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野下外语学科的新形势与新进路_第1页
“新文科”视野下外语学科的新形势与新进路_第2页
“新文科”视野下外语学科的新形势与新进路_第3页
“新文科”视野下外语学科的新形势与新进路_第4页
“新文科”视野下外语学科的新形势与新进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文科”视野下外语学科的新形势与新进路——以安徽某地方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为例摘要:新时代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高教改革新政,旨在提升质量、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新工科”方兴未艾,“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接踵而至,这是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新发展的适时之举。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学科的“新文科”之路,应立足自身特色与优势,响应时代呼唤,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从培养类型新定、培养目标新树、培养规格新造、课程体系新构、师资队伍新建角度确立英语专业改革的新进路。关键词:新文科;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新形势;新进路引言在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7。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针对教育创新发展发表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看法,并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理念,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独具的深刻战略思维特性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既是外语学科发展的背景,亦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外语学科的从业者要努力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2]61,与时俱进,适应并促进新时代发展。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或称“哲学社会科学”)的简称,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其中,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心理反应以及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文科繁荣并居社会重要地位必定意味着国家综合国力发展到了很高程度。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指出,如何振兴文科,推动文科进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这是当下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3]6。回看2017年,美国比较知名的希拉姆学院立足于当下首先提出了“新文科”理念,即以现代思维对传统文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具体表现为重组学科,主张文理融合,将先进强大的新信息技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渗透至教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之中,希望学习者能够通过跨学科专业的方式快速实现自我提升。2019年是我国“新文科”建设启动年,由教育部牵头、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2个部门参与制定并开始推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倡导“四新”理念,实现覆盖高等教育全域的“质量中国”目标,部署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这不仅给外语学科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且也提供了宝贵机遇。我们要本着“质量第一”的理念,在改革创新中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大力推进外语学科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发展[4]6。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好时代发展脉搏、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找准着眼点与着力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水平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时代之“变”呼唤文科之“新”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新文科”之“新”,正是顺应了社会现实之“变”。它的提出正是适时应变之举,也是势在必行之策[5]29。在新时代新发展形势下,我们要努力构建“新文科”理论体系,积极探索“新文科”学术体系,保持自信与自醒,客观看待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新文科”建设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能产生国际影响力、体现时代精神的话语体系[3]7。惟有主动应变求变,方可促成传统文科深刻而全面的革新。吴岩司长指出,外语学科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如果不超前识变、不积极应变、不主动求变,就要掉队落伍[6]5。总之,时代之“变”形塑着外语学科,固有地决定着外语学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人的什么,而外语学科亦通过自我革命来影响和重塑时代之“变”,这是新时代外语学科当仁不让的历史担当。1.科技人文之变科技人文发展新变革呼唤“新文科”建设。2018年5月28日,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7]5。我国当下时逢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期,质量将成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我国高等教育已走完规模扩大的道路,踏上了质量提升的新征程。如果不大踏步紧跟质量这一新征程,将陷入或落伍或出局的窘境。我们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处理、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高效便捷的多模态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助力高等教育质量的改善提升。2019年3月6日,习总书记在《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讲话中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8]。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文科人才和科学人才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在培养高素质自然科学家的同时,也要始终牢记培养高素质人文社会科学家,做到两者兼有并举。科技与人文是理性和感性的化身,更是“命运共同体”,因为文科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研究[3]6,而对于自然科学而言,文科就像一盏灯塔,引其前行,照亮其精神与心灵的暗处。