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联考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联考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联考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联考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联考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国是“在炮口的逼迫下……步履蹒跚地走入號代的。“逼迫中国开始“走入近代”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2.某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一词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这种词语使用的变化表明清朝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万国之一,说明清朝开始抛弃传统的天下意识,向近代的国家观转变。该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A.导致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B.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C.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 D.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潮流3.下图所示为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强某次侵华战争的形势图。据图判断此次战争应为()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该材料出自于()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C.《变法通议》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英国人吟俐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材料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阻止了列强的侵略 B.战胜了中外反动势力C.转战了大半个中国 D.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6.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A.曾国藩 B.孙中山 C.洪秀全 D.谭嗣同7.轮船招商局仅仅成立六七年,便将中国航运利权从洋商手中收回五分之三。这说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A.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B.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C.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D.促进了中国科技发展8.史料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冇不同。在下列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小说《丰岛海战》 B.民间留传下来的对辽东战役的描述C.电影《甲午风云》 D.日本人拍摄的威海卫战役时的照片9.“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割占土地,外国帝国主义将整个中国分割为各自的租借地与势力范围,在这些地域内,他们修建铁路,开采矿山,设立工厂,开办银行,并设立各种各样的剥削机构。”材料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10.下图为小钟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所做的读书摘要。由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读书摘要: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A.戊戌政变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辛亥革命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泰西(西方)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基于这一观点,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的实践是()A.裁撤冗官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发展农工商业12.发生在庚子年初夏的战役是义和团运动期间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在该次战斗中,中国人民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震惊了世界。材料中的"敌人”是指()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海军 D.八国联军13.如果把中国由完全主权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人从山崖上往下坠的过程,如下图。那么《马关条约》应该处在()A.A B.B C.C D.D14.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5.辛亥革命期间,通州(现南通)进步人士举起义旗,宣告独立,成立革命政权。据此判断,通州独立的时间应该在()A.同盟会成立后 B.武昌起义爆发后C.宣统帝退位后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16.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的核心内容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7.从“师夷长技”到“变法图强”再到“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侵略与屈辱 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 D.半殖民地化18.下图为南通当地名人张謇所创大生公司的股份凭证,该凭据上的时间是()A.1921年 B.1922年 C.1931年 D.1932年19.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尾联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宣统帝溥仪被逼退位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20.下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局限21.鲁迅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扭扭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话()A.揭露了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宣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C.弘扬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 D.声讨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22.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A.儒家思想 B.维新思想 C.革命思想 D.民主科学23.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并得到了鲁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字和“他”字开始并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A.主张男尊女卑 B.提倡男女平等C.承认男女有别 D.宣传女权至上24.毛泽东说:“▲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处应该填()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25.“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复兴之路》材料二如图(圆明园遗址)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许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附件十四)……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支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诺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北京议定书》(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的哪一条款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结合材料,联系当今,谈谈你对今天祖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27.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矣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材料三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认力“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为避免贫富不均,孙中山还提出了什么主张?(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主张的共同之处。(4)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的影响。28.浓墨重彩的历史,少不了历史人物的身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洪秀全想打倒清朝,恢复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的运动无疑是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但他领导的运动最终失败了,这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分不开。——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材料四(他)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材料一图片中的“本大臣”是谁?根据图片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事迹。(2)根据材料二回答,洪秀全的目的是什么?该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3)材料三歌颂的收复新疆的“大将”是谁?(4)材料四中“他”是谁?材料描述的是哪次战役?29.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号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有“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百年前……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2019年5月4日《光明日报》材料二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计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抗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大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所做的历史贡献。(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谈谈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国是“在炮口的逼迫下……步履蹒跚地走入號代的。“逼迫中国开始“走入近代”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英国与清政府之间的战争,因此,逼迫中国开始“走入近代”的是英国,A项正确;美国与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法国与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日本与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2.某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一词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这种词语使用的变化表明清朝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万国之一,说明清朝开始抛弃传统的天下意识,向近代的国家观转变。该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A.导致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B.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C.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 D.