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伦理问题_第1页
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伦理问题_第2页
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伦理问题_第3页
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伦理问题_第4页
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伦理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伦理问题

一、对于重要内容的讨论和建议长寿是20世纪最受影响的科学之一。随着科学生命技术的发展,人工支持生物科学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广义的人工授精技术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在体外或体内完成卵子受精的过程,之后将受精卵置入女性生殖道内,达到生育目的一种技术,包括使用丈夫和供精者的精子,使用妻子和供卵者的卵子两种。人工授精技术真正成功应用于临床,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3年美国最先应用低温储存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成功。我国湖南医学院也于1983年用冷藏精液人工授精成功。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诞生,给部分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婚姻与生育分离的问题、亲子关系分离的问题、商业化(出卖精子、卵子、子宫)的问题、血亲婚配的问题等。其中,广泛引起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是代孕问题和精子、卵子库的问题。这些争论大量存在于发表的论文、专著和教科书中,本文不再一一赘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生育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目前代孕、供体供精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学术争鸣,而是在实践中出现了泛滥的趋势,这就使问题变得更加现实和严重,如不从源头理清是非,从实践中加以控制,势必带来难以预测的社会危害。也就是说,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就其进行更深入一步的研究,以期寻求解决方案。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在关于上述问题的争论中,正反双方似乎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即把公民的民事权与民事实施权混淆起来。例如,支持辅助生育技术的学者认为,没有生育能力的公民利用辅助生育技术获得孩子,是公民生育权的体现,如果禁止使用辅助生育技术,就是对这些公民生育权的剥夺,而反对方也予以默认。其实,民事行为中的权利,是指公民享有某种权利,但这份权利需要公民自己有能力并且主动去实现,而不是他人或者社会代替他们去实现,因为社会没有这个必然的义务。比如,虽然每个公民都有就业权,政府可以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帮助就业,但并不等于必须得给你提供一份工作,况且你也必须去干。如果政府没有提供就是剥夺公民的就业权,显然是不成立的。要实现就业权,就需要公民自身有工作的能力,并主动寻求职业。同样,没有生育能力的家庭也享有生育权,但他们自己没有生育能力,社会在不禁止他们生育的前提下是否提供帮助,则不是一个义务的问题,根本涉及不到是否剥夺他们生育权的问题。所以,是否应该支持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实施,应该根据具体国情,进行得与失的价值考量,也就是应该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进行考量。本文在此所进行的理论方面的讨论的前提,就是基于中国目前尚存的道德伦理观念。二、引次充精,植入夫妻外第三人体内当今学术界讨论的代孕问题,源于现代人类辅助生育技术。代孕是指一对合法夫妻,因自身原因无法孕育胎儿而运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由夫妻外女性即第三人代为孕育子女的现象。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将丈夫的精子注入夫妻之外第三人的体内孕育;二是用夫妻自己的精子、卵子培育出受精卵或胚胎植入夫妻外第三人体内孕育;三是使用夫妻外第三人的精子即供精者的精子,妻子的卵子培育受精卵或胚胎,植入夫妻外女性体内孕育;四是采用供卵者的卵子,丈夫的精子,培育受精卵或胚胎并植入夫妻外女性体内孕育。由此方法生育的子女由委托方夫妻以父母的身份抚养。也有人从遗传学角度将代孕分为“妊娠型代孕”型和“基因型代孕”型,从经济角度分为“非商业型代孕”和“商业型代孕”。这种代替他人孕育子女的女性就是本文所指的代孕母亲。虽然早在2001年2月我国卫生部就已颁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明确禁止实行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然而,这一规定的出台并未在现实中制止“代孕”现象的发生,甚至泛滥并引发一系列伦理、道德、法律问题,因而也没有终止学术界的争论。争论的焦点落在以下几个问题上:(一)我国公民行使生育权时的救济持代孕合理观点的学者从生育权出发,认为代孕有合理性。他们认为对于大多数不孕夫妇尤其女方来说,一方面往往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生活也因此蒙上阴影;另一方面生育子女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愿望。所以,选择什么方式生育,则是属于个人选择权的问题。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代孕是一些国家保护生育权的一种方式,而我国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他们还引用哈尔索尔科(美国新泽西州高等法院法官)的观点来佐证:“如果—个人有权以性交方式生育,那他就有权以人工方式生育。