外语学科要不断关注信息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学习分析、机器学习等新的技术和媒介在外语教改与创新中的应用;外语学科从业者要主动出击,拥抱信息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改进外语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9]19,促成信息技术对外语学科的深刻革命。2.文化格局之变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呼唤“新文科”。在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他还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16。总书记把革命文化单列一项,纳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使其成为新的文化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弘中华优秀文化,还要坚持和运用革命文化,继续推进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建设,使我国稳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拥有国际话语权,籍此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推介。我们不仅要向全世界阐发我国的思想、制度,还要让世人聆听中国话语;我们不仅要继承与弘扬经典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呈现文科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交融后的发展巨变[3]6。新时代的文化格局将助推中国的高速发展,因为只有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才能造就出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大学要成为新时代打造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泉,要不断提速文科革新步伐,使其在“卓越”与“拔尖”上走稳走好。惟其如此,文科才能在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中成为有效的方法和有力的引领[3]6。在“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亟需适应新时代文科发展的新要求,建设具有我国特色、风格、气派的文化,形成“中国学派”[10]5-6。总之,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球治理能力持续走高的新形势下,外语学科应聚焦一流人才培养,并倚仗其“与生俱来”的语言优势,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对外推介[11]5,让世人全面认识中国,深切理解中国梦想、中国精神以及中国价值观得积极内涵,并最终真心拥抱中国。3.教育方略之变教育方略之变呼唤“新文科”建设。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始终息息相关、同频共振。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2]。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明确要求,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握好理想信念这一核心要求,把握好家国情怀这一不竭动力,把握好过硬本领这一基本前提,把握好顽强奋斗这一精神状态[13]20。由此可见,文科教育有多么的重要,因为它事关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认识水平、道德修养水平、工作胜任水平等,事关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三观”的养成。从方位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超越本国范围,已然置身于世界舞台,逐渐走向世界中央,将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与标准制定,产生动关大局的影响。当下,我国正在成为科技文化强国,软实力巧实力也在日益增强,而文科在国家软实力巧实力建设方面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在世界语境中,文科事关我国的利益、形象和战略[3]7。外语学科作为国际化人才输出的主源头以及中外人文交流的主渠道,要从外延式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质量提升,亟需适应新时代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下新的形势与要求,对接我国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新的角色与定位[9]18。二、“新文科”视野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学科改革的新进路外语学科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同世界其他各国的交流互鉴,更关系到我国参与世界治理体系的改革建设[6]3。“一带一路”倡议、文化“走出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实施使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满足多元人才需求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14]4。开展“新文科”建设,要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活力,促其成为“新文科”建设的主阵地。大学要想培养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就要敢于成为外语学科革新的弄潮儿,不仅要在理论、机制、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立于涛头,更要在对学习者语言能力培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家国情怀、世界视野与审辨思维等这些支撑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15]61。惟其如此,他们走向社会后才能具备适应力、影响力和引领力,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人才。下文将以安徽某地方应用型大学(下文称H大学)英语专业为例,希冀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为省内外同类大学的外语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启示。1.培养类型新定“新文科”建设亟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引领、多元化、国际化与分类卓越等,因此,不同高校应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新战略,积极研究地方发展新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规划和定位来确定自己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类型。以地方应用型大学为例,可考虑通过转型建设发展、错位建设发展的思路,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类型着眼于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主要包括“英语+”跨学科专业类型,与重点高校所培养的纯英语语言文学或文化、翻译研究、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大而强”“强而精”形成错位、交叉与互补,做到“好而实”“优而特”,推动传统英语专业转型提升,全力服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H大学一直围绕区域文化与区域旅游转型建设发展英语专业。