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竹节色纺纱》_第1页
《纯棉竹节色纺纱》_第2页
《纯棉竹节色纺纱》_第3页
《纯棉竹节色纺纱》_第4页
《纯棉竹节色纺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Z/T12033—××××纯棉竹节色纺纱本文件规定了纯棉竹节色纺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纯棉竹节色纺纱,不适用于天然彩棉竹节色纺纱。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3922—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4841.3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FZ/T01086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FZ/T10021—2013色纺纱线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竹节纱slubyarn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直径粗细、竹节长度或竹节间距有规律或无规律变化的纱。3.2基纱baseyarn竹节纱上除竹节外的正常纱部分。3.3综合线密度totallineardensity在公定回潮率时1000m竹节纱的质量(g),以特克斯(tex)表示。2FZ/T12033—××××3.4竹节间距thedistancebetweenslubs相邻两个竹节间基纱长度。3.5竹节长度thelengthofslub基纱渐变为竹节,再由竹节渐变为基纱部分的长度。3.6竹节倍数slubratio竹节线密度与基纱线密度之比。3.7有规律竹节regularslub竹节长度、竹节间距或竹节倍数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有规律变化。3.8无规律竹节irregularslub竹节长度、竹节间距或竹节倍数无规律变化。4产品分类、标记4.1纯棉竹节色纺纱以不同颜色、生产工艺及线密度分类。4.2纯棉竹节色纺纱的生产工艺过程、原料代号及规律性用英文字母表示:赛络纺代号为AA,紧密纺代号为JM,赛络紧密纺代号为AAJM,传统环锭纺生产工艺过程代号不作标识;普梳棉代号为C,精梳棉代号为JC;有规律代号为Y,无规律代号不作标识。4.3纯棉竹节色纺纱标记以基本表述和特征表述两部分组成,基本表述为:纯棉竹节色纺纱、颜色名有无规律性名称(或代号最短竹节长度(cm)/最长竹节长度(cm最短间距长度(cm)/最长间距长度(cm竹节倍数。黑灰JC36.4tex(26.8tex3.0/5.0,10.0/25.0,1.8)。5要求5.1项目5.1.1传统环锭纺及赛络纺纯棉竹节色纺纱要求包括综合线密度偏差率、综合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明显色结、竹节规格、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色差八项指标。5.1.2紧密纺及赛络紧密纺精梳纯棉竹节色纺纱要求包括综合线密度偏差率、综合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明显色结、毛羽数、竹节规格、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色差九项指标。5.2分等规定5.2.1同一原料、同一色号、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5.2.2产品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3FZ/T12033—××××5.2.3纯棉竹节色纺纱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5.3技术要求5.3.1纯棉竹节色纺纱技术要求传统环锭纺及赛络纺普梳纯棉竹节色纺纱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传统环锭纺及赛络纺精梳纯棉竹节色纺纱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紧密纺及赛络紧密纺精梳纯棉竹节色纺纱技术要求按表3规定。纯棉竹节色纺纱竹节规格要求按表4规定。表1普梳纯棉竹节色纺纱技术要求(传统环锭纺及赛络纺)等级≤≥≤≤4758585869a单纱断裂强度为单纱断裂强力除以基纱线密度,若竹节倍数大于2.5倍及以表2精梳纯棉竹节色纺纱技术要求(传统环锭纺及赛络纺)等级≤≥≤≤2424353546a单纱断裂强度为单纱断裂强力除以基纱线密度,若竹节倍数大于2.5倍及以4FZ/T12033—××××表3精梳纯棉竹节色纺纱技术要求(紧密纺及赛络紧密纺)等级≤≥≤≤≤24--24--35 35--46 注2:检验毛羽指标时,可选用毛羽指数Ha单纱断裂强度为单纱断裂强力除以基纱线密度,若竹节倍数大于2.5倍及以表4纯棉竹节色纺纱竹节规格5.3.2纯棉竹节色纺纱其他技术要求纯棉竹节色纺纱色牢度技术要求按表5规定。