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选)》课件35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复活(节选)》课件35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复活(节选)》课件35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复活(节选)》课件35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复活(节选)》课件35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活》拯救与自救【俄】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了解作者及原著,梳理课文情节。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介绍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于俄国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出身名门贵族。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一年后转入法律系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圣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同年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镇,享年82岁。介绍作者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63~1869《忏悔录》《安娜·卡列尼娜》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复活》1852、1854《战争与和平》长篇历史小说70年代末1873~18771889~189980年代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动。他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马克·吐温称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介绍作者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复活》写作的起因是朋友柯尼一次来波良纳庄园拜访,闲谈时说起一件法庭审理中的事件:一个贵族要求娶一名因偷盗而被判刑的妓女为妻,因为最初是这个贵族青年的诱惑,才使这个农家姑娘走上堕落的犯罪道路,成为妓女的。柯尼说的这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引起托尔斯泰的强烈兴趣,他先建议柯尼将此事写成小说发表。当发现柯尼半年多后仍没有写作的想法,托尔斯泰又写信征得柯尼同意,将这个题材转让给自己。于是从六十岁到七十一岁,托尔斯泰足足花了十一年时间,才写完了《复活》。创作动机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俄国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托尔斯泰参加了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到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写作背景全书快览全书情节概括两小无猜,二人相识男主诱奸,抛弃女主女主怀孕,惨遭驱逐女主丧子,沦落风尘女主蒙冤,卷入官司男主愧疚,探监救赎继续忏悔,感化女主求婚女主,遭受拒绝女主流放,男主跟随女主嫁人,男主复活课文节选部分为男女主人公多年后的重逢,是男主人公精神复活之路的起点。多年之后,法庭相见,昔日贵族放荡之举,毁灭一位纯真少女,如今的他该如何走向精神复活之路?男主陪审,认出女主梳理情节结局(59-78段):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高潮(44-58段):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发展(22-43段):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原谅,但被拒绝。开端(1-21段):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隔栏相见长凳问旧卢布插曲结束会面学习任务单:揣摩人物心理主要内容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描写手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隔栏相见长凳问旧卢布插曲结束会面讨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监狱会面时,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请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图解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阅读文本,尝试画出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图,分析这是一个怎样的聂赫留朵夫?(提示:人物的语言(称谓变化)、动作、心理等)-3-2-10123隔栏初见试图唤醒长凳交谈结束会面情节请求饶恕讨要卢布拒人千里心理变化图注:正数代表正向情绪指数,负数代表负向情绪指数主要情节语言(称谓变化)心理其他(如动作)隔栏相见1-21长凳问旧22-43卢布插曲44-58结束会面59-78从“您”到“你”从“你”到“您”从“您”到“你”,到直呼“卡秋莎”“您”聂赫留朵夫想(12)用手指抓住铁栅栏……(12)竭力忍住……擤了擤鼻涕……(21-22)聂赫留朵夫暗自说(33)他心里想,在他心里说话,这样想,感到,觉得(59-67)本来还想(70)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形象窘态毕露地说……(55)隔栏初见——从“您”到“你”。“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是‘你’,但随即决定‘您’”。他看到面前的玛丝洛娃已不是当年的“卡秋莎”,而“卡秋莎”也并未认出他,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的,是来请求她饶恕的。聂赫留朵夫用“并不比平时高”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见见您……我……”(当面承认自己的罪恶需要很大的勇气,他在犹豫,在退缩)“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又换回了“你”,足见聂赫留朵夫当时内心的诚恳、急切和激动,以至于忘记了之前内心设定好的称谓,下意识地使用了对往日爱人习惯性使用的“你”)长凳交谈——从“你”到“您”。“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聂赫留朵夫感到一阵惶惑,不知该怎么办。他为自己犯下的罪孽深感不安,为曾经的卑劣行径深感羞耻,他不知道该如何行动,如何赎罪。怜悯、悔恨、内疚、羞耻,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讨要卢布——从“您”到“你”,到直呼“卡秋莎”。“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不再嫌恶她,也不只是怜悯、同情她的处境,他要在精神上唤醒她,“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告别时分——“您”“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话好像都已说了……”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害怕过于亲昵的称呼会引起玛丝洛娃的激烈反抗;诚恳地请求宽恕心理描写:聂赫留朵夫想(12)聂赫留朵夫暗自说(33)他心里想,在他心里说话,这样想,感到,觉得(59-67)本来还想(70)其他(如动作):用手指抓住铁栅栏……(12)竭力忍住……擤了擤鼻涕……(21-22)窘态毕露地说……(55)真诚忏悔矛盾犹豫激动懊悔痛苦羞耻错愕诧异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形象质疑动摇——决心拯救懦弱、自责、忏悔-3-2-10123隔栏初见试图唤醒长凳交谈结束会面情节请求饶恕讨要卢布拒人千里心理变化图心理图解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犹豫退缩忏悔羞耻负罪感不安羞愧自责纠结动摇自我怀疑自我斗争怜悯诚恳坚定决心害怕退缩忏悔心存希望挣扎的心理过程聂赫留朵夫形象总结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来刻画玛丝洛娃的精神状态,成功运用了“心灵辩证法”。他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的直接分析等手法细细展现,体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使人物的感情变化能够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自然而真实。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的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他在大学时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诱惑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又将其抛弃。多年后,他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祸首,他开始决心赎罪,甚至有和她结婚的念头,表明了他悔改的诚意。从此,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灵魂开始走向复活。