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合理性_第1页
法学-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合理性_第2页
法学-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合理性_第3页
法学-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合理性_第4页
法学-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合理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V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合理性摘要消费市场中权利保护与侵权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消费侵权行为也日益猖獗,侵权手段翻新,花样百出,有层出不穷之势,特别是在食品、医药、房地产、旅游、汽车、网络购物等领域侵权行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首先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系统阐述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历史,基于法理学的视角,分析总结惩罚性赔偿在消费者保护领域的应用、性质以及功能等;通过对比国外以及其他地区相关立法与我国立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弥补我国相关立法的不足;从适用条件,概念界定,补偿标准,完善赔偿机制和中国惩罚性赔偿监督机制五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完善相关立法,提出可行的惩罚制度,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出贡献。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制度;赔偿金

AbstractThecontradictionbetweenrightprotectionandinfringementinconsumermarketisthemostcommoncontradictionincurrentsocialandeconomiclife.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greatchangeshavetakenplaceinconsumptionlevel,consumptionstructureandconsumptionmode.However,theinfringementofconsumptionhasbecomeincreasinglyrampant.Themeansofinfringementhavebeenrenovatedandvariouspatternshaveemergedinanendlessstream,especiallyinthefieldsoffood,medicine,realestate,tourism,automobileandonlineshopping.Thesituationisstillveryserious.Firstly,thispapersystematicallyelaboratesthedevelopmenthistoryofpunitivedamagessystembyusinghistoricalresearchmethods.Fromtheperspectiveofjurisprudence,itanalysesandsummarizestheapplication,natureandfunctionofpunitivedamagesinthefieldofconsumerprotection.Bycomparing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relevantlegislationinforeigncountriesandotherregionsandChina'slegislation,itdrawslessonsfromtheadvancedlegislativeexperienceofforeigncountriestomakeupfortherelevantpositioninChina.Inordertoimprovetherelevantlegislationandputforwardafeasiblesystemdesignfortheapplicationofpunitivedamagesandcontributetotheprotectionofconsumers'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theauthorputsforwardhisownsuggestionsfromfiveaspects:theapplicableconditions,theconceptdefinition,thecompensationstandard,theimprovementofthecompensationmechanismandthesupervisionmechanismofpunitivedamages.Keywords:ConsumerRightsandInterestsProtectionLaw;PunitiveCompensationSystem;Compensation

目录摘要 I一、引言 1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法理依据 1(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 11.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渊源及其概念的界定 12.惩罚性赔偿的特点及其功能 23.惩罚性赔偿是一种严厉程度最高的民事责任形式 3(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适用的原因 31.补偿性赔偿不利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32.惩罚性赔偿具有自身优势 3(三)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适用的理论基础 41.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目的 42.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功能 4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问题 5(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适用的现状 5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 5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范围 5(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适用的问题 61.消费者的含义界定不清晰 62.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不明确 63.惩罚性赔偿金额不科学 74.相关程序制度的不健全 8四、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 8(一)清晰界定消费者的含义 81.扩大惩罚性赔偿的主体范围 82.完善对生活消费的界定 9(二)明确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9(三)科学界定惩罚性赔偿数额 101.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原则 102.规定惩罚性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因素 10(四)健全惩罚性赔偿的程序制度 111.建立具有独立性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112.