表5纯棉竹节色纺纱色牢度技术要求≥4333≥4333≥433a深浅色别按GB/T4841.3分档,颜色深于1/1纯棉竹节色纺纱对标样色差不低于4级;同一批内色差不低于4-5级。纯棉竹节色纺纱应符合GB18401的要求。5FZ/T12033—××××6试验方法6.1线密度试验6.1.1综合线密度偏差、综合线密度变异系数率试验综合线密度偏差率按式(1)计算,其中100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按GB/T4743-2009中程序2烘干后折算,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A中式(A.2)计算;综合线密度变异系数按GB/T4743-2009中程序1调湿平衡后,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D=100………………(1)式中:D——综合线密度偏差率,%;mnd——100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md——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CV式中:CV——综合线密度变异系数,%,单位为克(g (m-mc)2=mc100………(2)mci——每个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c——试样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克(gn——试样的总个数。6.1.2基纱线密度试验按附录C.5.3.3中方法A或方法B规定执行。发生争议时,以方法A为准。6.2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916规定执行,单纱断裂强度为单纱断裂强力与其基纱线密度的比值。6.3明显色结试验按FZ/T10021-2013中附录A规定执行。6.4毛羽指数H值或2mm毛羽数试验毛羽指数H值试验方法按照附录B规定执行,2mm毛羽数试验方法按FZ/T01086规定执行。发生争议时,以2mm毛羽数为准。6.5竹节规格试验按附录C规定执行,竹节规格仪器试验方法参见附录D。6.6色牢度试验6.6.1耐皂洗色牢度试验按GB/T3921-2008规定执行,采用单纤维贴衬,试验条件为C(3)。6.6.2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按GB/T3922-2013规定执行,采用单纤维贴衬。6FZ/T12033—××××6.6.3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按GB/T3920规定执行。6.7色差评定按GB/T250规定执行。7检验规则按FZ/T10021规定执行。8标志、包装按FZ/T10008规定执行。9其他用户对本产品有特殊要求者,供需双方可另订协议。7FZ/T12033—××××(规范性)纯棉竹节色纺纱百米质量的计算A.1纯棉竹节色纺纱的公定回潮率为8.5%。A.2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按式(A.1)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g………………(A.1)式中:mg——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Tt——纱的公称综合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A.3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按式(A.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md=……式中:md——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W——公定回潮率,%。8FZ/T12033—××××(规范性)毛羽指数H值试验方法B.1原理光电式毛羽检测原理是连续运动的纱线在通过检测区时,突出纱体的毛羽对检测区域中的持续单色平行光进行散射,散射光被透镜系统积聚并被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经过电路运算处理即可提供表示纱线毛羽特征的各种结果。B.2仪器B.2.1纱架:使各种卷装的纱线能在一定张力下退绕,并使纱线不产生意外伸长或损伤。B.2.2检测器:光电式测量槽和能使纱线以一定速度经过测量槽的罗拉牵引装置等。B.2.3控制器:对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完成对纱线毛羽电信号的处理。并得出供显示或打印的各种试验结果(毛羽H值、sH值、毛羽波谱图、毛羽不匀率曲线图等)。B.3取样数量及测试次数B.3.1取样数量:10个卷装。B.3.2测试次数:每个卷装各测1次。