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玉林市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西玉林市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西玉林市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西玉林市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西玉林市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西玉林市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反应过程中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C%将增大B.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方程式中n>p+q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B.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D.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3、0.1mol/L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下列有关稀释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离程度不变B.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多C.溶液导电性增强D.溶液中醋酸分子增多4、高温、催化剂条件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2CO2(g)+2H2(g)⇌2CO(g)+2H2O(g)的平衡常数K1=K2D.若恒容、恒温下充入CO,则K值变大5、在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O2-、Ba2+、Cl-、OH- B.Cu2+、SO42-、Cl-、Na+C.Fe2+、NO3-、H+、Cl- D.A1O2-、Ba2+、Cl-、H+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B.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被氧化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D.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的利用率7、由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不正确的是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C.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D.一定条件下,能与HCl加成并且只能得到一种产物8、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t/℃70080083010001200K1.671.111.000.600.3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H2(g)⇌CO(g)+H2O(g)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和H2O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为0.4mol,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若平衡浓度符合5c(CO2)·c(H2)=3c(CO)·c(H2O),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9、英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trans-Fe(DMeOPrPE)2的新催化剂在常温下合成氨,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新法合成氨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可节约大量能源B.新法合成氨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C.传统合成氨方法的ΔH>0,新型合成氨方法的ΔH<0D.新催化剂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使平衡正向移动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B.V、Cr、Mn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C.S2﹣、Cl﹣、K+的半径逐渐减小D.O、F、Ne的电负性逐渐增大11、某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s)+3B(g)2C(g),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B的质量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12、常温下,在pH=5的HA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AA-+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右移动,HA电离常数增大.B.加入少量NaA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稍微升高溶液温度,溶液中的c(OH-)增大D.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H+)减少13、23592U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下列关于23592U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235 B.中子数为92 C.电子数为143 D.质量数为235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D.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15、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16、下列溶液在空气中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为原溶液中的溶质的是A.Na2SO3B.KMnO4C.AlCl3D.Na2CO3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机物A、B、C、D、E之间发生如下的转化:(1)写出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C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2)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时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3)请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C6H10O5)n→A:_____;②乙烯生成聚乙烯:_____.18、现有原子序数小于20的A,B,C,D,E,F6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B和D的价电子数也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1/2;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回答下列问题。(1)用电子式表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2)写出基态F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A2D的电子式________,其分子中________(填“含”或“不含”)σ键,________(填“含”或“不含”)π键。(4)A,B,C共同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19、H2O2能缓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率较慢,加入催化剂会加快分解速率。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定性分析:可以通过观察甲装置__________现象,而定性得出结论。有同学指出:应将实验中将FeCl3溶液改为Fe2(SO4)3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定量测定:用乙装置做对照试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时组装好装置乙,关闭A的旋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这一操作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实验时以2min时间为准,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3)定量分析:利用丙装置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将30mL5%H2O2溶液一次性加入盛有0.10molMnO2粉末的烧瓶中,测得标准状况下由量气管读出气体的体积[V(量气管)]与时间(t/min)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b点___________9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补充实验:该小组补充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实验药品及其用量如下表所示。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反应物催化剂①30mL5%H2O2溶液,10滴H2O0.10molMnO2②30mL5%H2O2溶液,10滴0.1mol/LHCl溶液0.10molMnO2③30mL5%H2O2溶液,10滴0.1mol/LNaOH溶液0.10molMnO220、实验室测定中和热的步骤如下(如图):第一步:量取40.0mL0.25mol/LH2SO4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第二步:量取40.0mL0.55mol/LNaOH溶液,测量温度;第三步: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请回答:(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2)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____________.(3)加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B.分三次均匀加入C.一次迅速加入D.用滴定管小心滴加(4)上述实验测得的结果与理论上的57.3kJ/mol有偏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a.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后未及时将盖板盖好b.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不好c.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又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d.使用温度计搅拌混合液体(5)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7.3kJ,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aq)+OH-(aq)=CH3COO﹣(aq)+H2O(l)△H=﹣12.1kJ•mol﹣1;H+(aq)+OH﹣(aq)=H2O(l)△H=﹣55.6kJ•mol﹣1。则CH3CO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________________。21、(1)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溶液.(用序号abc填空)①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②当其p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将其稀释10倍后,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2)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4.0×10-7mol/L,则此温度下纯水中的c(OH-)=______________mol/L;若温度不变,滴入稀NaOH溶液,使c(OH-)=5.0×10-6mol/L,则溶液的c(H+)=_________________mol/L.(3)在25℃时,100ml1.0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1.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题目详解】可逆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象(1)可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故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2)可知P2>P1,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可知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n<p+q。A.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n<p+q,故C错误;D.

A为固体,浓度为定值,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答案选B。2、B【题目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燃烧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说明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故A正确;

B.吸热反应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如工业上由石灰石制备生石灰的反应、由煤制水煤气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错误;C.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将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等转化为葡萄糖,故C正确;

D.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如物质燃烧,原电池反应等,故D正确.

