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TXXXXX—XXXX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手部血管识别终端通用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手部血管识别终端的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手部血管识别终端的设计、研制和检验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modISO780:1977)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2007,IDT)60068-2-2:2007,IDT)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60068-2-78:2012,IDT)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IEC60068-2-27:2008,IDT)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IEC60068-2-6:2007,IDT)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dtISO2859-1:1999)GB/T4857.2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modISO2233:2000)GB/T4857.5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eqvISO2248:1985)GB4943.1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部分:安全要求(IEC62368-1:2018,MOD)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idtIEC605-7-1978)GB/T5271.14信息技术词汇第14部分:可靠性、可维护性与可用性(idtISO/IEC2382-14:1997)GB/T5271.37信息技术词汇第37部分:生物特征识别(ISO/IEC2382-37:2017,MOD)GB/T9254.2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电磁兼容第2部分:抗扰度要求(CISPR35:2016,MOD)GB/T18455包装回收标志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IEC62321:2008,IDT)GB/T26237.9-2022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9部分:血管图像数据(ISO/IEC19794-9:2011,MOD)GB/T29268.1-2012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第1部分:原则与框架(ISO/IEC19795-1:2006,IDT)2GB/TXXXXX—XXXXGB/T40660-2021信息安全技术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保护基本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5271.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手部血管识别终端handvascularrecognitionterminal集手部血管图像采集和比对识别功能于一体的设备。能基于手部血管图像的物理特征,对个体身份进行识别。注2:手部血管识别终端包括3种产品类型:手指血管识别终端、手掌血管识别终3.2有效区域validarea手部血管图像中分割出的用于提取血管特征的区域。手指血管图像的有效区域如图1所示,包含手指的第二个指节。图1手指血管图像的有效区域手掌血管图像的有效区域如图2所示,包含4个手指缝,以及手掌腹面或背面的全部区域。注:手掌血管图像指手掌血管识别终端采集的手a)手掌腹面b)手掌背面图2手掌血管图像的有效区域指掌血管图像的有效区域如图3所示,虚线条内的区域为指掌血管图像的有效区域,手部的全部边界都应包含在图像中。3GB/TXXXXX—XXXX图3指掌血管图像的有效区域3.3采集时间capturetime自终端发出手部血管图像采集指令起至接收一帧图像的时长。3.4响应时间responsetime自终端发出手部血管图像采集指令起至输出识别结果为止的时长。3.5错误接受辨识率false-positiveidentification-errorrate在辨识过程中,非注册个体被终端错误辨识为某注册个体的比例。[来源:GB/T29268.1-2012,4.6.9,有修改]3.6错误拒绝辨识率false-negativeidentification-errorrate在辨识过程中,注册个体被终端错误辨识为非注册个体的比例。[来源:GB/T29268.1-2012,4.6.8,有修改]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FAR:错误接受率(FalseAcceptanceRate)FNIR:错误拒绝辨识率(False-negativeIdentification-errorRate)FPIR:错误接受辨识率(False-positiveIdentification-errorRate)FRR:错误拒绝率(FalseRejectionRate)FTER:注册失败率(Failure-to-enrolRate)MTBF: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s)5要求5.1基本要求5.1.1外观和结构4GB/TXXXXX—XXXX5.1.1.1外观终端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等。