着眼于结构优化,以特色带整体,整体促特色,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提升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能力,构建与本校办学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布局[9]18,我们依托“中国徽州文化对外传播中心”“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平台,本着“立足皖南、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宏阔视野,着力培养文旅兼具的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我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文化强国与“走出去”战略,以区域文化研究与译介为聚焦发力点,借助“中国徽州文化对外传播中心”,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文旅外宣人才,凸显“英语+区域旅游”与“英语+区域文化”人才培养布局,助力区域文旅产业、文化事业蓬勃繁荣。毕业生可在文化旅游、外贸外事、教育培训等领域就业或创业,从事与旅游、文化外宣、国际商务、国际酒店、英语教育培训等相关的工作。似需赘言,不管哪种类型的培养,都须紧紧盯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不能放松,要培养具有爱党爱国情怀、品行高尚、胸襟宽广、目光远大的一代青年学子[16]9。不同类型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我们要依靠在外语学科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构建起来的强大优势,推动我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方面的自信建设。总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类型、分类卓越;突出层次、分层卓越;突出特色、分校卓越[17]46。2.培养目标新树“新文科”建设亟需外语学科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外语基本功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能很好地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一流专门人才。不同类型的大学在设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不仅要保持外语学科特点,还要积极顺应国家或区域发展并对接国家或区域战略新需求,彰显新时代的新理念,通过中英语言文化的汇通教育,促进学习者自由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推动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兼容并包,推陈出新与对外推介,在此基础上再将培养目标根据大学类型和特色进一步明细化。例如,综合类大学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可设定为: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不同需求,在企业、外事、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多元化精英人才。师范类大学的目标可设定为: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并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英语教学理论基础,掌握丰富灵活的英语教学方法,具有有效教学综合能力及初步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能在基础教育部门从事英语教学的专门人才。对于地方应用型大学来讲,可按照下述要求确定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英语基础知识扎实、英语运用能力出众,具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审辨思维能力,具备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与从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H大学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英语基础知识扎实、英语运用能力精湛、人文素养积淀深厚、信息素养全面提高,熟练掌握区域文旅外宣等方面的知识与从业能力,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世界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同时也为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提供优秀生源。总之,我们要保证外语人才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明确国家发展进步的目标。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秉持正确的态度,借全媒体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用汉语讲好世界故事,与世人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8],既彰显中国特色,又凝聚国际共识,在水乳交融在实现和谐共处。3.培养规格新造“新文科”建设分别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素质结构三大方面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外语专业学生首先需要构建起正确、积极的价值理念,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素养,富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其次,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了解外国文学或文化知识,能够自行构建一套完善严谨的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体来讲,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逻辑思辨、自我探究和分析能力,等等。由此可见,《外语国标》对培养规格的要求体现了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学习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时代要求,既包括价值、态度、情感,也包括语言、文化、思维,还涉及学习者的创新、发展、可持续等多种维度,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下坚实基础[14]8。各大学应在满足《外语国标》要求的基础上可将培养规格细化为若干条,使之在操作层面上更具可行性。H大学英语专业培养规格具体包括:熟悉传统与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并形成正确、积极的“三观”;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全面准确地掌握英语知识,了解基本的英语文学和文化常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等;此外,还需要了解与旅游文化等相关的人文知识;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出色的英语运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审辨思维能力和开展应用研究的能力等;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学习者毕业时一般应符合大纲规定的英语专业四级要求,部分人符合英语八级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擅长并乐于人际交往,能够与他人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团队任务;具备从事黄山旅游、徽州文化外宣等工作所需的较强的从业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英汉双语沟通能力;根据学科专业方向特点及学习兴趣,鼓励考取相关机构颁发的能力等级认定证书及从业资格证书。我们创新人才培养规格,旨在纠正以语言听说读写译提高为主要目标的片面教学观,转变以知识记忆为主要方法的学习观,实现语言获得与文化熏陶的有效整合,帮助学习者从语言碎片的死记硬背转向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的透彻理解及熟练掌握,从注重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转向注重语言素养、人文素养、思维素养、信息媒介素养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我会学”“我会用”,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三者的协同发展。