建立符合消费纠纷特点的仲裁制度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2PAGE14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消费领域的侵权行为日益猖獗。侵权方法经过翻新和改造,有许多无穷无尽的趋势,尤其是食品。在医药、商品房、旅游、汽车、网上购物等领域,侵权行为有所增加,形势依然严峻。面对令人担忧的市场秩序,消费者加强权利的呼声变得越来越迫切。长期以来,对于惩罚性赔偿我国从学界到司法实务都是持消极的态度,即使在一些部门法中有体现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但无不是羞羞答答,似乎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但侵权行为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次以白纸黑字的方式写下了“惩罚性赔偿”这几个大字,虽然字数不多,却开了先河,彰显了立法者的一种魄力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立法的进步和立法者与时俱进和务实的态度。可是为何我国立法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确定了这个原则呢,本文就是在寻找这个答案的基础下完成的,通过理论论证为立法找到合理的注角。惩罚性赔偿从其产生就成为了英美法中最富有争议性的法律制度之一。其争论的焦点之一就在于惩罚性赔偿是否具有合理性。然而,为什么一切的反对意见,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这一制度,反而这一制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适用呢?可见这一制度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和合理性基础。从最初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开始,中国只有不到20年的经历。消费者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可以为法律和经济以及法律的实质概念引入惩罚性赔偿找到合理的依据。这也能最大限度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法理依据(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1.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渊源及其概念的界定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建立在惩罚性赔偿的基础上的。它也可以称为模型损害赔偿制度或报复性损害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含义是受损方的赔偿金额必须超过实际损失金额。于此,惩罚性赔偿制度即包含了两种补偿类型,补偿性损害赔偿和惩罚性损害赔偿。补偿性损害是指因侵权行为侵害受害方所遭受的权益侵害。为了弥补受害方的损失,可以根据实际损失获得同等补偿。惩罚性赔偿制度从其产生发展到现在,不少人都质疑过它的合理性。缺陷是肯定存在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例如陪审团的恣意判决可能存在赔偿金额过大而导致被告不堪重负的情况、不太符合传统的民事损害赔偿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功能等。但对于惩罚性赔偿制度阻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一说,似乎值得商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并不像补偿性制度那样广泛。胡旬子.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问题探析——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为视角胡旬子.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问题探析——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6,34:89-90.2.惩罚性赔偿的特点及其功能惩罚性赔偿从民事责任的角度来讲,是民事责任体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其重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具有公私混合法性质惩罚性赔偿具有公私混合法的性质,旨在通过惩罚肇事者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国家对发展需求进行强制干预的结果。虽然它因为个人利益的损害而为受害者提供了安慰,但主要方面是国家惩罚违法行为。惩罚和预防体现了惩罚性赔偿的宣传。由于惩罚性损害毕竟包括向受害者提供的安慰救济,因此当事人本身具有相同的地位,并向受害者支付赔偿金,反映了惩罚性赔偿的私法。从惩罚性赔偿功能的多样性来看,我国法律中的民事赔偿关注于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害赔偿的恢复,具有较强的补偿性特征。而消费者保护法律中惩罚性赔偿有着不同于修复性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诉求。修复性损害赔偿主要在于事后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其价值取向在于使受害人恢复到如同未遭受非法侵害前的状态。惩罚性赔偿在达到补偿受害方损失的同时,还兼具削弱权益侵害实施方再次实施侵害行为能力的目的。最直观的方法是对他们施加罚款,削弱他们的经济能力,从而降低他们再次犯罪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被侵权方采取法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2)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判定其是否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依据确定惩罚性赔偿责任的结果是判断其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立足点,关键在于观察演员的行为是否客观地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但是否具有惩罚性赔偿责任确定的立足点是演员的主观恶性,重点是演员的主观主体性。关于行为人造成的实际损害后果的过错程度相对较小。即使需要考虑行为的实际损害后果,其目的是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3.惩罚性赔偿是一种严厉程度最高的民事责任形式惩罚性赔偿的严厉程度高于一般性民事法律责任赔偿。惩罚性赔偿是基于补偿性民事责任的额外责任,即国家通过强制手段对责任人的财产造成损失,以达到惩罚的效力。补偿性民事责任通常不会有意识地涉及责任人的精神痛苦。它严格按照民事主体平等原则给予相应的救济,即对受害方损失的赔偿和损失的赔偿金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行为人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但这不是赔偿本身的目的。因此,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民事责任形式相比,其严厉性程度要高得多。(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适用的原因1.