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1.gif)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2.gif)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3.gif)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4.gif)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647cfb614061d7ab6cd43ee655775cf1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4.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重点: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难点:1.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自然风光,看到了哪些动植物?学生回答:自然风光有海洋、草地、森林。动物有海鸥和蝴蝶,植物有大树和小草。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教学内容。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概念(1)观看教材第21页图116,请同学们扮演图中的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说出“你”的作用、以及“你”和其他角色的关系,并且猜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你”,会是怎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得出结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也离不开周围的环境。(2)通过对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介绍自然界中的常见生态系统。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教材第20页“资料分析”中的问题。学生回答:①三者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②腐烂的树桩被微生物分解掉,最终会消失。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大多数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等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2)提出问题: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在生态系统中,除了各种生物之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3)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构建知识框架生态系统生物部分教师总结:①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但一些自养的细菌也属于生产者。②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但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一些食腐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属于分解者。③分解者主要是一些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有的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它们就属于消费者,一些细菌能自养,它们就属于生产者。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加深理解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续表(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等谚语中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什么是食物链?学生回答: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2.引导同学在黑板上用箭头连接的形式写出生物之间的关系,由教师补充为完整的食物链的形式,并强调食物链的表示方法。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食物链的组成是生产者和消费者。3.提出问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很多种生物,那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你能用箭头再次连出其中的食物链吗?指导小组学习,鼓励学生到黑板前连接食物链和食物网。师生总结食物网的定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4.提出问题:食物链在写法上,不仅起点一定是绿色植物,而且箭头一定要指向捕食者,是不是要表达有什么需沿着这条食物链有方向的流动呢?如果是,是什么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呢?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5.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材第23页的“资料分析”中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1)人类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这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2)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也不易排出,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教师总结: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进行积累,越是食物链的后端,有毒物质越多,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有毒物质最多;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减,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获得的能量最少。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不要随意将有毒物质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师出示食物链:草→兔→狐。提出问题:1.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吗?2.兔的数量会无限增加吗?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回答:1.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其后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狐的数量会增加。2.不会。随着天敌的增加与食物的缺乏,兔的数量会相应减少;兔的数量减少导致狐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增多……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这个例子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利用谚语,引导学生探究食物链的组成以及食物链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利用实例,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三、课堂总结盘点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了解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积累。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生物+环境)二、食物链、食物网草羊狼(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这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行学习与研学活动安排计划
- 社会实践小班社区活动的开展计划
- 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管理计划
- 2025年企业管理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肝四联制剂合作协议书
- 跨国业务数据转换合规指南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设计合作协议
- 服装设计行业服装设计版权协议
- 2025年抗帕金森病药项目建议书
- Pipemidic-acid-trihydr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讨活动
- EIM Book 1 Unit 7 Learning languages单元检测试题
- WTC瓦斯突出参数仪操作规程
- 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
-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资料2021-2022完整实施方案模板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GB/T 25085.3-2020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3部分:交流30 V或直流60 V单芯铜导体电缆的尺寸和要求
- GA/T 1081-2020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 民宿教学讲解课件
- 202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
- 山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八上 第2讲 声现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