七,10、12)。B型:五件。锋尖为平顶圆帽状。锋长15.4、铤残长11.2、镞残长26.5厘米(图二七,11)。(三)竹佐黑漆五件。器形有鍪、勺、削和镞。鍪一件(27:11)。侈口,東颈,圆鼓腹,圈底,单环耳,环耳下有凸弦纹。口径12.6厘米。残破较甚。勺一件(25:6)。勺头为椭圆形,勺把头端扁平,中部至尾端为圆形銎以安木柄。勺头宽12.2、长8.3、把长10.5厘米(图二九,1)。削二件。47:99,置于漆圆奁(47:87)里。前半段残缺,刃已锈蚀,首为蟠曲的龙形。残长10、背厚0.3厘米(图二九,3)。47:90,背略外弧,有把,环首。首外径15、把长3.3、刃长14、通常18.8厘米(图二九,2)。镞一件(45:29—4)。形同A形铜镞,铤残断并套入细竹管制成的镞杆(已残断),竹矢杆的表面涂黑漆。残长25、2、锋长16.2、铤残长9厘米(图二七,13)。(四)“陆市亭”陶文一三一件。主要器形有小口瓮、大口瓮、双耳罐、圜底罐、小罐、小壶、鍪、茧形壶、碗、壶、甑、盂、釜、钫、盒、鼎和灶等十七种。现按器形分述如下。1.小口瓮三十九件。侈口,平沿外折,鼓腹,器表大多饰绳纹或凹弦纹,少数为素面。据其器形大小与肩部的差异,分为二型。A型:三十一件。器形较大,广肩。最大者口径15.2、底径19.3、高33.5厘米;最小者口径11.3、底径18、高31厘米,一般口径12.5—13.4、底径15.6—16.8、高27.5—31.5厘米。分三式。Ⅰ式:十一件。体较瘦高,圆鼓腹。51:7,方唇,圆鼓腹,下腹内收,底略内凹,器表饰绳纹。口径14.5、底径17、高35厘米(图三O,10)。Ⅱ式:十五件。体较矮胖,鼓腹。45:8,方唇,颈较长,广肩,下腹内收成平底,器表饰绳纹,肩部有“安陆市亭”的戳印陶文一处。口径12.8、底径17.8、高32厘米(图三〇,6)。44:14,肩部也有“安陆市亭”的戳印文字一处(图二八,5)。Ⅲ式:五件。同出于M47。体较矮,广肩较斜。47:1,方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平底,腹部饰绳纹。口径13、底径15.6、高28.6厘米(图三〇,12;图版拾玖,5)。此五器均在肩部戳印“安陆市亭”陶文一处(图二八,6)。B型:八件。器形较小,斜肩。最大者口径12、底径13、高26厘米;最小者口径10.5、底径9.5、高17厘米;一般口径11.5—12、底径10.2—12、高22.2—24.7厘米。分二式。Ⅰ式:三件。口微侈,圆鼓腹。19:1,叠唇,直颈,下腹内收成平底,器表饰绳纹。口径11.5、底径12、高25.2厘米(图三〇,11;图版拾捌,8)。Ⅱ式:五件。鼓腹或圆鼓腹,斜肩。25:21,方唇,直颈,鼓腹,下腹内收成平底,器表饰绳纹。口径12、底径13、高22.2厘米(图三〇,4)。27:9,圆唇,束颈,斜肩,腹微鼓,下腹内收成平底,器表饰绳纹。口径11.8、底径10、高24.7厘米(图三〇,3;图版拾捌,9)。2.大口瓮六件,分为二式。Ⅰ式:二件。颈略长,最大腹径偏上。49:4,直口,颈肩交界处内凹,腹部内收成平底,腹上部绳纹被抹平,腹下部饰绳纹。口径20.2、底径19、高25.8厘米(图三〇,5;图版拾玖,6)。Ⅱ式:四件。体较矮胖,短颈,最大腹径近腹中部。20:3,口微侈,斜肩,鼓腹,下腹内收成平底,腹部饰绳纹。口径21.5、底径20.5、高24厘米(图三O,1)。3.双耳罐三件,分为二型。A型:二件。体较大,肩饰两个对称的宽带环耳,圜底内凹,器表饰绳纹。24:2,口微侈,窄沿,短颈较粗,圆鼓腹,绳纹较粗。口径15.8、底径8、高27.6厘米(图三〇,2)。25:8,侈口,沿较宽,颈较细长,鼓腹,下腹内收成凹底,颈肩交界处饰凹弦纹,绳纹较细。