如果生育受到保护,那么生育方式也应受到保护,而这种保护的方式可以扩展到对代孕的保护”。上述观点的不足,在于只是泛泛地谈公民的生育权而忽略了公民在生育问题上的义务,并以不合逻辑的方式,根据生育权推导出选择生育方法的权利。1.公民的生育权不可能是无限的。公民在行使生育权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在今天的世界上,公民行使生育权必须受资源条件限制,事实上你可以选择不生,但却不可能选择想生多少就生多少。因为那样会导致人口激增,资源不足,环境破坏。也就是说,生育权的实施,会受到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制约。正因为如此,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并严格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联合国有关部门也主张对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实行控制。所以,他们依据的无限生育权这个“基石”是不完整、不可靠的。更为重要的是,即便公民拥有无限的生育权,也不能自然推导出选择生育方式的无限性这个结论,因为拥有权利与实现这个权利的方式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就好像人人都有获得生活资料的权利,但却不能因此就逻辑地推导出可以通过盗窃、抢劫的方式获得生活资料的结论一样。2.公民在行使生育权时,选择生育方式也有义务,也不能有违社会道德观念。比如,在我国,采用非婚生育的方式(即私生子),就是对现有相关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破坏,会受到社会的普遍质疑和惩罚。同样,选择代孕方式也不可避免地会冲击我国公民现有关于亲属关系的道德观念,导致家庭父子、母子关系的复杂化,即通过代孕出生的孩子,其父亲可能有三种身份,母亲可能有七种身份。父亲的三种身份是基因父亲、养育父亲、完整父亲。母亲的七种身份是基因母亲(提供卵子)、孕育母亲(提供子宫)、养育母亲、提供卵子孕育但不养育的母亲、提供卵子养育但不生育的基因—养育母亲、完整母亲。这么复杂的家庭关系,连学者们都难于论证清楚,普通公民又怎能不感到混乱不堪,怎能让孩子不陷于亲子纷争不断而自己又无处寻缘的尴尬境地!很显然,学者们费尽心机、煞费口舌得出的结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中国社会民众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的观念,更不可能靠一纸合同解决一切纠纷。事实上,签有合同的代孕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因对孩子产生难以割舍的感情而违约带走孩子的事件,中外皆有,绝非个案,这就带来了不和谐的社会音符。(二)代孕具有利用自己的身体和组织的功能而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支持代孕的学者认为,在代孕过程中,代孕母亲行使的是自身的身体权。身体权是指自然人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它身体组织的权利。身体权有别于其它人格权的部分,在于它以身体及其利益为客体。由于世界各国现代法律大都确认了自然人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权,即自然人有权依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身体和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运用。而代孕行为本身就是使用自己的器官和孕育功能,通过现代生育技术帮助委托夫妇实现他们的生育权——拥有孩子的梦想,从而有利于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全面禁止代孕将不仅损害委托夫妇的生育权,并且也将损害代孕母亲的身体权”。如果按照以上学者的看法,“自然人有权依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身体和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运用”,那么卖淫、强奸、出卖器官是否也都像出卖劳动力一样是合法合道德的呢?这些学者的理由和观点显然站不住脚。无需赘言,自然人在支配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时,也要承担义务,也不能影响他人和社会并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代孕母亲现象在中国目前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商业性的还是利他的、亲属间的还是非亲属间的),与公民传统的,也是现存的、以婚姻形式血亲关系构建的家庭观念都存在冲突,因而必然发生冲击,这就不利于家庭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违目前我国的家庭伦理道德,有违为维护这种社会秩序而产生的法律精神。所以,以身体权作为支持代孕行为的理由,是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三)利他性代孕的社会道德困境持反对代孕观点的学者认为,代孕现象有可能演化到商业化程度,即将子宫当作工具,“出租”子宫,使妇女沦为生育机器,这贬损了女性尊严。他们还例举了国际妇产科协会伦理委员会在1989年提出的建议:必须特别重视保护代孕母亲的伦理原则,这种替代的安排不应该是商业化的。由此说明国际主流社会也不支持出租子宫。而反方,即支持代孕观点者则从医学上加以论证,认为子宫只是一个功能性的器官,惟一的功能就是孕育胎儿。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强迫他人为自己怀孕生孩子。所以,在完全自愿情况下代孕,是女人利用自己与生俱来的好身体,帮助那些不孕夫妇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是造福于不孕者的善行,是利他性的,其行为是出于爱、同情与善良的天性,这在伦理上并无不妥。这样看来,支持代孕者的确出于善良的动机,但他们未免太过于善良和天真,他们或许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利益驱动。真正意义上的利他性代孕,就其原则上来说,虽有伦理问题,但并不会对代孕者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实质性危害。