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起泡、龟裂、脱落和磨损等。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和其他机械损伤等。5.1.1.2结构终端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安装可抽换的插件应能可靠连接,按键、开关按钮和其他控制部件应灵活可靠,布局应方便使用。5.1.2电源适应能力5.1.2.1交流电源适应能力交流供电的终端,应能在220V±22V,50Hz±1Hz条件下正常工作。5.1.2.2直流电源适应能力直流供电的终端,应能在直流电压标称值的(100±5)%条件下正常工作,直流电压标称值应在终端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5.1.3接口终端的通信接口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5.2功能要求5.2.1图像采集图像采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应能通过近红外光源获取终端标称的手部血管图像,如手指血管图像、手掌血管图像和指掌血管图像;b)应能对采集的手部血管图像进行畸变校正、暗角校正、曝光控制等预处理;c)应能将采集的手部血管图像转化为符合GB/T26237.9-2022要求的数据交换格式;d)宜能通过通信接口输出采集的手部血管图像。5.2.2质量判断应能对采集的手部血管图像质量进行判断,能对图像质量给出判定分数或者其他合格性判定结果。5.2.3图像检测图像检测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手部检测:应能对图像中的手部区域、手部姿态、左右手等进行筛选判定;b)呈现攻击检测:宜能对纸质图像、电子图像、电子视频、手套、手模及其他类型呈现攻击进行检测。5.2.4特征提取应能对通过质量判断的图像提取手部血管特征,并生成特征文件。5.2.5比对识别5GB/TXXXXX—XXXX应至少支持验证(1:1)和辨识(1:N)中的一种比对识别方式。5.2.6注册注册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应支持手部血管特征与个体身份信息的关联;b)宜支持现场注册和/或批量导入注册;c)宜具备查重的功能。5.2.7存储应能保存注册数据,并能满足终端标称的最大用户容量。5.2.8输入输出输入输出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宜能通过显示屏、声音、灯光或其他显示装置,提示终端的状态、注册进度、注册结果、识别结果等信息;b)具有验证识别方式的终端,应能接收外联设备传输的信息,如读卡模块、二维码模块、触摸屏或密码键盘等。5.2.9管理5.2.9.1参数设置参数设置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应能对识别方式、最大尝试时间等参数进行设置;b)宜能对最大尝试次数、连续识别失败次数、阈值等参数进行设置。5.2.9.2用户管理应能对已注册用户的手部血管数据进行查询、删除、更新、注销等管理操作。5.2.9.3日志管理宜具备日志管理功能,日志记录宜包含每个事件的发生时间、事件类型、用户标识、事件执行结果或失败原因、日志有效时间等信息。5.2.9.4版本升级宜支持版本升级,符合版本管理要求。5.2.9.5初始化宜支持初始化,初始化设置后终端能恢复到出厂状态。5.2.10异常处理异常处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a)应具有注册失败、超时识别等异常情况的判定及处理机制;b)宜具有应对呈现攻击、尝试超次、连续识别失败等异常情况的判定及处理机制。5.2.11节能6GB/TXXXXX—XXXX宜具有节能功能,如自动休眠、唤醒功能。5.3性能要求5.3.1图像采集5.3.1.1图像样本5.3.1.1.1有效区域像素图像有效区域像素具体要求如下:a)手指血管图像有效区域的像素应不小于100×200,宜不小于100×300;b)手掌血管图像有效区域的像素应不小于300×300;c)指掌血管图像有效区域的像素总和应不小于30万个。5.3.1.1.2像素密度图像像素密度具体要求如下:a)手指血管图像的像素密度应不小于100ppi,宜不小于300ppi;b)手掌血管图像和指掌血管图像的像素密度应不小于150ppi。5.3.1.1.3灰度图像灰度具体要求如下:a)灰度等级应为256级;b)灰度动态范围应不小于128。5.3.1.1.4畸变率图像畸变率应不大于5%。5.3.1.2采集时间采集时间应不大于0.25s。5.3.2比对识别5.3.2.1识别准确度5.3.2.1.1验证验证识别准确度具体要求如下:b)手掌血管识别终端:当FAR≤0.01%时,FRR≤1%;c)指掌血管识别终端:当FAR≤0.001%时,FRR≤0.1%。5.3.2.1.2辨识当注册数据库图像样本数量达到终端最大容量,FPIR≤0.1%时,FNIR≤1%。5.3.2.2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具体要求如下:7GB/TXXXXX—XXXXa)验证: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s;b)辨识:当注册数据库图像样本数量达到终端最大容量时,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5.3.3注册FTER应不大于1%。