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一直秉承着天朝上国思想,而鸦片战争后,清朝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万国之一,抛弃传统的天下意识。这说明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C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未导致清朝统治的崩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经济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图所示为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强某次侵华战争的形势图。据图判断此次战争应为()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中的时间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合战争路线从香港到北京可知,这一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鸦片战争爆发于19世纪40年代,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9世纪90年代,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该材料出自于()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C.《变法通议》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出自《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B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排除A项;《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文章,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A项。5.英国人吟俐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材料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阻止了列强的侵略 B.战胜了中外反动势力C.转战了大半个中国 D.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浙江慈溪战斗中,太平军打死洋枪队头目华尔,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列强的侵略,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太平天国运动转战了大半个中国,排除C项;题干材料显示太平军打死洋枪队头目华尔,不能说明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A项。6.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A.曾国藩 B.孙中山 C.洪秀全 D.谭嗣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60年代正式中国开展洋务运动之时,此时主张向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所以可以引荐给曾国藩,A项正确;孙中山是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谭嗣同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他们都和洋务运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7.轮船招商局仅仅成立六七年,便将中国航运利权从洋商手中收回五分之三。这说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A.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B.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C.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D.促进了中国科技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轮船招商局仅仅成立六七年,便将中国航运利权从洋商手中收回五分之三”,说明洋务派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发展迅速,不断壮大,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一定抵制作用,B说法符合题意;题干没涉及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科技发展,排除CD项。故选B项。8.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冇不同。在下列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小说《丰岛海战》 B.民间留传下来的对辽东战役的描述C.电影《甲午风云》 D.日本人拍摄的威海卫战役时的照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人拍摄的威海卫战役时的照片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D项正确;小说《丰岛海战》是文学作品,民间留传下来的对辽东战役的描述是口述历史,电影《甲午风云》是影视作品,ABC三项都是后来经过加工的资料,属于二手资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9.“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割占土地,外国帝国主义将整个中国分割为各自的租借地与势力范围,在这些地域内,他们修建铁路,开采矿山,设立工厂,开办银行,并设立各种各样的剥削机构。”材料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割占土地,外国帝国主义将整个中国分割为各自的租借地与势力范围”可见材料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没有描述战争的背景或过程,排除AB项;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图为小钟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所做的读书摘要。由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读书摘要: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A.戊戌政变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可知与公车上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项正确;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9月21日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与题干信息“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不符,排除A项;为了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所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与题干信息“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不符,排除B项;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由于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与题干信息“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泰西(西方)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基于这一观点,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的实践是()A.裁撤冗官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发展农工商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泰西(西方)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于这一观点,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兴办京师大学堂,B项正确;ACD项都是戊戌变法内容,但没有体现“学校”“育人才”等,排除ACD项。故选B项。12.发生在庚子年初夏的战役是义和团运动期间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在该次战斗中,中国人民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震惊了世界。材料中的"敌人”是指()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海军 D.八国联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发生在庚子年初夏战役是义和团运动期间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在该次战斗中,中国人民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震惊了世界。”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题干“是整个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件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敌人”是指八国联军,D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由英国军队发动,排除A项;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日本海军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3.如果把中国由完全主权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人从山崖上往下坠的过程,如下图。那么《马关条约》应该处在()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十九世纪末”“《马关条约》”,结合所学可知,十九世纪末,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正确;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状况受到的是《南京条约》的影响,排除A项;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状况受到的是《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的影响,排除B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受到的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4.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对于中国近代所处的历史未有之大变局,资产阶级存在两条道路,一种是资产阶级改良之路,一条是资产阶级革命之路,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之路,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15.辛亥革命期间,通州(现南通)进步人士举起义旗,宣告独立,成立革命政权。据此判断,通州独立的时间应该在()A.同盟会成立后 B.武昌起义爆发后C.宣统帝退位后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期间,通州(现南通)进步人士举起义旗,宣告独立,成立革命政权。”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史称“辛亥革命”。所以辛亥革命期间,通州(现南通)进步人士举起义旗,宣告独立,成立革命政权,通州独立的时间应该在武昌起义爆发后,B项正确;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A项;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威逼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统治的结束,排除C项;1912年之后,袁世凯逼迫清朝皇帝退位,自己当上了大总统,在北京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6.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的核心内容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项正确;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排除AB项;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中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排除D项。故选C项。17.从“师夷长技”到“变法图强”再到“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侵略与屈辱 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 D.半殖民地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反映的主题是救亡与探索,B项正确;材料涉及事件是中国人的反抗,与侵略与屈辱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事件是救亡图存,并非反抗,排除C项;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冶方面,实际上都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国家。