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引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所展现出来的人情冷暖和主人公对希望和自由的信仰与追求,都令人既感动又深受鼓舞,还使人有着相应的反思。时至今日,这部影片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和影响依然很大。该片自上映来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共十多项提名。199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由于当时美国的主流文化占据重要地位,该片中揭示社会黑暗面的非主流价值观被体现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宣传的《阿甘正传》碾压,最终与大奖擦肩而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根据是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改编,以安迪(Andy)、瑞德(Red)、山姆•诺顿等人物为主线叙述了发生在肖生克监狱的故事。在1995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该片获得七项提名,包含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混音并且在家庭影院市场和出租市场获得的巨大成功。然而,这些年来,这部影片就像是一坛深埋在地窖的老酒,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醇香:该片自上映至今的20多年间,它不仅是豆瓣上第一部评分人数过百万,且评分高达9.6分的影片(超越《阿甘正传》);直到现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络播放平台评分依然高达9.4至9.6分,也是热度不减的影片;同时是美国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排名NO.1的影片,曾问鼎了很多电影排行榜的冠军,是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且在各大影评论坛和平台的排名始终保持在前三,深受广大影迷的厚爱和推崇。这部没有特效,没有动作,没有女性增添魅力的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之韧”。影片中每位角色的塑造都个性鲜明,层次丰富,不可或缺,且演员对角色细致地刻画使角色变得可摸可触,有血有肉,使观众更容易看懂人物设计背后的意义,实现电影人物与观众的心灵沟通。现就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所处环境以及活动心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人物形象塑造作为故事情节的发动者、承担者,以及作为镜头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整个影片效果呈现的重要作用。二、斯蒂芬·金与《肖申克的救赎》(一)作者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收录于《不同的季节》的一篇小说。这部小说突破了以往监狱小说的类型化限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监狱小说。作者斯蒂芬·金1947年生于美国一贫困家庭,大学期间主修英国文学,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学教师工作,终因生活拮据而走上创作之路。斯蒂芬·金于20世纪70年代逐渐被读者所认识。自从70年代进入读者视野之后,其小说逐渐被读者所认可。80年代成为他事业的巅峰时期的开始,80年代后,他的小说一直居于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并曾连续几年蝉联畅销榜冠军。斯蒂芬金成为当代拥有读者数量最多、声明最大的美国通俗小说家,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其多部作品被好莱坞制作成电影,并成为观众心中永远的经典。按照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批评理论,“人格心理结构”是一幅富有魅力的人类心理地形图,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第一,“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心理结构,由遗传的本能和性欲构成。它无视逻辑、理性和社会风俗,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快乐,即遵循着“快乐原则”。第二,“自我”,是受知觉系统调节和修改的“本我”,代表着理性和常识。它提倡对欲望、本能和性欲进行克制,以迂回的途径提升原始冲动。它遵循着“现实原则”,以保护生命在本能的泛滥之中免遭灭顶之灾。第三,“超我”,是理想化和典范化的“自我”,它代表着道德和良知。“超我”用心良苦,引导“自我”、抑制“本我”的无节制动荡,不断地激发亏欠感和犯罪感,呼唤自我回归到道德规范和社会理想之中。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人格心理图景是动荡不安和冲突不已的。