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特点,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基本方法,会求简单的平均数。2.在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体会平均数的应用价值。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习惯,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全面分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从统计的角度理解和建构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操作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周五,我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你喜欢那一个比赛项目?生答。但是有几个同学他们喜欢的项目与大家不同,他们喜欢打篮球。这不,他们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比赛”。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给几次机会能赛出他们的真实水平?生答。师小结:裁判和大多数同学的想法一样,给他们每人三次机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比赛情况。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1.分析数据,体验代表性小强闪亮登场,第一次投中5个球,第二次也投中5个,第三次还是5个要表示小强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生:5。师:为什么?师:每次都投5个,我们就用5来表示表示小强一分钟投篮的整体水平。2.感受移多补少的方法小林出场了,第一次3个,第二次4个,第三次5个。这次三次投篮成绩各不相同,这次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小林1分钟投篮的整体水平呢?生回答。并说出理由师小结:一次比4多1,一次比4少1,把多的给少的就都变成了4,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叫做“移多补少”。移完后,小林每次看起来都投中几个?师:能代表小林一分钟的投篮的整体水平吗?3.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小刚的成绩不稳定,这一回,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的整体水平呢?下面请同桌合作参考温馨提示,画一画或者算一算共同完成探究单一。汇报交流:你们用的什么方法?预设:生1.我是用的移多补少的办法,并介绍移的过程。生2.我是用计算的方法。(3+7+2)÷3=4师追问:括号这里算的是什么?这里为什么除以3?师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总数÷分数=平均数师:像这样把每次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次,我们可以叫做先合再分。师小结: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计算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同样多的这个数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师:4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4也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吗?第二次?第三次?奇怪!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投中的个数呢?小林成绩里的4是指的什么?平均数是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得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是一个虚拟的数。(二)内化拓展,进一步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在篮球比赛中,蓝队的一名队员受伤,教练需要在7号和8号之间选一名投篮水平高的队员上场,现在看在小组中7号和、8号的得分情况:(出示表格),谁的投篮水平高呢?怎么来判断?师:怎么想到的平均数?小结:在场次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就用平均数进行比较二人的投篮整体水平。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操作单二,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方法求出7号8号平均每场得分进行比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7号球员加入了篮球队,估一估学校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说说理由。可能是130厘米吗?可能是170厘米吗?那平均数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范围?用刚才研究过的这几组数据验证。(三)探究平均数的特征1.看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是150,篮球队要来一名神秘的新队员,想一想新队员加入后篮球队的平均身高会发生什么变化?预设: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还可能不变师:讲讲道理好吗?用统计图分析平均数的变化情况。小结:难怪有人说,平均数太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大特点2.如果这个神秘的新队员是姚明,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这回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能列算式计算吗?师:篮球队原来的平均身高是150,姚明这个大高个一加入,平均身高一下子增加了13厘米,看来平均数易受像姚明这样的极端数据的影响。三、联系生活,深刻理解1.读了下面这条信息,你有什么感触?平均数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运动中,和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水资源的消息: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4位。但是,我国的平均每人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却只排到世界121。2.冬冬身高140厘米,在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游泳会不会有危险?3.我们一组3人,共做了18个。我们二组4人,共做了20个。哪个小组成绩好些?四、全课总结,内化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在二年级学习了平均分,能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积累了一些看图分析、判断的经验,对学生看图获得平均数“移多补少”的算法、发现平均数的某些规律很有帮助。可能存在的困难:理解平均数的算术意义“总数÷份数=平均数”较为简单,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很难,以前基本没有数据处理的经验,缺乏用一个数代表一组数的经验和意识。因此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突破该教学难点的途径和承载点是让学生通过直观图和实践操作深入体会“移多补少”方法。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效果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创设一分钟投篮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信息窗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产生学习“平均数”的需求。这样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二、以生为本,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法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一种是计算。在学习移多补少的方法时,借助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说说理由,通过操作理解方法。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的计算,也不难,学生能独立做出,在做出后,老师进行概括与总结。在探究出求法,求出两个队的平均分后,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以及相关的数据,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是一个虚拟的数,而不是具体的真实数,一组数据平均数比大数小,比小数大等特点。三、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充分利用练习中设计的前两个练习题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水资源,热爱生命的教育。通过这次一师一优课活动,让我能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课堂,也走进别的老师的课堂,感受到到了不一样的精彩,这是一次自我提升、自我促进的过程。教无止境,研无止境,但我们的思考并未结束。我将借本次一师一优课的东风,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查找自身不足,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力争课堂教学上有创新和提高。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个信息窗,本信息窗学生不仅要会求平均数,还要在实际的操作和计算中体会平均数这一统计量的特点,直观的体会“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表示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并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广泛使用。平均数是常用的统计量,本单元教学平均数,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教学平均数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数,更在于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根据以上教学地位确定教学目标为:1.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特点,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基本方法,会求简单的平均数。2.在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体会平均数的应用价值。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习惯,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全面分析的意识。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评测练习1、判断对错(1)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2)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时肯定安全。()(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2、一箱鸡蛋50个,任意取出5个分别称一称。结果如下表:编号12345质量(克)6462616563(1)取出的这5个鸡蛋,平均每个重多少克?(2)估一估,这箱鸡蛋大约重多少克?3、学校举行朗诵比赛,决赛成绩如下。1号评委2号评委3号评委4号评委5号评委6号评委7号评委最后得分张强98959692959699李颖95969897969899崔田92949695979398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他分数的平均数就是最后得分。先估计他们的最后得分,再算一算。谁是第一名?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学生喜欢的篮球比赛运动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什么是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对于这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注重从学生喜欢的篮球运动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在寻找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时,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交流,教学时,我利用一分钟投篮比赛的情境,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探索,想出了精彩的解决方法,“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等数学思维方法,接着,我又创设了篮球比赛的情境,该怎样比较7号和8号运动员的成绩?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探索出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理解。教学中既重视“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更重视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4、本节课我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冬冬游泳”: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冬冬身高140厘米,他下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使孩子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平均水深”的理解,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要灵活;借此机会还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珍爱自己的生命。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所欠缺,由于不是自己教授的学生,师生之间不熟悉,授课期间节奏紧张,我只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学生坐姿不正确,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也没能及时提醒。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努力,设计出高质量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我所上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为: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因此,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为今后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