利他性代孕的最大问题,在于难以与商业性代孕划清界限。因为代孕与正常夫妇孕育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大量费用,自然需要得到合理补偿。如代孕母亲怀孕期间的医疗费、误工费的合理补偿等。实践中一旦涉及补偿,就涉及到了经济问题,一旦涉及经济问题,就会发展为不可控制的商业性的盈利问题。例如,由什么人来补偿、如何补偿、补偿多少以及以什么方式补偿等非常复杂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由什么人,根据什么原则来界定商业性代孕与援助性代孕几乎是一个难以界定和不可操纵的问题。要知道,商人追逐的唯一目标就是利益,只要有市场就会有利益,只要有利益,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所以,只要代孕的口子一旦放开,要想让代孕现象停留在助人为乐的温馨气氛之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如今,只要打开网页,输入“代孕”这个词,就会跳出如代孕妈妈、代孕价格、代孕网、代孕新娘、代孕中介、代孕公司之类的界面,可见代孕问题已经在利益驱动之下被炒到了何等程度!所以,那些希望把“补偿的金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既要使不孕夫妇能够承担得起,又不损害代孕母亲的合法权益的想法”,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设想或者幻想而已。放开代孕许可必然会带来大量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纠纷,甚至使一些不法分子可以打着代孕的旗号,干出冲击婚姻制度的违法行为。作为代孕者,一旦自己成为出租子宫者,其尊严又有何人能予以保证?当然,本人并非一概否认利他性代孕尤其不反对亲属间代孕,但前提条件是政府有能力界定利他性代孕与商业性代孕能够控制,公民能够接受由代孕引来的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冲击。而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在中国可能需要一个历史时期。所以,不建议短期内全面放开,但鉴于中国女性丧失生育能力者众多的状况,可以谨慎开放亲属间代孕,在严格界定亲属关系的情况下,先在个别医院试点,医疗机构资质严格限定,亲属证明公正、审核,最后由有亲属关系的家庭自主选择。三、关于工艺教学的问题(一)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现状如前所述,人工授精使用的精子卵子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夫妻双方;二是供精供卵者。实践中后者居多。人工授精实践中,由于需要有稳定的精子来源,许多人类精子库应运而生。人类精子库是将精子冷冻贮存在由蛋黄、甘油、柠檬酸钠等组成的液氮罐内,使它们在-196℃的低温下冬眠,使用时将精子提出并回复温度,精子便可恢复生命机能。美、英、法、印度等国均先后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人类精子库。中国也于1981年11月在湖南医科大学建立了人类精子库存,之后又在一些大城市,如青岛、北京、沈阳、上海等地的学校、医院中陆续建立起规模不等的人类精子库。1983年1月16日中国首例人工授精婴儿在长沙诞生,1999年6月9日,中国第一家“名人精子库”——成都市“名人精子库”诞生。此外,近年来国外商业性提供卵子的事例也已经较为多见。2004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全国已建成精子库44家,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的175家,开展丈夫精子人工授精的214家,供精人精子人工授精的126家,全国已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各类机构累计约有400至500家,而且多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01年2月,为加强管理,卫生部颁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的一系列法规以及申报、审核、审批管理程序。从该年8月1日开始,卫生部开始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技术实行严格评审、论证和准入制度。2003年12月18日,卫生部在发布的说明中重申,根据于2001年8月1日起实施的两个《办法》,设置人类精子库和开展除丈夫精液人工授精以外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开展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展相关技术。2006年2月7日,依据前述两个《办法》的有关规定,卫生部制定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培训基地认可标准及管理规定》,以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从业人员生殖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巩固并提高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整体水平。到此为止,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进入了较为规范的时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由人工授精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二)近亲结婚发生基础不稳定因素人工授精技术应用带来的问题与代孕母亲的问题有相同之处,如婚姻与生育分离、亲子关系分离、人工生育商业化、人工授精儿的知情权问题、血亲婚配危险问题以及人工授精儿的抚养问题。这是一些早已被关注了的问题。对于人工授精儿的知情权问题、血亲婚配危险问题,支持供精者供精的人士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要求供精者与授精者双向保密,一个捐精者的精子仅限于五人异地使用等等。由于“双向保密”,受精人通过授精所得子女不知其生父为谁,因此可以避免其日后寻亲,这或许就是“双向保密”方案设计人的初衷。