5.4环境适应性要求5.4.1气候环境适应性气候环境适应性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气候环境适应性5.4.2机械环境适应性5.4.2.1振动适应性振动适应性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振动适应性X,Y,ZX,Y,Z5注:表中驱动振幅为峰值,扫描速率每分钟一个倍5.4.2.2冲击适应性冲击适应性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冲击适应性8GB/TXXXXX—XXXX5.4.2.3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405.5电磁兼容性要求终端抗扰度应符合GB/T9254.2的要求。5.6安全要求5.6.1信息安全信息安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终端中手部血管信息的存储和使用应符合GB/T40660-2021第6章和第7章的要求;b)终端电源掉电、断电或更换电池后恢复供电时,已保存的数据信息不应丢失或受到破坏;c)应具有用户使用权限分级管理功能,确保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操作。如应只允许合法权限的实体进行用户管理、参数设置、日志管理、版本升级、初始化等操作。5.6.2设备安全设备安全应符合GB4943.1的要求。5.7可靠性要求采用平均失效间隔工作时间(MTBF)衡量终端的可靠性水平。终端的m1值(MTBF的不可接受值)不得低于10000h。5.8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构成终端的各均质材料中,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含量不得超过0.1%(质量分数),镉的含量不得超过0.01%(质量分数)。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6.1.1环境条件本文件中除环境适应性、可靠性试验外,其他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9GB/TXXXXX—XXXX相对湿度:25%~75%;大气压:86kPa~106kPa。6.1.2测试平台测试平台要求如下:a)软件平台:受试方应提供测试软件、驱动软件;b)硬件平台:应支持主流硬件平台;c)操作系统:应支持主流操作系统。6.1.3测试数据库6.1.3.1构成测试数据库由注册数据库、闭集数据库和开集数据库组成。闭集数据库中所有测试对象均属于注册数据库,开集数据库不存在与注册数据库身份一致的测试对象。测试数据库规模应符合GB/T29268.1-2012中6.6.3的要求。6.1.3.2样本要求测试数据库图像样本要求如下:a)图像样本应符合5.3.1.1的要求;b)每个图像样本仅对应一个测试对象;c)每个测试对象的多个图像样本,在环境光照、手部姿态、采集时间、采集终端、手部状态(污物、异物、老茧蜕皮、温度、僵硬)等方面,宜至少有一项不同;d)样本分布应满足男性、女性各占50±5%,左手、右手各占50±5%,食指、中指、无名指各占30±5%。6.1.4操作要求测试对象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步骤,面向受试终端识别区域,直至受试终端显示注册结果、识别结果或超时等提示。6.2基本要求试验6.2.1外观和结构6.2.1.1外观目测受试终端外观,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1.1.1的要求。6.2.1.2结构目测受试终端结构,并使用有关检测工具检查受试终端结构,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1.1.2的要求。6.2.2电源适应能力6.2.2.1交流电源适应能力GB/TXXXXX—XXXX按照表5组合对受试终端进行试验,每种组合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终端工作应正常。表5交流电源适应能力123456.2.2.2直流电源适应能力从受试终端标称值电压向正方向调节直流电源电压,使其偏离标称值+5%,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终端工作应正常;从受试终端标称值电压向负方向调节直流电源电压,使其偏离标称值-5%,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终端工作应正常。从受试终端标称值电压同时向正负方向调节直流电源电压,使其偏离标称值±5%,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终端工作应正常。6.2.3接口检查受试终端接口,判断结果是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连接受试终端的通信接口,检查能否正常传输数据。6.3功能要求试验6.3.1图像采集图像采集功能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建立受试终端与测试平台的通信,进入测试软件的功能测试模块。测试对象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识别操作,将受试终端采集到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屏或其他显示设备上,目测是否采集到终端标称的手部血管图像;b)检查受试终端是否具有图像畸变校正、暗角校正、曝光控制等参数设置功能;c)按照GB/T26237.9-2022附录C规定的符合性测试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2.1c)的要求;d)检查受试终端能否通过通信接口输出采集的手部血管图像。