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量的计量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量的计量教学提示特殊单位之间的进率,如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时间单位的进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交流梳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计量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有序整理分类归纳的全过程,形成自主处理信息、构建知识网络的思维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整理量的计量有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难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问课件出示红点问题: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回忆,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哪几种量?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板书: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请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有哪些?情况预设:学生可能答出很多计量单位,但因为没有整理,显得比较凌乱、无序、不便记忆。此时,教师可提出建议,将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的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以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二)探问课件出示红点问题: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来互相补充、完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整理的最好。2.学生独立回忆填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各成员的整理方法是否有序、系统,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整理方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整理结果。投影出示整理结果,教师进行讲解说明,总结规律。质量: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1000、时间: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时、分、秒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其余是特殊。瑞年份能被4整除。整百年份必须内被400整除。长度:常用的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除1千米=1000米之外,其他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面积:常用的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除如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其他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平方。(也就是100)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它们之间的进率是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立方。(也就是1000)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三)明问课件出示“讨论与交流”的问题。如何进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你还知道哪些计量单位?与同学交流一下。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再举例说明单位名称之间换算方法。单位名称的换算,比较简单,有较高级单位改写成较低级单位乘进率,有较低级单位改写成较高级单位除以进率。例:200米=()千米。200÷1000=0.2千米。设计意图:学生从不同角度汇报整理的结果,将平时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容积)等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不同计量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知识间的联系比较清晰。(四)拓问1.请你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2.单位之间进行换算8米=()分米=()厘米2080米=()千米()米6平方千米=()公顷8.2立方米=()升3200毫升=()升3吨70千克=()千克设计意图:检验当堂学习的效果。(五)思问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给大家说说。2.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3.还想研究生活中的哪些计量单位?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深层次思考,从而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又提升了学生的梳理和概括能力。板书设计量的计量计量单位及其进率质量吨1000千克1000克时间时60分60秒长度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面积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积(容积)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升)1000立方厘米(毫升)学情分析由于是六年级,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中的基本概念都已比较熟悉,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经历了从直接到间接,从感性到抽象的概念形成过程,获得了比较具体的单位大小的表象,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是小学阶段计量知识的总复习。应该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还应该避免复习的枯燥乏味。注意创造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课型,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尽可能的是每个学生有所得。效果分析本节课共有三个目标需要学生完成,1.知识目标完成率达到90%,学生通过课前整理与课堂的汇报加深了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认知,只有少数学生针对特殊的几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容易混肴,特别是不能很好的完成进率的换算,特别是时分的转换,出现除不尽的情况下学生无从下手。2.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只能完成50%,学生能够再老师的引导下按照老师梳理的方法去完成学习目标,自己不能单独去对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缺乏知识的整理技能。3.情感目标完成率80%左右,学生能很好的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但学生体会不到计量单位给生活带来的价值。《量与计量》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安排十一个信息窗。教学内容是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不但要对学过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整理和复习,还对知识技能中所渗透的方法进行整理。知识技能又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板块,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形成网络,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材尽可能着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或联系数学实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从而学以致用,在“用”的过程中,促进理解和巩固。这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能力都颇为有益。《量的计量》是其中一个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量的计量单位以后进行的教学。教材依次出示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还穿插讲述了名数的改写。学情分析:学生在15年级已经学过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对于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换算以及名数的改写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设计理念: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些内容,整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在生活中学习新知、感悟计量单位。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孩子主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进行梳理、归类,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这些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设计各个层次的练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量的计量这部分内容是把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对比来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1、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共同加以整理.要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完整、明确的知识网络.比如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面积、体积单位有哪些?各种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为什么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2、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重视知识间的联系.比如长度单位的“米”和“厘米”;重量单位的“千克”;时间单位的“时”“分”“秒”,这些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较多,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复习起来比较容易。,并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丰富计量单位的表象,深化体验,提升空间观念。量的计量达标练习姓名:班级:1.单位名称的换算。5.6时=()分4千克50克=()克0.15吨=()千克72分=()时2元5角3分=()元4.05吨=()吨()千克0.5公顷=()平方米100平方厘米=()平方米2.6吨=()千克400千克=()吨4时40分=()时2时18分=()分315分=()时()分20公顷=()平方千米2、比较大小0.4立方米○400立方厘米3千克75克○3.75千克3.小倩上午9:40乘车去外婆家,下午1:50到达,小倩乘车用时()时()分。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个鸡蛋大约重65()。(2)一个游泳池的面积是1500()。5.2016年是()年,二月份有()天,第一季度有()天。批语:批语:教学反思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2、本课的练习设计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知识上从复习到应用,在思维上从理解到运用,再到拓展应用,这样分层次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巩固了学习的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复习,整理所有的计量单位,在课上进行交流,通过自己的预习去形成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让学生对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进率进行了梳理归类,加深认识已学过的量以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获得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思想,同时锻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的能力。总之,人无完人,老师再精心的预设,也会出现新的资源,不足之处:1.对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把握的不到位,导致课堂上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出现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2.整理形式有局限性,不能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多种形式梳理知识。效果分析:量与计量课标分析小学阶段共安排认识六个计量单位,分别是: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容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计量单位比较抽象。“量与计量”这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时着重对所学的计量单位系统加以整理,使学生对各种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明确的表象认识,对各种单位间的进率更清楚,对各数的变换更熟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计量的能力.不管是复习课的整理阶段还是应用提高阶段都是体现数学之美的重要课程资源。如在“量的计量”的复习过程中,学生整理出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货币等“量”及其计量单位之后,还需要帮学生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需要学生对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分析、比较、推理。复习课的知识体系建构过程其实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辨资源的。只有我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复习课才能上出数学味,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长度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量的计量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起始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克与千克》的教学不仅限于课堂,而是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打开了文本视界,把课堂引向社会、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获取信息。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三年级上册,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而这册求经过时间又是为三年级下册的学习24时计时法做铺垫的,起着这样承前启后的作用。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量的计量”这部分内容是把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