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大学之道》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大学之道》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大学之道》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大学之道》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大学之道》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之道《礼记》学习目标1.了解本课相关的文化常识。2.准确理解文本的意义。3.理解文本在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礼记》作者

(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又称

,和

并称“三礼”。《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此外,个别篇目对《礼仪》进行了解释说明。《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对社会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戴圣《小戴礼记》《周礼》《礼仪》课题解读“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

开篇的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

合称为“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道”指的是:

的根本原则。穷理正心修身治人考点链接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答案】:A项,《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A资源与积累壹语言积累与探究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重点字词:(1)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2)明:动词,彰明。(3)明德:美好的德性。(4)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当作“新”,“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5)止:至,到。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诵读课文,读懂文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重点字词:(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2)静:心不妄动。(3)安:性情安和。(4)虑:思虑精祥。(5)得:处事合宜。诵读课文,读懂文意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提出“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坚定这样的目标,才能“定”“静”“安”“虑”,最终学有所得。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深入品读,感悟赏析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亲民”即“新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如何理解《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几句话?它们有什么作用?【明确】: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重点字词:(1)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

(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

(3)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4)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译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重点字词:(1)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2)庶人:普通百姓。

(3)壹是:一律,一概。(4)本:本源、根本。诵读课文,读懂文意译文: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第二段重点写了“八目”,包括哪些内容?【明确】:“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深入品读,感悟赏析“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功夫;“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修、齐、治、平”是《礼记·大学》的核心思想。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在修其身。这四者是一一递进的关系,而修身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意,诚意要先致知,致知在格物,乃是“修、齐、治、平”的根本。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修、齐、治、平”的范围未免大了些。现在的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深入品读,感悟赏析《大学之道》中“三纲领”“八条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三纲领”是“八条目”的指导思想。“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补充和发挥,“八条目”的目的是实现“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三纲”“八目”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宗旨步骤3.“八目”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核心是什么?“八目”是逐一递进的关系,其核心是“修身”第一步:格物、致知,是“知”的功夫;第二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的功夫;第三步: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用”的功夫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三纲”“八目”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修)(知)(用)宗旨步骤深入品读,感悟赏析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明确】: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壹课堂巩固与提升(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4)

《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5)

《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6)《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先修其身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先正其心课堂提升: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国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礼记·少仪》)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1.这几段文字讲的是一个“_______”字,其核心归之于一个“_______”字。2.有人说,这三则语录的实质是讲为人处世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扩而大之,就是治理的原则。你同意吗?为什么?课堂提升:文言文阅读【明确】:1.礼道(仁)2.同意。前两则语录是讲非常具体的做法案例。如果说第二则还有为自己以后也需要别人帮助留后路的话,那么第一则中,孔子的行为就纯粹是一种为人处世修养,一种完全为他人着想,从心底里尊重他人的修养。第三则语录所讲的做人道理,是要心有别人,要尊重别人,放低自己的姿态。一个人有这种修养,在家里,在社会,都是高尚的人。人人都能做到,那么,家庭必然幸福,社会必然和谐。壹拓展阅读与鉴赏1、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2、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上》【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