口径16.5、底径10、高27.6厘米(图三〇,7;图版拾玖,7)。B型:一件(49:8)。器形较小,口微侈,圆唇,束颈,鼓腹,圜底,颈饰两个对称的环耳。磨光黑陶,素面。口径12、高18.8厘米(图三〇,8;图版拾玖,3)。4.圜底罐三件。侈口,鼓腹,圜底内凹,器表饰粗绳纹。分为二式。Ⅰ式:一件(19:2)。平沿外折,方唇,长颈较粗,圆鼓腹。口径12、高22.6厘米(图三O,13;图版拾捌,7)。Ⅱ式:二件。同出于大M3,形制相同。口微侈,平沿外折,方唇,束颈,扁圆腹。大3:01,口径11.5、高22.5厘米(图三〇,9;图版拾捌,6)。5.小罐八件。小口,平底,器形较小。分为三型。A型:二件。斜肩较广,折腹。20:5,口微侈,直颈,颈中部有二个对称的小圆孔,下腹内收成大平底。素面。口径10.8、底径10、高16厘米(图三一,1)。18:1,体较矮胖,口微敛,直颈较长,颈下部有二个对称的小圆孔,下腹内收成大平底,器表饰绳纹,但颈与肩部的大部分绳纹已被抹掉。口径9.8、底径10.6、高11.6厘米(图三一,2;图版拾捌,2)。B型:四件。口微侈,直颈稍高,圆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素面。53:2,口径10.8、底径9.2、高14.6厘米(图三一,3;图版拾捌,1)。C型:二件。直口,短颈,亚字形腹。21:2,斜肩,下腹内收成小平底,素面。口径12、底径10、高14.8厘米(图三一,4)。大2:9,体较矮扁,下腹斜直内收成平底,素面。口径12、底径11、高13.5厘米(图版拾捌,3)。6.壶三件。长颈上细下粗,鼓腹,圈足。分为二型。A型:一件(50:3)。盘口,亚字形腹,圈足较矮,素面。口径10.6、圈足径12、通高28厘米(图三二,2;图版拾捌,5)。B型:二件。喇叭形口,扁圆腹,圈足较高且外撇,肩饰两周弦纹。大2:6,口径21、圈足径18、通高39.3厘米(图三二,3)。7.茧形壶二件。同出M47,形制略同。侈口,平沿外折,方唇,颈部饰凸弦纹。腹部呈茧形,饰凹弦纹。圈足,饰凸弦纹。47:21,口径12、圈足径11.2、通高25.8厘米(图三二,1;图版贰拾,3)。8.小壶五件,分为三型。A型:三件。侈口,沿外折,叠唇,广肩,下腹内收成平底。45:39,颈较细长,斜肩,肩颈交界处饰凹弦紋,腹下部饰绳纹。口径10.2、底径9.5、高16.7厘米(图三三,11;图版拾玖,1)。44:22,颈较粗,肩略平缓,亚字形腹,腹下部饰绳纹(有一部分已被抹掉),肩上戳印有“安陆市亭”字样(不太清晰)。口径11、底径10.5、高15.5厘米(图三三,10;图版拾玖,2)。49:21,颈较粗,肩稍平缓,肩颈交界处饰凹弦纹,肩上刻划“十”字符号,并戳印“安陆市亭”陶文。口径11、底径10.8、高158厘米(图三三,8)。B型:一件(27:7)。口微侈,平沿外折,方唇,直颈较细短,斜肩,亚字形腹,下腹内收,底内凹,素面。口径12、底径9.5、高17厘米(图三三,9)。C型:一件(51:12)。颈较直,亚字形腹,下腹内收成平底,假圈足,素面。口径9.3、底径85、高14.2厘米(图三三,6;图版贰拾,1)。9.鍪八件。侈口,束颈,鼓腹,圜底。分为四式。I式:二件。大侈口,颈较长,扁圆腹,腹部饰绳纹。24:3,口径13.5、高17厘米(图三三,7;图版贰拾,2)。H式:三件。斜沿,颈较直,腹部或近底部饰绳纹。22:3,近底部饰绳纹。口径10.5、高14厘米(图三三,4)。Ⅲ式:二件。短颈,扁圆腹,肩部有单环耳,腹下部饰绳纹。16:3,口径12.5、高15.3厘米(图三三,5;图版贰拾,7)。Ⅳ式:一件(28:3)。