补偿性赔偿不利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在中国,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一向都有争议,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合同法》第113条以及《解释》第八九条,似乎告诉我们,中国的惩罚性赔偿的重点在合同法领域,但在学界,普遍的认识是"主张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主要应限于侵权行为责任,在合同责任领域应当尽量限制它的适用"并且在合同侵权或者违约中,买方所受的损失不一定全是物质上的,也还有精神上的,例如旅游合同侵权,此时如果仅仅依靠补偿性的补偿措施显然不足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消费者心灵上受到的创伤没有明确的补偿标准,具体金额难以计算;另一方面受害者在维权时的成本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最后,进行足额补偿或者超额补偿不管是在理论中还是实务中都是难以立足的,所以必须在消法中加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弥补补偿性赔偿制度的不足。2.惩罚性赔偿具有自身优势惩罚性赔偿可以帮助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微弱的。国内许多学者亦主张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应采用惩罚性赔偿中的特殊适用方法--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意味着,为了保护亲属或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犯罪者只有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才能承担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最大的特点就是举证责任倒置。如果由受害人负举证责任,往往由于他们处于弱势的地位,没有那么多的财力与加害人抗衡。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是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平衡受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它避免了受害者必须被击败的困难局面,因为他无法证明证据,并且还给予加害者一定的防御空间。也就是说,当行为人证明他没有受到受害者结果的主观过错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受害者的利益。适用这一原则也正是惩罚性赔偿制度保护弱势群体功能的体现。王福帅王福帅.消费者惩罚性赔偿制度评析[J].河北企业,2017,05:173-174.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加入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使得消费者在遭受损害后可以获得合理的赔偿,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单价过低,双倍赔偿或者三倍赔偿对经营者没有威慑力,而消费者维权成本相对过高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和强力保护消费者人身权益的双重目的。(三)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适用的理论基础1.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目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损害之性质的认定必须有因果关系的存在,它是以私法形式来诉讼,但是又具有公法(调整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的特征。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处于“劣势地位”的消费者。消费者和经营者就是属于不平等的主体,弥补私法调整的不足,也是私法社会化发展的结果。2.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功能惩罚性赔偿是消费者维护其合法权利的有力武器。立法者为消费者保护法增加了惩罚性赔偿,以保护处于不利地位的消费者,并惩罚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和消费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消费者和运营商在能力,信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由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预防犯罪、惩治不法、弥补损失、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恰好可以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有利武器,发挥了它自身的优势来弥补消费者的弱势,它是消费者实现权利的重要保障,能积极的调整这种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矛盾。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问题(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适用的现状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l)惩罚和制裁失信企业和不良商家,由于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经营者违法事件累禁不止,几乎成泛滥之势,所以我们可以吸取国外这方面的先进经验来打击违法经营者。(2)由于买方和卖方在交易活动中在信息、经济实力上其实是不平等的,买方一般的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必须在法律规定上对买方加以倾斜,所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出台实质上是偏向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的,是有利于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是对消费者的一种特殊保护,鼓励和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唤醒消费者的权利意识。(3)在一定意义上消费者在行使惩罚性赔偿请求权时,不仅仅是在行使自益权,它也是在行使所有消费者的公益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不仅在个案中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而且也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因为不法商家的存在对于广大的消费者都是潜在的威胁,并且也不利于行业的公平竞争。(4)有利于我国消费领域的公益诉讼制度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消费领域维权公益事业的发展。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它的适用范围也是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了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赔偿数额,消费者可以依此规定要求商品或服务两倍价款的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有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的欺诈行为,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第51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两倍以下的民事赔偿。此外,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仅提高了赔偿倍数还扩大了适用范围,将胁迫、乘人之危、及重大过失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也纳入惩罚性赔偿的范畴,不再仅仅适应于违约责任领域。