故选B。3、B【解题分析】醋酸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程度变大,故A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电离,CH3COOHCH3COO-+H+平衡右移,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多,故B正确;C.加水稀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弱,故C错误;D.加水稀释,促进电离,CH3COOHCH3COO-+H+平衡右移,溶液中醋酸分子减少,故D错误;故选B。4、C【解题分析】平衡常数K=时,反应为CO2(g)+H2(g)⇌CO(g)+H2O(g),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故A错误;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C.由CO2(g)+H2(g)⇌CO(g)+H2O(g)K=,则2CO2(g)+2H2(g)⇌2CO(g)+2H2O(g)

的平衡常数K1=K2,故C正确;D.K只与温度有关,则恒容、恒温下充入CO,K值不变,故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含义,把握反应与K以及化学计量数与K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K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5、A【题目详解】A.AlO2-、Ba2+、Cl-、OH-四种离子间不反应,故A符合;B.Cu2+形成的溶液呈蓝色,故B不符;C.Fe2+、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NO,故C不符;D.A1O2-、H+生成Al(OH)3或Al3+,故D不符;故选A。6、B【题目详解】A.汽水瓶中存在平衡H2CO3⇌H2O+CO2,打开汽水瓶时,压强降低,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碳方向移动,所以瓶中泛起大量泡沫,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A;B.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被氧化,主要发生反应,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选B;C.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H2O⇌HClO+H++Cl-,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氯离子,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C;D.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的利用率,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不选D;选B。7、D【题目详解】A.丙烯(CH2==CH—CH3)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选项A正确;B.丙烯(CH2==CH—CH3)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丙烯,选项B正确;C.乙烯是平面结构,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丙烯(CH2==CH—CH3)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具有四面体结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选项C正确;D.丙烯(CH2==CH—CH3),一定条件下,能与HCl加成,生成的产物可能为1-氯丙烷,也可能为2-氯丙烷,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8、D【题目详解】A、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是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得到化学方程式式为K=,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故A错误;B、分析图表数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分析,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OO2和H2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2为0.4mol,Q==0.44<K=1,此为平衡正向进行,故C错误;D、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和平衡常数数值计算分析,温度为1000℃平衡常数K==,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5c(CO2)·c(H2)=3c(CO)·c(H2O),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D。9、A【题目详解】A.新法合成氨使用新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可节约大量能源,A正确;B.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新法合成氨仍然需要断裂化学键,B错误;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途径和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故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新型合成氨方法的ΔH<0,传统合成氨方法的ΔH<0,C错误;D.新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而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但由于催化剂能同等幅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平衡不移动,D错误;故答案为:A。10、C【题目详解】A.Mg的最外层为3s电子全满,稳定结构,难以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大,Na的最小,故A错误;B.V、Cr、Mn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遵循电子排布能量规律,三者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故B错误;C.由于S2﹣、Cl﹣、K+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故C正确;D.O、F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Ne为稀有气体元素,电负性小于F,故D错误;故选C。11、D【题目详解】A.B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在变,现在不变了,即为达到平衡状态了,B不合题意;C.气体密度,反应中气体的质量一直在变,现在不再变化了,即达到平衡了,C不合题意;D.化学平衡的特征是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而不是相等或成比例,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与通入的量有关,1∶3∶2,故D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D【题目详解】A.加水稀释促进HA电离,所以平衡向右移动,但是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B.加入少量NaA固体,导致溶液中c(A−)增大而抑制HA电离,所以HA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故B错误;C.电离平衡吸热,稍微升高溶液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酸性增强则c(OH-)减小,故C错误;D.加入少量NaOH固体,NaOH和H+反应导致溶液中c(H+)减小而促进HA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故D正确;故选D。13、D【解题分析】原子表示法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题目详解】A.质子数为92,故A错误;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5-92=143,故B错误;C.电子数=质子数=92,故C错误;D.质量数为235,故D正确。故选D。14、D【题目详解】A、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自发进行,如△H>0,△S>0的反应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低温下反应非自发进行,故A错误;

B、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增大,如△H<0,△S<0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非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减小,也可以增大,如△H>0,△S>0低温下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故B错误;

C、凡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自发的,如△H<0,△S<0高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一定是非自发的,如△H>0,△S>0的反应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故C错误;

