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满分培优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满分培优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满分培优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满分培优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满分培优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满分培优卷)(原卷版+解析版)第三章物态变化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满分培优卷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冬季的早晨,济南百脉泉泉水上方飘着淡淡的雾,雾的形成是以下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B.凝固C.凝华D.熔化

【答案】A

【详解】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凝固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关于热现象解释或应用错误的是()

A.夏天饮料中加冰块利用了熔化吸热

B.冬天菜窖里放水,利用凝固放热

C.水蒸气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高和液化放热

D.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升华来吸热降温

【答案】C

【详解】A.夏天饮料中加冰块利用了冰块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时要放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是利用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来吸热,达到降温目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图中甲、乙分别是温度计和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B.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最好增大细管内径

C.使用前,把体温计放入100℃的沸水中消毒

D.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量程是35~42℃

【答案】A

【详解】A.温度计和体温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A正确;

B.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最好减小细管内径,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是,使用前,不能把体温计放入的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D.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量程是,故D错误。

故选A。

4.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B.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答案】B

【详解】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A错误;

B.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故B正确;

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C错误;

D.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水的饮料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D.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答案】D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蒸发的表面积,二是周围的温度,三是空气的流动,运用这几方面的知识,对照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A.地膜覆盖农田,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B.饮料瓶子加盖,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D.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同时加快了空气流动、提高了温度、还增大了蒸发面积,可有效加快蒸发,符合题意;故选D.

6.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冰雪消融B.冰花剔透

C.露珠晶莹D.傲雪凌霜

【答案】A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详解】A、河流中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B、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物体凝华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固态的雪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掌握熔化、液化、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基础.

7.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水凝固成冰B.酒精蒸发

C.水蒸气液化成水D.钢水浇铸成钢锭

【答案】B

【详解】A.水凝固成冰,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故B符合题意;

C.水蒸气液化成水,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钢水浇铸成钢锭,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钨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氧

熔点(℃)34101535151510831064﹣39﹣259

A.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氧气是固态D.﹣40℃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的熔点越高越不容易熔化.

解:A、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钢,不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铁水的温度最低是1535℃,铜的熔点是1083℃,铜放在铁水中,温度一定高于1083℃时,一定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

C、氧的凝固点是﹣259℃,在﹣265℃时氧气已凝固.符合题意.

D、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因为在零下39℃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所以不能使用,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熔点和凝固点的知识,温度低于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便为固体,高于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便为液体或气体.

9.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在酒精未蒸发完前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

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D.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甲棉花包上的酒精在蒸发时会从玻璃上吸收热量,使玻璃泡的示数下降;房子扇风时不能降低气温,所以乙温度计的示数是不变的;故应选D.

考点:物态变化

10.下列有关一年四季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夏天,晨起看到花草上面的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固形成的

【答案】B

【详解】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晨起看到花草上面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初中学生800米满分的成绩约为1.5min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

C.同学从一楼走上五楼的时间约为6s

D.冬天有暖气的教室内人感觉比较舒服,温度约为20℃左右

【答案】D

【详解】A.初中学生800米满分的成绩在2min以上.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同学从一楼走上五楼的时间约为20s以上,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冬天有暖气的教室内人感觉比较舒服,温度约为20℃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2.一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温度是2℃;插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温度是96℃,那么当它插入水中显示温度为25℃时,水的实际温度是()

A.25℃B.27℃C.24.5℃D.无法判断

【答案】C

【详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温度计显示温度为25℃时,水的实际温度.

故选C.

【分析】对于温度计不准时的有关计算,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13.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

A.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B.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运动,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

D.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车轮朝下比车轮朝上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答案】D

【分析】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当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现象.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斜面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它在省力的同时却也多运动了距离.

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

【详解】A、当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现象,故A选项说法正确;

B、滚摆在最高点位置时重力势能最大,在最低点时动能最大;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因此斜面越长时,拉力越小,所以越省力,故C选项正确;

D、车轮朝下时,小车与地面的摩擦为滚动摩擦;车轮朝上时,小车与地面的摩擦为滑动摩擦,该现象说明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一支没有刻好的温度计,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当插入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5cm.若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由此可知待测液体的温度是()

A.0℃B.20℃C.40℃D.100℃

【答案】C

【详解】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即此时温度为0℃;

插入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5cm.即此时温度为100℃;

则此温度计每cm表示的温度值为:

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时的温度为:

故选C.