6.3.2质量判断测试对象在受试终端上进行识别操作,检查受试终端能否给出图像质量分数或其他合格性判定结6.3.3图像检测图像检测功能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启动测试软件手部检测功能模块,检查受试终端能否对图像中的手部区域进行筛选,对手部姿态以及左右手进行判定等;GB/TXXXXX—XXXXb)采用5.2.3b)中各类呈现攻击类型,以任意方式对工作中的受试终端进行呈现攻击,检查受试终端是否出现图像采集成功、注册成功、或者识别成功等情况。6.3.4特征提取测试对象在受试终端上进行识别操作,检查是否有手部血管特征文件生成。6.3.5比对识别比对识别功能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验证:测试对象进行验证识别操作,观察受试终端能否检验该测试对象与其所提交身份的一致b)辨识:测试对象进行辨识识别操作,观察受试终端能否给出该测试对象对应的身份信息。6.3.6注册注册功能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测试对象进行注册操作,注册成功后进行验证或辨识操作,观察识别结果是否与该测试对象注册的身份信息一致;b)批量导入注册数据,随机选择注册数据中的一个测试对象进行识别操作,观察能否给出正确的识别结果;c)随机选择一个已注册的测试对象,以其他身份进行再次注册,观察是否有相应的异常提示。6.3.7存储按照标称的最大容量,将相应数量的注册样本导入受试终端,观察是否符合要求。6.3.8输入输出输入输出功能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测试对象在受试终端上进行注册、识别等操作,观察受试终端能否通过显示屏、声音、灯光或其他显示装置提示终端的状态、注册进度、注册结果、识别结果等信息;b)测试对象通过读卡模块、二维码模块、触摸屏或密码键盘等外联设备输入辅助信息,并在受试终端上进行验证操作,观察受试终端能否检验该测试对象与其所提交身份的一致性。6.3.9管理6.3.9.1参数设置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步骤,检查受试终端能否设置识别方式、最大尝试时间、最大尝试次数、连续识别失败次数、阈值等参数。6.3.9.2用户管理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步骤,检查受试终端能否对已注册的用户进行查询、删除、更新、注销等操作。删除、更新、注销等操作完成后,检查该测试对象能否被正常识别。6.3.9.3日志管理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步骤,检查受试终端在注册、识别、用户管理、参数设置等过程中,能否按照要求产生日志记录。GB/TXXXXX—XXXX6.3.9.4版本升级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步骤,检查受试终端能否进行版本升级操作。操作完成后,检查系统版本是否已完成升级。6.3.9.5初始化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步骤,检查受试终端能否进行初始化操作。操作完成后,检查受试终端是否恢复到出厂状态。6.3.10异常处理检查受试终端在注册失败、超时处理、检测到呈现攻击、尝试超次、连续识别失败等异常情况时,是否具有相应的处理机制。6.3.11节能检查受试终端能否进入自动休眠、唤醒状态,终端唤醒后能否迅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6.4性能要求试验6.4.1图像采集6.4.1.1图像样本6.4.1.1.1有效区域像素测试对象按照受试终端的产品类型,将相应的手部部位面向受试终端识别区域,通过显示设备显示采集到的图像。截取图像的有效区域并保存,检查图像文件属性,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1.1.1的要求。6.4.1.1.2像素密度采集标准测试卡图像,标准测试卡参见附录A,测量测试卡网格线水平(垂直)方向的像素数X,以及水平(垂直)方向的网格数M,按式(1)计算水平(垂直)方向的像素密度,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1.1.2的要求:R=×25.4.............................(1)式中:R——水平(垂直)像素密度;X——水平(垂直)方向的像素数;M——水平(垂直)方向的网格数;α——标准测试卡方格的边长长度。6.4.1.1.3灰度图像灰度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灰度等级:保存采集到的图像,检查图像文件属性,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1.1.3a)的要求;b)灰度动态范围:选定图像有效区域边界,查看图像灰度直方图,检验灰度动态范围,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1.1.3b)的要求。GB/TXXXXX—XXXX6.4.1.1.4畸变率采集测试卡图像,标准测试卡参见附录A,选择适当数量的长边网格和短边网格组成矩形(此矩形为逻辑矩形,视觉上由于畸变存在可能为非矩形,下面边和点的定位同样为逻辑定位),按式(2)和(3)分别计算水平方向畸变率和垂直方向畸变率,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1.1.4的要求:Dx=|La1b1+2La3b3|×100%........................(2)式中:Dx——水平畸变率;a1——矩形上边左顶点;a2——矩形上边右顶点;a3——矩形上边中点;b1——矩形下边左顶点b2——矩形下边右顶点;b3——矩形下边中点。