B.3.3可根据需要规定取样数量和测试次数。推荐取样长度250m~2000m,常规测试400m,产品验收仲裁试验1000m。B.4大气条件B.4.1试样的调湿应按GB/T6529中的标准大气,即温度为(20.0±2.0)℃,相对湿度为(65.0±4.0)%的条件下平衡24h,对大而紧的样品卷装或对一个卷装需进行一次以上测试时应平衡48h。B.4.2试样应在吸湿状态下调湿平衡,必要时可以按照GB/T6529进行预调湿。B.4.3试验室若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可以在以下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使试样达到平衡后进行试验。平衡及试验期间的平均温度为18.0℃~28.0℃,平均相对湿度为50.0%~75.0%,同时应保证温度的变化不超过上述范围内某平均温度±3.0℃,温度变化率不超过0.5℃/min;相对湿度的变化不超过上述范围内某平均相对湿度±3.0%。相对湿度的变化率不超过0.25%/min。B.5操作程序B.5.1试验条件:将试样按B.4的规定调湿,全部试验在上述规定的试验大气下进行。B.5.2仪器校验: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调整。B.5.3将试样按照正确的引纱路线装上仪器,启动仪器,试验至规定长度时记录或打印试验结果。B.5.4测试速度:推荐采用400m/min。B.5.5时间选择:1min、2.5min、5min。B.6结果的表示和计算B.6.1纱线毛羽的测试结果主要有以下几项指标:毛羽指数H值、毛羽标准差sH、毛羽波谱图、毛羽不匀率曲线图,毛羽柱状图、最大毛羽值Hmax、最小毛羽值Hmin、管间毛羽变异CVHb。B.6.2毛羽指数H值的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9FZ/T12033—××××B.7试验报告说明试验是按本文件进行的,并报告以下内容:a)样品材料、规格和数量;b)试验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c)仪器型号;d)纱线速度、取样长度等必要试验参数;e)毛羽H值、标准差sH,一批试样的平均值、必要时计算其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异系数;f)毛羽曲线图、波谱图;g)试验者、试验日期。FZ/T12033—××××(规范性)竹节规格手工试验方法C.1原理在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伸直的纱样上采用手工测量竹节长度、竹节间距,并切取一定长度的竹节和基纱测定其单位长度的质量,计算各竹节长度、竹节间距和竹节倍数。将切取的基纱质量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结合公定回潮率和伸直长度计算基纱的线密度。竹节长度和竹节间距用厘米(cm)表示,竹节倍数用单位长度的竹节质量与基纱质量的倍数表示,基纱线密度用特克斯(tex)表示。在测定纱线烘干质量时,当加热到105℃,容易引起除水以外的挥发性物质显著损失的样品(或其他情况)可使用GB/T4743-2009中程序1或程序4测定基纱线密度。C.2仪器及工具C.2.1钢直尺或钢卷尺,最小分度值为1mm。C.2.2切断器:10mm、20mm或30mm,允许误差±0.01mm。C.2.3天平,精度为0.1mg或0.01mg。称量时宜选用灵敏度不低于试样质量的千分之一天平。C.2.4测定纱线伸直长度的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C.2.4.1应有两只夹钳,且夹钳在闭合时有平行的钳口面;C.2.4.2两只夹钳之间的距离可调节;C.2.4.3应能测量两只夹钳之间的距离,最小分度值为1mm;C.2.4.4应能把规定的伸直张力通过夹钳加到纱线上。C.2.5烘箱,具有恒温控制装置,温度可调节为(105±3)℃。C.2.6有盖子的称量瓶或称量盒。C.2.7干燥器,装有变色硅胶。C.3试验条件C.3.1试样应放置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2)%的标准大气下调湿4h以上。C.3.2竹节规格的检验一般应在不低于400lx的照度下(最高不超过800lx)进行,如照度低于400lx时,应加用灯光检验(用青色或白色的日光灯管)。检验者的影子应避免投射到测试纱样上。C.4试样准备C.4.1从已调湿平衡的样品中随机抽取5个筒子。C.4.2竹节长度、竹节间距试验总次数不少于50次(段计算竹节倍数的基纱和竹节纱的各试样切取总质量应不低于0.01g。有规律循环长度的测量长度大于1个总循环长度,以保证竹节规格测试的完整性。C.4.3竹节长度、竹节间距的测量时,背面宜放置能衬托出试样颜色的平板。根据竹节纱综合线密度加以适当的预张力,其预张力为0.5±0.1)cN/tex。C.5测量和计算C.5.1竹节长度在一定的伸直张力下,采用钢直尺直接沿纱长方向测量,起点为基纱渐粗点,终点为竹节渐细点,并在竹节始末点做标记,逐一测量并记录竹节长度(cm)。