4.课程体系新构“新文科”建设亟外语专业重新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跨学科专业的复合课程群,以知识主体为导向,探索需求导向、成果导向、问题导向的课程体系新构。陈宝生部长指出,高等教育的本科人才培养要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19]27。在大学成功完成教育的使命、努力提升学习者的核心素养等方面,课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要想充分彰显课程的育人效用,那就应立足现实情况、在充分考虑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和调整升级课程体系,促其变得越来越科学合理。课程设置不仅要体现课程的复合性,还要有综合素养模块,促进外语专业学习者核心素养提升、双语知识构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20]13,因为人才培养的类型、目标、规格等落到实处的关键是与之配套且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根据《外语国标》的总体要求,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课、学科专业课、实践课等多部分构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各学校需要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将知识、能力、素养的培育融入课程设置方案,构建起由公共课、学科专业课、实践课等多纬度协同促进的全面化、合理化培养方案,主张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效统一,在注重强化学习者专业能力的同时促其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育出更多的专业化、多元化、高素质化人才。H大学的英语专业公共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教育部明确规定的必修课程,二是英语必修课,三是英语选修课。着眼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我国国情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习者的祖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开设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英语、英语名篇赏析、西方文明史等课程,在此基础上,还开设国学与人生、徽州文化专题等地方文化校本育人课程。着眼于学习者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与信息、网络基础、信息系统与社会、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等。H大学的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科专业课程,主要涵盖了语法、语音、口语、听力、写作、精读、泛读、翻译、视听说、思辨读写、报刊选读、国家概况、文学导论、语言学导论等方面的课程;二是相关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包括国际导游实务、国际酒店管理概论、国际游政策与法规、跨文化商务沟通、管理学概论、国际旅游商务英语、礼貌礼仪、国际酒店管理实务、国际商务管理与沟通,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酒店服务营销、国际商务翻译、国际市场营销、计算机辅助翻译、徽州文化翻译。此外,我们还与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万豪国际集团等开展课程共建,旨在强化学习者外语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同时,结合专业方向课程,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做到英语与专业方向的深度关联与融合,凸显英语专业的校本特色,促其多元发展、分类卓越。在H大学,我们开展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初衷在于通过各式各样的此类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改善学习者的综合素养。我们依托语音正音实践、口笔译实践、英语口笔语竞赛、外语情景模拟等一系列活动拓展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促其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提高。此外,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见习和实习活动,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真正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职场胜任力。我们定期组织和开展各种与外语相关的活动,比如,要求学习者针对某重要课题或者某流行现象进行调研并撰写规范、严谨、标准的调研报告;也要求他们进行英文创意写作;亦要求他们在遵守特定翻译准则的前提下翻译中外经典作品等,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扩展并发散学习者的思维,促其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判能力,促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我们要求毕业论文在形式上应有创新,从现实需求和学科专业实际出发,真正检验他们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14]9。我们创新课程体系,旨在满足新时代人才多元化需求,规避人才培养“千校一面”的不良布局,依照本校的学科专业、区域优势,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并以此带动个性化学习,打造个性化的英语专业能力,增强以服务地方发展为核心的竞争力[21]878。5.师资队伍新建“新文科”建设亟需重新组建“外语+”师资队伍。要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英语人才,那就需要组建一支上规模、专业化、高标准化、高素质化的师资队伍,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吸纳一批语言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出众、人文素养良好且具批判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可以说,锻造一批英语功底深厚、对中英文化有切身体验、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人文素养与批判精神的专业化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22]47。通常情况下,外语学科的高水平师资要求“多高”,即学历学位高、专业素质高、教科研水平高、国际化程度高、信息化素养高,等等。这些大体可以通过“引育结合”的方式实现。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除开展国际招聘与全球培训外,亦可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垒筑多元化教科研平台,促成外语教师学术共同体。师资队伍建设更重要的是以人才培养需求或研究问题为导向,做好在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与职业发展规划工作[23]24。因此,我们要为在职教师垒筑教科研平台,提供在职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推动研究转型,特别要鼓励引导有兴趣的青年教师由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转向对相关学科专业某些知识领域的探索、研究及实践,使其成为“英语+”教师[23]28。H大学向来注重组建“双能型”师资队伍,着力培育“英语+区域旅游”与“英语+区域文化”的教师团队。