(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适用的问题1.消费者的含义界定不清晰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除法律”)第2条规定:消费者需要购买,使用或接受日常消费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受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可以看出,“消费者法”对消费者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要了解消费者的内涵和外延,首先要确定什么是生活消费。学术界有以下两种判断方法,定义方法由购买产品的类型决定,即购买的消费品是否是消费品,第二种方法是由购买者的目的确定的和动机,即是否需要生活消费。第一种判断方法显然是非常有缺陷的。许多商品既可以用作消费品,也可以用作消费品。例如,钢铁在用于私人住房建设时是一种生活消费。因此,简单地说是否购买商品消费品不适合作为生活消费的标准。第二种方法从表面上看更合理,但目的和动机是人的核心。通常,它只能通过经验法则来判断。例如,根据购买的商品数量,根据人们的社交生活经验确定是否需要生活消费,一旦购买和使用手机,一次购买六到七部手机据说,它是为了满足日常消费的需要,不符合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经验,可能被判断为假购买。这是错误的,但他完全有可能买一个给予者或收藏家,这样一个真正的消费者可能对他们不公平,因为他们已经购买了几件相同的商品并且不被视为生活费用。此外,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这与生产者和经营者追求利润不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任何人都不是为了转售利润。购买行为应被视为终生消费,应被视为消费者。2.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不明确一方面,《消保法》修改前后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都只针对经营者的故意欺诈行为,经营者在出售商品的过程中,没有就产品的真实信息向消费者进行说明,经营者就要对其所作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消费者三倍于价款或费用的损失。面对于除欺诈以外的行为,则不适用第55条的规定杨莹.杨莹.浅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J].法制博览,2017,15:218-219.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也指出经营者若实施消费欺诈行为,应当向消费者承担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消保法》惩罚性赔偿制度针对的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除此之外的都不是消保法规定的范围。问题是,什么是商品?商品包括哪些具体的东西?赠品和商品房是否属于商品,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每到节假日或者年底,商家促销活动就会增多,关于获赠的商品能不能获得《消保法》的保护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2014年10月某一天,昆山袁先生在当地某超市购买了价值了312元的商品,当时该超市正在搞有奖促销活动,称消费满300元可获赠一台价值75元的电热水壶。袁先生当天凭购物票在服务台领了赠品,回家适用两天后该电水壶不加热了,于是袁先生找到超市要求调换一台新的,但是超市以电水壶属赠品为由,拒绝更换。像袁先生这样的例子很多,一般赠品出现问题,商家都是以赠品是免费的,不属于商品为由,出现问题,商家概不负责。很多消费者心里也默认了这一说法,他们在赠品出现问题时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反正没花钱,甚至赠品导致消费者人身损害,商家置之不理,大多数人最终也是选择放弃。《消保法》对于赠品的解释一直处于空白,对于消费者来说,到底以何理由向法院或有关部门主张权利就成了难题。3.惩罚性赔偿金额不科学真正的惩罚性赔偿是使非法经营者在压力下诚实地从事各种行为的勇气的制度。如果没有达到这种效果,他们不需要声称是惩罚性赔偿。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了具有正式法律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但似乎本文不能使人们认识到惩罚性赔偿的功能,特别是在小商品的销售和制造中,它不能阻止非法行为。根本就是运营商,消费者也不可能为了微乎其微的惩罚性赔偿而使成本更高。4.相关程序制度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法律还处于不健全的状态,我国法律还有一个的特征就是很多法律不能在实践中所适用,我国消费者的维权之路依然还很艰辛。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出现了一些制度不健全而增加了我们消费者维权的难度,因此我们消费者在受害时大多数都是选择沉默,放弃了维权。具体分析有:(1)缺乏独立的惩罚性赔偿要求,目前的惩罚性赔偿要求只能在侵权索赔或具体违约索赔的前提下提出,不能单独提出,这是维权的难点的又一表现。(2)知假买假是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最具争议的方面之一。了解假货是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各种假冒索赔案件中也有不同的判决。一些法官完全否认他们,而另一些法官根据“消费者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支持消费者索赔。这样一来还会使我们不知道是假冒而不小心购买到假的商品,维权时也会被认定为知假买假的而败诉的情况,法院的判决就很难统一。(3)仲裁制度适用的不完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多种渠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看到的是这些都是法律应然层面的规定,由于多种原因,现实中人们较少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可以看出,虽然法律层面上,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方式有多种,但是目前维权困难的现状却说明,消费者想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较难,最主要的原因没有构建完善的消费者维权途径。四、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一)清晰界定消费者的含义1.扩大惩罚性赔偿的主体范围对于赠品的问题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既然赠品是赠送的,那么就不存在权利义务对等原则问题,赠品出现问题,经营者不需要承担质量担保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不管商品是否赠送,都不能免除经营者的质量担保责任,赠品出现质量问题,经营者要予以处理。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已经知道消保协会与法院都是支持第二种观点的。只是《消保法》一直没有将赠品纳入其保护的范围,所以商家在消费者索赔时都不予理睬,消费者虽然最终在消保部门或法院的帮助下能得到赔偿,但是索赔的过程比较曲折,而且本来对于赠品,消费者对其认识就不是很清楚,因为是免费的,商家以此为由拒绝赔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就真的会选择接受,《消保法》是用来保护消费者的,就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对于赠品的规定,《消保法》在修订时可以参考《上海消保条例》中关于赠品的规定,明确经营者对赠品也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郭晓霜.