虽然这一理论产生年代久远,但作为心理分析学派的基石,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弗洛伊德之后的心理分析学家都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衍生出各自的理论观点,所以称其理论为经典决不为过。因此运用人格心理分析这一理论对《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更有助于清楚地揭示这一电影作品的主题。(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概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依据史蒂芬·金的长篇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而成的。在这部电影作品中,主人公安迪为了能够获得自由而带着希望经历了19年的监狱生活,有着强烈的人性意识和现实意义。该电影用简单的画面和情节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和感动的故事。在监狱中,安迪受到了来自狱警和其他囚犯的辱骂,也引起了囚犯瑞德的注意,他们逐渐成为了好朋友。进入肖申克监狱的安迪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依然坚信希望和追求自由。此外,安迪还通过瑞德从监狱外带进来一幅丽塔·海华丝的海报和一个鹤嘴锄,为自己的自由和希望凿开了一条隧道。当安迪遇到了能够为其洗白冤屈的汤米后,他希望通过公正的渠道来申诉,却遭到典狱长的坚决反对和扼杀。通过19年的努力,海报背后的隧道终于打通了。安迪最终逃了出来,并通过合理的渠道举报揭发了典狱长,使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和下场。同时,安迪的行为也鼓舞了其他狱友,使他们对人生也充满了希望。瑞德获得了假释以后与安迪在墨西哥相遇。三、电影中主要人物分析(一)拯救灵魂的Andy肖申克是一个监狱的名字,提起监狱人们就会想到阴冷、潮湿、暴力等字眼。肖申克监狱和其他的监狱一样,监狱中冷酷、残忍、不拿囚犯当人看的狱警:主要代表人物是典狱长Norton和监狱官Hadley。但是,主角Andy的到来给这个人间炼狱的地方带来了温暖、爱和希望。关于安迪人物形象的剖析有很多,出现最多的词汇是“自我救赎”“坚持”“希望”和“自由”。没错,安迪是向往自由、充满希望的,是隐忍坚韧的,但其实笔者今天想说的关键词是“理性”和“智慧”。安迪的成功是理性的成功,安迪的胜利是“智慧”的结果,他审时度势,数十年如一日地努力,以达成自己既定的目标。影片其实给了我们很好的对比材料:狱中成百上千的囚犯,大多在入狱前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入狱后,在长期的囚禁下,对体制的顺应,对未来的绝望以及对权力的恐惧,使他们逐渐退去了张牙舞爪的獠牙。他们或恃强凌弱,或尖酸刻薄,或起哄看热闹。总之,他们需要一个情感宣泄口,以释放作为高级动物的本性,而不是去进行自我争取和实现灵魂自由。然而,安迪的成功和伟大之处,便是他超越了这种动物式的本性,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依然保持冷静、理性思考,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而残酷的现实让他来到了肖申克监狱,成为了一个和他的身份、地位极其不符的囚犯。虽然在监狱中的囚犯喜欢和新来的囚犯开玩笑说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冤枉的,而只有Andy是真正被冤入狱的。他充满了正义感,充满了正能量,起初大家并没有看好他,但是,他不断给狱友们带来惊喜和创造监狱中的神话。让大家对他肃然起敬,甚至到了有点崇拜的地步。这一切都是源于他心底的信念,他坚信自己是无罪的,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他会重获自由的。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Andy总能让在监狱这个“体制化”下一切都得按规矩办事的地方中奢侈的想法成为现实。他冒着生命危险,答应帮助狱官Hadley填写逃税申请,而为其他狱友换来啤酒。看着大家能在监狱的屋顶,像自由人一样喝着冰镇啤酒,Andy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是Andy把这个奢侈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让观众也能产生一种幸福的感觉。他没有因为别人的过错(法院的误判)而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他洁身自好,没有沾染上监狱的任何恶习。他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面对“三姐妹”的不断骚扰,他即使孤军奋战,满身伤痕,也不放弃做人的原则。他提出想要申请建立监狱图书馆,连典狱长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徒劳之举。但是他20年来持之以恒坚持每周给州议会写信,终于梦想成真。他是一个读书人,他知道精神食粮很重要,希望用丰富罪犯们的精神生活,真正达到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的目的。看着画面中狱友们在监狱图书馆里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听着自己喜欢的唱片。很难让人想到这是监狱的生活。监狱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不再是单调和枯燥。“Astrongmancansavehimself;agreatmancansavean-other.”