但遗憾的是“双向保密”在避免了日后寻亲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即通过捐精生育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开始婚恋时,由于人工授精是在绝对保密情况下进行的,恋爱、婚姻双方事实上在事前、事后都不知情,这就完全可能发生近亲结婚的情况。“双向保密”方案设计人或许会认为因此导致近亲结婚的概率接近零,因为每个供精者只能提供给五位住在不同地区的受精者。这里的“接近零”,说明他们自己也认为并不等于零,更何况,在实行市场经济和通讯、交通都异常发达的今天,人员的流动,人际间的交流已经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程度,有谁能够保证异地五个人工授精公民不会相遇、相恋、结婚?又有谁能保证,在商业运作情况下,一个供精者只会在一个机构供精?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另外,由于目前实行人工授精的时间还比较短,人数比较少,分布的区域也比较小,还没有形成一个社会问题。但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人工授精商业化以后,必将会有大量人工授精孩子出现,于是也就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处在婚恋年龄段的年轻人,在恋爱时将必须冒着对方有可能跟自己同出一父的风险,他们一旦结婚,就可能是近亲婚配。现实生活中,上述推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印证。美国如今每年有3万多名新生儿是用精子库的捐赠品,通过人工授精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更有爆料:美国一个医生曾用自己的精子为几十名妇女做了人工授精,结果有了75个自己的孩子,这75个孩子及他们后两代百余人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血亲婚配的危险。在我国,前段时间媒体的报道已经证实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由于利益的驱动,广东等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地下供精活动,还大有泛滥的危险。2012年9月17日,南方新闻网报道的广东精子黑市调查披露出的情况,不能不说是触目惊心。那些地下捐精者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频频“捐献”,来者不拒,甚至还以“自然方式”捐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不满。因为这些行为不仅仅意味着对国家相关法规的冲击、对婚姻道德的破坏,还意味着在人们身边安置了一枚定时炸弹,带来近亲婚配的极大风险。为什么会出现精子黑市?一是规范的医疗机构收费过高(平均8-10万);二是部分人工受精手术过分简单,仅用一只注射器就可以完成,而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强劲。可见,在政府还没有制定出强有力的、科学可行的控制方法情况下,不从根本上暂时取缔婚姻关系以外的第三者捐精行为,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取缔地下捐精行为,更谈不上规范捐精行为,也就不能解决潜在的近亲结婚的风险。为避免近亲结婚,还有学者建议对人工授精儿实行严格登记,以备日后结婚时查阅。这个方案看似可行,实际也未必。首先,如果精子黑市无法取缔,也就谈不上严格登记,因此就谈不上规避风险。其次,既然对人工授精儿实行严格登记的目的,是以备日后其结婚时查阅,那么接受查阅的当事人必然会意识到自己身世的不寻常,也就意味着又会把问题推回到原点上,即会带来日后寻亲的问题。(三)子女教育的法律问题关于人工授精儿的知情权问题,也是学术界争论较为激烈的问题。支持知情权的学者认为,无法获悉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这对人工授精儿来说是不公平的。人工授精孩子在成年后有了解自己身世的权利,包括寻找生物学父母的相关信息的权利。人生来就有寻根朔源的天性,“我”从哪里来,我的父母亲是谁,为什么我不像他们,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对于子女是否能够在将来有权知道自己生物学上的父母,各国立法不尽相同。据《科学时报》报道,日本拟认可人工授精所生孩子的身世知情权。他们认为,夫妇之外的第三者提供的精子、卵子或受精卵所生的孩子知道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孩子对自己的身世有知情权。瑞典法律规定,人工授精儿18岁时应该向他宣布与他有血缘关系的父母的姓名。在美国,由于人工授精儿数量众多,随着他们的长大成人,他们不约而同地要求寻找自己的“真正的父亲”。所以许多专家们已经担心精子库最终是一枚社会问题的“定时炸弹”,会引发许多目前不能预料的难以解决的道德以及伦理问题,甚至是抚养权和继承权如何解决的问题。(四)中国男性对血亲关系的基本观念是建立在当事人的遗嘱对于许多不孕不育夫妇来说,由于自己的生理缺陷而不能生育但又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出现或许能够成为满足他们这个愿望的“福音”。但这个“福音”是要打折扣的。中国男人是一个极为重视血缘的群体,对于部分中国男人来说,在自己没有生育能力的情况下满足家庭和妻子想要孩子的愿望,的确有可能同意,但却会非常勉强。千百年来在中国男人的内心深处,血缘观念根深蒂固且讳莫如深。如果让一个中国男人看着妻子肚里怀着别人的孩子、生下来、在眼前长大,这在他终归都是一个难解的心结。而这个心结一旦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来,从而影响到夫妻、父子以至家庭关系。此前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的一期庭审现场节目,就出现了丈夫临死之前立下遗嘱,把夫妻双方事先同意人工授精的遗腹子排除在继承人之外。2013年1月19日21点55分昆明电视台2套节目播出了一个案例:一对夫妻因女方没有生育能力,男方在外以结婚为由骗取一女子与之发生关系并怀孕,当女子生下孩子之后,便偷偷将孩子带走。女方发现后与男方发生争执,之后双方达成25万元补偿协议。但男方给付10万后不再支付余款,女方因此翻脸,爆出男方并非孩子的生身父亲的事实,男方在亲子鉴定证实后便无心抚养孩子并前往法院起诉。此案虽然并非人工授精,但折射的依然是中国男人对血亲关系的基本观念。此类事件对于中国男人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