卷沿,直颈较短,亚字形腹,肩部有二环耳,腹部饰绳纹。口径12、高13:2厘米(图三三,2;图版贰拾,8)。10.甑十二件。敞口,折腹,平底,底部有五至二十个小圆孔。分为三式。Ⅰ式:四件。折腹偏上。27:3,平沿外折,方唇,底部有二十个小圆孔,器表饰绳纹。口径31、底径15、高14厘米(图三四,1)。Ⅱ式:七件。折腹居中。44:19,平沿外折,方唇,底部有十三个小圆孔,器表饰绳纹,内底戳印有“安陆市亭”陶文,但已被小圆孔戳穿,字迹不清。口径24、底径11.5、高9.8厘米(图三四,4)。Ⅲ式:一件(大3:8)。大敞口,斜沿较宽,圆唇,弧形壁,小平底,底部有五个小圆孔。口沿有彩绘花纹。口径26、底径10、高11厘米(图三四,2)。11.盂十六件。敞口,折腹,平底。分为三式。Ⅰ式:四件。折腹处居中。27:2,平沿外折,器表饰绳纹。口径29、底径14.5、高12.5厘米(图三四,6;图版贰拾,6)。Ⅱ式:十一件。折腹处偏上。45:49,口微敞,平沿外折,方唇,器表饰绳纹,内底戳印“安陆市亭”陶文。口径24.3、底径11、高12厘米(图三四,3)。Ⅲ式:一件(大3:9)。大敞口,平沿外折,方唇,弧形壁,小平底,素面。口径28.5、底径12、高11.3厘米(图三四,5)。12.碗三件。敛口,弧形壁,平底。48:1,大平底,腹较深,素面。口径22、底径11.5、高9.5厘米(图三五,1)。18:2,素面,口径15.5、底径7、高6厘米(图三五,5)。47:101,口内敛较甚,小平底,近底有压印的花纹。口径12.5、底径(6、高6.5厘米(图三五,4;图版拾玖,4)。13.釜十六件。鼓腹,圜底。分为二型。A型:八件。直颈较短,分为三式。Ⅰ式:五件。直口,窄平沿,圆鼓腹,器表饰绳纹。22:9,口径18.6、高18厘米(图三五,7)。Ⅱ式:一件(51:5)。侈口,直颈略长,斜肩,圆腹,小圜底,器表饰绳纹。口径15.6、高18厘米(图三五,8)。Ⅲ式:二件。同出大M3,形制相同。扁圆腹,小圜底。口沿内外涂有红色粉彩,腹与底部都饰绳纹,腹部绳纹上面还用红色粉彩绘花纹(大部分已脱落,纹样不详)。大3:10,口径11.5、高11.5厘米(图三五,2)。B型;八件。侈口,短颈,圜底,器表均饰有绳纹。分为二式。Ⅰ式:四件。口微侈,圆鼓腹。28:2,口径17.2、高18.5厘米(图三五,6)。Ⅱ式:四件。腹较扁圆,小圜底。44:25,腹上部有“安陆市亭”陶文。口径15.7、高12厘米(图三五,3)。14.灶一件(大3:11)。平面前方后圆。前面有长方形火门,后部上方有方形中空的烟囱。灶台面上有二个火眼,后火眼上放一陶釜,釜上又置一陶甑;前火眼上置一陶釜。灶面、烟囱及灶侧均有打印的圆圈纹,其上又用红色粉彩绘花纹。火门高12.3、宽9.1、至灶台面高15厘米,灶长42.2、前宽26、通高20.5厘米(图三六,2;图版贰拾,4)。15.鼎二件,同出大M2。体矮胖,子母口微敛,弧形壁,圜底,三蹄足较矮,方形耳,有盖。素面。大2:5,口径19.5、通高13厘米(图三三,3)。16.圆盒二件,同出大M2。器身与盖相扣合而成,圜底,下附圈足,盖顶隆起,素面。大2:1,口径18、通高13厘米(图三三,1;图版贰拾,5)。17.钫二件,同出大M2。方口外侈,鼓腹,平底,方圈足,盝状盖。素面。大2:3,口长11.5、圈足长14.5、通高37厘米(图三六,1;图版拾捌,4)。(五)型彩绘俑四十六件。主要有车、马、俑、耳杯、梳、篦、六博棋盘、环、剑、杖和棍等十一种,其中俑最多。1.车三件。清理时已散乱,M43和M45中均仅存部分车舆。M43中木车与木马、俑、小口陶瓮等同出,应为明器。车舆发现有底板、和前轼等。底板为长方形,长21、宽9、厚1.1厘米,中部有一小圆孔,是插车伞用的。