强者自救,圣者渡人。Andy这个人物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他对狱友Tommy曾说:“不过我们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全心全力,不可半途而废。”他终让Tommy这个没有任何文化基础的惯犯在监狱服刑期间顺利获取了高中文凭。我们为Andy的智慧所折服,同时钦佩他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他利用20年的时间用一个不起眼的小工具———鹤嘴锤,神不知鬼不觉地挖出了他的求生之路。他帮典狱长做假账也留了后手,最终他得到了典狱长的那笔贪污款,作为自己20年的补偿。而且用自己设计中的假身份光明正大出现在世人眼中,而没有人发现他是一个在逃犯。(二)找回自我的黑人Red影片中的第二主角“Red”,他是Andy的狱中好友,最后也成为Andy救赎成功的对象。给人留下印象很深的是Red多次在出狱的面试中态度诚恳,却屡屡不被通过。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他有一定地位,有朋友圈,而且他的人脉很广,上到狱警,下到狱友都很吃得开。但是由于多年的牢狱生活,也让他成为监狱“体制化”的产物。记得有句他出狱后的内心独白曾说,没有听到命令连一滴尿都尿不出来。但是他最终还是被安迪的精神所影响,战胜了自己的内心,选择去投靠安迪,开启自己新的生活。Red由好莱坞老戏骨摩根·弗里曼(MorganFreeman)所饰演,成功地塑造成了一个睿智、诚恳的黑人形象。安迪入狱时,瑞德已经在狱中度过了20年左右的时间。这20年间,他审时度势,有勇有谋,拥有超强的适应能力,深谙监狱生存法则,不主动惹事,也不容被无端欺压。他凭借囚犯和外界的枢纽桥梁地位,在监狱里生活得相对比较自在,着实算得上是比较聪明的人。有句古语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瑞德便是这样的人。瑞德最初对出狱充满希望,积极申请假释,洗心革面,悔过自新,但随着连续假释申请被拒,他便也渐渐失去了坚定和耐心,开始质疑希望的意义。老布的死,再次使瑞德对高墙之外的世界产生恐惧,对未来感到不安,加之他不像安迪那般具有真才实学,他强烈地害怕出狱后无法适应社会。在安迪的一臂之力下,瑞德最终得以假释。出狱后的瑞德,住进了老布住过的房间,干过老布的工作,有过和老布同样的心情与恐惧,那个时候他才明白老布当年的绝望。庆幸的是,在安迪未雨绸缪的引导下,瑞德最终拾起勇气,克服了内心障碍,按照安迪留下的线索找到了安迪,最终走向新生。这里展示出俩人心灵相通的友情,给影片沉重的基调带来一抹暖阳。瑞德的人物角色塑造可以同人格心理结构中的“自我”划等号。因为瑞德的行为方式表现出他的成熟和老道,在狱中服刑三十八载他已经摸清了狱中的各种门道,非常理性,不主动结交朋友,也绝不会轻易树敌,完全遵循“现实原则”,以保护自己在肖申克里“本能”的泛滥之中免遭灭顶之灾。瑞德的现实也就导致了他两次假释机会的流失。安迪的出现为“自我”注入了“超我”的新鲜血液,引导瑞德走出“自我”的束缚,走向自由和理想的光明大道。(三)被“体制化”的“老布”老布是监狱里的图书管理员,在监狱的日子,他终日与一只从鸟巢掉下来的乌鸦作伴,用自己不多的食物和剩饭里的虫子来喂养乌鸦。在他服刑50年之后,获得假释出狱,但却因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终日惶恐绝望而亡。老布在监狱里为罪犯卖书、喂养乌鸦、做交易,对狱中的人、事、物非常熟悉,而且在狱中有一定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尊重。影片通过对老布生活场景和日常对话的特写,向观众展现了其对监狱生活的习惯和过分依赖。这与他出狱后与社会脱节的茫然恐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老布重获自由后自杀埋下了伏笔。影片中有一段:当老布听说赫伍要出狱,即将获得自由时,展现出极为矛盾的情绪,那是喜极生悲、怀疑和恐惧的糅杂。他的矛盾,使他既向往自由又害怕自由,命运使他失去了驾驭内心的能力,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在出狱与生存之间做出选择。出狱后的老布突然进入外部社会,作为一个与现实社会脱节50年的人,像是一切又回到了50年前的原点。他没有生存技能、没有让人继续尊重的资本,没有亲人,没有他在监狱里拥有的一切,巨大的孤独和无助使他走向崩溃和绝望。老布最后说“希望监狱不要再放出像我这么老的人。”老布鲁克斯,50多年的牢狱生活,是一名几乎在监狱中生活了一辈子的囚犯,完全适应了监狱的“体制化”生活。在常人的理解中能够假释出狱是天大的好事,因为终于可以获得人身自由。可是一向遵守监狱规矩的老布,却竟然用刀架在狱友的脖子上,可见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有多大。所以最后他只能选择自杀,才能让自己不再害怕,其实如果他不出去,就不会死。是监狱的“体制化“逼得他无路可走。这一幕也让观众感到心头一阵酸楚,没有了家人、朋友,一个暮年的老人孤零零生活在陌生的环境里。身体虽然自由了,但心里该是多么的寂寞和恐惧。(四)“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典狱长-Norton影片中典狱长Norton第一次和Andy交谈的内容就是《圣经》的原文,两个人都能熟练地说出各自喜欢的经文具体出自哪章哪节,但是谁才是真正的信徒,随着影片的推进,真相大白了。典狱长诺顿是打着“超我”招牌、披着“自我”外衣的彻头彻尾的“本我”。他表面崇尚《圣经》,开口闭口皆是谈论此书以示自己充满仁爱之心。他自诩是救世主“上帝”,并教众人将身心交付自己——实则是监狱里的独裁者,困禁着狱中犯人们的灵魂和身体。