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帝国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材料与半殖民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图为南通当地名人张謇所创大生公司的股份凭证,该凭据上的时间是()A.1921年 B.1922年 C.1931年 D.1932年【答案】D【解析】【详解】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上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根据所学民国纪念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公元某年=民国某年+1911可知,“民国二十一年”应为公元1932年(21+1911),D项正确;1921年对应的是民国十年,排除A项;1922年对应的是民国十一年,排除B项;1931年对应的是民国二十年,排除C项。故选D项。19.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尾联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宣统帝溥仪被逼退位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可知,对联中每句短语的第一个字联起来,就是“民国总统不是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当总统时,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因此说“不是东西”,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统帝被逼退位与“民国总统不是东西”不符,排除AB项;孙中山是第一位民国总统,他在位时,努力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王湘绮不可能会讽刺他,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局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时间是1918年,结合漫画内容可知,1918年属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漫画反映了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C项正确;1918年已经不存在清政府,排除A项;二次革命是在1913年,排除B项;辛亥革命结束于1911年,排除D项。故选C项。21.鲁迅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扭扭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话()A.揭露了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宣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C.弘扬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 D.声讨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扭扭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可知,这段话反映的是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道德,声讨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声讨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D符合题意。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在材料里没有涉及,排除A项。BC两项不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22.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A.儒家思想 B.维新思想 C.革命思想 D.民主科学【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胡适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的思想是民主、科学,D项正确;儒家思想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A项;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分别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宣传的思想,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23.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并得到了鲁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字和“他”字开始并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A.主张男尊女卑 B.提倡男女平等C.承认男女有别 D.宣传女权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和他字开始并用”,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男女平等,因此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24.毛泽东说:“▲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处应该填()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C项正确;依据材料,……辛亥革命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符合逻辑,排除A项;护国运动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与反帝反封建不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与反帝反封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5.“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这一论断揭示了五四运动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与题干“五四运动”不行,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强调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一次全面觉醒,没有涉及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26.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复兴之路》材料二如图(圆明园遗址)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许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附件十四)……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支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诺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北京议定书》(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的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的哪一条款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结合材料,联系当今,谈谈你对今天祖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答案】(1)“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鸦片战争。依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条约:《辛丑条约》。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深化改革。【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香港海湾”“英国”“古老文明”,可知材料中的“古老文明”是指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小问2详解】战争:根据图片名称“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小问3详解】条约: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一千九百零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条款:注意设问要求指出的是能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小问4详解】启示: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结合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及清政府屡战屡败的史实可知,落后就要挨打;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深化改革。27.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矣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材料三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认力“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为避免贫富不均,孙中山还提出了什么主张?(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主张的共同之处。(4)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影响。【答案】(1)因素:君主专制(专制体制)。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立宪法,开国会)(2)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或创立民国,或建立民国政府)。主张:平均地权(3)共同之处: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民族复兴)(4)推翻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解析】【小问1详解】因素:据材料一“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可知,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是专制政体(君主专制)。主张:根据“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可归纳出主张是维新变法;君主立宪(立宪法,开国会)。【小问2详解】目的:据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可知,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创立民国,建立民国政府)是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避免贫富不均,孙中山还提出了平均地权。【小问3详解】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和材料二内容“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可知,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民族复兴)。【小问4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三“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8.浓墨重彩的历史,少不了历史人物的身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洪秀全想打倒清朝,恢复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的运动无疑是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但他领导的运动最终失败了,这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分不开。——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材料四(他)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材料一图片中的“本大臣”是谁?根据图片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事迹。(2)根据材料二回答,洪秀全的目的是什么?该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3)材料三歌颂的收复新疆的“大将”是谁?(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材料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答案】(1)图中人物:林则徐;事迹:作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销烟。(2)目的:推翻清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