两胶合于底板侧面,上长7、下长9.5、后高6.5、厚0.5厘米。前轼有上下两块,用竹钉相接,均为长方形,下面一块长21.2、宽4、厚0.8厘米,胶合于底板前边;上面一块长21.7、宽4.7、厚0.7厘米,斜靠于的缺口上。M25中的木车仅见车伞部分,高17.8、顶径1.9、柄径0.7厘米,伞顶有十个孔。2.马二件,同出M43。马的头颈、身及四足分别制作,然后粘合。马身涂有白色粉彩,已脱落。出土时马头和四足残缺。43:16,身长15.5、高7.5、通高12.7厘米(图三七,4),出土时距木车较远。43:14,出土时与木车为邻。3.俑十三件,分为三型。A型:十一件。头略加砍削,口、鼻、耳、眼或用刀雕刻,或以毛笔用墨描绘。下身为圆筒状,双手相交于胸前或抱于腹部。有的身上有彩绘的衣服痕迹。47:33,头部呈长方形,眼、鼻、口、耳为半肉雕,双手相交于腹上,下身为圆筒状,在黑色地上用红色粉彩绘衣服(仅存痕迹)。高29.5厘米(图三七,1)。47:26,耳、鼻为半肉雕,双手抱于胸前,下身穿裾裙。高29.2厘米(图三七,2)。47:61,头部眼、耳、鼻、口为半肉雕,一手垂直向下至腹部,一手前伸(残缺),下身为长条形(下部已残),通体涂黑漆。残高6.2厘米(图三七,6)。B型:一件(43:44)。五官已模湖不清,双足作分开站立状,衣服仅至膝部,所绘衣服已脱落。残高14.2厘米(图三七,3)。C型:一件(43:42)。男跪俑,小腿着地,与上身成九十度。两肘于腹部前伸,眼、鼻、耳、口均为墨绘。身上以白色粉彩为地,再绘花纹(已脱落)。高11.5、膝至足长7.8厘米(图三七,7)。4.耳杯七件。形制与漆耳杯基本相同,但未上漆。46:15,两耳较平。长13.2、高4.2厘米。5.梳六件。形制略同,上部呈圆弧形,下部齿数为14—19齿不等。47:93,上部两面有浮雕花纹,—面为一匹奔马,马头作鸟头状,尖嘴大眼,但有耳与特大的长颌,马尾上翘并长垂至地,边框为圆圈纹;另一面为一怪兽,四足立地,口里正吞食动物(动物一足尚垂于口外),长尾上翘。下部有15齿。长9、宽6.3厘米(图三八,5;图版拾叁,5)。其余五件均为素面,44:12-2上部为圆弧形,下部有15齿。长9.5、宽17.3厘米(图三八,1)。6.篦七件。形制略同,上部为圆弧形,下部齿数为92—103齿不等,素面。45:34,长9.5、宽7.8厘米,下部有97齿(图三八,2)。44:12—3,下部有103齿。长9.1、宽6.8厘米(图三八,3)。7.六博棋盘一件(45:24)。平面近方形,正面的四角有阴刻的曲尺纹,彩绘花纹已全部脱落。长32.8、宽28.3、高3.7厘米(图三七,5)。8.环二件(25:4.4、25:71)。形制相同,平面圆形,断面为长方形。外径10.5、内径6.8、厚0.5厘米。9.剑二件。剑脊略厚,两刃较薄,均已残。43:46,残长12厘米;43:47,残长18厘米。两剑均以菱形中空的铜饰件为剑格。剑格长2.8、宽2.6、厚0.8厘米。10.杖一件(47:64)。杖首作龙头状,阴刻出眼、嘴,并加墨绘,仅存龙头部分,余均残缺。残长13.5厘米(图三八,4)。11.戈杆二件。25:52,为“积竹杆”,断面为扁圆形,外涂黑漆。残长35厘米。25:46,木柄,断面为扁圆形。残长138厘米。(六)粗竹片、黑漆十九件。主要有弓、笥、篓、席等四种。弓一件(45:31)。弧形长条状,两端较尖,为两块长竹片与两块短竹片构成。长竹片的一端为尖状(系套入有缺口的骨套之处,现已脱落),另一端较宽。两长竹片的宽端相连接,外边用两块短竹片叠压(尚有印痕),并涂有黑漆(有些部位的漆已脱落)。由于缠缚的丝线已朽,详细结构不详。弓的弧长116、弦长109、中部宽3.2厘米(图三九)。