DY=|La1a2+2Lc1c2|×100%.........................(3)式中:Dy——垂直畸变率;a1——矩形上边左顶点;a2——矩形上边右顶点;b1——矩形下边左顶点b2——矩形下边右顶点;c1——矩形左边中点;c2——矩形右边中点。6.4.1.2采集时间随机选择20个测试对象在受试终端上进行识别操作,每个测试对象重复操作10次,测试软件统计总采集时间,按式(4)计算平均采集时间并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1.2的要求。平均采集时间=T1/200 (4)式中:T1—测试软件统计的总采集时间。6.4.2比对识别6.4.2.1识别准确度6.4.2.1.1验证输入注册数据库中某一测试对象的ID号,调用该测试对象的图像样本到受试终端,另导入开集数据库到受试终端上进行搜索操作,对注册数据库中所有测试对象进行上述操作。测试软件记录所有错误接受的比对次数,统计比对总次数,按式(5)计算FAR:FAR=(n1/N1)×100%...........................(5)式中:n1—所有错误接受的比对次数;GB/TXXXXX—XXXXN1—比对总次数。输入注册数据库中某一测试对象的ID号,调用该测试对象的图像样本到受试终端,另导入该测试对象在闭集数据库中的图像样本到受试终端上进行搜索操作,对注册数据库中所有测试对象进行上述操作。测试软件记录所有错误拒绝的比对次数,统计比对总次数,按式(6)计算FRR并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2.1.1的要求:FRR=(n2/N2)×100%..........................(6)式中:n2—所有错误拒绝的比对次数;N2—比对总次数。6.4.2.1.2辨识按照受试终端标称的最大容量,将相应数量的注册数据库图像样本导入受试终端,调用开集数据库到受试终端上进行搜索操作。测试软件记录所有错误接受的比对次数,统计比对总次数,按式(7)计算FPIR:FPIR=(n3/N3)×100%...........................(7)式中:n3—所有错误接受的比对次数;N3—比对总次数。另调用闭集数据库到受试终端上进行搜索操作。测试软件记录所有错误拒绝的比对次数,统计比对总次数,按式(8)计算FNIR并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2.1.2的要求:FNIR=(n4/N4)×100% (8)式中:n4—所有错误拒绝的比对次数;N4—比对总次数。6.4.2.2响应时间随机选择10个已注册的测试对象和10个未注册的测试对象在受试终端上进行识别操作,每个测试对象重复操作10次,按式(9)计算平均响应时间并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2.2的要求:响应时间=T2/200 (9)式中:T2—测试软件统计的总响应时间。注:辨识试验时,按照终端标称的最大容量导6.4.3注册将注册数据库中的图像样本导入受试终端,记录导入失败的图像样本数量,按式(10)计算FTER并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3的要求:FTER=N/M 式中:N—导入失败的图像数量;M—导入的注册数据库的图像样本数量。6.5环境适应性要求试验6.5.1气候环境适应性GB/TXXXXX—XXXX6.5.1.1温度下限温度下限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工作温度下限:按照GB/T2423.1-2008中5.3“试验Ad”进行。受试终端须进行初始测试。试验等级取表1中规定的工作温度下限,加电运行检查程序2h,受试终端应能正常工作。恢复时间为2h;b)贮存运输温度下限:按照GB/T2423.1-2008中5.2“试验Ab”进行。试验等级取表1中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下限。受试终端在不工作的条件下存放16h。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测试。6.5.1.2温度上限温度上限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工作温度上限:按照GB/T2423.2-2008中5.3“试验Bd”进行。受试终端须进行初始测试。试验等级取表1中规定的工作温度上限,加电运行检查程序2h,受试终端应能正常工作。恢复时间为2h;b)贮存运输温度上限:按照GB/T2423.2-2008中5.2“试验Bb”进行。试验等级取表1中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上限。受试终端在不工作的条件下存放16h。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测试。6.5.1.3恒定湿热恒定湿热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工作条件下恒定湿热:按照GB/T2423.3“试验Cab”进行。受试终端应进行初始测试。试验等级取表1中规定的工作温度、相对湿度上限。加电运行检查程序2h,受试终端应能正常工作。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测试;b)贮存运输条件下恒定湿热:按照GB/T2423.3“试验Cab”进行。受试终端应进行初始测试。受试终端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48h。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测试。6.5.2机械环境适应性6.5.2.1振动适应性按照GB/T2423.10“试验Fc”进行。