按相近长度(长度差异±0.5cm内)的竹节分类,分别计算各竹节长度的平均值,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FZ/T12033—××××C.5.2竹节间距结合测量竹节长度时所做标记,在一定的伸直张力下,然后沿纱长方向用钢直尺或钢卷尺逐个测量相邻两竹节间基纱长度(cm或将基纱的起点和终点标记分别夹在纱线伸直长度装置夹钳口,移动夹钳使纱样伸直,读取两夹钳间距离(即基纱长度)。按相近长度(长度差异±1.0cm内)的基纱分类,分别计算各竹节间距(即基纱长度)的平均值,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C.5.3竹节倍数C.5.3.1单位长度的竹节质量和基纱质量的测定C.方法A:当竹节长度(或竹节间距)小于5cm时,选用合适的切断器将竹节或基纱中段分别切成等长纱段,各剪切总段数不少于100段(各切段纱总质量应不少于0.01g),并用天平称量其总质量。按式(C.1)和式(C.2)计算单位长度的竹节质量或基纱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mg/m。C.方法B:当竹节长度(或竹节间距)大于5cm时,将竹节或基纱夹入纱线伸直长度装置夹钳口,两夹钳距应小于竹节或基纱的起点至终点标记距离,宜采用等长隔距切取竹节或基纱中段,各切取总段数不少于50段(各切段纱总质量应不少于0.01g),并用天平称量其总质量。单位长度的竹节质量和基纱质量按式(C.1)和式(C.2)计算,计算结果精确至0.1mg/m。1T=1m mL1…(C.1)式中:T1——单位长度的竹节质量,单位为克/米(g/mm1——剪切的竹节总质量,单位为克(gL1——剪切的竹节总伸直长度,单位为米(m)。2T=2m 2mL2…(C.2)式中:T2——单位长度的基纱质量,单位为克/米(g/mm2——剪切的基纱总质量,单位为克(gL2——剪切的基纱总伸直长度,单位为米(m)。C.5.3.2竹节倍数的计算根据C.5.3.1测定的单位长度竹节纱质量(T1)和单位长度基纱质量(T2竹节倍数按式(C.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B=T T2T2…(C.3)式中:B——竹节倍数。C.5.3.3基纱线密度试验C.方法A:按C.条方法B剪切基纱试样,试样的长度最好相同,至少250mm(不能满足时,可减小剪切长度剪切根数不少于50根(总质量应不少于1.0g)。放在称量瓶(或称量盒)中连同盖子(放在旁边)一起放入(105±3)℃的烘箱中,将试样烘至恒重。烘干后,盖好盖子,FZ/T12033—××××再从烘箱内取出并迅速移入干燥器内。将盛有试样的干燥器放在天平旁冷却0.5h左右。冷却后,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瓶(或称量盒并在1min内称出质量,精确至1mg。扣除称量瓶(或称量盒)的质量获得基纱试样干燥质量。基纱线密度按式(C.4)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T=m2d2)…式中:T2d——基纱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m2d——剪切的基纱总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R2——基纱的公定回潮率,%;L2d——剪切的基纱总伸直长度,单位为米(m)。C.方法B:根据C.5.3.1测定的基纱质量,并结合6.1.1测定的实际回潮率计算基纱总干燥质量,再结合基纱的公定回潮率计算基纱线密度,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C.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本文件的编号及本附录号;b)样品的描述(材料,规格和数量c)试验环境条件(湿度、相对湿度d)是否去除非纤维物质;如果去除,采用的去除方法;e)采用方法(方法A或方法Bf)批样的试验结果,包括:1)平均竹节长度、竹节长度的最大与最小值;2)平均竹节间距、竹节间距的最大与最小值;3)竹节倍数;4)基纱线密度;5)必要时,列出各竹节长度、竹节间距的数列。FZ/T12033—××××(资料性)竹节规格仪器试验方法C.1原理电容式竹节风格检测原理是连续运动的纱线在通过检测区时,对竹节纱质量的粗细不匀的检测,将检测器内纱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过电路运算处理后形成竹节纱不匀曲线图和竹节纱参数(竹节倍数、节长、间距并形成数字形式图表,即竹节风格的各种结果。C.2仪器C.2.1纱架与张力装置:使各种卷装的纱线能在一定张力下退绕,并使纱线不产生意外伸长或损伤。C.2.2检测器:电容式测量槽和能使纱线以一定速度经过测量槽的罗拉牵引装置等。C.2.3控制器:对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完成对纱线竹节信号的处理,并得出供显示或打印的各种试验数据(平均节长,平均节距,平均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