笥十件。均残破较甚,无法复原。从清理时所见,均为长方盒状,器形都较大,为“人字形纹”编织,周边还用宽竹片加固。其中仅M47就出土五件,推测有些墓可能因腐朽而未见。篓一件(43:38)。仅存部分篓底,以粗竹片为干,细竹条上下缠绕编织而成。残破太甚,无法复原。席七件。M47椁顶板上放置有六张芦席,相互叠压厚约1厘米,每张席长度为116厘米,每匹篾宽为2厘米,为“人字形纹”编织。出土时呈黄色,接触空气后变为黑灰色。另外,在27:4小口陶瓮的口部,也有残存的竹席痕迹,出土时尚可辨认为“人字形纹”的编织。(七)双组分纤维,形貌实保障主要有玉璧、玉珌、郢爱等三种,以及丝织物残片,稻谷壳、枣核、桃核,牛、马、狗等兽骨,另外还有苇席和葫芦瓢等。1.玉璧一件(47:98)。孔周为碧色,有光泽;周缘为褐色,无光泽。两面均有阴刻的涡云纹。内径3.8、外径14.1、厚0.3厘米(图四〇,2)。2玉珌一件(47:100)。青色,有光泽。平面近方形,纵剖面为梯形。顶端有三个圆孔。中孔大,深0.7厘米,两旁孔小。两面均有阴刻的卷云纹。高49、上宽4.9、下宽6.1、中间厚1.3厘米(图四〇,1)。3.郢爰一块(25:69)。发现于人骨架胸部,仅余一小块,印“郢”字,重7.698克(图二八,2)。4.丝织物残片二小块,均出于M47。5.稻谷壳出于M45棺内,并有稻谷杆。6.枣核十二个,均出自M47。7.桃核二十六个。其中M45头箱发现十四个,25:66铜匜里有十二个。8.牛骨M27椁盖板正中有一牛头骨,四角各有一牛腿骨。大M3发现有牛牙。9.马骨M46椁盖板的中部有一马头骨,长41、宽32厘米;椁盖板四角有马腿骨。10.狗头骨三个,分别发现于M43、44、45的椁盖上。11.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合作共盈合同书3篇
- 2024年度权益代表委托合同版B版
- 2024年中药材购销合同9篇
- 2024年度物流配送承包合同
- 2024年共进退:餐饮合伙人合同3篇
- 2024年国际运输分包合作协议版B版
- 2024年废品回收站建设协议3篇
- 2024年度项目策划合作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年不动产业务三方合作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标准彩钢板交易协议样本一
- 2024年汽车维修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施工单位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承诺书
- 视觉素养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
- GB 32051-2024钛白粉和氧化铁颜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语文测试试卷及答案A
- 起重吊装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牛场规划与设计
- 2024年政工职称考试题库附答案(完整版)
- 食堂油锅起火演练方案及流程
- 实验室生物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微软并购动视暴雪行为动因及并购后发展战略探究10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