看似同这座监狱的“自我”角色一样,都是规范犯人,其实他充当的角色却是“本我”:受到本能欲望的驱使,身为法律的守护者却无视正义,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自己的利益。Norton是一个伪基督徒,貌似虔诚;实则阴险,狠毒,贪婪。让Andy看清了他的真实嘴脸。Andy也没有让他得逞,用Andy的方式惩罚了他。最后Norton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什么钱也没捞到,选择畏罪自杀,饮弹自尽,也是罪有应得。正是印证了那句中国的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的下场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四、《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题分析(一)自由带来新生自由是本片传达的第一个主题。心理学将人的需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生理需求,一是社会需求。社会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需要,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对自由、劳动、交往、成就的需要等。假如人的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痛苦、焦躁、烦闷等情绪,当负面情绪产生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会遭遇阻碍。人被背离人性原则,不愿面对现实和改变,不再渴望和需要自由,就会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广义上的自由是指人在不触犯法律条文前提下的行为规范。从深层次的意义来看,它更是涉及了人的生存境况以及正义和尊严。二个对自由的向往体现在音乐上。一首广播出来的《费加罗的婚礼》,安迪付出了两周禁闭为代价,但安迪从未后悔过。《费加罗的婚礼》不仅让肖申克监狱的犯人们感受到了音乐的自由,更让他们得到了追求自由的决心。音乐是自由的,音符弥漫在自由的空气里,监狱的人们获得了自由的洗礼,看懂了黑暗过后的一缕曙光。第三是重见天日的自由。安迪穿过仅500码的散发着恶臭的污水管道,在错综复杂的管道布置中艰难前行,与时间赛跑。当终于到达出口疲惫的安迪张开双臂拥抱着渴望已久的自由。这一刻是安迪的新生,是安迪自我救赎的完成。从这一刻开始,安迪真正回到了自由之中。(二)救赎带来希望《肖申克的救赎》从命名开始,就带有浓郁的宗教内涵。“救赎”带着基督文化的内涵,不仅是安迪的自我救赎,更是他对监狱中其他人的救赎。安迪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了希望,拥有了追求自由的勇气。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他本身又集合“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人格心理于一身。影片一开始就介绍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主人公安迪在车里饮酒,因为妻子出轨,他出于人的本能心理欲加报复,但同时这一欲望受到“自我”的束缚和克制,“本我”与“自我”相互较量,引发安迪内心的纠结情绪,这也是影片会特意交代安迪车旁地上一堆空酒瓶的原因。在狱中服刑数年之后,安迪有过这样的表述,虽然他并未杀害妻子,但对于妻子的死他是有责任的,他这几年在狱中受的苦难可以抵消他犯下的过错了。这一言语表达可以看作是安迪人格中“超我”一面的展现,他的道德和良知激发了他的亏欠感和犯罪感,达到了自我的升华。本片以安迪的人生救赎为主线,将情节不断向前发展。安迪来到监狱后,他努力地改变着这里的情况。安迪说服了狱警对狱中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还为监狱图书馆做出了很大贡献。安迪在狱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这一片段,在影片的刻画中是极具有感染力的。困倦的肖申克监狱的犯人们也明白,监狱只能困住他们的肉体,并不能束缚住他们的灵魂。强者自救,圣者度人。影片的开头是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妻子和情人并被判无期徒刑入狱,本已适应狱中生活的安迪因为汤米关于案件真相的透露重燃自由的希望,但是典狱长因安迪的财务技能不仅拒绝重审冤案还枪杀了汤米。当汤米被枪杀后,影片镜头切换到了俯视视角,像是上帝查看人间的罪恶一般,审视着典狱长阴冷地走过汤米的尸体旁,但是上帝并没有做什么,而是任由这一事情在肖申克肆无忌惮地发生,其讽刺性如同典狱长办公室的那一幅字:“主的审判迅速降临”,上帝视角是在讽刺正义,而那句话则是在讽刺罪恶。“我是世界之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时得跟着生命之光”是典狱长对圣经名言的引用,也表露出该人物的自大和狂妄,他认为自己能一手遮天,自己就是肖生克的秩序之魂,殊不知正是秩序的力量最终将其绳之以法:安迪在海报的遮挡下用小鹤嘴锄挖洞二十年逃出监狱后领走了部分典狱长存的黑钱,并告发了典狱长长贪污受贿的真相。典狱长的形象是对正义和自由的讽刺,典狱长的低层次需求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其已经不存在对生理和安全需求的迫切需要,但是尊重的的需求却促使他动用权力的力量,将肖生克监狱“私人化”,因“贪恋”安迪的利用价值就动用手段阻碍安迪获得自由,甚至为了一己私利结束汤米的生命。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表现就是对名利的过分追求甚至不惜动用违法手段,典狱长对尊重需求的过度追求使其迷失自我也就谈不上自我实现。