郭晓霜.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6:181.2.完善对生活消费的界定(1)消费者应该是自然人而不是组织单位。因为只有自然人才需要消费以满足个人需求,所以这个单位是无数自然人的集合,其需求只是自然人需求的反映。此外,消费者法律倾向于消费者,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法与强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竞争。如果该单位也作为消费者受到保护,当它与某些自营职业者甚至中小企业有经济关系时,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而且还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这对同行来说是极不公平的,这是违法的。“立法的初衷。此外,消费者法中定义了许多消费者权利,例如消费者交易权、担保权、选择权、公平性、知情权、主张权、隐私权、购买商品和接受权。服务尊严和尊重国家习俗的权利仅适用于自然人,而不适用于单位。(2)非营利性消费用途。消费者的概念应与运营商相对立。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无论是个人直接消费还是其他用途,如捐赠,收集等,只要他购买商品或接受各种形式的服务,其目的不是为了营利而转售他人,而不是目的如果你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购买它,那么他就是消费者。美国联邦瑕疵担保法第101条第3款对消费者的定义便是:“=1\*GB3①消费性商品的买受人(非以转售为目的);=2\*GB3②商品的默示或明示的担保期限内的受让人;=3\*GB3③适用商品或服务的担保条款的人”。根据解释,消费者必须是:自然人或法人为其本人、家人或家庭而直接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这不同于合伙或公司是以进行商业交易,通过转售来获得商业利益为目的的。(二)明确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准用。惩罚性赔偿原则的适用应符合以下条件:1.主观要件。须侵害人(经营者)主观上提供商品、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存在,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的,或明显不考虑他人权益,交易中常见的欺诈行为有:直接出售假冒商品的行为;故意短斤少两的行为;消费加工承揽中偷工减料、偷换原材料的行为;在修理服务中偷换零件、虚列修理项目、增报修理费的行为等等。如果发生严重疏忽和重大过失,行为人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惩罚性赔偿金的适用有助于促使违法者在将来采取谨慎行动,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客观要件。如果不法行为者以损害受害者合法权益的方式行事或行为,则必须造成受害者的损失,并且必须发生消费者受损的事实。损失不仅包括直接财产损失,还包括预期利益的损失,还包括非物质损害的损失(主要是精神损失)。作为的行为,就是行为人积极地实施了某些行为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不作为的行为,是指行为人消极地放任损害结果的发生。对于那些虽然不构成犯罪,但是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3.因果关系。损害结果和不法行为之间必然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所发生的损害结果必须是由于不法行为人的不法行为造成的,而不是其他的原因造成的。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三)科学界定惩罚性赔偿数额1.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原则(l)合理比例原则最高法院颁布的商品房销售司法解释,突破了原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限制,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并规定赔偿不得超过一次。在某种程度上,这减轻了经营者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不平衡之间的关系,但这种解释的适用范围不甚广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可直接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商品。(2)弹性原则在规定倍数的同时,有个浮动范围由法官自由裁定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真正的运用。在消费者进行消费所花费的支出并不大,但造成的损失却特别巨大时,一倍于价格的赔偿显然难以弥补消费者的损失,同时亦难以对经营者予以警示,例如在购买化妆品,因为产品劣质导致的消费者容貌受到影响,但又未达到一定的程度,无法得到精神损害赔偿金,且适用的惩罚性赔偿数额较低,对消费者来说受到的伤害很大,但是对经营者来说,惩罚性赔偿制度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惩戒作用。2.规定惩罚性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因素惩罚性赔偿数额在确定时,应该考虑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如经营者的赔偿能力,消费者受损程度,以及侵权经营者侵害的严重程度等等。只有全面权衡其各种因素后,确定具体的惩罚性赔偿数额才能发挥最佳效用,特别应要综合考虑违法成本、机会成本和其他相关因素。惩罚性的具体数额肯定应比补偿性赔偿数额要高,到底应高多少倍呢?这就应考虑赔偿数额能否有效威慑、阻吓经营者以后是否再次从事违法行为,以及该惩罚性赔偿数额是否在违法经营者的承受能力之外,确保该惩罚性赔偿数额能具有实际执行力。(四)健全惩罚性赔偿的程序制度1.建立具有独立性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一般情况下,惩罚性赔偿请求权要以侵权请求权或特定的违约请求权为前提才能提出,单独是不能提出的。笔者认为,这一规定不利于消费者保护,我们应该让消费者直接要求惩罚性赔偿,我们有可能创造这样的索赔权:首先,从惩罚性赔偿的价值来看,惩罚性赔偿主要集中在惩罚上。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公正,同时保护弱者。民事赔偿金主要反映赔偿金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将其归入民法的损害赔偿体系中,从而以此来否认惩罚性赔偿的独立性。其次,从法律规定和现实情况上来看,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中明文规定消费者被欺诈可以提出双倍索赔,但前提是必须有损害,以损害为基础来提出惩罚性赔偿的要求。这样的条文在现实社会中怎么可能有效的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不仅不能发挥惩罚性赔偿的功能,而且削弱了人们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2.建立符合消费纠纷特点的仲裁制度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一般来说,他们会认为自己不走运,安慰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很少通过诉讼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我国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不仅名义上,而且还助长了非法经营者的无畏心态。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鼓励消费者打击非法经营者,必须建立便捷,低成本的争议解决机制。笔者认为,仲裁作为解决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