分析:根据摄氏度的规定计算出每cm所代表的温度值是关键,注意求实际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应减去0℃时水银柱的长度,再进行计算.

1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一定是甲物质的沸点

B.60℃一定是乙物质的熔点

C.0~6min内,甲物质不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D.6~10min内,乙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答案】C

【详解】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C.不论是晶体的熔化图象还是液体沸腾图象,06min内,甲物质都不发生物态变化,故C正确;D.若图象为沸腾图象,610min内,乙物质不是固液共存态,故D错误.

填空题:共8题,每空1分,共18分。

16.目前,口罩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防护用品,普通医用口罩由内、中、外三层构成,其外层具有防水作用,可以有效阻断病毒和飞沫的传播。用过的口罩内层会变得潮湿,在晾干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该过程热。

【答案】汽化吸

【详解】[1][2]口罩在晾干的过程中,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汽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17.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答案】28

【详解】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30”在“2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28℃。

18.小刘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该地大气压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2949697989898

【答案】98;小于

【详解】试题分析: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由表可知,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又因为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和影响沸点的因素,掌握基础知识,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然后要看清它的,这样才能正确测量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图.

(3)如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是.

【答案】量程分度值D26℃

【详解】(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看清楚该温度计测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即温度计的量程,同时还要看清楚温度计每小格的示数,也就是它的分度值;(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只有D符合要求;(3)图中所示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表面在26℃所以示数为26℃.

【分析】(1)(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

2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属于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物质(选填“甲”或“乙”)是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C,该物质的熔化时间为min。

【答案】乙2102

【详解】[1]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甲物质的温度一直不断升高,而乙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后出现了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图像中乙物质反映了晶体吸热熔化时的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故乙物质是晶体。

[2]图乙中当温度达到210°C时,继续加热温度维持一段时间不变,晶体达到熔点后继续加热,温度在某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故210°C是乙物质的熔点。

[3]晶体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作为晶体的乙物质加热后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段在第2分钟至第4分钟之间,所以该物质熔化的时间为2min。

21.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一侧(填“室内”或“室外”),原因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放热,然后发生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室外液化

【详解】[1][2]玻璃窗上的水雾出现在室外。因为开启空调时,室内温度较低,室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液化成水珠附在玻璃窗外。

22.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刻度却不准确。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是-2℃,在沸水中的示数是103℃。

(1)当它指示的温度是19℃时,实际的温度是℃;

(2)它在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答案】2040

【详解】(1)[1]当它指示的温度是19℃时,实际的温度是

(2)[2]如果它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则有

解方程可知,即在40℃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23.某温度计示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它的示数是﹣3℃,放入沸水中它的示数是102℃。则它的示数为39℃时,实际温度为,在℃附近,该温度计是准确的(本题的结果都保留整数)。

【答案】40℃60

【详解】[1]我们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用题中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3℃,测沸水时示数为102℃,则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

当示数在39℃时,实际温度为

[2]设当温度计示数为t时,真实值也为t,则有

解得

t=60

则在60℃附近时,该温度计是准确的。

识图、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4.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水沸腾的图像。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7579859196100100100100

【答案】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来描点,将各个点依次连接起,如图所示:

25.如图所示,是探究质量为m1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现用质量为m2(m2>m1)的水重复该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请在该图中画出质量为m2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答案】

【详解】图中是质量为m1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而m2>m1,那么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的水,在升高相同温度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作图如下: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1939597999999…

(1)如图甲,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首先调整固定(选填“铁圈”或“铁夹”)的位置。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1℃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为止。记录数据如表: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丙图所示为水沸腾前后的气泡情况,图(选填“A”或“B”)表示水沸腾前的情景;

(4)实验小组同学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们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5)分析乙图中的图像可知,两组同学在实验中,水较多的是(选填“a”或“b”)。

【答案】铁圈99不变B铁圈和石棉网还有余热a

【详解】(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并且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组装器材时需要自下而上的顺序,应当首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置。

[2]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

(2)[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3)[4]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A是沸腾时的情景,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B是沸腾前的情景。

