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第三单元古代诗歌欣赏知人论世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1205年,词人时年66岁,正在镇江知府任上,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积极作北伐准备,可其正确意见不能被韩采纳,并被降官,北伐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宋金时期全图

当时的南宋与金对峙,金兵入侵肆无忌惮,南宋躲避苟安偏安一隅,议和纳币称臣,出现战、和的争议。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此诗便反映了当时的状况。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陈述策略,不被采纳。42岁被贬乡居,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写作背景

20多年后,韩侂胄把持朝政,企图用北伐中原之事来钓誉固位,起用辛弃疾,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让他在抗金前线镇江当知府,辛弃疾一心雪耻复国,初到镇江就积极为北伐作准备,而韩佗胄一伙儿政治腐败,急于事功,辛弃疾对于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忡忡,由此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有扶倾持危的责任感,有抗金救国当仁不让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词可看作是他向宰相韩佗胄递的谏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诗词牌名,双调,104字今江苏镇江原名北顾楼,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位于京口西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形势险固,是历来用兵之地。追慕古代人和事。诗歌类型:仲谋:孙权的字,孙权曾在京口建立吴都。风流:指英雄遗风,英雄伟业带来的影响。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金戈铁马:指精锐的军队。气吞万里:豪气能吞吐万里江山,气概非凡元嘉: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指刘义隆。狼居胥:山名,在内蒙境内。汉朝霍去病击匈奴至此,封山而还。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佛狸bìlí: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诵读诗作浅品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作的主旨句是哪句?主旨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是用什么手法体现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提示:上片、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古人、古事?(具体)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孙仲谋明内容,识形象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大好江山古今恒在,但是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繁华景象的歌舞楼台,连同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映照着荒凉草木,在那普通的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刘裕率领精锐军队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扫荡万里,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都赶走了。【上片解读】:

孙权,东吴国主,建立三国时期吴国基业。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用典1】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用意】:赞颂英雄业绩,抒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收复中原失地的决心。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生长于京口,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建立刘宋。【用典2】

人道寄奴曾住

【思考】:上阕中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建功立业,令人仰慕【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决心。

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轻率地兴兵北伐,想要效法前人再封狼居胥山。却只落得个兵败逃跑,仓皇失措。南归至今,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怎能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帝佛狸的祠庙前,眼下一片神鸦的啼叫声和祭社的鼓噪声!由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下片解读】:【连用三个典故】

当年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的下场。【用典3】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用意】:引用历史教训,借古讽今,告诫宋朝北伐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主帅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用典4】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史记》记载:廉颇被免职后,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金,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用典5】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意】: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虽已年老,仍然渴望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下片小结】

【概括】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合作探究析典故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古

事情感用意提示:结合文本和注解,抓住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合作探究析典故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古

事孙

权置镇京口,雄踞一方刘

裕起兵北伐,建立政权刘义隆草率出师,仓皇而逃拓跋焘率兵追击,建立行宫廉

颇一饭斗米,以示勇武情感用意景仰、惋惜叹英雄后继无人仰慕、向往表建功立业雄心不屑、讽刺劝为政者勿草率耻辱、悲哀谏为国者勿忘耻同情、悲叹望为政者用人才用典紧扣京口怀古,典故与思想感情紧密联系。情思隽永,含蓄深刻。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恰是这首词的长处。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孙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刘裕生于平常人家,出身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表己抗金救国之志。其子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告诫当今统治者)(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含英咀华识其趣称呼字:深深地敬意“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小名:对友亲切,对敌轻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年号:郑重其事地告诫“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孙、刘功业的赞扬、向往,对南宋统治者草率用兵和不思收复中原的讽刺、不满,表现了作者词人壮志难酬的激愤和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主旨理解】:苏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