将受试终端紧固在振动台上(受试终端和夹具综合中心的垂线应位于振动台面的中心附近避免紧固受试终端的装置件(螺栓、压板、压条等)在振动试验中产生自身共振。受试终端在不工作状态下,按照表2的规定值,分别在X、Y、Z3个相互垂直方向上进行振动。a)初始振动响应检查:试验在给定频率范围内,在一个扫频循环上完成。试验过程中记录危险频率,包括机械共振频率和导致故障及影响性能的频率(后者仅在工作条件下产生)。b)定频耐久试验:用初始振动响应检查中记录的危险频率进行定频耐久试验,如果两种危险频率同时存在,则两种应全选。在试验规定频率范围内如无明显共振频率或无影响性能的频率,或危险频率超过4个则不做定频耐久试验,仅做扫频耐久试验。c)扫频耐久试验:按照表2给定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作为一次循环。按照表2规定的循环次数进行,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受试终端不再做扫频耐久试验。d)最后振动响应检查:对于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受试终端应做此项试验。对于做扫频耐久试验的终端,可将最后一次扫频试验作为最后振动响应检查。本试验须将记录的共振频率与初始振GB/TXXXXX—XXXX动响应检查记录的共振频率相比较,若有明显变化,应对受试终端修整,重新进行该项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最后测试。6.5.2.2冲击适应性按照GB/T2423.5“试验Ea”进行。受试终端应进行初始测试,安装时要注意重力影响,按照表3的规定值,在不工作条件下,分别对3个互相垂直轴线方向进行冲击,冲击次数各为3次。试验结束后,进行最后测试。6.5.2.3运输包装件跌落适应性按照GB/T4857.2规定的程序进行预处理。将受试终端运输包装件架空放置于温湿度箱(室)的工作空间内,使温湿度调节处理的空气可以自由通过其顶部、四周和至少75%的底部面积。将受试终端暴露在与运输和储存条件相似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4h。按照GB/T4857.5的要求和表4的规定值进行。任选四面,每面跌落一次。试验后检查包装件的损坏情况,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4.2.3的要求。6.6电磁兼容性要求试验按照GB/T9254.2的试验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5的要求。6.7安全要求试验6.7.1信息安全信息安全试验按照以下方法进行:a)检查受试终端中手部血管信息的存储和使用是否符合GB/T40660-2021第6章和第7章的要b)切断电源后,重新加电启动受试终端,检查受试终端在断电前已保存的数据是否丢失或破坏;c)分别以普通用户和授权用户的使用权限对受试终端进行用户管理、参数设置、日志管理、版本 升级、初始化等操作,检查受试终端是否具有相应的授权机制。6.7.2设备安全设备安全试验按照GB4943.1的方法进行。6.8可靠性要求试验6.8.1试验条件本文件规定可靠性试验目的为确定终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试验周期内综合应力规定如下:——电应力:受试终端在输入电压标称值(220V)的±10%变化范围内工作(直流供电终端电压变化为±5%)。一个周期内各种条件工作时间的分配为:电压上限25%,标称值50%,电压下限25%;——温度应力:受试终端在一个周期内由正常温度(具体值由终端标准规定)升至表1规定的温度上限值再回到正常温度。温度变化率的平均值为0.7℃/min~1℃/min,或根据受试终端的特殊要求选用其他值。在一个周期内,保持在上限和正常温度的持续时间之比应为1:1左右。一个周期称为一个循环,在总试险期间内循环次数不应小于3次,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应不大于GB/TXXXXX—XXXX0.2m0,电应力和温度应力应同时施加。注:m0为规定可接受的平均无故障时间。6.8.2试验方案可靠性试验按照GB/T5080.7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的方案由终端标准规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运行检查程序,故障的判据和计入方法按照附录B的要求,并只统计关联故障数。6.8.3试验时间试险时间应持续到总试验时间及总故障数均能按选定的试验方案做出接收或拒收判决时截止。多台受试终端试验时,每台受试终端的试验时间不得小于所有受试终端的平均试验时间的一半。6.9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试验按照GB/T26125的试验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8的要求。7质量评定程序7.1一般规定终端在定型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和生产过程中应按本文件和终端标准中的补充规定进行检验,并应符合这些规定的要求。7.2检验分类本文件规定的检验分为:定型检验和质量一致性检验。各类检验项目和顺序分别按照表6规定。若终端标准中有补充的检验项目,则应将其插入至表6相应位置。表6检验项目1○○○2○ △3○ △4○○○5○-○6○-△7○-△8○9○ △○ △7.3定型检验GB/TXXXXX—XXXX终端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均应通过定型检验。定型检验中的可靠性鉴定试验的终端数按照表7抽取或依据终端批量、试验时间确定。其他检验项目的终端数量为2台或2台以上。