主要情节神态(笑、眼神)其他(如动作、外貌、语言)隔栏相见1-21长凳问旧22-43卢布插曲44-58结束会面59-78分析玛丝洛娃的形象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2)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3)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10)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16)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20)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27)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32)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37)她忽然瞟了她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43)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53)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6)乌黑的鬈发……显得特别有神。(27)“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35-43)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64)1.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2)2.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3)3.她忽然瞟了她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43)4.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53)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6)玛丝洛娃的“笑”此时,玛丝洛娃还是以妓女的身份审视周围的人,看到眼前是个有钱人就露出习惯性的讨好的笑容。“嫌恶”应该是玛丝洛娃的真情流露,正是眼前这个男人,对她始乱终弃,给自己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则是她故意而为之,装出的一副妖媚可怜相,其目的是“利用他弄到些好处”。突出了玛丝洛娃的真实状态,她根本不在意对方的想法,只是要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好处。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觉得聂赫留朵夫所说的话是骗人的。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10)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16)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20)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27)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32)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37)玛丝洛娃的“眼神”玛丝洛娃的表情表现了她认出对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触及的痛苦记忆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蔑视、愤怒、无声抵抗。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转移话题、冷漠置之,表现出她的内心是痛苦的,是愤恨的,努力想要忘记过去,不想再触及那段痛苦的回忆。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分析玛丝洛娃的形象外貌描写:乌黑的鬈发……显得特别有神。(27)语言描写:“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35-43)动作细节: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64)这是一个可爱的姑娘,眼睛“特别有神”,让人无法讨厌她,作者这样写激起了人们对她的遭遇的同情。表明聂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再触及那段痛苦的回忆。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表现了玛丝洛娃悲惨但倔强清醒的形象特点。两个“瞧瞧”活画出玛丝洛娃像敏锐的赌徒般在捕捉一击制胜的战机,而为的就是那区区十个卢布;而“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是那样的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类似的情状在她身上肯定发生了很多次。一个唯利是图、工于心计、世俗贪婪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玛丝洛娃形象总结从玛丝洛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伤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与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纯朴、天真无邪。文中展现的是她堕落的时期,这时的她唯利是图,善于讨好献媚,工于心计,自私自利,且倔强无情。玛丝洛娃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了厌恶。敢于质疑。根据你的阅读感受,从指向人物和环境之间的视角来考虑,课文中所选择的插图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解读插画,深入玛丝洛娃的内心世界在《复活》节选的文段中,环境和玛丝洛娃的关系应当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上流社会对她肆意蹂躏,官僚腐朽的审判机构使她身陷冤案却不得翻身。在黑暗的沙皇专制社会,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的迫害下,作为底层人民的玛丝洛娃无力反抗,其命运只能是不断走向堕落。而《复活》的插图中,压迫环境体现出来了一一士兵拿枪押送女犯玛丝洛娃,但是玛丝洛娃却丝毫没有被环境压迫的痕迹,其自若的神态表情和微微扬起的头颅,反而显得她自尊而高傲,这是否和小说主题相悖?解读插画,深入玛丝洛娃的内心世界玛丝洛娃认为当上妓女就是对欺辱她的男人的报复。她作践自己,正是因为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想要以此反抗。在时代的大环境下,玛丝洛娃是被推着走的,其处境是无可奈何的,甚至这样的反抗也是幼稚可笑的。但也可见,她的精神还没有完全堕落。插画中自若的神态表情和微微扬起的头颅,和托尔斯泰笔下的“环境与人”的关系相符——玛丝洛娃身处社会最底层,她的遭遇确实极具代表性地反映出了平民女性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但天性纯洁、自尊勇敢的她并没有完全灭亡,一旦时机成熟,她在精神上就会“复活”,去真正反抗命运。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事物本质,尤其是自身内部的矛盾。细读小说,思考你提出的不合理之处,是真的不合理吗?根据文本,试着解释其合理性。插画创作,人物展现请你选定选文中的某一情节,为其设计插画,要求能反映人物形象及所处情境。可有适当文字说明。学习任务单:揣摩人物心理主要内容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描写手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隔栏相见长凳问旧卢布插曲结束会面忐忑激动羞愧悔恨意外吃惊犹豫动摇同情自省拯救觉醒意外震惊愤怒悲伤讨好利用心凉意冷聂赫留朵夫: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玛丝洛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讨论: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观点一: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第一阶段:单纯善良的大学生。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第二阶段:放纵堕落的花花公子。进入军队,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之后给了她一笔钱。这种做法是兽性的表现更是对纯洁的爱的侮辱。第三阶段:苏醒忏悔的复活者。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在他忏悔的过程中,通过对他的所见所闻,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沙俄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标题探究观点一: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课文节选部分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赫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失落的人性逐渐复归,道德不断自我完善。2.典型意义: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身上体现了19世纪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体现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托尔斯泰宣扬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思想——“托尔斯泰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