为此,我们选派教师到瑞士洛桑、法国VATEL酒店管理学院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或试验区进行深造,结合深造所学制定并实施模块化教学,聘请国内外相关行业资深专家,强化实践环节;我们打造文旅兼具的一流教学团队,试行“教授带教改团队”制度;我们探索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学校特色优势,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以上这些举措旨在围绕“金专”“金课”和“高地”建设,培育打造“英语+”“金牌”师资队伍。似需赘言,地方应用型大学在英语教师选聘上需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新时代新情况出发,着眼英语专业的校本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建设发展规划,以切实适应“新文科”转型的新要求,避免因英语师资的学科专业之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滞后,使英语专业“新文科”建设不能走实走深。结语吴岩司长表示,要大力发展“四新”教育,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推出一流课程、打造一流师资、实施一流质保、培养一流人才、打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24]。外语学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全、规模大、责任重[6]3。“新文科”视野下,英语专业亟需从人才培养的类型、目标、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创新的角度确立改革发展的新进路。地方应用型大学的英语专业要继续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以校本建设定位为基准,凸显“地方性、复合型,应用性、创新型,民族性,国际化”等基色,既要回应现实问题的呼唤,又要契合实际、因地因时制宜,聚焦校本教育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文科”要解决的是当前整个文科面临的基本问题,从而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25]19。因此,外语学科要在革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契合学习者发展实际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不能没有新思维,不能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快上规模、快出成果,而应加强内涵建设,全神贯注培养有人文底蕴的一流人才[26]71。吴岩司长指出:大学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培养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熟悉一种或多种学科专业、具有多种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进入新时代的外语学科要胸怀大格局,要创新发展,要大有作为,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服务国家发展,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越走越快,越飞越高[6]6。总之,“新文科”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外语学科要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增强质量意识,培育卓越人才、产出新思想、传承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等,还要与其他学科专业、现代信息技术等有机融合,实现跨界发展,培养一流复合应用型人才[10]4。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1-25.[2]王卓.从简单复合到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谈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2018(3):61-69.[3]吴岩.加强新文科建设,培养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J].中国编辑,2019(2):4-8.[4]钟美荪.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J].外语界,2015(2):2-6.[5]白贵、杨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J].出版广角,2019(09):29-32.[6]吴岩.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7]习近平.肩负历史赋予重任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摘编[J].保密科学技术,2018(7):1-8.[8]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鼓舞激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OL]./n1/2019/0305/c419242-30959410.html(2019年7月30日读取).[9]王定华.提升外语教育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J].外研之声,2019(2),16-19.[10]李岩松.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共促一流外语学科发展[J].外语界,2019(3),2-6.[11]彭青龙.论外语学科方向变化新特点与内涵建设新思路[J].外语电化教学,2018(3),3-7.[12]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OL]./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19年7月30日读取).[13]陈宝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研究,2018(7):19-21.[14]王俊菊、冯光武.《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与路径[J].中国外语,2018(4),4-10.[15]魏耀章.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向[J].外语教学,2019(3),61-65.[16]金立群.外语教学和国际人才的培养[J].外语教育前沿,2019(2),8-14.[17]王俊菊.英语教育六“新”谈[J].山东外语教学,2018(4),43-51.[18]梅德明.新时代外语教育应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文汇报,2018-02-09(2019年7月30日读取).[19]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5):18-30.[20]蒋洪新.新时代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外语,2019(1),10-14.[21]蒋洪新、简功友.全人教育与个性学习——英语专业《国标》课程体系的研制与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6),871-879.[22]仲伟合、王巍巍.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2018(3),42-49.[23]王雪梅.新时代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J].外语界,2019(1),23-30+60.[24]吴岩.打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R].郑州:2019年全国高教处长会,2019.[25]马世年.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8-21.[26]熊丙奇.发展新文科要重内涵[J].小康,2019(19):71.NewSituationsandAppro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