典狱长利用监狱的秩序将各个利益与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监狱秩序俨然成为其谋取私利的铤钥,然而最终又是这一秩序成为安迪搬到典狱长的利器,也成为了羁绊典狱长后半生的枷锁。(三)体制化带来反抗从痛恨到习惯再到依赖,肖申克监狱就是高度体制化的象征,它不仅禁锢着人的肉体,更在囚禁着人的灵魂。体制化让人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监狱。《圣经》中把耶稣为解救众人、洗脱世人的罪而献身叫做救赎。因此,在影片中,救赎并不是单纯指安迪从监狱成功脱逃而获得自由,更多的是突出他帮助瑞德及其他狱友明白追求希望和自由的难能可贵,所以也可以称作是安迪对狱友们的一种精神和信仰的救赎。也即作为“超我”的安迪引导“自我”和“本我”进入社会理想之中。再者,影片最后“本我”典狱长畏罪饮弹自尽,表面上看是他自食恶果,实则也可以理解为是安迪给了他“救赎”,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罪恶。“肖申克”是监狱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顾名思义是对这所监狱的救赎。安迪是整个故事的积极推动者,是救赎者。他不但救赎了自己,救赎了狱友,还救赎了整个肖申克。整个影片以救赎为题,围绕着希望这一中心展开,安迪为整个灰暗压抑的肖申克注入积极温暖的色彩。从人格心理角度出发,也可以将整个作品理解为“本我”的代表典狱长时刻以自我欲望的满足为前提,不顾道德规范,横行跋扈,将人格中最黑暗的一面暴露的淋漓尽致。“自我”的代表瑞德无力反抗,通过帮助“超我”的代表安迪,再由“超我”逐步成功地引导“自我”、抑制“本我”的不道德行为,呼唤“自我”回到理想的光明之中。结语美国的这种权利意识,是对人民地位的提高与认可,也是对每一个人尊严的维护。从人格心理角度出发,也可以将整个作品理解为“本我”的代表典狱长时刻以自我欲望的满足为前提,不顾道德规范,横行跋扈,将人格中最黑暗的一面暴露的淋漓尽致。“自我”的代表瑞德无力反抗,通过帮助“超我”的代表安迪,再由“超我”逐步成功地引导“自我”、抑制“本我”的不道德行为,呼唤“自我”回到理想的光明之中。因此在美国的电影及其他的艺术作品中会不断展现出这个民族对自由的渴望与不断追求。正如安迪坚信的那句话:“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影片在对自由表达的同时,也体现出来较多的人性色彩。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够对自己进行解救。这部影片也是对生活在当前社会,找不到一个自由精神世界的激励,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精神的栖息之地,具有极高的人性色彩。
参考文献[1]刘美舒.《肖申克的救赎》揭示人性的黑暗与救赎[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80-81.[2]高娟.从语言文学的角度分析电影语言的矛与盾——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J].电影文学,2019(01):144-146.[3]朱平平.救赎·自由·信仰——论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J].艺术评鉴,2019(10):166-167.[4]张小琦.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制化”与现实的联系[J].汉字文化,2019(15):176-177.[5]郭晓辉.围墙内的自由——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J].河南农业,2017(27):63-64.[6]曹叶.从《肖申克的救赎》反思刑罚目的及其实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1):103-104.[7]王玲.原型批评视角下的《肖申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豆市场推广与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典当行股权收购:股权转让合同及其附属协议
- 2024年度农产品出口保温包装购销合同
- 2024年度物流运输合同货物损坏赔偿标准及处理流程
- 04版服装设计制作承包合同
- 2024年度工程建设合同担保协议
- 2024年度大型仓储配送中心租赁合同
- 2024年度保险服务采购合同附带培训与全文阅读
- 2024年度环保设施建造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度健身服务合同会员权益与服务内容
-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 高速铁路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
-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
- 幕墙拆除施工方案
- 银行装修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 轻钢龙骨双面石膏板隔墙施工工艺
- 2022年夜间取药程序
- OKR全套资料(方法论、周报、日报、绩效、案列)
-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 软件售后服务流程图
- 工程总承包EPC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