D、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即△H<0,△S>0,可得△H-T△S<0,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题目点拨】根据自发进行的反应判据△H-T△S<0分析判断,反应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熵变和温度因素的影响。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即△H<0,△S>0,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熵减小且吸热的反应,即△H>0,△S<0,反应一定是非自发反应;熵增加且吸热的反应,△H>0,△S>0的反应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低温下反应非自发进行;熵减小且放热的反应,△H<0,△S<0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高温下非自发进行。15、D【分析】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立即变为原来的2倍,但是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说明D在减少,平衡逆向移动。压缩体积,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a<c+d;【题目详解】A.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A项错误;B.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立即变为原来的2倍,但是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说明D在减少,平衡逆向移动。B项错误;C.平衡逆向移动,D的体积分数降低,C项错误;D.D减少,平衡逆向移动。压缩体积,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a<c+d,D项正确;本题答案选D。【题目点拨】气体压缩时,各产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般都会变大,不能和原平衡的浓度相比,而要和变化的瞬间相比,如本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立即变为原来的2倍,但是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说明D在减少;不能看到是原来的1.8倍,就认为向生成D的方向移动。16、D【解题分析】A.Na2SO3加热蒸干过程中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钠,故错误;B.KMnO4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错误;C.AlCl3溶液加热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氯化氢有挥发性,最后完全水解,氢氧化铝在灼烧时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故错误;D.Na2CO3溶液加热蒸干最终产物还是碳酸钠,故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羧基CH3CHO有(砖)红色沉淀产生(C6H10O5)n+nH2OnC6H12O6nCH2═CH2【分析】根据题中各物质转化关系,反应⑥是光合作用产生A和氧气,则A为葡萄糖(C6H12O6),(C6H10O5)n水解能产生葡萄糖,所化合物乙为水,反应①为糖类的水解,反应②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生成化合物甲(二氧化碳)和B,B为CH3CH2OH,反应③为B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为CH3CHO,反应④为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为CH3COOH,反应⑤为B和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2H5,反应⑦为乙烯的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⑧为乙烯与水加成生成乙醇。【题目详解】根据以上分析,(1)D是CH3COOH,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C是乙醛,结构简式是CH3CHO;(2)A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含有醛基,向葡萄糖的水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时氢氧化铜被还原为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产生的实验现象是有砖红色沉淀产生;(3)①(C6H10O5)n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反应方程式为(C6H10O5)n+nH2OnC6H12O6;②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方程式是nCH2═CH218、Na:―→Na+[::]-1s22s22p63s23p64s1H::H含不含NaOH离子键、共价键【分析】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B为氧元素;B和D的价电子数相同,则D为硫元素;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24,其1/2为12,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1/2,则A为氢元素,C为钠元素;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则E为氯元素;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则F为钾元素;据以上分析解答。【题目详解】已知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B为氧元素;B和D的价电子数相同,则D为硫元素;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24,其1/2为12,A和C的价电子数相同,且A和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1/2,则A为氢元素,C为钠元素;C,D,E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E原子的p轨道上电子数比D原子的p轨道上多一个电子,则E为氯元素;6种元素的基态原子中,F原子的电子层数最多且和A处于同一主族,则F为钾元素,(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C为钠元素,E为氯元素;C和E形成化合物为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如下:Na:―→Na+[::]-;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Na+[::]-。(2)结合以上分析可知,F为钾,核电荷数为19,基态K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s22s22p63s23p64s1。(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为氢元素,D为硫元素;二者形成H2S,属于共价化合为物,电子式:H::H;其分子中含σ键,不含π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H,含,不含。(4)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OH,其电子式为:,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OH,离子键、共价键。19、产生气泡的快慢(产生气泡的速率或反应完成的先后或试管壁的冷热程度等其他合理答案给分)排除Cl−对实验的干扰(其他合理答案给分)分液漏斗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同温同压下,反应2min收集)气体的体积(其他合理答案给分)小于溶液的酸碱性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给分)【分析】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根据实验要求应控制变量,通过分解生成气泡的快慢或单位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催化效果的判断,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题目详解】(1)甲中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定性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将FeCl3溶液改为Fe2(SO4)3溶液,这样Fe3+和Cu2+中的阴离子种类相同,可以排除因阴离子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影响,还可以将CuSO4改为CuCl2;(2)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反应速率是根据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来衡量的,为保证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的准确性,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是组装好装置乙,关闭A的旋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手后,看是否回到原位,回到原位证明气密性良好。(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3min~4min生成10mL气体,那么2min~3min生成气体的体积应大于10mL,故b小于90mL;(4)从表中可以看出,3组实验不同的实验条件是溶液的酸碱性,因此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20、环形玻璃搅拌棒确保硫酸被完全中和Cabcd大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干扰中和热测定+43.5kJ•mol﹣1【分析】测定中和热实验时,一要保证所用的酸、碱都为稀的强电解质,否则易产生溶解热、电离热;二要保证酸或碱完全反应,以便确定参加反应的量;三要确保热量尽可能不损失,即把热量损失降到最低。【题目详解】(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为保证硫酸完全反应,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确保硫酸被完全中和。答案为:确保硫酸被完全中和;(3)为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损失,药品应快速加入,所以加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C。答案为:C;(4)a.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后未及时将盖板盖好,热量会发生散失,从而造成偏差;b.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不好,反应放出的热量会散失到大气中,从而造成偏差;c.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又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则在温度计表面酸与碱发生反应放热,使测得的初始温度偏高,反应前后的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