(4)[5]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铁圈和石棉网还有余热,水可以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5)[6]水量多时,到达沸点吸收热量较多,酒精灯加热时间长,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的水量多,通过图象可以看出两组同学在实验中用水较多的是a。

27.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宜选用(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

(2)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特征可判断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冰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过程大约持续了min。

(4)加热到第3min时,物质的状态为(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态”)。

(5)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答案】碎冰块晶体吸收4固液共存态慢

【详解】(1)[1]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宜选用碎冰块做实验。

(2)[2]由图乙可知,冰有固定的熔点且在加热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可以知道冰是晶体。

(3)[3][4]冰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冰在第2分分钟开始熔化,在第6分钟熔化结束,该过程持续了。

(4)[5]由图可知,加热到第三分钟时,继续加热,冰的温度不变,说明冰正处于熔化过程,所以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5)[6]水浴法加热能使冰被缓慢加热,使冰块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有利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简答题与计算题,28题8分,29题6分,30题6分,共20分。

28.温度计是根据什么规律制成的?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摄氏度,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详解】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52.3摄氏度时水银会变成固态,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这一温度。

29.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上都,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爱你…贺州!”(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

(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答案】(1)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4s;(2)他们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详解】(1)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路走过的路程

s=2×680m=1360m

听到回声的时间

(2)从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大于0.1s,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

30.下表是某地在某一天若干个时刻的气温记录,请你在答题卡图中画出这个地方的气温—时间图象。

测量时刻(h)0246810121416182022

气温(oC)33225101214141095

【答案】

【详解】根据表中是数据可作出气温—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第三章物态变化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满分培优卷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冬季的早晨,济南百脉泉泉水上方飘着淡淡的雾,雾的形成是以下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B.凝固C.凝华D.熔化

2.下列关于热现象解释或应用错误的是()

A.夏天饮料中加冰块利用了熔化吸热

B.冬天菜窖里放水,利用凝固放热

C.水蒸气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温度高和液化放热

D.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升华来吸热降温

3.图中甲、乙分别是温度计和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B.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最好增大细管内径

C.使用前,把体温计放入100℃的沸水中消毒

D.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量程是35~42℃

4.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B.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水的饮料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D.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6.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冰雪消融B.冰花剔透

C.露珠晶莹D.傲雪凌霜

7.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水凝固成冰B.酒精蒸发

C.水蒸气液化成水D.钢水浇铸成钢锭

8.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钨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氧

熔点(℃)34101535151510831064﹣39﹣259

A.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氧气是固态D.﹣40℃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

9.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在酒精未蒸发完前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

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D.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

10.下列有关一年四季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B.夏天,晨起看到花草上面的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固形成的

11.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初中学生800米满分的成绩约为1.5min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0℃

C.同学从一楼走上五楼的时间约为6s

D.冬天有暖气的教室内人感觉比较舒服,温度约为20℃左右

12.一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温度是2℃;插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温度是96℃,那么当它插入水中显示温度为25℃时,水的实际温度是()

A.25℃B.27℃C.24.5℃D.无法判断

13.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

A.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B.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运动,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

D.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车轮朝下比车轮朝上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14.一支没有刻好的温度计,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当插入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5cm.若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由此可知待测液体的温度是()

A.0℃B.20℃C.40℃D.100℃

1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一定是甲物质的沸点

B.60℃一定是乙物质的熔点

C.0~6min内,甲物质不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D.6~10min内,乙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填空题:共8题,每空1分,共18分。

16.目前,口罩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防护用品,普通医用口罩由内、中、外三层构成,其外层具有防水作用,可以有效阻断病毒和飞沫的传播。用过的口罩内层会变得潮湿,在晾干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该过程热。

17.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18.小刘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该地大气压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2949697989898

19.(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然后要看清它的,这样才能正确测量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图.

(3)如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是.

2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属于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物质(选填“甲”或“乙”)是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C,该物质的熔化时间为min。

21.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一侧(填“室内”或“室外”),原因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放热,然后发生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2.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刻度却不准确。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是-2℃,在沸水中的示数是103℃。

(1)当它指示的温度是19℃时,实际的温度是℃;

(2)它在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23.某温度计示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它的示数是﹣3℃,放入沸水中它的示数是102℃。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