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_第1页
经济体制改革_第2页
经济体制改革_第3页
经济体制改革_第4页
经济体制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诸城实验中学臧家明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调整生产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改革扩展改革突破改革序幕经济体制改革宏观把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将落实进行到底(一)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接龙比赛展示内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4分)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4分)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意义?(4分)要求:1、展示要紧凑,声音洪亮,序号化、要点化。

2、当展示者卡壳时,其他同学可抢答。(二)请你来诊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但它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落实进行到底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历史小论文,请你来批阅。(在错误下面划横线3分)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概念突破材料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其中所说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是指什么?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改革。主要是指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材料一中国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在70年代,工资很低,每月的工资只有28元,省吃俭用,什么都不舍得买。——我婆母的口述中国农村村民的生活状况在那个年代,我和你父亲每天都要到生产队里去上工,一天下来,你父亲能挣到一角三分钱,我能挣一角一分钱,一年下来每人还分不到50元钱。——我母亲的口述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中国居民的生活状况2、人们买东西为什么需要各种票证?说明了计划经济有什么弊端?(4分)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生活状况如何?(2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请你来分析合作探究1——请你来分析材料二:课本86页第一段小字内容。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顺口溜1、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村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3、农村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农民缺乏自主权,分配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

3、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理由。(6分)合作探究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推动调整材料四:课本86页第3段小字内容。视频《小岗村分田到户》合作探究1——请你来分析4、据材料四说明凤阳县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指出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8分)所有权:没变使用权:集体生产个体自主责权利++公有制〓

合作探究2——请你来改革

假如由你来负责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比如你是主管工业的市长,或者你是厂长,你会如何行动?请将自己的设想写成一份简短的改革方案。(10分)要求:1、5分钟每人先写出自己的提纲,字数200字左右2、然后小组内交流(B层次展示、A、C层次补充完善)

3、A层次前台展示

在196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回答: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合作探究3——你来当专家课本89页解析与探究1.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2.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4分)3、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和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7分)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得到发展城市改革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体制城市生产得到发展归纳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需要,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力的需要适应课堂升华材料三计划还是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摘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3)结合所学知识,在理解邓小平谈话要点的基础上,以“计划与市场”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①紧扣主题邓小平谈话主题,观点正确;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宇左右。(3)(10分)评分标准:主题观点(4分)史论结合(4分)逻辑表达(3分)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4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4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3分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3~2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3~2分条理比较清晰基本符合逻辑1分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1分史实不够准确1分条理不清缺乏逻辑0分写作思路示例: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则采用计划经济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并巩固了其资本主义统治。可见,计划和市场只是一种发展经济的手段。我们应该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信息解读】

(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由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特征。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3)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出了轻健的步伐。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4)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也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体制所有制经营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公有制高度集中统一自主经营平均分配按劳分配人民公社制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化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以理性精神回头看向前走08年10月9日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