表7抽样样品数355868>100定型检验中的各试验项目故障的判定和计入方法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除可靠性测试外,其余项目均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试验中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应停止检验,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重新进行该项试验。若在以后的试验中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在查明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提出故障分析报告后,应重新进行定型检验。检验后要提交定型检验报告。7.4逐批检验逐批检验由终端制造单位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终端,进行全数逐批检验。检验中,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返修后重新进行检验,若再次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则判定该台终端为不合格终端。逐批检验中性能和外观结构检查,允许按照GB/T2828.1进行抽样检查,如采用抽样检验,终端标准中应规定抽样方案和拒收后的处理方法。通过检验的终端为合格终端。7.5周期检验连续生产的终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周期检验。周期检验由终端制造单位的质量检验部门或委托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测试机构负责进行。根据订货方的要求,终端制造单位应提供该终端近期的周期检验报告。周期检验样品应在逐批检验合格终端中随机抽取,其中可靠性试验的样品数根据终端批量、试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试验样品数为2台。周期检验中的各项检验项目故障的判定和计入方法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除可靠性试验外,其余项目的故障按照以下要求进行:a)检验中出现故障或任一项通不过时应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经修复后重新进行该项检验。之后,再顺序做以下各项试验,若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未通过,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障分析报告,再经修复后,应重新进行周期检验。在重新进行周期检验中又出现某一项通不过的情况时,判定该终端通不过周期检验;b)经过周期检验的环境试验的样本,应印有标记,一般不应作为合格品出场。检验后要提交周期检验报告。8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GB/TXXXXX—XXXX8.1包装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的要求,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清单、检验合格证、备件、附件及有关随机文件等。8.2标志8.2.1终端标志终端标志应包括:名称、型号、商标、出厂编号、生产厂家等。8.2.2包装标志包装箱外应注明产品型号、数量、质量、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化煤场租赁经营合同3篇
-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学习手册
- 产褥期母婴的护理主讲人赵国玺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合同范本编制
- 2025年度农家院农产品销售合作租赁合同范本4篇
- 课题申报参考:明清近代文人圈层化及思想倾向、审美感知研究
- 2025年度个人与公司租赁保证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器具库存管理及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住宅内墙涂料个性化定制合同4篇
-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语文试题(含答案)
- 发电机停电故障应急预案
- 接电的施工方案
- 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课件
- 幼儿阿拉伯数字描红(0-100)打印版
- 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报告模板
- GB/T 12173-2008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及答案(含MP3+录音原文)
- 【课件】第三课 蒙娜丽莎 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
- 新媒体研究方法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东芝空调维修故障代码汇总
- 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共68页).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